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場的榆樹

榆樹,耐老耐旱,樹齡綿長,是我們團場沙漠邊緣樹木的長者。它樹形大、枝葉繁茂,是防風御沙的優良樹種。

團場的榆樹

榆樹是團場植樹造林的主栽樹種,防護林也是以榆樹爲主。一條防護林的配置是:高大的喬木栽在中行,如鑽天楊、青楊等。中矮的喬木栽在外行,如榆樹、白臘樹等。再外是栽灌木,如沙棗樹、紫穗槐等。成了林的林帶,橫截面是山字形狀,中間的樹高,兩邊的樹低,樹冠高矮相接,可以起到多層次防禦風沙的作用。團場裏那些靠近沙漠邊緣、隔開沙漠與農田的林帶,幾乎全栽的是榆樹,儼然一道嚴實的榆樹築成的林帶,忠實地守望着團場的片片綠洲。

團場種植的薪炭林也稱爲材林,樹種比較單一。而風景林,爲了觀賞,追求好看,榆樹的枝條多是倒着生長。也有圓冠榆、饅頭榆,圓圓的樹冠像一個個大氣球,在團場裏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修建條田和道路的時間,決定了成林生長的狀態。新植的.樹木鮮亮,壯年林帶的樹木茂盛,都是蓬蓬勃勃的樣子。而老林帶就有些參差不齊了,那些不經老的速生樹已被伐去,惟有耐老的榆樹和白臘樹健在。但白臘樹沒有榆樹高大,遠遠望去,林帶裏彷彿全是榆樹,因而榆樹就顯得特別多。團場人走在路上,坐在連隊的房前屋後,以至於打開門窗,到處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榆樹的子實是榆錢,榆錢像古代用皮線穿起來的銅錢,一串一串地長在樹上。鮮嫩的榆錢可以做成一道美味的食物,團場的孩子們攀爬到榆樹枝頭,一把一把地將它捋下來,撿洗乾淨,拌上玉米麪上鍋蒸熟,調以油鹽蒜汁,或用姜、蒜、蔥加食用油炒熟,就是一道令城裏人羨煞的佳餚了。還記得童年時,在農村,因家中缺糧我們時常以榆錢充飢。當然,那時吃的比較清淡,基本不放油,只是爲了能填飽肚子。

從樹木的角度來看團場的榆樹,它是一本書,是一本很厚很老的書。它的種子榆錢成熟之後,隨風飄蕩,落到渠邊,落到路旁,落到池塘邊上,在溫度適宜的時候,只需薄薄一層土,些許水分,便可生根發芽。快時一週,遲則10 天,一個幼小的綠色生命便來到世上。榆芽懷有大志向,一出土便昂首向天空,展開志奪青雲的奮鬥。

團場的榆樹,每年四月間泛青,九月葉黃,旺盛的生長期僅有半年時間,其餘的日子都是在霜雪嚴寒中度過。如此的環境,短短的生長期,它從又細又嫩的幼芽,長到十多丈高的大樹,這需要多少年月積累而成。然而,它卻不怕路遠天長,跟隨着春夏秋冬的腳步,既是慢慢悠悠,也是緊緊張張地朝前行走。(趙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