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長的石窟畫廊-敦煌莫高窟

如果有一天,你需要信仰來幫助你繼續前行;如果有一天,你需要一個猶如印度朝聖之都來感受佛教文化;我推薦——敦煌莫高石窟。

世界最長的石窟畫廊-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石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崖壁上,上下五層, 南北長約1600米。始鑿於366年,後經十六國至元十幾個朝代的開鑿, 形成一座內容豐富、規模宏大的石窟羣。

莫高窟現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00餘身,飛天4000餘身,唐宋木結構建築5座,

蓮花柱石和鋪地花磚數千塊,是一處由建築、繪畫、雕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爲“東方藝術明珠”。

本世紀初又發現了藏經洞(莫高窟第17洞),洞內藏有從4-10世紀的寫經、文書和文物五、六萬件,引起國內外學者極大的注意,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學。1987年12月,莫高窟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敦煌石窟是舉世聞名的中國古代藝術寶庫,它由莫高窟(又叫千佛洞)、西千佛洞、榆林窟、小千佛洞四窟組成。而莫高窟是其中最大的石窟,現有洞窟492個,壁畫45000餘平方米,塑像2000餘尊,唐、宋窟檐木構建築5座。如果把窟內所有的壁畫聯結起來,足可以組成一個長達25千米的畫廊,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的畫廊。

在唐代,莫高窟藝術達到了頂峯。藝術匠師繼承了前代繪畫、雕塑的優良傳統,吸收了外來藝術的有益成分,創造出了獨特風格和不同時代的特色藝術品。它不愧爲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燦爛明珠。

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千米處,大泉溝河牀西岸,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前秦符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

中國石窟藝術源於印度,印度傳統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爲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巖質不適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畫爲主。整個洞窟一般前爲圓塑,而後逐漸淡化爲高塑、影塑、壁塑,最後則以壁畫爲背景,把塑、畫兩種藝術融爲一體。

莫高窟是現存規模最龐大的世界藝術寶庫,198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藝術的特點表現在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窟形建制分爲禪窟、殿堂窟、塔廟窟、穹窿頂窟、影窟等多種形制;彩塑分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壁畫類別分尊像畫、經變畫、故事畫、佛教史蹟畫、建築畫、山水畫、供養畫、動物畫、裝飾畫等不同內容,系統反映了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個朝代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各個方面,成爲人類稀有的文化寶藏。

自1900年莫高窟藏經洞中發現五萬多卷宗教和世俗文書後,敦煌藝術震撼了整個世界,“敦煌學”已成爲世界性的顯學。由日本捐資,在莫高窟對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藝術陳列中心,仿製了部分原大洞窟,使遊客在莫高窟的觀賞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莫高窟的藝術是融建築、彩塑、壁畫爲一體的綜合藝術。它是我國、也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