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你好!》簡案

一、整體感知

《太陽,你好!》簡案

1、介紹一個朋友給大家認識,與太陽打招呼!(熱情、真誠)展示太陽的笑臉。

2、齊讀課題。

3、出示“太陽在天上行走”、“太陽微笑着,行走在天上”,抓住“微笑”一詞談感受,體會太陽的親切、友好,引出擬人手法的作用,通過朗讀表現。再介紹首尾呼應的寫法。

二、初讀感知

1、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發現第一自然段的小祕密。(相同的句式、三個“最多了”等)

2、改寫爲單句,學生通過自由朗讀體會兩個句子的不同,從感情上和朗讀上。

3、引出排比的修辭手法。

4、想象“太陽看見、聽說、知道一些什麼?”,體會太陽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5、朗讀出排比句的節奏、韻律。

三、品讀想象

1、問題“太陽知道小朋友們的什麼?”,快速找準每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

2、通過師生互讀、生生互讀等強化這種結構,引出並列結構(修辭上稱排比段)。

3、品讀2-6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歡的部分,看從那個詞或句子你體會到什麼?或者你的眼前出現什麼畫面?引導學生邊讀邊品,邊品邊讀。

4、整體迴歸2-6自然段,想象“他知道小朋友們喜歡”

課後反思

首先在教課文時應該把握每篇課文的體裁,不同的體裁給我們的教學指明瞭不同的方向與目標。本課的體裁教參上說屬於抒情性散文童話,劉老師認爲這是童詩。

初拿到這篇課文時覺得文章內容非常淺顯易懂,沒有什麼地方可講可深挖的。但是在備課、上課、評課過程中,教師真切體會到我們一直是在用成人的視角解讀這篇文章,從兒童的視角來說,他們恰恰是喜歡這種充滿童真童趣的課文的。《太陽,你好!》用兒童的視角爲我們塑造了一位和藹可親、善解人意、童心未泯的“可愛”太陽形象,他帶領着孩子們去聽鳥聲、聽泉聲、聞花香、嘗蜜果、看漫山遍野的綠,展示了一羣太陽溫暖照耀下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少年。這也就決定了教師在課堂中不能過於理性從言語形式上入手,而應該是感性的、爛漫的、天真的。否則教師與教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書本中間永遠隔着一道屏。教師首先沒有與文本平等的對話,如何引導學生與文本的自由對話。教師應該做的是以語文文字爲載體,帶領着學生走入這個童真童趣的世界中。

本節課教師遵循了形式到內容的原則,讓學生認識擬人,認識排比,通過朗讀、比較等方法體會擬人表現出太陽的親切、友好,排比使感情更強烈、朗讀上更順口,到此便爲止了,忽略了言語形式既言語內容,言語內容既言語形式。擬人的開始不應是擬人結束,排比開始不應是排比結束。而應該是:擬人開始到學生與太陽自由面對面的對話結束,排比開始到朗讀出語言的韻律、節奏結束。

對言語內容的關注,本節課在開課時讓學生通過打招呼、通過體會“微笑”一詞,感受了太陽的親切友好,可是在品讀2-6自然段時雖然帶學生品味語言,想象畫面,可是確忽略了“瓜田長出了蜜”是因爲太陽,“花兒開了,處處飄散着清香是因爲太陽”,“鳥兒的歌唱”也是因爲太陽,因爲有了太陽的照耀,太陽的溫暖,小朋友們才能更歡快,更自由自在玩耍,而這些都是因爲太陽對小朋友們的愛。只有這理解透了,後面學生很容易便能理解第二課時的“太陽最愛小朋友們”。

教師的思考、教師課堂上的點評總結等應該在學生的上位。如在引導學生想象太陽知道些什麼時,學生的回答非常零碎,有時只是一兩個詞,無法形成整個畫面,這也反應出學生沒有真正的進入到畫面中,這時教師會明顯感覺到吃力。此時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應該有一個概括提升,這樣才能啓發學生的想象有方向有目標。如學生說太陽看到了鳥兒在天上飛,教師如果總結這是天上的,學生就會尋着這,想象地上、水裏等。學生說到女媧、恐龍,可以總結人類的過去,學生再聯想到現在、未來。再比如2-6自然段的河邊、樹林裏、水果、花兒、鳥兒等這些都是在大自然中的,那麼在城市中的兒童太陽又知道他們喜歡什麼呢?

在學生的.上位,其實就像平時在引導學生想象畫面時,會啓發她們從看到、聽到、聞到、摸到等方面去想象。

想象是有徑可尋的,而這條徑,是老師有意識引導的。否則只是無意識的瞎想,無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本節課教師還感受到,部分學生語感較強,想象力豐富,已經進入到了畫面中,可是無法通過朗讀來呈現,此時教師可以通過師範朗讀或者同伴的示範朗讀來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朗讀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點滴的積累。

整堂課,教師本人在反思整個教學過程中,爲了想要呈現一個相對完整的課,明顯感覺到教學過程有點趕,特別是在第2-6自然段的品讀中,這也導致了有些段落學生沒有真正走進去。例如在品讀“瓜田長出了蜜,果林裏掛滿了甜”,李思涵同學品出了“蜜”和“果”,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什麼“蜜”,什麼“甜”,哈密瓜、葡萄、香蕉學生的想象過程豐富了這裏的語言,同時也能更真切體會到瓜果的甜蜜蜜。如“把山巔的積雪融化,讓清亮亮的水在河裏嘩嘩流淌”,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清亮亮”體會河水的清澈,“嘩嘩”體會河水的歡快,此時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想象在河邊玩耍孩子們的樣子,甚至是將自己置身於清亮亮的河水邊。只有學生真正將自己置身其中,讓太陽帶他們去河邊、去樹林裏、去吃水果、去聞花香等,後面讓學生在繼續接着想象“他知道小朋友們喜歡,就發出光,送來溫暖,”學生纔有話可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