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好看的端午節手抄小報

端午節習慣懸鐘馗、飲黃酒、佩香囊,我們來做端午節手抄小報來了解更多的端午節知識吧。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的端午節手抄小報,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好看的端午節手抄小報

  端午節手抄小報欣賞  端午節手抄小報內容:端午節的句子

端午節的重頭戲當然是糉子,關於糉子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莫過於祭奠投身汨羅的偉大詩人屈原,也由此似乎糉子應該帶着一股濃重的悲情色彩

端午節含蓄蘊藉,內斂而不事張揚。它沒有磅礴的氣勢,也沒有宏大的場景,一切都是那麼平緩而舒坦。每家每戶獨自爲節日的.喜慶而忙碌。

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多年歷史

故鄉的端午節,浸透着一種濃濃的鄉親親情。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

老家過端午節,會像過年一樣地隆重。除了包糉子外,還要蒸糖三角煮鹹鴨蛋……記憶中,那時條件好的人家還會到集市上稱幾斤肉,買上幾條魚,做上幾個下酒菜,犒勞一下剛剛忙碌完麥收的自己。

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農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叫端陽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端午節手抄小報資料:端午節的習俗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食糉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糉”。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爲廣東鹼水糉。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葉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