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手抄報設計整潔又精美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爲紀念“平呂”而設,一直沿用到現在,元宵節手抄報爲我們簡述了元宵節的一些習俗。下面是小編找來的元宵節手抄報資料,一起來看下吧!

元宵節手抄報設計整潔又精美
  簡潔的元宵節手抄報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元宵節的來歷

元宵節來歷傳說一、宵節是漢文帝時爲紀念“平呂”而設。相傳呂后一系在呂后死後害怕大全旁落,密謀叛亂,宗室齊王劉囊聯合開國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諸呂之亂”。平亂之後,衆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爲與民同樂日,京城裏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元宵節來歷傳說二、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人們慶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圓之夜。據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爲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爲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爲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爲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燃燈放煙火的習俗就是從這個說法來的。

元宵節來歷傳說三、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漢代民衆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羣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着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火把也逐漸變爲了彩燈。

  元宵節手抄報資料:時逢元宵

時逢元宵,我輕執你盈盈的玉手,步上欄頭,只望夕陽拍遍芳亭。你輕倚在我的`肩膀,閉目呢喃。望着滿亭的碎金與斜掠的雙燕,我心中便只是美滿,只有安祥。

黃昏裹着一層薄紗退去,月便浮上了柳梢。清淨的月光淋在你的身上,溼透了一片情誼。你的耳語在靜靜縈迴,於我的胸前,我的腦海。不知月宮上的仙子,是否還深情地望着吳剛?也不知那棵桂樹是否已然倒下?

花市的燈火引起你的神往。你帶着孩童般的天真牽着我衝進花海。天上下着光亮的煙火雨,雨點滴滴映着你淡淡的笑顏。你輕扯我的衣角,只爲人流的喧鬧。我的心已沉醉,元宵之夜,燈火尤美。只是我已分不清美的是天上的燈火,還是身旁帶笑的你。

你拉着我選了一對花燈,一朵旱蓮,一朵雨荷。於來往不息的人流裏,兩朵花綻着粉撲的笑顏,如你我的笑顏。我此刻只願:今夜永駐,今夕不逝。天上,一顆星忽明忽暗,地上是我們的歡顏。

花零水流,時光荏苒。又是一年元宵,又是夕陽顫影。只是夕陽在芳亭上只拉出了我那條長長的孤影,碎金亦被潤得迷糊。眼前猶是那對春燕,唯不見了你的人影,我的心也傍着夕陽,落入山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