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改革彙報材料

課堂教學改革彙報材料

各位領導:

近年來,我校在開齊課程、上足課時,不增加學生在校學習時間,不增加學生作業負擔前提下,通過調整教學關係,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走出了一條“輕負擔、高質量”的教學改革之路。在不斷探索中,我們將新的理念轉化爲普適性的教學策略,使教師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學方式,養成了新的課堂行爲習慣,建立了民主平等的課堂新文化。使學生養成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課堂討論的習慣,使學習真正成爲學生喜歡的事情,讓課堂真正煥發了生機與活力,有力地促進了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全面、持續、和諧發展。

一、構建模式,引領教師課堂教學改革

爲實現課堂結構的變革,我們精心構建教學模式,打造課堂流程,幫助教師明確改革的目標追求、重點難點、方式方法,把新的理念轉化爲教師在常態課堂上的教學行爲,引導教師“入格”,並引領教師在實踐中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我們的“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基本理念和模式爲:明確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訓練提升——達標檢測——反饋鞏固。

這種課堂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是:把教學過程看作動態發展的、教與學有機統一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始終處在主體地位,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激發者和引導者。

1、明確目標 1-2分鐘,可以書面表達,也可以口述。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學習任務

2、自主學習 學生個人的獨立學習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教師必須給學生留出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導學提綱”自學,考慮好自己的見解,找出自己的疑難問題,做好筆記,以備交流。

3、合作探究 在每個學生基本上完成了對系列問題的思考、探索之後,首先開展小組合作,通過交流,組內成員之間能取長補短,相互找到差距,共同進步,形成組內共識。

4、訓練提升 運用自學和合作中學會的.知識做題,解決有關材料題目或教師精選的模仿性訓練題和拔高題,以鞏固所學知識、提升認知水平。

5、均分評價 測評分爲課時測評、單元測評和綜合測評。課時測評在各學習小組內進行,多采用“無分數評價”的方法,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課時達標題後,各小組交換批改,然後公示各小組平均對題或錯題個數。

6、反饋鞏固 對達標檢測中出現的錯題進行合作研究,解決錯誤知識,讓未射中的靶子再射一次。最後根據反饋情況進行總結,對未能完成學習目標的學生落實補救措施,力爭“堂堂清”,並由各學習小組的組長給本組成員佈置不同層次的作業,以鞏固所學知識,實現全員過關。

小組合作學習和均分評價,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了學生自我管理和合作意識的形成,也促進了校園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

二 借鑑先進經驗,制定教學常規

1、備課

教師應根據大綱的要求,制訂好教學工作計劃及教學進度表。教師應認真備課,同年級同科目的教師應進行集體備課。教師在認真鑽研教材、瞭解學生知識水平的基礎上寫好教案,具體要求如下:

(1)教學目標的制定要體現“三維”,符合學生的認知起點。

(2)教學環節明晰,符合高效高質課堂教學模式的要求。

(3)導入體現鋪墊性(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趣味性(情感互動)、實效性等。

(4)探究問題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有探究價值。

(5)學生學習方式的組織(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接受學習等)因教學內容的不同而靈活多樣,講求實效性。

(6)注重學科學習方法指導。

(7)如何進行反饋矯正,要落實在每個教學環節中。

(8)要準備當堂訓練題,實現“堂堂清”。

2、上課

(1)用簡短的話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實現目標導向。

(2)在課堂教學中要落實三大原則:

“三講三不講”原則:對於學生易混、易錯、易漏的問題必須講,而且要講透;對於學生已經會的、通過自學能會的、講了也不會的堅決不講。

實效性原則:將一些表演性、虛假性、無關教學效益與質量的環節堅決刪除,減少無效勞動。課堂上該砸“死”的要千方百計砸死、記牢、練熟;該搞“活”的則必須調動探究、討論、想象等各種手段搞活。

反饋矯正原則:將診斷性反愧過程性反愧形成性反饋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實現“堂堂清”。

(3)控制“講”與“練”的時間關係,訓練時間總和每節課至少達到20分鐘。

(4)規範課堂管理,提倡、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允許學生打斷老師的講話提出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不舉手就提問或回答問題。

(5)提高自身素養,創設學生喜歡的課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6)教師要按時上課,不遲到,不早退,不拖堂。

3、作業

(1)“三佈置三不佈置”原則:不佈置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作業,佈置啓發性思考性作業;不佈置重複性作業,佈置可選擇性、層次性作業;不佈置繁難偏舊作業,佈置課外研究性、實踐性作業。

(2)作業量:每週作業次數至少爲周課時數的70%;每天每科作業時間不超過15分鐘。

(3)作業批改:要標出學生出錯的地方;要進行二次批改;備課組內批改符號要統一;提倡寫鼓勵性、人本性批語,使作業成爲師生情感、知識交流的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