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畫與陶瓷繪畫的交點

中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自成獨特體系。它用毛筆、墨和中國顏色在特製的宣紙或絹上作畫,在題材上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動物畫等等,在技法上又可分工筆畫和寫意畫兩種,各有蹊徑,各有特色,在描繪物象上主動運用線條黑色來表現形體質感,有高度的表現,並與詩詞、款賦、書法、篆刻相結合,達到“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效果。

淺談中國畫與陶瓷繪畫的交點

中國畫對陶瓷繪畫的影響自清代乾隆年代逐漸盛行, 由於當時的粉彩完全成功,色彩極爲豐富,彩繪及手法相當完備,便使裝飾風格轉變,突破了“單線平塗”這一古彩的限制,能作濃淡渲染的表現,給沒骨寫意畫開闢了道路, 於是國畫技法逐步吸收到瓷飾上來,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多的陶瓷愛好者將中國畫當作畫好瓷器的基本功之一來苦練, 所以說景德鎮陶瓷繪畫風格和形成大部分吸取了中國畫的營養,從而滲透和發展到陶瓷藝術上開花結果。

那麼,中國畫與陶瓷繪畫的交點具體又體現在哪呢?

一、運用散點透視手法構圖

中國畫的散點透視在畫面上不要求只有一個固定點和一條明確的視平線, 正是由於中國畫這種移動的散點透視,運用到各種造型的陶瓷器皿上,作者纔可以在不同造型、不同體積的花瓶、瓷缸、餐具等瓷面上, 從不同的角度和視點進行正面描繪。

二、“計白當墨”的藝術法則

中國畫不畫背景,畫山水不畫天空,強調虛實關係和“計白當墨”。這一藝術法則,基本上也適合陶瓷裝飾所強調的質地美,特別是“青花”瓷還必須留白,使藍色的青料與白色的釉面互襯托,以達到相映生輝的獨特藝術效果。

三、寫意、傳神

中國畫藝術是寫意、傳神,強調“似與不似之間”神在形似之外,形在神氣之中。像“八大山人”的寫意畫廖廖數筆,出神入化。如畫人,一個圓圈是頭, 一撇是發,兩點是眼,重筆撇成倒轉人字,是舞動的雙手,再隨着兩條下窄上寬的長線,便是身軀和腳,這便是《嬰戲圖》畫中活潑多姿的孩童的全部用筆,凡是中國畫的表現形式和藝術特點都可以在陶瓷繪畫上找到。

四、飽滿均衡的構圖

中國畫的構圖飽滿均衡,一般運用散點透視的表現手法,採用平面佈局,強調主賓方,虛實呼應,汁白當墨等構圖的法則,這非常適合陶瓷繪畫的造型手段。

五、重線條畫結構

中國畫強調線條的作用,在線描技法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歷代有吳道子的“吳帶當風”,李白麟的“人物十八描”等,這都是陶瓷繪畫上所運用和借鑑的線描技法,無論是古彩、粉彩、新彩還是畫青花都離不開線條的運用,這一點對陶瓷繪畫至關重要,例如“古彩”一般以中鋒爲主,線條剛勁有力,是古彩技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造型手段。

六、裝飾性的.色彩

至於色彩,陶瓷繪畫與中國畫的顏色都具有強烈的裝飾性,對某些色彩是加以誇張和想象變化來運用的,具有單純、明快,富麗堂皇裝飾性的藝術效果。比如在畫陶瓷時,國畫中房屋頂的色彩可以用赭石,但在畫陶瓷中,可用燒成後的色彩類於國畫中填房頂色彩的紫金釉,在國畫中樹葉可以點紅、綠、本色。在陶瓷繪製中也可以在樹葉上點紅料、綠料及本色料。

七、詩、書、畫、印、筆:(中國畫的獨特形式)

可以說只有中國畫方有題字、蓋印的做法,不僅文人畫可以顯示其詩、書、畫三大絕之長,題字和詩句可以提高補充觀者對作品的欣賞和理解,也豐富了構圖的變化,起到了互相襯映,互爲顯彰,點綴與平衡構圖的多方面作用。

中國畫對陶瓷繪畫的影響,僅表現在繪畫內容一個方面,正因爲中國畫有許多的表現手法,如前面所談到的散點透視方法和飽滿均衡的構圖方法,重“遺貌取神”的藝術手法,“汁白當墨”勾畫線條的中鋒用筆和誇張的色彩等,比較適合陶瓷裝飾材料的運用和器型相結合的需要才形成了陶瓷傳統風格。

綜上所述,利用中國畫的表現手法來繪製陶瓷是一個有效途徑和重要的發展方向,它是借用“國畫”的藝術表現手法,再結合到自身的裝飾材料和各種優美的造型,就揉成了一個藝術的整體,而經過設計人員加工變化,創作出的藝術效果比在紙上畫的國畫藝術效果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