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社實習報告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報社實習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報社實習報告

報社實習報告1

實習單位:xx畫報

實習時間:20xx年6月25日-8月25日

從20xx年6月25日-8月25日,我在神州詩書畫報社進行了爲期兩個月的實習,對於一個從未接觸過紙媒的人來說,這份工作是有一定挑戰性的。在實習期間,我學習到了很多在校園裏學不到的知識,增加了不少閱歷,將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很好地與實踐相結合。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很多不足之處,這些難得的收穫使我受益匪淺也必將對自己以後的實踐和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我很感謝學院安排這次實習,感謝報社衆多老師給我們的辛勤指導和熱情幫助。現在,我把自己的實習情況簡單的總結一下。

選擇《xx畫報》作爲實習單位緣於學校校友會的介紹,《xx畫報》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國唯一一份集詩書畫於一體的書畫類專業週報。神州詩書畫報以“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大繁榮、大發展”爲立足點,以遵循“權威、高端、精品、創新”爲辦報宗旨,不斷髮現和推出具有投資潛力和學術價值的書畫藝術家。後來的經歷證明我選擇本報實習是正確的選擇,本報的老師對我和我們一起實習的同學都很關心,及時給我們答疑解惑,讓我們在短時間內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也儘量讓我們不至於浪費寶貴的時間,每天都有事可做。本報的記者不多,所以每個人的任務就比較大,每天都很辛苦,剛來報社的第一天我就感覺到了他們都是那麼的敬業,那麼的熱愛這份工作,對於我們這些實習生也是當做朋友一般,經常跟我溝通交流,指導我們的方方面面,在工作和生活方面都給予我們很大的幫助。

首先,我先將自己在報社的主要工作做一下簡要的概括。

在報社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剛好是週一,報社每週一都開例會,總結上週工作的同時制定新一週的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我們剛到的這些實習生就一一做了自我介紹,之後主編皆我們的學姐就給我們發了十期報紙,先讓我們學習本報報紙的基本佈局,閱讀相關的書畫類文章,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覺得自己的鑑賞力和閱讀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時也對紙媒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

接下來,我們有幸參加了本報社舉辦的第一次大型的活動“神州好丹青”,這次活動旨在發掘一批功底深厚、技藝精湛、潛心創新的實力型國畫家。我們全程參與了該活動。在活動的前期,我們做的主要是宣傳工作。

主要內容是:

1、蒐集整理全國各地美協、畫院以及與藝術密切相關的各種資料;

2、向美協、畫院、畫廊郵寄附有我們“神州好丹青”活動招募啓事的本報週刊以做宣傳;我們一共發了登有啓示的五期週刊;

3、寫信封,在兩週時間內,我們一共寫了將近五千份信封,並且在寫信封的時候還要覈對郵寄地址是否準確無誤;

4、之後我們的任務就是裝期刊、粘信封、去郵局寄送整理好的信件;

5、我們還通過短信平臺來宣傳我們的活動,由記者部蒐集整理國家畫院的通信錄,之後我們對其發送“神州好丹青”的招募啓事。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工作量還是很大的,雖然做的事情有點瑣碎,但是卻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雖然每天做的工作比較簡單,但我卻覺得很充實、很快樂,同時也磨礪了我的意志和耐心,我覺得這些品質是以後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是以後工作所必須具備的。

完成了前期的宣傳工作之後,就進入了工作的中期階段。在這個階段,我所做的工作有:1、將附有徵稿啓事的信件以及短信發送出去之後,就有一部分有意向的參加本活動畫家打電話來諮詢,我們的任務就是接聽電話,解決來電諮詢的問題,而且週六、周天我們也加班幫忙接電話;2、整理來稿人員的信息,並將其電腦存檔、信封記錄、文件櫃保存;3、國家畫院的招募啓事發出去之後,我們還將各位畫家的聯繫方式這一寶貴的資源進行整理、存檔;

除了全程參與“神州好丹青”這個活動外,由於報社前期人員比較缺乏,我們也協助報社的行政人員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工作內容如下:1、去郵局辦理大型業務;2、報社還辦了“鄉村美術教育計劃”,是一個給甘肅各地以及四川瀘州中國小免費發送本報社報紙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我的工作是蒐集整理四川以及甘肅各中國小的地址以及聯繫方式;3、給每期的畫家打包郵寄每一期的報紙;

其次,我要總結一下自己在這段實習期內的感悟、收穫以及體會

在這次實習中,我學到了很多在理論課上學不到的東西,包括理論在實踐方面的運用。這來兩個月的實習對於我來說真的很難忘。

第一次要把事情做好,對待工作不僅僅把它當作一種謀生的手段,更應當作一種藝術來做。做就要爭取做到體現自己程度的最好。在本報的實習中,雖然乾的工作技術含量不大,但是卻需要百倍的耐心和毅力,對自己要有嚴格的自律自求,要嚴於律己,通過踏實的工作,儘可能做好每一件事,同時積極向別人學習,逐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平。

報社實習報告2

大學四年,我始終在爲記者是什麼而抓狂,在報紙上,在老師的教學中,陸陸續續的知道一些,但是很模糊,沒有明確的定義,家人問起,學新聞這個專業具體能幹些什麼,我有點萌的感覺,說不上來是怎麼一回事,報社實習報告。我需要去弄清楚,新聞是什麼,我爲什麼喜愛新聞?我爲什麼有想當記者的強烈願望。所以這是我進入報社實習的主要原因及其目的之一。

實習概況

我於7月15日到8月26日在連雲港日報社實習,9月15日到10月20日在西安晚報實習,分別被分配在民生新聞部門、社會新聞部。實習的主要內容是通過看報紙,網絡搜索,接聽熱線電話等方式查找新聞線索,確定採訪內容,安排採訪,做筆錄,收集資料並進行寫稿,跟隨老師跑廣告業務,並對內刊的廣告刊登進行排版等,採訪的內容有了解社區人們的生活的基本形態,深入基層採訪瞭解城市中農民工的生活,調查火車退票費對人們的影響,以及地鐵給人們帶來的影響,爲解決老百姓燃眉之急的問題。總之,一切都是以服務人民爲宗旨,實際解決老百姓問題爲目的,是記者的基本工作。

實習單位介紹

《連雲港日報》是中共連雲港市委機關報,以堅持黨報的權威性、指導性、開放性、立足於開放城市、海港城市、新亞洲大陸橋東橋頭堡、團結拼搏、開拓創新,加快報業發展爲辦報宗旨。1958年創刊,50年來,成長爲擁有《連雲港日報》、《蒼梧晚報》、《連雲港手機報》、《連雲港新聞網》《蒼梧晚報網》《今日報業》“三報兩網一刊”的強勢傳媒。在市委的領導下,一直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忠實履行黨報的職責,始終與黨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弘揚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爲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爲團結引導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創業,爲促進連雲港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西安晚報》創刊於1953年,是中共西安市委主辦的一張面向市民大衆的都市生活類報紙,也是中國西部歷史最悠久的大型城市報紙。《西安晚報》致力於新聞獨有化、資訊地域化、服務個性化的辦報理念與鮮明的編輯風格與現代都市生活的快節奏同步,成爲西安家庭覆蓋率最高的報紙。《西安晚報》以其出色快捷的新聞,豐富多彩的信息,勸慰準確的觀點,新穎獨特的視角,貼近百姓,關注民生,擁有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和公信力。

實習崗位概述

社會新聞和民生新聞主要是通過對真實具體新聞事實的反映,來傳達社會主流的道德評價標準和價值取向。所以其題材範圍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如我們的身邊,每天發生的令人感動的、美好的事件;社會中發生的雞鳴狗盜、假貨氾濫、迷信成風、惡習滋生的問題;社會活動,風土人情,災禍等,這些都是社會新聞報道的範疇。通過對新聞時間的報道,爲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

實習獲得的成績

在連雲港實習的一個半月中,共有新聞採寫稿件35篇,刊載的有26篇,每份稿件都在1200字左右,其中自己獨自採寫的稿件達10篇以上。採訪的內容深入基層,瞭解到老百姓所遇到的問題,實事求是的爲老百姓解決問題,其中採訪還涉及到工商部門,對於社會上的坑門拐騙,欺詐售假等行爲進行深度有效的報道,通過媒體報道以提醒廣大受衆謹防受騙。除採寫稿件之外,還分別在報社的印刷部門,編輯部門以及廣告部門分別待了一週,知道了報紙從有新聞線索開始到報紙出刊並物流運輸的全過程,期間還參與到報紙排版,拉廣告,拍攝圖片。在西安晚報實習中,有稿件10篇,印象最深的是採訪外地來西安打工的老農民工和80後農民工,他們衣着樸素,被生活所迫,他們不得不每天行走於各種勞務市場中,只要有人提供工作,不論薪水多少,他們都願意幹,實習報告《報社實習報告》。不像80後的農民工,在他們身上絲毫看不到被所面臨的就業,房子,孩子上學或被留守等問題那種困惑與無助。80後的農民工,強迫自己在大都市裏靠給別人打工或做點小生意來養家,但又不僅僅是爲了養家,還爲了他們的夢想,因爲他們相信,只要自己夠努力,在西安這個大都市裏,總會有自己的一片天。他們身上的那種自信,那種面對生活的坦然,爲成就以後的自己而苦苦掙扎的情景,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在我的《繁華都市中,他們的未來在那裏》的作品中,深刻的描述了這一場景。此次採訪促使我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城市中農民工,時刻關注他們生活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對國家政策解讀對其進行的有力報道,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幫助。最近廉價房措施的實行不失爲對生活在城市中農民工良好的政策。

實習體會:

“我猜想,當我死後站在天堂之門的時候,我遇到的第一個人,將是美聯社的記者。”許多年後,聖雄甘地的這段說辭,時刻鼓舞着我。雖說只是個實習,但是我已把自己當作追逐新聞的記者,促使我不斷完善自己。

心態方面:

在連雲港日報實習期間,剛去的時候,老師把我安排在資料室裏,讓我閱讀有關民生的新聞,並讓我對其進行分析,兩天過去了,老師對我不聞不問,那時的我心急如焚,看書只是做個樣子,知識不再進入大腦。我打電話給我老師,老師說採訪沉穩的心態是必有的,不急你再看看書。一週後,老師出去採訪帶上了我,同時我爲不再資料室看書終於鬆了一口氣,可是後來我在採訪中才發現,如果不是待在資料室看報紙,我還真是不知道面對老百姓我該採訪什麼,而且我覺得所學的知識真是少之又少,匱乏的不行。之後只要不出去採訪,我都在資料室裏看書。

在採訪中,有3次經歷,讓我對社會以及記者這個行業有了新的認知。7月25日,我作爲現代快報的實習生被邀請參加市裏採訪,爲期一週,幾乎江蘇的省級報社和省級電視臺都有記者參加,因被採訪的人住在開山島上,需要坐船3個小時纔可到達。早上四點時候,我們就開車出發,原本晴朗的天氣,在我們到達島上的時候突然大雨降至,因沒有什麼防禦措施,我們個個被淋的想落湯雞,海浪一波一波的被海風吹起,擊打着岸邊的岩石,但是採訪工作並未被終止,電視臺的採訪人員把衣服脫下來把攝影機包住,只露出鏡頭對準被採訪人,平面媒體記者刷刷的用筆記者被採訪人說的話,絲毫不受風吹雨打的影響,這場暴雨好像對他們而言似是溫和細雨一般。在返回的路上,沒有人身上的衣服是乾的,但是在他們的臉上也沒有怒意,只是在那興奮的說着採訪的內容,有的已經敲打着鍵盤,把文字輸入了電腦之中。就是記者這種忘我的精神給了我深深的震撼,不愧是“無冕之王”。

8月5日,採訪加盟打火機詐騙案,用電話給售假公司經理打電話詢問情況時,經理李先生的回答令人瞠目結舌,如老子就是天,我說需要錢,他們就掏錢給我,何況是自願的,我又沒有逼迫他們,怎麼是詐騙呢,況且我想怎樣就怎樣,管你們X事,如果你們管這檔子事,別怪我找人砸你飯碗等。這件事雖然在報紙上曝了光,但是因爲武漢的地方保護主義特別強,導致這一事件最終沒有得到圓滿的解決。這件事上我看到了李先生因爲有錢而囂張跋扈的嘴臉,深刻的體會到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應該深入內部調查,徹底解決問題。

8月15日。我獨自到海州區的紅旗社區採訪,因本身採訪對象不是很瞭解,去之前也就沒有什麼準備,到採訪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多麼大的錯誤。因爲被採訪人的妹妹患有嚴重的風溼性心臟病以及長期遭受精神分裂症的困擾,其骨瘦如柴,臉上的表情有所扭曲,看到她,我愣住了足足有5分鐘,其姐姐叫了我幾次,我都沒反應。後來採訪他姐姐實在是不知道從哪裏下手,只好先行離開,最後還是用電話完成了此次的採訪。這件事對我以後採訪做了警鐘。第一,採訪之前,要對被採訪人有所瞭解,並寫採訪提綱。第二,着力提高心理素質,加強對事物的認知以及敏感度,做到遇事冷靜、不慌張。第三,與人溝通方面的加強。

在西安晚報實習期間,因爲實習老師沒多少採訪,我得以空閒看了新聞學專業課本,也到基層作有關城市中農民工問題的調查,深刻體會到他們在城市中艱苦的生活,以及對城市的貢獻,被他們的不懈努力與默默奉獻的精神所折服。在對西安地鐵運行期間,對西安上班族、學生等不同人羣的採訪,深深感受到作爲西安人擁有地鐵的驕傲。與此同時,國家火車票退票費用的降低不失爲減輕人們出行不便的一種策略。與人的不斷交流,使得我在與人交流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專業方面:記者這個行業,需要的不僅僅是新聞寫作方面的技能。還需要對社會各方面的認知度和敏感度。這是建立在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面的。再說新聞無處不在,涉及的範圍廣,所要求的知識面也很廣。我在社會新聞部實習,社會新聞涉及生活的許多方面,如我們的身邊,每天發生的令人感動的、美好的事件;社會中發生的雞鳴狗盜、假貨氾濫、迷信成風、惡習滋生的問題;社會活動,風土人情,災禍等,都是社會新聞的範疇,這就要我們學習如法律,經濟,政治,文學,美學等各方面的知識。我的專業是新聞學的,但是所學習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如在我一次有關一位女士買了一包發黴的月餅採訪寫作中,我就沒有提到我國憲法規定的假一賠十的相關條列,老師說:沒有這條新聞信息,其新聞的價值就被打了折扣了,還有一次是有關四胞胎的採訪,因其家庭貧困,希望政府能給予家庭補貼,有了上一次的經歷,我特地上網查了一下,發現有地方政府是給與貧困家庭生多胎兒補貼的,當時打電話告知其父,後來才知道,國家規定裏是不給與補貼的,是有些地方政府破例給補貼,那是其他的城市。每個省的有些規定是不一樣的,兩個不能相提並論。給了當事人錯誤的信息,這是作爲記者很難看的一件事,但是不得不說這是知識不足惹的禍。記者擁有的不只是相關的專業技能,而且還要通曉其他各方面的知識,但是不用很細緻,大概知道就行。這就需要我們每時每刻都要處於一種學習的狀態,吸收各方面的知識,提高我們的修養,在記者的道路上才能越行越遠。

人際關係方面:

把人際關係搞好是記者的必備條件,因爲有了人際關係,記者所獲得新聞線索也就多,所採寫的稿件也多。認識不同的人羣,你可以學習他們的優點,這不僅有利於自身修養提高,還會在社會

報社實習報告3

爲了能走出象牙塔真正瞭解文化工作,我於暑假期間在山東省XX市魯中晨報社開始自己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實習。實習期間我跟隨財經部的一位老記者跑財經新聞,找線索,採訪,觀察,寫稿,校稿,修稿工作安排緊密而嚴肅。實習結束戀戀不捨報社溫馨的氣氛,回到學校感觸頗多,現以實習報告的形式加以總結。

我是文化產業管理系的學生對新聞寫作這是有些感性的認識,並沒有進行過專業的訓練。初來乍到心裏十足的是勇氣,缺少的卻是紮紮實實的知識。

第一天是在讀報的“無聊”中度過的。因爲之前來報社實習我看過不少關於新聞寫作理論方面的書,於是我企圖找到一篇正規正矩的財經新聞給自己補充點養分,然而卻一切皆惘然。帶着疑問我問我的老師,老師告訴我:“在認識一份報紙的時候首先要做的是把握定位,我們的報紙是都市報,受衆是普通羣衆,並非專業的經濟理財類報紙,所以格式語言內容都是通俗化的。”第一天一堂簡短且深刻的職業課——晨報的宗旨:永遠和人民大衆在一起!書本上的理論好似一副模具,而社會真正需要的是差異性、特殊性、創新性、求同存異有生命的報紙,這兩者之間的“矛盾”需要我們做靈活的文章,這就是進步。

接下來的幾天老師給了我一個獨立的短評欄目做,本以爲很簡單,卻每次都會被改動很多,有時候是全篇的抹掉重寫。老師告訴我我還是沒有很好地把握報紙的定位和短評的精要,於是我反反覆研讀老師的短評發現:我的語言文化氣息太重絲毫沒有幽默感,很多是從人的意識方面找抨擊點太空虛,有時候太講究邏輯而忽略了報紙短評“毛氈上方針”的風格。我想這是我們學生普遍存在致命的死穴,在這之後我的短評開始慢慢自圓自滿,最後一篇短評一字不改被採用,這是令人及其興奮的事情,我開始走對路慢慢成熟起來了。

短評經歷之後我隨老師跑新聞,第一次是爲做蔬菜市場價格漲幅採訪市物價局,這一次又出乎我意料。在物價局辦公室內沒有訪談只有聊天,大家不是業務關係而是朋友關係;沒有采訪記錄,只有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對當前蔬菜市場的分析和判斷。“與採訪對象做朋友,這樣才能得到你意想不到的線索,而且作爲一個新聞工作者你必須要找到你的新聞夥伴”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訴我。

物價局風波之後我隨老師採訪菜市場,在這裏又是一種別樣的採訪方式,這裏沒有高談闊論不是一問一答而是噓寒問暖專注傾聽,老師告訴我對生活在菜市場裏的人不是要展現自己不是要助你做新聞與你談話更多的是發泄氣氛或者分享喜悅,談天的方式更能拉近雙方的距離給他們信任感。而且我們的新聞並不僅是表現冷冰冰的數據而更重要的是通過表現羣衆的生活狀態來掘出社會的問題。

接下來我按老師的指示自己出去跑了多次生活新聞,沒有直接表明來意不用幹巴巴的問題我的採訪可以說很成功,但是也有不少問題,當與人聊起來就忘記我的採訪意向,爲了全面不得不很多次換採訪對象,這樣浪費時間也不夠深入和貫通,所以在採訪前定要做好提綱且記牢自己的採訪目的。

採訪完的寫稿並沒有想象中的簡單,每次幾乎都要重寫幾次再改幾次才能出稿,這有點讓人耐不住性子。老師幾乎沒篇稿子都能動個大手術,在這裏我很榮幸找出自己常有的弊病,並接受老師的專業指導:稿子多用被潤色過的當事人話語,融入故事情節,點題清楚,反問形式多運用整篇稿子都必須體現新聞的真實性、可感性、啓迪性。在經過多次寫稿磨練後我刷新了自己對新聞稿的認識,寫新聞若繡花。

在經歷採訪、寫稿的分層訓練以後,老師讓我自己獨立跑新聞。找線索是新聞工作者最核心也是最難的事情,這不僅要求我們要善於透視生活還要對經濟數據有相當強的敏感性。幾次我尋到的線索都沒有經過老師的批准,起初我真的有點惱,老師告訴我多次的被否是在鍛鍊我的新聞感他也是這樣走過來的,找財經新聞的線索最重要的並不是關注數據而是關注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尤其是財經新聞,經濟的變動往往是潛在的不容易被發現,但是對人生活得影響往往是一兩撥千金。在此之後我根據鋼鐵漲跌想到關於鐵質廢品的市場變動,這是我的第一條可行的新聞線索。

接觸財經新聞我最難過的莫過於對經濟知識知之寥寥,像“同比”“環比”的區別等我還是要現上網查詢,作爲新聞工作者我們涉及的社會層面會廣之又廣,所以我們在夯實自己專業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涉獵各個社會知識,或許不能精通但最起碼是要了解,這是新聞工作者起碼的職業素質。

在實習期間我也學習了起碼的攝影功夫,配圖的新聞往往更生動,現在的社會圖像的影響遠遠大於文字,所以實地考察出新聞的記者必修攝影。本以爲用卡片機拍照不是難差事,但是我們真的不瞭解新聞圖片的拍攝技巧,從那種角度,拍那些東西,拍攝對象的形態,主體客體的分層等等都是我們陌生的。而且作爲新聞工作者ps等技術也是需要我們熟悉的。技不壓身真的覺得學海無涯。

在實習期間我遇到了一個很好的老師和許多很好的領導,他們都是過來人以經驗授之真的很令我感動,老師告訴我新聞工作離不開策劃,策劃爲我們鋪長遠的路。他是我接觸新聞並愛上新聞的孔明燈,讓我充滿了希望。

初到報社半是懵懂半是新,經歷一個月的學習我堅信我可以再新聞這條路上走的更遠!

報社實習報告4

從7月16日到8月1日我在xx日報社進行了爲期十五天的實習。短短的實習期雖然出去採訪的次數並不多,但閱歷倒是增加不少,應當說留心處處皆學問,用心去感受就會發現很多學問。發覺書本所講的理論與實踐多少是有距離的,我們學生要在實踐中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起來並不是容易的事。僅有真正經歷過親身感受過才明白其中所蘊含的道理。而經過了四次的外出採訪,有順利理解採訪的,有被拒絕採訪的,事後都是受益匪淺的。以下是我的實習報告總結:

書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學校就明白做記者人際很重要,一個良好的人際網,以及相關的新聞素質是很重要的,但運用到實際,要做到得心應手就不容易了。

遵循新聞的事實性,客觀性,針對不一樣的讀者羣進行換位思考。

吳記者把我和另外一個實習生叫到他面前,在網上隨手找了一篇報道讓我倆看,我們睜大眼睛看,是關於學校的一篇研究報道,看完了新聞我倆面面相覷卻不懂有什麼看頭。吳記者就說你們要盡力利用周圍身邊的所有資源獲取新聞,做自我熟悉的領域。

就像此刻從你們的學校出發,從自我的最方便的出發。看這新聞你們覺得有什麼能夠做?我們依然沉默。“你們首先必須遵循新聞的事實和客觀性,然後想想我們這份報紙是什麼人羣看得多,你們自我還想從這消息事件明白什麼,也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想想他們還想明白什麼,進行這樣一個換位思考。”在吳記者的引導下,我們從這消息找出還能夠報道的東西,然後聯繫新聞當事人,開始着手實習的第一篇新聞。

做自我熟悉的領域,不斷提高自我交際本事,擴大交際圈。

因爲是放假時間聯繫不到學校教授,我們的採訪一時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報社吳記者意味深長地對我們說:“此刻科技這麼發達,電腦,電話,身邊的所有人都能夠發生作用。再說你們是學生,本來就具有得天獨厚的便捷,發散人力去幹吧,沒有問題是解決不了的。”之後經過多方面真的就是聯繫上了教授。

其實當記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際圈,有豐富的信息資源才能夠儘快儘量準確的辦好事情。就像一篇報道,你能夠找到相關的新聞對象,根據“六人認識論”人傳人,以一傳十,十傳百,你很快就能夠找到最需要的對象。而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甚至能夠使你的採訪得心應手。我們就嘗試過,因爲是記者的身份而遭受採訪拒絕,而老記者經過某個有點“權力”的朋友幫忙,我們最終還是能夠進行採訪獲得了需要的新聞信息。當然人際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對於記者來說更加是重中之重。

擴展思維,從點延伸

主任拿起我身邊的報紙,沒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說發現有新的材料能夠寫。他說報道說還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們能夠補充這些消息作爲新聞,還是會有很多讀者關注。這是關於湛江節能燈的同一篇新聞,我看完了就把報紙扔到一邊了。而主任卻看到了能夠寫的新聞,就是新聞敏感,就是經驗?對於自我目光狹隘我真的無話可說,問了主任很笨的問題:“怎樣發現新聞?”主任就說,“留心處處皆學問,我們就要做別人所沒有的。學會擴展思維,從點延伸。”

好一個處處留心,做別人所沒有,因爲主任的仔細觀察,我是寫了兩篇跟蹤報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識珠”恐怕這消息就會隨着報紙一齊沉默,成了沒有的東西。其實我們也能夠做到,這不只是經久“沙場”的老記者才能夠做到的。問題在於自我有沒有去動腦,有沒有用實際行動去證明。看這新聞就要懂得從新聞找新聞,“查缺補漏”都能夠派上用場。

生活精神:工作就是生活,細心一點記錄會發現生活裏有很多學問。

一、急轉彎把握時機,改錯都可順帶新消息

因爲是電話採訪的緣故,登出來的新聞人物的一些個人資料與實際有點出入,當事人的父親打來投訴電話,當時自我卻不明白如何解決心裏生怕被罵。無奈硬着頭皮尋求老記者的幫忙,誰知老記者輕快的說:“沒事阿,用不着登什麼更正消息,你應當再聯繫當事人,期望獲取新的消息,然後在新的報道里重聲一下就行啦。”看到我緊張的樣貌他還補充一句:“不用緊張,錯誤是有的,有時候能夠將錯就錯,這不又能夠有新聞出來了,還能夠減少不必要的支出。”真的想不到能夠經過這樣一個途徑去解決錯誤報道的問題,更加想不到還能夠順帶出新聞。發覺解決問題只要用心去想,還是有很多辦法的。這是一堂很好的課。在接下來的報道我也幾乎是竭盡全力,盡力把這則“意外”的新聞寫好。

二、鐵倒了也要抓一把沙

由於沒有做好相關的程序採訪沒有順利完成,消息只獲得一部分。見我們無精打采的樣貌陳記者告訴我們,“雖然沒有獲得完全的消息,但還是有大部分消息的,能夠根據這些材料,換一個報道形式,比如本來是深度報道的就變成圖片新聞。記住,就算鐵倒了也要抓一把沙,沒有任何事能夠做到完美,記者採訪就肯定會遇上很多的閉門羹,你們要慢慢適應,只要盡力了就好了。”

之後我們回到報社根據所有的材料整理好還是寫出了一篇消息,得到市民的良好反響。“跌倒了也要做一把沙”,我想不到在採訪寫稿子的時候這句話也會用得上。在生活中難免就會有不如意,而在經歷風雨之後或者失敗後,勇敢的人總是能夠站起來的。站起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鐵倒也不是一件可笑的事,鐵倒了能夠站起來,能夠從失意中意識到什麼,能夠明白自我的不足,能夠成長成熟,我想這就是那一把沙。

三、從領導看階層性,當好記者一項重任務

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我們報社陪同領導慰問軍團。第一次如此接近領導,而我深深的感受到形式主義的泛濫。領導們的稿子都是千篇一律,我們記者的到來也不是爲寫什麼稿子,一電臺老記者就說這類性會議我們陪同就夠了,稿子就寫一百來字。之後才發覺自我最大的作用就是陪領導喝酒,而我們卻不得不喝,真的很無奈。然後我們當女記者更加難,因爲沒有人會護着我們,而往往也是首要對象,那時候真的不得不自我去應對。社會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可能都合自我的心意,在遇到一些自我不得不應對的現實時,自我就要懂得如何迎合這個社會,懂得如何保護自我。

以上是我的實習工作報告。從實習過程中我發現,也許現實就是這樣,不得不應對一些你無能爲力的事情,當發現不得不應對的事實時應當始終保有自我的原則就好了。

報社實習報告5

從第一次走進報社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是屬於這裏的。

大學的第一個暑假,作爲一名新聞專業的學生我很有幸的來到了黃山日報社《黃山晨刊》,在這裏開始了我難以忘記的暑期記憶,它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簡單的開心,更重要的是使我體會到了一名記者的真正生存狀態。記者無限光榮的外表下,他們所爲此做出的努力,以及往往所感覺到的無奈和遺憾。

其實《黃山晨刊》對於我來說並不陌生,學校的閱覽室裏總是會準時的擺放每一天晨刊的報紙。當初在看這一份黃山本地的報紙時,總還會有一種不屑的感覺,覺得他們的新聞做的很平庸。只是很簡單的例行報道,新聞沒有深度,讓人讀起來索然無謂。當時就自大的認爲假如自己可以去做這份報紙,一定可以做的更好。當時的我沒有想到,幾個月後我真的來到了這裏。

初次來到報社,就給我有一種怪怪的感覺,諾大的一間辦公室裏已近10點了,竟只還有寥寥數人。我們的到來似乎並沒有引起他們太大的興致,辦公室裏的電話此起彼伏。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我才知道,雖然報社的工作時間寫的是早晨幾時至幾時,下午幾時至幾時,但除了個別值班的和打字交稿的記者會在辦公室裏,多數時間他們都是不會在報社裏的,有的記者我甚至一個星期都不能見他們一面。這使我深刻體會到了老師上課時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了,“新聞不是可以做在辦公室裏憑空捏造出來的,必須出去跑,只有到處跑,才能發現新聞”。我經常會在中午12點左右的時間和晚上已經7、8點的時間裏看到仍然還有很多記者在工作,他們甚至會把飯菜拿到報社裏來吃。這些都深深的觸痛了我,後來隨着記者師傅前去很遠的地方去採訪,我在車裏受不住路程的顛簸吐了,身爲女子的師傅也是很難受,但採訪還是要必須進行,此時我真的體會到了記者的敬業和辛苦。

除了辛苦之外,記者給我的另一個極其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們的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記者向來被稱之爲無冕之王,但在這個稱謂的背後他們擔負的是更多的責任。在我的實習過程中做過很多次的採訪,每一次的經歷我都是很珍惜,但對王先生鄰里糾紛一事的採訪印象極爲深刻。王先生因回家的'通道被鄰居堵死一事,從協調到告上法庭三年未果。期間他4次藉助媒體,可起到的只是簡單的推動而不是根本解決的作用,但他還是依然相信媒體並且找到了我們,看到王先生信任與期待的眼神,我真正理解到了作爲一名記者的光榮。期間我們爲此事跑了很多地方,有一次還受到了一點挫折,但想到王先生對我們的信任還是堅持了下來。最後事情終於解決了,王先生開心,我們也爲此喜悅。此時是真的感覺到了作爲一名記者存在的意義。在其他的採訪過程中,還有幾個類似的經歷,其中歙縣XX村民修路一事也給我很深的印象。我現在還可以清晰的記得當我第一次來到XX,近十位村民圍在我身旁的情景,最後因爲路程的原因我不能回去,村民們特意準備了一間最涼爽的房間給我,那時我是真的感動。我知道他們如此對待我是因爲我是一名記者(實習生),是記者的身份讓我得到如此待遇;我也還知道我必須在今後的採訪中對得起記者這個身份也纔可以對得起XX的村民。

此次暑期實習除了帶給我很多的心靈震撼之外,一些學校裏很難體會到的採訪技巧也使我受益非淺。首先就是要善於從別的媒體,無論平面、電視或者網絡裏獲取新聞線索,必須時刻關注並且要從自身的新聞需求中去發現。就好比最近整個國家都十分關注的“欣弗注射液事件”,雖然黃山並沒有受到很明顯的干擾,但是報社的記者迅速來到我市各衛生相關部門進行採訪,雖然結果仍然是未受到影響,但此次的採訪也安撫了民心。在我的採訪過程中,也有過幾次類似的採訪活動,如“格美”颱風對於黃山的影響以及在“反百日盜版行動”在我市的開展情況。其次就是要重視從人民身上去獲取新聞線索,《黃山晨刊》有一個“強哥熱線”,而且報紙有一正版都是做熱線新聞的。據我在報社實習過程的觀察中發現,晨刊所刊登的新聞線索有差不多50%是來源於人民或者是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記者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因此線人以及羣衆熱線的作用就顯得尤爲重要。在這裏我還想多提一下網絡BBS以及其他網絡信息中市民所提交的新聞線索,個人認爲對此應當同樣重視。但前提是必須要把網絡事實放在現實中重現,在現實中搞清網絡事實。我也曾經通過網絡線索做過一個採訪,但我只是僅僅是依存於網絡現實。我還又在網絡上留言並聯繫了這個當事人,在現實中接觸到他,並且在現實中讓他再一次的把事實陳述。網絡上的東西大多很隨意,真實感較差,但卻也不能因此放棄,所以通過網絡來到現實是我學到的很好的採訪技巧。再次,在獲得新聞線索的過程中,應該特別留意“提示性(預見性)報道”也是我很有感觸的一點,此次“七月半(鬼節)”我在做採訪的時候,稿子寫出來投到編輯那,但最後還是沒有發出來。一個已經做了很多年的記者告訴我:“像這種報道單單是簡單的敘述事實多半意義是不大的,而如果你提前一天做關於提醒市民在鬼節的時候祭祀所需注意的相關事項,那意義就有了。同樣像一些災難性報道等對市民有很大影響的事情就需要新聞有預見性,這樣市民才能愛看。”因此現在我理解到了新聞不僅僅是新近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情了,對沒有發生而即將要發生的事情也是需要高度關注的。最後再講一點感觸也是很深的東西,這也是我在採訪過程中所遇到的。在採訪的過程中,很多的場合特別是在對於一個集體行爲的採訪都免不得要應酬,如實習的過程中我有過對XX鄉、歙縣公路局的採訪和對於黃山市桃源大酒店的採訪。雖然覺得很彆扭,但還是跟着我的記者師傅吃了兩頓飯。後者是一個很平常的例行採訪,雖然吃了別人的飯感覺怪怪的,但也不多說些什麼。可前者的採訪卻是因爲他們與XX村民的矛盾,雖然最後飯吃了沒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但後來一位報社的資深記者對我說:“政府和村民發生矛盾時,無論孰對孰錯,決不可因爲應酬推脫不過而吃,看似只是政府很平常的對於記者採訪的一次接待,但是如果讓村民看到他們就會以爲是什麼‘勾結’,採訪不好進行下去,但村民的飯還是可以吃的,當然最好也不吃”。對於他的話,我的理解是,雖然現在很多的應酬不好推辭,但涉及到被採訪雙方發生矛盾時,一定還是要堅持原則的。

除了很多的採訪技巧外,我還學到了一些新聞寫作上的技巧。首先,必須要樹立這樣一個概念,新聞價值永遠是最重要的,不必太過於擔心稿子寫出來的質量,當然這也還是很重要的。其實如果你的稿件有新聞價值,就算你只是很簡單的白描一下,這也就足夠了。當然,新聞寫作的質量也還是需要注意的。我曾仔細的把我所寫的所有初稿和被編輯修改過的新聞稿做過對比,發現自己稿件很大的一點不足之處便是不夠簡潔,很多“的”“了”等等口語化的用語太多,還有就是太羅嗦。另外,對於新聞事實的選擇不能做到“敢於放棄”,即雖然採訪的過程中你會得到很多的資料,也許都是能用的上,但是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必須取其新聞價值最大的一點,敢於拋棄那些“累贅”。最後,也要注意寫作上的模糊用語和精確表達的選擇。比如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夏日幼兒患病人數增多的報道,但是沒有登出來,可是在後來有一位記者又一次的寫到了這個題材,不但登出來了,還是作爲頭版頭條登出來的。我比較了我們稿件的差別,發現我們所提供的新聞事實以及所採訪到的醫生、建議都是雷同的。但不同的是,雖然我們都表達了患病人數增多這個事實,我用的是醫生說,他用的卻是具體的數據,今年的與往年的比較;雖然我們都展現了病人多這樣一個場面,但我也就只是展現,他不僅說多了,而且把病人的具體數字給了出來,又詳盡舉出了一個例子。我想她的稿件之所以比我的優秀,正是因爲她的準確性,從而使新聞更具說服力。

所有的採訪過程中,一次關於盜版問題的採訪使我感觸最深。因爲那一次的採訪我受到了表揚,也因爲那一次的採訪使我感到深深的內疚。受到表揚的原因是因爲我的“細心”,點抓的好;內疚的原因是因爲我太鹵莽,事實判斷可能出現錯誤的前提下就貿然發稿。事實證明表揚我是錯的,我是太鹵莽的。關鍵在於那一個條形碼的問題,因爲我堅持不同的書有不同的條形碼,否則的話便是盜版。因爲“自以爲已經查過了很多的資料”,可事實證明可能出現錯誤。其實我在做這個報道之前是有這個責任把事情弄的更清楚,讓權威部門出來說話的,而不單單只是自己查了資料,這是完全由自己的粗心造成的。現在把它寫出來,引以爲戒!

一個月的實習生活很快便要過去,現在的我拿起一份《黃山晨刊》,似乎能感覺到每一篇的報道中記者們爲此所留下的汗水,突然發現晨刊上的新聞是那樣的可貴。也許晨刊還不成熟,但它畢竟還不到兩歲。晨刊有一個傳統,每個星期都有兩次的集中學習交流的時間,晨刊的一個編輯曾說道:“我們要活到老,學到老。”我想,這應該作爲這次暑期實習的終結語。

報社實習報告6

3月23日,我來到特區報業大廈的35層,前來《XX特區報》商貿組報到。

接待我的是一名女記者,名叫潘未末,知性達雅,渾身散發着一種特有的活力氣質。她告訴我,她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來XX特區報已經有好幾年了,從在老報社上班到在新的特區報業大廈上班,一路走過來的。

看起來她是個能幹精練的女記者,而且經驗十足,做事很乾脆,我知道,未來的兩個月我將從她那裏學到許多東西。第一天,3月24日,這是正式實習的第一天,我和誰都不認識,只認識潘未末記者。

我以爲她馬上就能給我什麼採訪任務和寫稿任務,所以我就坐在商貿組的大沙發上等,結果她也沒有怎麼理我,只隨便交代了我幾句,就讓我認真看《XX特區報》,因爲她看起來也是很忙的樣子,一會兒打電話,一會兒匆忙寫稿……我再也坐不下去了,就直接上前,“潘姐,我今天該去採訪什麼?”

她擡眼看看我,沒有多說什麼,就拿起手頭的初稿,讓我把它整理成一篇800字的消息。我欣然受命,施展自己在學校期間學習的書本知識,“標題——導語——正文——結尾”“倒金字塔”我在心裏對自己囑咐道,不到一會兒,我就把那800字的消息完成了。“這麼快”潘記者很詫異地說。我很自豪的對她說,“這種小稿件寫的太多了,所以很快”,很自鳴得意的樣子~

幾分鐘以後,我才意識到我的輕狂和錯誤。我的稿件被“槍斃”了,因爲風格問題,也因爲脈絡問題,這個時候我才瞭解到潘記者讓我認真閱讀特區報的用心了。隨後,潘記者把她在特區報發表的稿件集冊拿給我看,讓我認真體會一下,還特別叮嚀說,一定要仔細地看,最好能隨時做個筆記。

我沒有說什麼話,從那以後我不再以爲坐着看報紙是一件無聊的事情,也認識到了一個淺顯的道理:凡事還是從小事做起啊。

幾天以後,我終於適應了特區報的風格並能正式開始展開工作了,潘記者也沒有對我客氣,一件件的採訪任務和寫作任務就交到我手裏。雖然在此過程中我不斷地犯了錯誤,但同時也不斷地在學習,在改進;商貿組的其他記者也漸漸地混得熟了,也開始和他們後面跑跑展會、公司、酒店和政府機關等,有時候他們不方便去的時候,他們就讓我獨身前去。

感覺在XX,記者還是比較吃得開的,比較受人尊重,比較受人看重,到哪裏去採訪都能贏得不少方便。不過,XX終究是個商業化比較濃厚的城市,爲什麼呢~我記得有幾次應邀去採訪,採訪完了以後他們居然掏出好幾百塊錢,說是讓我坐車回報社。鬼才相信他們呢,XX的公交車費、打的費用雖然比全國其他地方高,可也不至於要那麼多錢吧!我死活不要,他們也死活不放過我,沒有辦法,最後我只拿了100塊錢,打的回報社去了。

每個做記者的人在自己的採訪經歷中都能遇到最最激動人心的事情,我最有印象的是採訪XX最大的臨時人員安置地黃木崗又一村,那是中國最大的臨時人員安置地,大約2、3個平方公里的地方卻住進了十萬人之多,他們都是全國各地來XX混生活的外地打工者,裏面魚龍混雜,什麼人都有,不過總算秩序井然。黃木崗我去了兩次。

第一次是查抄“黑”網吧,所謂“黑”就是因爲它沒有執照和經營許可證,那次是接到行政執法局的要求我作爲實習記者身份去的,一家名叫“雲天”的網吧,72臺電腦主機和相關配件,6個網吧工作人員。據城管部門的同志說,這家網吧的老闆慘了,二三十萬的投資全投水缸裏去了。我採訪那網吧老闆的時候,他對偶簡直就是聲淚泣下,看得出了,都是新機器啊,就這樣被全部沒收了。

我知道,現在全國上下都在整治網吧,它只不過諸多被取締的千萬網吧之一而已,但從現場觀看的諸多臨時住居人員的同情和憤怒的目光中,我看得出來,他們很不高興,諾大的黃木崗,能夠上網的地方不多,而這家“雲天”網吧收費低廉設施齊全,正好滿足了他們的生活要求……那次採訪雖然很成功,但總也感覺不痛快。

實習的日子是很痛苦的:每天6、7點就要去擠公交車,有時候人太多,竟然連公交車的門都擠不進,時常還要被別人看白眼;加班是平常事情,有時候晚上8點鐘還有采訪任務;實習的日子同樣也是快樂的:讓我見識了不少的東西,讓我第一次去五星級賓館裏吃了一頓,讓我學習了不少事情,讓我體味了不少感情,讓我結識了一些朋友。

報社實習報告7

深入社會、體驗社會的最好經歷,這次實習時一次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不管對我以後的學習和將來的工作,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非常感激在實習過程中幫助我每一位同事!

報社進行了爲期一個月的實習。因爲我新聞媒體專業的所以這次實習對我十分珍貴,年月。實習的時間裏,受益匪淺,不僅熟悉了報社工作的各個環節,掌握了記者採寫的工作方法,而且在發現自身不足的同時加深了對社會的認識,深化了理論知識,下面就是實習鑑定。

被安排到機動部跑突發(社會)新聞。從此,實習期間。開始了和大學生活迥異的記者生活:準時上班,有時上午在賓館採集會議新聞,但下午已經在農村採訪鬥毆的雙方;加班更是家常便飯,有時候晚上10點鐘還有采訪任務…

所以初到記者的職位上,由於我平時在學校只進行理論課的學習。很多東西都不很熟悉,對社會知識缺乏一定的解。但是每次有新聞線索時,指導老師都帶我現場,回來後讓我自己寫稿子,然後耐心給我修改稿件,並且告訴我應該注意的問題。後來,老師就讓我自己去採寫新聞,自己找新聞點。實習指導老師也經常幫我分析解決實習中遇到問題。有付出便有回報,實習期間,發表各類稿件共計52篇,同時我新聞敏感性、職業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的素質。

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實習的一個月很短暫。開始親身體會到做一個好記者究竟該需要哪些素質。

實習時要給自己定好位。實習中,首先。態度上要把自己當成學生,虛心請教;但是做新聞時,一定要把自己當成報社一員,愛崗敬業,嚴於律己,爭取多寫新聞,多發新聞,維護新聞的客觀、公正。

以後的學習中要拓展知識面,其次。使自己的知識系統化。由於新聞需要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識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專業的新聞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我以後的學習中多想,多讀,多學,爲將來投身新聞業做好準備。

做一個好記者必須要有職業道德。做一個記者不難,再次。難得是做一個好記者。報社實習期間,常常有羣衆到讀者接待室找我幫助他解決問題,總是十分熱心卻極其無奈。很多老百姓辦不了事情,比如說包工頭廠拖欠工資,消費者權益沒有得到保障,記者只要一句話一個電話就能給他解決。發現,爲老百姓說話就會得罪很多單位,但是記者是個需要愛心的工作,只讓小部分人說好不是好,只有讓老百姓說好纔算好。

做好記者需要有很強的時間觀念,最後。尤其是機動記者。當有緊急事件發生時,如果你節奏很慢,那麼當你達現場也許已經人去樓空,一無所獲。這樣,一條重要新聞的現場性就會變得很淡。甚至,報社會在和同城對手的競爭中落在下風。

報社實習報告8

從九月13日到十月七日我在海口晚報進行了將近四個周的實習,在實習期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這些收穫將會使我終身受益。在此,感謝報社領導給我提供這次寶貴的實習機會,感謝報社的老師給我的指導和幫助。現在,我主要從實習見聞、實習體會兩個方面來完成我的實習報告。

實習見聞

實習的第一天,李老師給我介紹了報社的大體情況,講述了做新聞記者需要注意的事情。對於記者行業,我有着濃厚的興趣和極高的積極性,每每採訪回來,緊接着就是忙着趕寫稿子了。是的,跟着老師這四個周的實習就是這麼忙忙碌碌過來的,雖然十分勞累,但也時常覺得過得很充實。

我真正感受到了報業的競爭與壓力,以及記者編輯們的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由於我平時在學校只進行理論課的學習,所以初到記者的職位上,很多東西都不很熟悉,對社會知識的瞭解也很欠缺。但是,指導老師十分耐心,每次有新聞線索時,都帶我到現場採訪,回來後讓我自己寫稿子,然後耐心地給我修改稿件,並且不斷告訴我應該注意的問題。老師一直鼓勵我自己去採寫新聞,自己找新聞點,這讓我十分感動。三個多周下來,我發表 8 篇稿件,同時我的新聞敏感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深深感受到了晚報的文化氛圍,從中也領悟到了許多東西。海口晚報歷來有一個很好的文化制度,就是每週一下午3:00全體召開的學術研討總結大會。上到總編下至實習生都非常重視這個集會,因爲那是一個及經驗、知識傳授,接受社會再教育的地方,也是一個思想交流、情感溝通的平臺。記得第一次聽會我沒帶筆記,真是後悔的同時又丟人。報社領導看着我,資深記者們看着我,在場的各位老師看着我,我長得怪嗎,不是,因爲在場的就我一人沒帶筆記做記錄,當時我真的是無地自容。打那以後,每次開會我都很認真地做筆記,現在回想起來,我還覺得內疚,但更是高興,我已經深深地陶醉於報社的這種濃厚文化中了。另外一點也令我時常感到壓力的所在——“海口晚報是黨報,她是高級報紙”——這是報社現任總編陳際陽在開會時向大家強調的一句話。這就要求記者要有很高的政治覺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全面的知識結構,所以對人才的要求也是綜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聞的專業知識,又要會管理策劃與營銷,只有這樣,才能無論做什麼工作都得心應手。爲此,我深感自己的差距,也爲自己今後的學習和努力明確了方向。

報社總編陳際陽重點強調的一句話我印象很深:“我們要辦最權威的報紙,權威纔是我們的特色。”我覺得這句話十分有道理。辦最權威的報紙是一個很難的目標,因爲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各個部門的積極配合與協調和共同努力。爲着這個目標,陳總編會上多次明確指出:“我們的記者要敢於報道,要勤快,多收集資料做全面深入地報道。我們的記者要能夠很明確地判斷出新聞價值的大小,以此來正確處理稿件。”聽了總編的話後,我是這樣理解的。新聞稿件必須有質量的保證。這可以分爲四個方面:第一,必須符合新聞的定義,即新近發生或將要發生的有意義的事情。對一件事情首先要考慮他是不是新聞,是一條怎麼樣的新聞。第二,必須從大局出發寫稿件。即這條新聞寫出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其中影響包括積極的和負面的。要想辦法把新聞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有損於國家、黨和人民利益的新聞堅決不能寫。第三,要體察民情,關注民生,替老百姓說話,辦事。第四,必須要有新的突破。這一點也是晚報特別講到提出的。現在的新聞無論從題材上還是內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創新突破很難,其實不然。很多好的線索好的新聞都隱藏在百姓們關心反映的小事中。爲此,我聯想到了一個例子:武漢的一個記者李紅英寫了一篇關於醫院對小病開大藥方的事情。小病花大錢看似小事,但卻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很多記者都曾親身經歷過這種事情,或者聽到老百姓抱怨、反映過這個問題,但是都沒有引起他們的關注。李紅英卻抓住了這個事件,把它寫成了精彩的新聞。她是從新聞內容上進行了。

實習體會

首先我說一下理論在實踐方面的運用。

在實習以前,我通過學習已經接觸了很多概念以及新聞規範,但是其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自己根本不明白。比如新聞的定義、新聞攝影的拍攝方法,在跟秦彥學長實地拍攝報道時才徹底領悟。從中我學習到新聞攝影要多找角度,構圖要飽滿,拍攝照片中要講究新聞元素,要考慮到照片的新聞價值大小等一些注意問題。

第二,做一個記者必須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記得我剛進報社實習時李老師就給說到,“做記者要勤奮,多觀察,多聽,多寫,這樣纔有進步。”我在實習中就深刻體會到了做記者是很累的,同時,由於這一職業的特殊性,需要記者必須腿勤,嘴勤,筆勤,往往一個新聞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後組織稿件。

第三,在以後的學習中要拓展知識面,使自己的知識系統化。

由於新聞需要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識也需要十分全面。要做到這個要求,正如李老師所教導的“要在以後的學習中多讀,多想,多聽,多寫。”

總之,我在這次實習中學到了很多東西,能夠讓我受益一生。我在實習中發現自己的不足,都會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努力加以改正,使自己今後更好地發展創新。

報社實習報告9

這個寒假我到《武漢晨報》經濟部實習了一個月,真正的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運用到了實踐當中,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一些知識和經驗,收穫頗豐。

我的指導老師是經濟部一個年輕的女記者,主要負責經濟民生這個部分。在整個實踐過程中我主要是在老師的帶領下獨立完成各項工作。第一次隨老師出去採訪是參加物價局組織的“價格服務進萬家”活動。當天我們參觀了農村、社區、學校、醫院,一路上,老師提醒我要好好記錄下一些數據信息,寫經濟新聞數據是很重要的。之後回報社,老師要我寫500字左右的稿子給她,因爲第一次寫採訪稿件,一時不知如何下筆,一篇稿子我居然寫了快一個小時。老師只花了5分鐘不到就把我500多字的稿子改的只剩下200多字,改完後老師說,以後寫稿要抓重點,不能照着資料全盤照抄,儘量寫的通俗易懂一點。當時覺得很慚愧,學了將近三年的新聞,卻連這種簡單的稿子也寫不好,於是暗下決心一定要在這個月裏抓住機會好好學習。

後來跟老師出去採訪的時候我都很注意觀察,老師經常對我說,當記者是很辛苦的,剛開始別指望別人能給你好臉色看,很多人都不願意配合記者的採訪,但這個時候絕對不能放棄,要想方設法找到有價值的新聞。剛開始的時候和老師出去還沒什麼體會,在我單獨幾次出去採訪的時候就真的感受到了記者的辛苦。情人節那天老師要我去各大商場去搜索一下相關的新聞,我在大洋百貨和王府井百貨轉悠了半天,問了七、八家珠寶專櫃,他們全部都拒絕我採訪,直接說不想回答我的問題,不想透露之類的,當時我真的覺得很受打擊,後來好不容易有一家專櫃願意接受我的採訪我才勉強完成了任務。還有一次去好又多超市採訪,從促銷員到顧客全都拒絕回答我的問題,讓我很是尷尬。這幾次的經歷完全顛覆了我原來對記者這個職業的認識[文章來日中國],我以前覺得記者走到哪裏別人都會畏懼三分,畢竟是“無冕之王”啊,是人民羣衆的發言人。但是現實是現在很多人對記者都存有戒心,有的是怕記者亂寫,寫負面新聞,有的則是認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沉默是金。所以記者不光是要會如實的發覺新聞、寫新聞,更要學會跟人溝通,學會交際,才能從當事人口中得到更多的材料。正因爲這樣讓我突然覺得記者這個職業很具有挑戰性,很有吸引力,堅定了我要做一個優秀的新聞工作者的決心。

在這一個月的實習過程中,我寫的最多的就是會議新聞。以前在學校老師也要我們寫過會議新聞,我當時就覺得這種新聞很難寫。老師第一次帶我去開的是一個農業工作會議,我很認真的做了記錄,可是回報社寫稿的時候還是不知道要寫什麼。結果可想而知,寫出來的稿子老師說不合格,後來老師告訴我,這種會議新聞一定不能繞着會議寫會議,要用最簡潔的語言傳達會議精神。以後去開會的時候就比較留心了,現在寫會議新聞已經很得心應手了。

除了老師交代的一些採訪任務之外,我還學會了自己去發現新聞,學會去觀察身邊的事物。因爲今天是豬年,我發現花鳥市場居然有一種寵物豬賣的很好,於是自己壯着膽子去做了一次採訪,然後寫了稿子發給老師,老師說題材可以,不過訪問不夠詳細[文章來日中國],讓我補充採訪。當時聽到老師的肯定我很受鼓舞,馬上進行了又一次更深入全面的採訪。這次從發現新聞到採訪到寫稿全部是我一個人獨立完成的,那種成就感真的很好。

這次實習雖然時間很短,只有一個月,但我覺得這樣的經驗卻是很寶貴的。我零距離的接觸到了新聞工作者的生活,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瞭解到做一名好記者的不易,每一則新聞裏都有這些記者辛苦的汗水。他們的生活規律完全被打亂,有時爲了跑一個新聞連飯也顧不上吃,正是有了這些敬業的新聞工作者的努力,我們才能每天及時瞭解到社會上發生的事,瞭解新的資訊。經過這次的實習,讓我對記者這個職業更加肅然起敬,更想加入到他們的行列,成爲一名優秀的記者。

報社實習報告10

啓程前,所有的朋友都告誡我,那是一個是非之地,萬事要小心。拉着行李箱走出校門,回望一眼,突然驚覺,此行我是單飛的孤雁,去一個有我的理想但沒有保護的地方。害怕,但仍要朝聖南方,目的地是南方都市報東莞記者站。

我把我的南都之行總結爲五個章回:適應、體味、歷練、感悟,中間插敘我採訪“賣命少年”的經歷。

適應

南方天空很高,但我需要走出疏離感

6月24日清晨6點,一夜未成眠的我走出東莞市火車東站,廣場上很多乞討的兒童,我緊跟在一個高大的陌生男人身後,以求安全。因爲聽多了東莞的亂,我必須嚴加防範。

戒備森嚴地走進這座城。

24號下午我去報社見了站長王海軍,他是我們學院的畢業研究生,李貞芳老師幫我聯繫到這個珍貴的實習機會。王站長和顏悅色,比我百度到他的照片要年輕帥氣,我們聊一些學校的人和事,可惜我的腦子有點記憶短路,明明昨日才從那個地方走來。我首先要找個地方住下,報社兩個職員租了三室一廳,現空了一間房,求合租,我就住進去了。由此認識了三個“靚仔”:劉定國和劉沛,還有一條叫巴薩的大狗。劉定國告訴我:“都是男的,連狗都是個男的。”巴薩是薩摩耶品種,“看起來很強大,實際上很弱小。”這是後來對它的評價,我初見它時我確實很害怕。對狗都很戒備。

我說要做社會新聞,站長給我找了個指導老師:黃超。一個這麼胖居然還挺帥的男記者,很愛笑,像一道陽光似的,我從心底打消了對他的畏怯之心。

他把我帶到辦公室,把我介紹給辦公室的老師們,一一問好後,他說:“這裏的電話每一臺你都可以隨便用。”此後,和黃老師的交往雖然我還是恭恭敬敬,但不會以我慣常的作風:對老師敬而遠之,我會跟他講我的思路、我的困惑,與工作相關的或是無關的,都會直接跟他說,很輕鬆隨意的關係。他也真誠地跟我分享他的經驗、體會、採訪和寫作的技巧。黃老師要我別稱呼他爲“老師”,他說我們是“互相學習”,我知道這是謙虛,不叫“老師”那我應該叫什麼呢?所以我一直叫他老師。

更需要適應的還是新聞工作。雖然我有一點淺淺的媒體經驗,也做過一些大稿小稿,但是南都的寫法我還是不太適應,看多了內地媒體的四平八穩,南都的“出奇制勝”要求我改變。

南方都市報,對我來說,是一個有點大的舞臺。我就像一隻剛學飛的鳥兒,遇到這麼廣闊的天空,有點暈眩。我需要熟悉環境,也需要自我調整。

每天都在鼓勵自己。

體味

南方都市報年輕炙熱的氣質

每個星期五,上午10點到12點,是報社的週會時間。每個記者都儘量不錯過,雖然上班時間看個人安排很輕鬆,但是這個會議紀律嚴明。

應該說我是有點期待開週會的。會議上大家評報,品讀本週新聞,做得好的給以掌聲,毫不吝嗇的讚揚,做得不夠的,坦誠地給出很多改善意見。我沒有發言權,只是靜靜坐在一個小角落聆聽思想火花碰撞的聲音。

站裏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是很年輕,8成以上的80後,意氣風發,銳意進取。大家都有自己的職業理想,我所遇到的南都新聞人,沒有安於現狀不思進步的。雖然也許我這是表面體會,畢竟他們對我這個初涉媒體的大學生當然總是鼓勵。

辦公室裏每天都有笑料,我剛來時一直很奇怪,爲什麼這裏整天的歡聲笑語?他們同事之間的關係非常友好、隨意,他們有時會跟我講大家的共同經歷,那種團結和溫馨讓我很嚮往。

實習期間,我對南方都市報“求新求變”的風格深有感觸:記者寫稿的時候很用心地想新聞最‘新’的地方在哪?最吸引眼球的在哪?不惜一切地向這一點潑墨。而編輯改稿子的時候也是挖空心思地追求新奇,我們的一篇消防演

習報道,被冠名《上吊練膽子?》,當時很無語,但是想到編輯同志也是難爲了。

這裏的記者們爲了採寫到新聞,經常是不顧一切地走到最前面,我們的報道《黑勢力向的哥收“買位費”》的調查,就是幾個男記者半夜隨爆料司機去蹲點,冒着生命危險。東莞經常有血案,我們的報紙幾乎每天都有報道,我剛來時看得膽戰心驚,後來竟習以爲常,但是對自己的安全更加註意。一個叫姓羅的資深記者因爲常報道這一類事件,結果有一次我們去採訪的時候,司機跟他開玩笑:“這個地方的人要是看見你了,說這小子還敢來?然後就會把你分屍了!”我雖然在笑,但是毛骨悚然的。

記者之間常有保護和提醒,我在幫劉定國傳稿子的時候,不小心看到他和一個老師的聊天,就是關於自己安全的提醒。大家做得戰戰兢兢,但是並不害怕,南都的新聞仍然每天可以看見真實的挖掘。

大家都在思考怎麼樣把一篇新聞從內而外地做好,從內容到包裝,很多的細節,細心地發現了,彼此給一個提示,都是在慢慢地積累,學習。

如果累了,會聚餐,會去旅遊。回來後,仍然意氣風發地走在新聞的路上。

我只說這些,會覺得拔高了,當然這也是一羣生活在社會上的凡夫俗子,要賺錢要生活,也有形形色色的慾望。但是,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們對新聞有理想,對事業有期待。所以他們在堅持。

歷練

在老師們的指引下,一步一個腳印

除了我指定的實習老師,我也會跟着別的老師出去跑新聞,黃老師說:“每個記者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特長,你是一個新人,應該多多向他們學習,然後你會找到屬於你自己的。”我跟着羅禹雨、何永華、韋星、莫曉東等幾位老師都出去採訪過,大事小事,政務、經濟、社區等好幾塊的新聞都做過。

印象很深的幾次採訪:

“的士風雲”系列調查採訪。我剛去的時候,“的士風雲”已經做了幾期了,之後的“黑勢力收買位費”、“碾不碎的茶水費”、“gps強鎖車”等報道,我都有參與,其中“gps強鎖車”我是和另外一個實習生採訪了一個下午,而稿子在一個小時之內就交了的,很有被壓榨的感覺,所以印象特別深,另外我黃老師在這一次很機警也跟我很深的印象。事情是這樣的,我們跟隨罷工的哥們去的士公司商談,然後他們的一個業務經理把我們以及廣州日報的兩個記者都請到隔壁的辦公室,說“會前聊一聊”,黃老師在此之前就把他的包給我看着,他坐到的哥中間,也被當成司機了。我們出去坐了大半天,才發覺,這是的士公司的調虎離山之計,就是讓我們不能參加他的協商大會。再要進去就不讓了,大家都很懊惱,看着廣州日報那個拽拽的男記者氣氛的臉,我們有點慶幸黃老師有先見之明,不得不佩服薑是老的辣。結果這篇報道我們做得比廣州日報好很多,揭開了“茶水費”事件裏的士公司不向媒體透風的一些內幕。

報社實習報告11

大學時期的最後一個暑假,本着學以致用的目的,作爲新聞專業的學生,我決定了在報社實習,也爲將要踏上社會的一點資本,積累一些經驗。這是作爲一名學生的最後一個暑假,卻是從學生過渡到社會工作者的起點。

實習的生活和感受

七月始,我就在**日報報業集團爭取到了一個實習生的資格,在《**星期三》編輯部開始了自己的實習生涯。剛開始接觸真正的新聞報道,充滿了新奇和刺激。但在剛開始的幾天,總編卻一直讓我們坐在辦公室裏看報紙,這讓我覺得有點鬱悶,原本想着記者的生活不是一直在外跑的嗎?怎麼一直坐在辦公室裏呢?

終於在幾天的讀報生涯後,總編說帶我們去荻港(一個江南古鎮)採訪。激動的心情真是難以言表。終於可以實戰了。到了荻港,採訪開始,作爲實習生的我們,當然只能站在旁邊聽聽記記,聽着總編一個問題接着一個問題的問,鎮書記的回答卻讓我一頭霧水。因爲鎮書記講的都是**的方言,而我卻並不是**人,所以對他講的都不能聽懂,信息當然是流失了一大半,這讓自己很有挫敗感。在回到報社後,看着自己的筆記,回想着書記講的一些話,手指在鍵盤上敲了很久,卻始終沒有敲出一個字。

這是第一次的採訪,也是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採訪。因爲這是我實習生涯的第一次採訪,也是一次失敗的採訪。聽不懂方言,寫不出稿子。這次經歷讓我明白了,學校裏學到的只是一些概念,而真正的實踐纔是最困難的。正如老師告訴我們“想要成爲一名記者,在學校裏學的,遠遠不夠。”

第二次正式的採訪,沒有了老師的帶領,編輯部的蘇老師把全部的工作都交給了我們四名實習生。從聯繫採訪人,採訪問題的準備到最後稿子的寫作,都讓我們自己搞定。這是一次很好的鍛鍊機會,也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這次採訪的主題是關於湖城的寄託生,我們採訪了多名老師、同學、心理專家,採訪方式也有面對面採訪,電話採訪,qq採訪。歷史一個多星期稿子纔出爐。在採訪期間,也碰到了許多問題,比如現在是暑假,老師和學生都比較難聯繫,在採訪時有些學生受到老師特別叮囑沒有把實際的想法告訴我們等等。我們也想過要放棄這次的主題,但是最後我們還是克服了這些困難。在學校聯繫不到老師,我們就通過電話採訪,或在電話聯繫後與老師約定去登門拜訪等等。

當我們的稿子變成鉛字在《**星期三》週報上登出來的時候,真的很激動,這畢竟是自己努力的果實。在那個時刻,先前遇到了一切困難、一切付出再也算不上什麼了。通過這次的採訪也讓我們明白了,記者除了會問會寫,更重要的是會發現問題。

實習過程中主持活動的感受

在《**星期三》實習的過程中,除了跟着記者們一起去採訪,去拍照,我們還組織了兩次活動,都是針對週報在校園的那些小記者的一個採風活動。第一次是去**陳英士故居,第二次是在湖筆博物館,這兩次的活動也是由我們實習生來負責的。從活動的策劃,到活動的安排都是我們經過仔細的商討後決定的,在活動中,我們安排了知識競賽和遊戲等的版塊,一方面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我還擔任了活動的主持人,三個多小時的活動,雖然很累,但看着學生們高興的表情和家長們滿意的情景,真的很有滿足感。

報社的蘇老師不止一次的告訴我們:“想要成爲一名好的記者,寫作只是一個很小的一部分,搞一些活動,寫一些策劃也是至關重要的。”這兩次的活動雖然很累,特別是活動前的準備。以前都覺得搞一次活動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經過這次的鍛鍊才明白,想要把一次活動搞的有聲有色,寫的策劃不止一個,在考慮問題的時候,必須把一切的可能性都考慮進去。

在發生突發情況時的應變能力,這些都是關係到活動成功與否的因素。人員的安排,時間的分配,場地的佈置等等,都是我們經過幾次三番的思考後得出來的。我們的策劃也是經過了一改再改。

在活動結束後,都受到了老師和家長們的一致好評,這兩篇稿子也由週報刊登了出來。

實習總結

兩個月的實習生活,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在這兩個月中收穫很大,明白了要成爲一名真正的記者,自己還欠缺許多東西,像採訪時候問題的準備,對待不同的採訪者問題的設計至關重要,還有與人之間的交際關係,採訪結束後資料的整理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在課堂裏無法學到的。明白了還需要不斷的學習來充實自己,在學校裏學到的知識也是遠遠不夠的。對各方面的知識都需要了解一點,對時事政事也要了如指掌,不然你就會失去許多的機會更深一步的去了解被採訪者。

作爲一個實習生,你的姿態也必須是謙虛、勤快的,在遇到一些事情時,有時候毛遂自薦需要的一股勇氣,它可以幫你爭取到一些鍛鍊的機會,遇到不懂的事情時,一定要向那些資深的記者請教,而且在辦公室的時候也要表現的活潑點,多與那些記者聊聊天,向他們諮詢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的話題。

實習期間與同事之間的關係相處還是比較愉快的,但實習生之間的較量也別有風趣,大家會各自表現自己,希望可以爭取到去採訪的機會,可以多學一些東西。這樣的比賽、較量也讓我明白了現在社會的競爭壓力之大,在實習生之間的較量就已經如此這般,若是真正的面對崗位的競爭時,我們的壓力將會是現在的幾倍。而我們的素質、學歷等等就是我們進入社會時的資本。我們真的必須不斷的學習來充實自己!

報社實習報告12

xx年3月23日,我來到特區報業大廈的35層,前來《深圳特區報》商貿組報到。

我的是一名女記者,名叫潘未末,知性達雅,渾身散發着一種特有的活力氣質。她告訴我,她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來深圳特區報已經有好幾年了,從在老報社上班到在新的特區報業大廈上班,一路走過來的。

xx是個能幹精練的女記者,而且經驗十足,做事很乾脆,我知道,未來的兩個月我將從她那裏學到許多東西。第一天,3月24日,這是正式實習的第一天,我和誰都不認識,只認識潘未末記者。我以爲她馬上就能給我什麼採訪任務和寫稿任務,所以我就坐在商貿組的大沙發上等,結果她也沒有怎麼理我,只隨便交代了我幾句,就讓我認真看《深圳特區報》,因爲她看起來也是很忙的樣子,一會兒打電話,一會兒匆忙寫稿……我再也坐不下去了,就直接上前,“潘姐,我今天該去採訪什麼?”

擡眼看看我,沒有多說什麼,就拿起手頭的初稿,讓我把它整理成一篇800字的消息。我欣然受命,施展自己在學校期間學習的書本知識,“標題——導語——正文——結尾”“倒金字塔”我在心裏對自己囑咐道,不到一會兒,我就把那800字的消息完成了。“這麼快”潘記者很詫異地說。我很自豪的對她說,“這種小稿件寫的太多了,所以很快”,很自鳴得意的樣子~

我才意識到我的輕狂和錯誤。我的稿件被“槍斃”了,因爲風格問題,也因爲脈絡問題,這個時候我才瞭解到潘記者讓我認真閱讀特區報的用心了。隨後,潘記者把她在特區報發表的稿件集冊拿給我看,讓我認真體會一下,還特別叮嚀說,一定要仔細地看,最好能隨時做個筆記。

從那以後我不再以爲坐着看報紙是一件無聊的事情,也認識到了一個淺顯的道理:凡事還是從小事做起啊。

我終於適應了特區報的風格並能正式開始展開工作了,潘記者也沒有對我客氣,一件件的採訪任務和寫作任務就交到我手裏。雖然在此過程中我不斷地犯了錯誤,但同時也不斷地在學習,在改進;商貿組的其他記者也漸漸地混得熟了,也開始和他們後面跑跑展會、公司、酒店和政府機關等,有時候他們不方便去的時候,他們就讓我獨身前去。

記者還是比較吃得開的,比較受人尊重,比較受人看重,到哪裏去採訪都能贏得不少方便。不過,深圳終究是個商業化比較濃厚的城市,爲什麼呢~我記得有幾次應邀去採訪,採訪完了以後他們居然掏出好幾百塊錢,說是讓我坐車回報社。鬼才相信他們呢,深圳的公交車費、打的費用雖然比全國其他地方高,可也不至於要那麼多錢吧!我死活不要,他們也死活不放過我,沒有辦法,最後我只拿了100塊錢,打的回報社去了。

歷中都能遇到最最激動人心的事情,我最有印象的是採訪深圳最大的臨時人員安置地黃木崗又一村,那是中國最大的臨時人員安置地,大約2、3個平方公里的地方卻住進了十萬人之多,他們都是全國各地來深圳混生活的外地打工者,裏面魚龍混雜,什麼人都有,不過總算秩序井然。黃木崗我去了兩次。第一次是查抄“黑”網吧,所謂“黑”就是因爲它沒有執照和經營許可證,那次是接到行政執法局的要求我作爲實習記者身份去的,一家名叫“雲天”的網吧,72臺電腦主機和相關配件,6個網吧工作人員。據城管部門的同志說,這家網吧的老闆慘了,二三十萬的投資全投水缸裏去了。我採訪那網吧老闆的時候,他對偶簡直就是聲淚泣下,看得出了,都是新機器啊,就這樣被全部沒收了。我知道,現在全國上下都在整治網吧,它只不過諸多被取締的千萬網吧之一而已,但從現場觀看的諸多臨時住居人員的同情和憤怒的目光中,我看得出來,他們很不高興,諾大的黃木崗,能夠上網的地方不多,而這家“雲天”網吧收費低廉設施齊全,正好滿足了他們的生活要求……那次採訪雖然很成功,但總也感覺不痛快。

6、7點就要去擠公交車,有時候人太多,竟然連公交車的門都擠不進,時常還要被別人看白眼;加班是平常事情,有時候晚上8點鐘還有采訪任務;實習的日子同樣也是快樂的:讓我見識了不少的東西,讓我第一次去五星級賓館裏吃了一頓,讓我學習了不少事情,讓我體味了不少感情,讓我結識了一些朋友……

報社實習報告13

作爲未畢業之前理論聯繫實際的橋樑,實習的經歷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兩個多月的實習,我對基本的新聞採編流程有了大概的掌握,能夠初步獨立採訪,獨立發稿。在報社除了平時採訪、寫稿之外,還被安排去值班接聽記錄報社的熱線,通過電話瞭解記錄爆料人的新聞素材也是一種不錯的鍛鍊,另外指導老師XXX老師也很耐心的給我講解做記者的基本素質,修改我所撰寫的稿件。兩個月下來收穫很多。

首先是通過多讀新聞來看一些優秀的稿件,分析作者的邏輯和思路。剛去的幾天,X老師就讓我看了很多他以前寫的稿子。因爲他是報社裏的調查記者,寫的都是比較大型的調查稿件,十分注重調查的細節和現象背後所反映的問題。往往從寥寥幾筆就抓住了事件的核心,從事件的暴露出的問題層層深入,經過對幾個關鍵問題的瞭解,很快就深入到了現象本後的本質原因。而且,事情的起因都是看似不起眼的一些小問題。例如,《XXXX的系列報道》,從羣衆的反映,到問題的形成,到施工方的採訪,到最後相關管理部門,通過幾個部分的分析調查,最後揭示出問題在於施工方和市政管理部門的利益勾連。整個實習過程中,一有時間我就在X老師的指導下看各種稿件,深度的、即時的、系列的、專題的。而且還要看不同報紙對同一事件是如何報道的,這背後就反映出記者整合新聞、呈現新聞、採編新聞的能力。

其次是新聞採訪的技巧。新聞採訪確實需要很多技巧,如果不能有效的和被採訪人溝通的話,就無法獲得真實可靠的新聞素材。尤其是遇到各種糾紛的情況時,當事人往往各說各話,同一個事件呈現出不同的說法,就更考驗記者的功力。要經過不止一次的訪問,才能把重要的信息採訪到。如果糾紛中存在受害方,而且受害方能夠明確提供有效的證據的時候,事情會比較好處理,因爲受害方會比較配合記者的採訪,而對受害方的控訴對象則需要根據事情本身,採取旁敲側擊的迂迴策略,來獲得關於事實真相的信息。這種採訪中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在電話採訪的時候一定要獲知聯繫人的姓名和聯繫方式職務等信息,這是對信源的確定,也是我得到的一個很重大的教訓。在關於“XXXXX”的新聞中,由於在這個問題上沒有把握好,最終沒有得到關於對方的任何有效信息,最後還是由老師出面方纔搞定。

關於調查報道,一定要拿到證據。新聞是關於事實的報道,而事實報道不能空穴來風,有明確的依據。我在調查報道方面得到的教訓就是要注重證據,抓住關鍵,而在最後的稿件中則要呈現能反映問題關鍵的證據。因爲新聞選題的原因,很多采訪都要通過電話進行。電話採訪的一個取證方式就是錄音,再有就是要獲得相關照片、視頻等材料。在採訪“XXXXX”事件中,這一教訓得到了清晰的詮釋。在X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對受害方和相關責任方進行了深入採訪。但是,X老師在修改的時候則指出:“爲什麼不把剛剛電話採訪的情況反映上去,這就是問題的實質呀!”我就此終於領悟到,調查報道一定是要用事實說話的,不能簡單的歸納或者代替事件當事人說話。

分析事件、找到現象背後的關鍵和本質。很多新聞現象,單從表面看感覺沒什麼,只有經過仔細深入的分析才能發現問題所在,這就需要新聞記者有一雙“火眼金睛”,把所呈現出的新聞碎片和應然的情況進行對比,以此發現問題所在。如在“XXXXX”事件調查中,一名消費者爲記者提供了自己的購貨單據,問題傢俱的照片等材料,但是不經過仔細的分析,就會覺得這些材料除了照片上顯示的傢俱出現裂縫的情況並沒有其他問題。但是仔細看了購貨單以及其中的每個條款之後,就發現,原來,在購貨協議單上早就存在着不利於消費者的條款,如收到貨款7-10天發貨,這樣子商家就有了緩衝的事件,消費者着急需要傢俱裝修就沒有辦法讓商家快速發貨。另外,還要求顧客必須蓋某章之後纔可以退貨,而實際上購買是由賣場裏的店鋪操作的,根本就沒有蓋這個章。仔細看有一大堆漏洞等着消費者去跳。所以,這就讓我學會了去分析新聞,在分析中發現新聞線索。

熱線值班也是一種鍛鍊。實習期間我覺得比較能學到東西的另外一個地方是熱線值班室。每週有兩三次熱線值班,爆料人會不時打進熱線,講述自己身邊的新聞事件。值班人員就負責把他們講述的新聞線索進行記錄。我就把這當做是新聞採訪,對每一個熱線,我都儘量瞭解清楚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事件的內容、如何發生、事件當事人等重要信息,寫成一個簡單的小新聞,因爲接觸的都是各種類型的人,所以這也是一個有益的提高。

以上,僅僅是實習過程中最受感觸的幾個方面,還有更多的在實際操作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我相信通過更多的實踐,我會學到更多的新聞生產的基本功。這裏對爲我提供實習機會的XXX報社表示由衷感謝,對在實習過程中指導我的XXX老師、XX老師和XX老師等表示誠摯感謝!

報社實習報告14

通過各種努力,我終於在7月15日這天,成爲了華西都市報的一名實習生,並由此開啓了我爲期一個月的實習生活。這和在學校很不一樣,什麼事都得自己掂量,除了眼和手,腦子是被用得最頻繁的。此外,察言觀色也是必須的。

初來乍到,我首先了解到的是,實習生並不是實習記者。僅僅是實習過程也是有嚴格的等級,實習記者,見習記者,最後纔是最低級別的實習生。它們的區別除了是否有稿費外,其他方面還是很平等的。

負責教我的老師是我的同校學姐。她20xx年畢業,在報社已經工作兩年了。因爲年輕、活力、認真、業務好成爲了報社教育事業部的骨幹成員之一。學姐個子很高,白白胖胖的,很和藹。因爲她的一個同事懷孕了,所以她在帶我的同時還要幫忙帶那個同事負責的三個實習生,很辛苦。

也許創業之初特別艱難吧,華西報把自己稱爲“鐵軍”。報社的部門有很多,而且我發現每個部門都有一句口號。我們教育事業部的口號是:“讀書找學校,就問華西報”。顯而易見,我們部門就是專門報道學生、學校、學習這方面的事的。

我接到的那天看報紙到五點多,我就回家了,這時也有其他一些記者回家了,可是學姐還在工作。後來通過聊天才知道學姐一般七點才下班,經常還會忙到通宵,自己一個人在空無一人的辦公室寫稿子,特別辛苦。學姐老家在河南,沒有後臺,也不拼爹不拼男朋友什麼的,大學畢業後,就是靠自己努力,通過報社的考試,成爲了一名記者。到了正式工作時,不偷懶,態度認真,努力工作纔有今天的成績——兩年能夠在市中心附近買起房子。

以前聽人說電視臺啊,報社啊,沒有後門的人根本進不去。當時嚇得我心灰意冷,甚至愧疚自己怎麼能因爲什麼夢想就選擇廣播電視新聞這個專業呢?倒不如報個好就業的專業了。現在,我知道了,也許後門很有用,可以使你輕鬆就達到某些目的,但是自己的決心更重要。如果自己不努力不拼搏,成天好吃懶做,即使再大的靠山也會有被吃空的一天。所以,只有自己向着夢想不懈努力,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爲自己想成爲的人。

雖然這次的經歷除了激勵到自己外,還讓我體會到,作爲一名記者,作爲新聞人,可以像這樣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向社會傳遞正能量,是多麼快樂多麼幸福呀。我更堅定自己的理想了。

之後,也寫了一些稿子。當然是有的見報,有的石沉大海了。

我實習結束前的最後一篇稿件是關於今年專科錄取的。在錄取場看到好多人被隔絕在守衛衆多的房間裏,公正而嚴格地履行自己的錄取工作時,我深刻了解到大學聯考是多麼要命的事,以及記者的責任:真是而客觀地報道新聞事實。這和學校老師教給我的道理是一致的。

雖然是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這段實習經歷卻讓我受益匪淺。這經驗是學校教學遠遠不能企及的,正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於做媒體、做記者來說,理論可以夯實基礎,但是唯有親身實踐才能體會其中的道理與奧妙。用自己的腳走一走,用嘴聊一聊,用手寫一寫,用眼看一看,最後再用心冷靜的想一想,把自己融入其中,深深地感受。

這期間,我看到了一些,懂得了一些,領悟了一些,反思了一些,堅定了一些。別看只是“一些”,它們必定會在我今後的生命裏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報社實習報告15

從7月16日到8月1日我在**日報社進行了爲期十五天的實習。短短的實習期雖然出去採訪的次數並不多,但閱歷倒是增加不少,應該說留心處處皆學問,用心去感受就會發現很多學問。發覺書本所講的理論與實踐多少是有距離的,我們學生要在實踐中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起來並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經歷過親身感受過才知道其中所蘊含的道理。而經過了四次的外出採訪,有順利接受採訪的,有被拒絕採訪的,事後都是受益匪淺的。以下是我的實習報告總結:

書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學校就知道做記者人際很重要,一個良好的人際網,以及相關的新聞素質是很重要的,但運用到實際,要做到得心應手就不容易了。

遵循新聞的事實性,客觀性,針對不同的讀者羣進行換位思考。

吳記者把我和另外一個實習生叫到他面前,在網上隨手找了一篇報道讓我倆看,我們睜大眼睛看,是關於學校的一篇研究報道,看完了新聞我倆面面相覷卻不懂有什麼看頭。吳記者就說你們要盡力利用周圍身邊的所有資源獲取新聞,做自己熟悉的領域。就像現在從你們的學校出發,從自己的最方便的出發。看這新聞你們覺得有什麼可以做?我們依然沉默。“你們首先必須遵循新聞的事實和客觀性,然後想想我們這份報紙是什麼人羣看得多,你們自己還想從這消息事件知道什麼,也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想想他們還想知道什麼,進行這樣一個換位思考。”在吳記者的引導下,我們從這消息找出還可以報道的東西,然後聯繫新聞當事人,開始着手實習的第一篇新聞。

做自己熟悉的領域,不斷提高自我交際能力,擴大交際圈

因爲是放假時間聯繫不到學校教授,我們的採訪一時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報社吳記者意味深長地對我們說:“現在科技這麼發達,電腦,電話,身邊的所有人都可以發生作用。再說你們是學生,本來就具有得天獨厚的便捷,發散人力去幹吧,沒有問題是解決不了的。”後來經過多方面真的就是聯繫上了教授。其實當記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際圈,有豐富的信息資源纔可以儘快儘量準確的辦好事情。就像一篇報道,你可以找到相關的新聞對象,根據“六人認識論”人傳人,以一傳十,十傳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對象。而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採訪得心應手。我們就嘗試過,因爲是記者的身份而遭受採訪拒絕,而老記者通過某個有點“權力”的朋友幫忙,我們最終還是可以進行採訪獲得了需要的新聞信息。當然人際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對於記者來說更加是重中之重。擴展思維,從點延伸,主任拿起我身邊的報紙,沒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說發現有新的材料可以寫。他說報道說還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們可以補充這些消息作爲新聞,還是會有很多讀者關注。這是關於湛江節能燈的同一篇新聞,我看完了就把報紙扔到一邊了。而主任卻看到了可以寫的新聞,就是新聞敏感,就是經驗?對於自己目光狹隘我真的無話可說,問了主任很笨的問題:“怎麼發現新聞?”主任就說,“留心處處皆學問,我們就要做別人所沒有的。學會擴展思維,從點延伸。”

好一個處處留心,做別人所沒有,因爲主任的仔細觀察,我是寫了兩篇跟蹤報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識珠”恐怕這消息就會隨着報紙一起沉默,成了沒有的東西。其實我們也可以做到,這不只是經久“沙場”的老記者纔可以做到的。問題在於自己有沒有去動腦,有沒有用實際行動去證明。看這新聞就要懂得從新聞找新聞,“查缺補漏”都可以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