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端午節手抄小報圖片大全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麼你知道四年級端午節手抄小報圖片有哪些嗎?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四年級端午節手抄小報圖片,希望大家能喜歡!

  四年級端午節手抄小報圖片鑑賞

四年級端午節手抄小報圖片大全

  四年級端午節手抄小報圖片一

四年級端午節手抄小報圖片大全 第2張

  四年級端午節手抄小報圖片二

四年級端午節手抄小報圖片大全 第3張

  四年級端午節手抄小報圖片三

四年級端午節手抄小報圖片大全 第4張

  四年級端午節手抄小報圖片四

四年級端午節手抄小報圖片大全 第5張

  四年級端午節手抄小報圖片五

  四年級端午節手抄小報圖片內容一

端午節介紹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也叫端陽、蒲節、天中節、大長節、沐蘭節、女兒節、小兒節。它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

端午節歷史久遠,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真正成爲民俗大節是在六朝以後,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爲了不讓江裏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裏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爲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裏祭祀屈原。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其它說法還甚多,諸如: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

端午節吃糉子的歷史

糉子是端午必吃食品,它是端午節日符號;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糉。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爲廣東鹼水糉。

晉代,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南北朝時期,糉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宋代吃糉子已很時尚。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

民諺

吃過端午糉,棉衣遠遠送,反映端午食糉的民俗事象。

近代,浙江台州糉子,口味上有淡味、甜味、鹹味和多種複合味型,幾乎所有的烹飪調味料都可以用在糉子製作上。

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

近年來,糉子進入了速凍食品家族,它也從原先單純的節日食品變成了日常食品。近年奢華之風興盛,出現了鮑魚、魚翅等高檔原料做的豪華糉子(其實是華而不實)。吃糉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端午節吃糉子注意事項

隨着端午節的臨近,各種各樣的糉子又成爲餐飲的焦點,肉餡、水果餡、果醬餡、棗餡、栗子餡等等琳琅滿目,讓人不知吃什麼樣的纔好,讓人不知道吃多少纔夠。

雖然市場上糉子餡是林林總總,但一位中醫教授以中醫飲食的養生觀點給大家提出建議:由於棗味甘性溫,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栗子具有補氣健脾、益腎的功效,因此,選擇紅棗、栗子做餡兒的糉子,可算是糉子中的極品。

糉子雖爲節日中的鮮品,食之不當也會傷人。糉子天然健康、營養全面,但是因其熱量偏高,而且糯米黏度大、不易消化,老人、孩童及消化功能差的人羣不可貪吃,以免影響腸胃及正常飲食;而心血管病患者、三高人羣、糖尿病患者、胃腸病患者都要慎食甚至禁食糉子。

如果過節家裏自己包糉子,要把握現包、現吃的原則,而從超市中購回的冷凍糉子,應該蒸煮透了再吃。

  四年級端午節手抄小報圖片內容二

汨羅江邊,披頭散髮,一代賢臣,置身潮水。

"舉世渾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唯我獨醒,滿載豪情慾報國,卻鬱郁不得志,君主無能,奸臣當道,如此的世風,怎能不讓他痛心,爲了區區楚地,他付出了所有,結果卻不是他所預料的。

他的忠心,他的正直卻將他推向了死亡,長嘆息,止不住心中種種哀愁,黎民百姓,流離失所,緊緊的牽動着他的心絃,或許他的存在就是爲了這個國家,爲了楚地千千萬萬黎民。

他無法想通,爲何楚王不相信他,爲什麼上天會這樣對待楚人,一切的一切,都讓他不理解。作爲臣子,他明白自己的職責,他尊重自己的君王,從一開始的與楚王舉杯論政,到最後縱身填汨羅江。

這期間,他經歷的太多,曾經某個時候,楚王懂他,信任他,而如今,一切都已成了飄渺的回憶,他不在是楚王的寵臣,不在是三閭大夫,爲了他的國人,他終於遭到了放逐。

也許他說的對,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彈去帽上的灰塵。剛洗過澡的人,一定要身上的灰塵。爲了不讓自己潔白的身體不受到塵世的的染及,他選擇了逃避。

當他抱着那塊石頭,他猶豫了,他真的就能放棄楚地千萬黎民嗎?反覆間,那千古忠臣的身影一點點消失在汨羅江面。江水依舊那樣的流,而他去了哪裏?可能成了江魚的食物,可能置身於污泥。

待後世之人,千種猜測,猶爲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