1個月嬰兒早教知識

剛出生的嬰兒咳嗽怎麼辦?首先我們要知道嬰兒咳嗽的原因,同時父母不能給寶寶亂吃東西,否則會將寶寶的病情變得越來越嚴重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1個月嬰兒早教知識,希望大家喜歡!

1個月嬰兒早教知識

  1月嬰兒早教知識:剛出生嬰兒咳嗽怎麼辦

嬰幼兒不會吐痰,即使痰液已經咳出也只會將痰液吞下胃。父母在寶寶咳嗽時,抱起患兒,用空掌輕輕拍寶寶的背部,上下左右都拍到。如果一拍到某一部位時寶寶就咳嗽,說明寶寶的痰液就積在此處,應重點拍。

多數是肩胛下的部位,也就是肺底部容易積痰。只要有痰的刺激,寶寶就會咳嗽,一旦有痰液排出,咳嗽就能暫時緩解。所以,拍背能起到寬胸理氣,促進痰液排出的作用。拍背最好在寶寶剛睡醒或臨睡前進行。

1、用幾個枕頭做成一個有斜度的平面,傾斜度約爲20~30度左右,然後讓寶寶俯臥在枕頭上頭低腳高。這樣利用地心吸力,使肺部的痰液自動流出。

2、除了上述俯臥的姿勢外,還可讓寶寶側身睡在枕頭上,左側臥或右側臥都可以,同樣頭低腳高。因爲採取不同的位置擺放身體,會令肺內不同部位的積痰容易排出。

3、讓寶寶仰臥在枕頭上,頭低腳高,令痰液容易排出。

愛心叮嚀:每個位置約停留5分鐘。如果寶寶出現不適的現象,應立即停止。

第二式:拍痰法

1、在位置除痰的基礎上再加上拍痰法,能更有效地將痰排出。原理是通過空氣及手掌的震動力,深入肺部,使積痰鬆動而排出。方法是讓寶寶俯臥在有斜度的平面上頭低腳高,媽媽一隻手護住寶寶背部,另一隻手窩起手掌,用空心掌輕拍寶寶背部。

2、維持同樣的姿勢及手法,在寶寶上背部的左右兩邊輕拍,目的是拍走積痰。每個動作需拍3-5分鐘。

  1月嬰兒早教知識:新生兒大腦發育遲緩的表現有哪些

新生兒具備了一些本能的神經反射本事,這些反射只在一定時間內存在,如果出生後這些反射不出現,或者到了該消失的.時候不消失,都表明孩子的大腦發育可能存在問題。這類反射有以下6種,家長不妨用這些方法觀察一下自己的孩子。

覓食反射:媽媽可用手指觸及新生兒的一側面頰,這時,孩子的頭會立即反射性地轉向該側。若輕觸其上脣,孩子會有吸吮動作,表現出想吃東西的樣子。正常情況下,這種反射在孩子出生3~4個月時消失。

抓握反射:可用手指或玩具等接觸孩子的手心,這時,他會本能地做出抓東西的動作。這種反射在孩子出生後3~4個月時消失。

吸吮反射:用奶頭或其他物品接觸及孩子的脣部,或將奶頭放入孩子的口中,即可引起孩子出現口、脣、舌協調運動的吸吮動作,甚至孩子的小手還會不由自主地去抓握奶頭。此反射在孩子出生後4個月左右時消失。

腳趾反射:用鈍尖的物體由孩子的腳跟部向前劃足掌外側,可引起孩子的腳拇趾背屈,其餘4趾既不彎屈,並呈扇形展開。也有的腳趾表現爲腳拇趾背屈,其餘4趾既不彎屈,也不呈扇形展開。也有的腳趾表現爲其他反射形式。但不論出現何種反射表現,都是一種好兆頭。此反射在出生6~12個月時消失。

擁抱反射:讓新生兒仰臥在牀上,託隱他的頭頸,然後突然放低孩子的頭位,使頭向頸後屈曲10~15°角,這時,孩子會出現兩臂外展,接着屈曲內收到胸前,呈擁抱狀;或者在新生兒頭部附近,用手拍擊其牀墊,孩子也可以出現這樣的反射。這種反射在孩子出生3~4個月消失。

踏步反射:扶新生兒腋下,使其站立在牀上,身體略向前傾,孩子就會出現踏步動作。此反射在孩子出生6個月後消失。

  1月嬰兒早教知識:剛出生的寶寶該不該刷牙

一般來說,孩子到了兩歲半,20顆乳牙都萌出後,就可以開始教孩子學刷牙;3歲左右就應該讓孩子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習慣。刷牙不僅可以清潔牙齒、去除牙菌斑,還可以起到按摩牙齦,促進牙齦血液迴圈的作用,能夠改善局部營養和氧的供應,以利組織代謝,提高牙齦的抗病能力。所以,刷牙是維護口腔清潔,預防齲齒、牙周病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開始就應該注意讓孩子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避免過多的拉鋸式的橫刷法。錯誤的刷牙方法不但不能把牙齒刷乾淨,還容易造成牙齒脆弱,以後孩子使用稍硬的牙刷刷牙,牙齦就會疼痛。正確的刷牙方法:把牙膏擠到牙刷上(黃豆粒大小就可以),順牙縫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地豎刷。

上下、內外都是順着牙根向牙尖刷,牙合面可以橫刷。每次刷牙至少需要3分鐘,每個面要刷15~20次。刷完後用清水將牙膏全部漱出。最後由媽媽檢查,沒刷乾淨的地方,媽媽用蘸過清水的棉籤輕輕擦拭。相關寶寶刷牙的話題鏈接:糾結了:孩子什麼時候開始刷牙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