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與環境知識

  生物安全與環境知識

一.生物安全問題的主要表現?

生物安全與環境知識

1是傳染病的巨大危害

2是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的潛在威脅

3是生物技術誤用或負面作用

4是生物技術的謬用大大增強了生物武器的潛在威脅和生物恐怖的巨大風險5是生物資源及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

6是微生物實驗室的安全隱患

二.生物安全發展現狀與對策

1健全完善生物安全管理法規體系

2加強並理順生物安全管理機構體系

3支持鼓勵生物安全有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

4積極開展生物安全事務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5重視生物安全的科學普及和培訓教育工作

三.生物安全檢測的方法及步驟(舉一例)

1基於蛋白質的檢測方法: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試

紙條檢測、Western雜交等

2基於核酸的檢測方法:核酸分子雜交技術(sourthernblot)、PCR檢測技術。其中,PCR檢測方法是最主要、最準確地檢測轉基因作物的方法,包括定性檢測方法是最主要、最準確地檢測轉基因作物的方法,包括定性PCR方法、複合PCR方法、巢式PCR方法、競爭性定量PCR方法、熒光定量方法、熒光定量PCR方法等。

3色譜分析:氣相、液相色譜對轉基因成分分析

4近紅外光譜:具有無污染、成本低等優點

5基因芯片:檢測轉基因大豆

四.生物安全性評價目的

①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

②保障人類健康和環境安全

③回答公衆疑問

④促進國際貿易,維護國家權益

⑤促進生物技術可持續發展

五.生物安全等級劃分

六.措施的類別

七.我國安全管理原則

1研究開發與安全防範並重的原則

2貫徹預防爲主的原則

3有關部門協同合作的原則

4公正、科學的原則

5公衆參與的原則

6個案處理和逐步完善的原則

八.生物恐怖概念及生物恐怖襲擊方式

生物恐怖是指使用致病性微生物或毒素等進行恐怖襲擊,造成(烈性)傳染病等疫情的爆發、流行,導致人羣失能和死亡,引發社會動盪。是生物襲擊、生物犯罪、生物恐怖活動、生物恐怖事件或生物恐怖主義統稱生物恐怖或生物恐怖活動。生物恐怖襲擊方式:氣溶膠污染空氣、污染食品和水源、敏捷傳播(通過受感染的天然或非天然節肢動物宿主,如蚊、跳蚤、蜱等病原體傳播媒介的大量繁殖,並散佈之。)二次污染、人---人傳播等。

九.生物戰劑的分類

1.根據生物戰劑對人的危害程度,可分爲致死性戰劑和失能性戰劑:(1)致死性戰劑(致死性戰劑的病死率在10%以上,甚至達到50~90%。炭疽桿菌、霍亂狐菌、野兔熱桿菌、傷寒桿菌、天花病毒、黃熱病毒、東方馬腦炎病毒、西方馬腦炎病毒、班疹傷寒立克次體、肉毒桿菌毒素等。)(2)失能性戰劑

2.根據生物戰劑的形態和病理可分爲:

(1)細菌類生物戰劑。主要有炭疽桿菌、鼠疫桿菌、霍亂狐菌、野兔熱桿菌、布氏桿菌等。主要有炭疽桿菌、鼠疫桿菌、霍亂狐菌、野兔熱桿菌、布氏桿菌等。

(2)病毒類生物戰劑。主要有黃熱病毒、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天花病毒等。主要有黃熱病毒、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天花病毒等。

(3)立克次體類生物戰劑。主要有流行性班疹傷寒立克次體、Q熱立克次體等。主要有流行性班疹傷寒立克次體、Q熱立克次體等。

(4)衣原體類生物戰劑。主要有鳥疫衣原體。

(5)毒素類生物戰劑。主要有肉毒桿菌毒素、葡萄球菌腸毒素等。

(6)真菌類生物戰劑。主要有粗球孢子菌、莢膜組織胞漿菌等。

3.根據生物戰劑有無傳染性可分爲兩種:(1)傳染性生物戰劑、(2)非傳染性生物戰

十.生物武器的特點

生物武器的特點主要有致命性、傳染性強生物專一性、面積效應大、危害時間長、難以發現等。

十一.生物安全事件

1SARS2美國炭疽事件3禽流感事件4瘋牛病事件5轉基因事件

SARS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非典型性肺炎,SARS(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2002年的歲末突然發生於中國廣東,短短几個月傳播、蔓延中國內地26個省市自治區以及世界上19個國家和地區。WHO將中國16個省市列入疫區名單,向全球發出旅行警告。,2002年的歲末突然發生

於中國廣東,短短几個月傳播、蔓延中國內地26個省市自治區以及世界上19個國家和地區。WHO將中國16個省市列入疫區名單,向全球發出旅行警告。

“萬衆一心,衆志成城,依靠科學,抗擊非典萬衆一心,衆志成城,依靠科學,抗擊非典”這次事件,臨牀診斷病例數共8000餘人,中國有5327人,死亡349例。這次事件,臨牀診斷病例數共8000餘人,中國有5327人,死亡349例。

十二.實驗室生物安全概念

是指在從事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的'實驗室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對工作人員和相關人員的危害,對環境的污染和對公衆的傷害,爲了保證試驗研究的科學性還要保護被試驗因子免受污染。

十三.病毒微生物的分類

國家根據病原微生物的傳染性、感染後對個體或者羣體的危害程度,將病規定國家根據病原微生物的傳染性、感染後對個體或者羣體的危害程度,將病原微生物分爲四類:1第一類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非常嚴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國尚未發現或者已經宣佈消滅的微生物。

2第二類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嚴重疾病,比較容易直接或者間接在人與人、動物與人、動物與動物間傳播的微生物。

3第三類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疾病,但一般情況下對人、動物或者環境不構成嚴重危害,傳播風險有限,實驗室感染後很少引起嚴重疾病,並且具備有效治療和預防措施的微生物。

4第四類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況下不會引起人類或者動物疾病的微生物第一類、第二類病原微生物統稱爲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十五.生物安全防護分類

是指避免生物危險因子,特別是偶然的和有意利用的生物因子,對生物體包括實驗室工作者在內的傷害和對環境的污染的意識和措施。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分爲一級防護(屏障)(primarybarriers)和二級防護(屏障)(secondarybarriers)。

1一級防護:生物安全櫃(biologicalsafetycabinet,BSC)和類似的設備

等,分成三個級別;個人防護裝備(PPE)。

2二級防護:指實驗室屏障設施,其建設有4種不同的結構。

十六.生物安全實驗室分級

1.生物安全一級實驗室(BSL-1)對人體、動植物或環境危害較低,不具有對健康成人、動植物致病的致病因子。適用於對健康成年人已知無致病作用的微生物。

2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BSL-2)

對人、動植物或環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潛在危險的致病因子,對健

康成人、動物和環境不會造成嚴重危害。有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3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BSL-3)

對人體、動植物或環境具有高度危險性

,傳染上嚴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可能已有預防傳染的疫苗。4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BSL-4)

對人體、動植物或環境具有高度危險性,通過氣溶膠途徑傳播或傳播途徑不明,或未知的、危險的致病因子。沒有預防治療措施,或治療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

十七.生物安全實驗室的原理

1屏障原理2過濾原理3消毒滅菌4個人防護

十八.轉基因技術的概念

“轉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學手段將人工分離和修飾過的基因導入生物體基因組中,使其生物性狀或機能發生部分改變。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學手段將人工分離和修飾過的基因導入生物體基因組中,使其生物性狀或機能發生部分改變。這一技術稱爲轉基因技術亦稱爲“遺傳工程”、“基因工程”。

十九.轉基因技術種類

①農桿菌介導法②基因槍法③花粉管通道法①受精卵原核顯微注射②胚胎幹細胞③逆轉錄病毒法④體細胞基因轉移法⑤精子介導載體法

二十.轉基因植物的生態環境風險

①由於生存競爭力強,轉基因作物可能轉化爲雜草;②對生物多樣性造成侵襲和傷害;③“基因漂流”和“基因污染”會從根本上破壞物種遺傳多樣性,損害天然基因庫;會從根本上破壞物種遺傳多樣性,損害天然基因庫;④產生新的病毒;⑤對非靶標生物的不利影響;⑥加速靶標生物的抗性進化等。

二十一.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體現

1轉基因生物的健康安全的潛在風險①直接健康影響(毒性),轉基因食品處理不好會引起中毒②引起過敏反應的趨勢(過敏性)③被認爲有營養停住或毒性的特定組成部分;④插入基因的穩定性;⑤與基因改良有關的營養影響⑥由基因插入產生的任何非預期影響

二十二.對轉基因食品的態度

二十三.轉基因植物分類

1抗除草劑轉基因植物2抗蟲轉基因植物3抗病轉基因植物4抗環境脅迫的轉基因植物5植物發育調節基因工程6醫藥領域中的轉基因植物

二十四.抗除草劑作用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