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類型。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一、我省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現狀

我省社會工作主要分佈於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殘障康復和羣衆工作等領域。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經濟社會轉型和政府職能轉變的進程不斷加快,社會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具有一定的基礎,面臨着良好的發展機遇。

社會工作的領域範圍。社會工作的服務領域逐漸形成了覆蓋民政、教育、醫療衛生、公安、司法、勞動與社會保障、工青婦、計劃生育等的社會工作體系。社會工作的服務範圍,包括進行困難救助、矛盾調處、權益維護、心理輔導、行爲矯治等。

社會工作隊伍的規模。目前,我省從事社會工作的事業單位、民間組織和其他機構共有4.1萬個,從業人員約27.13萬名,佔就業總人數的0.76%。從年齡結構看,35歲以下、36~50歲、51歲以上的社會工作人員分別佔總人數的32.5%、52.8%和14.7%。從性別結構看,男女比例接近 42∶58。從學歷結構看,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約佔44.1%。從職稱結構看,現有社會工作人員擁有的專業技術職稱,主要爲政工師、心理諮詢師、醫師、教師等,社會工作師的評定工作正在啓動。

二、我省社會工作的實踐基礎

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拓寬延伸社會工作的`服務領域,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積累了經驗。隨着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銜接配套的社會保障體系的逐步建立,社會工作的服務領域不斷得到拓寬和延伸,爲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發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培養和鍛鍊了一批務實的社會工作隊伍。XX市社會福利院、XX市精神病院等機構紛紛引進社會工作人才,鼓勵實際從業人員學習社會工作專業,運用社會工作個案、小組和社區等專業方法,開展社會工作服務,並設立了社會工作專業崗位。

推進新型城鎮社區建設,切實打牢社會工作的基礎平臺,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發揮作用搭建舞臺。我省1999年8月開始全面推進社區建設,改革創新基層社會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逐步構建起基層社會管理、社會服務和社會工作“三位一體”的平臺,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工作開展和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首先,社區建設逐步完善,提升了承載社會工作的功能。截止2005年12月,全省已建立新型社區3465個,社區專職工作人員1.71萬人,他們大部分屬於實際社會工作者。其次,以社區服務爲龍頭,社區建設和社會工作的內容不斷豐富,社區管理和組織功能明顯提升。社區承擔了大量的社區管理和社區服務,包括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救助、醫療衛生、計劃生育、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流動人口管理以及社區安全等公共服務,吸納了大量的社會工作者就業,開展了社區矯正、殘障康復、婦女家庭、兒童和青少年服務、老年人服務等專業性較強的社會工作,形成了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化招標和社區無償、低償服務以及市場化有償服務相結合的多種社會工作運作方式。

發展民辦公益社會組織,豐富創新社會工作的活動方式,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創造條件。在社會保障、社區建設等現有工作基礎上,積極培育各類社會工作專業服務崗位和機構,利用各種民間社會資源推進社會工作向專業化、職業化方向發展。截至2006年底,湖北省民辦社會服務組織總數已經達到26805個。其中:社會團體2370個、民辦非企業單位6120個、基金會15個、社區民間組織18300個,佔全省民間組織總數的73%,從業人員61600多名。這些機構和組織爲社會工作人才應用專業知識、實踐專業理念,提供了廣闊舞臺和就業崗位,成爲推動社會工作發展的重要力量和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施展才能的重要載體。

三、我省社會工作和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趨勢預測

(一)社會工作發展趨勢

在工作目標上,由單一型向複合型發展。傳統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婦女兒童工作、老齡等工作,目標和手段比較單一,側重於對困難弱勢羣體外在、物質的幫助,只能解決表面性、臨時性問題,而受助對象自助、自決、自立意識並未得到喚醒,受助對象深層次功能和信心並未得到恢復,導致幫扶對象很難從根本上走出困境。社會工作“助人自助”、“平等”、“接納”、“自決”等理念的推廣,將使現有工作領域在指導思想和目標上得到昇華和拓展,既注重外部問題的解決,也注重內部信心的樹立;既注重物質幫助,也注重精神、心理方面的幫助,從而使相關工作具備複合性功能,能夠產生更加全面的社會效益。

在工作方法上,由經驗型向專業化發展。現有大多數社會工作崗位沿襲傳統工作方法,積累了一些作羣衆工作的經驗,但在利益格局調整和價值觀念發生深刻變化的形勢面前,這些方法顯得蒼白無力。社會工作方法體系以親和、平等、接納爲核心,將個案、小組、社區三種工作方法相結合,輔之以心理介入等專業手段,具有親和力強、效率高、對象受益明顯等特點。這些專業方法經過實踐檢驗後逐步形成體系,將在我國社會工作中逐步引進和推廣,社會工作職業的專業性將不斷增強。

在工作定位上,由從屬性向職業化發展。目前社會工作分散在各個工作系統和領域,尚未形成一個專門、統一的職業。相對於民政、司法、衛生、教育等單位的主體工作而言,社會工作還處於從屬地位,缺乏明確的目標和統一的規範,大多工作都屬於各單位的“自選動作”而不是“規定動作”。隨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深入、相關制度逐步完善,社會工作從分散走向統一,職業內涵和外延逐步明確,職業理念和方法逐步統一,職業目標和作用逐步清晰。社會工作將成爲一個有統一規範、用專門方法、由專門隊伍從事的專門職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將在職業化過程中成長壯大。

(二)重點領域社會工作定位及人才需求趨勢

據統計預測,我省到“十一五”末社會服務領域社會工作人才需求數達到26萬人,其中初級人才9萬人,中級人才12萬人,高級人才5萬人。到2020年總需求數達到33萬人,其中初級人才10萬人,中級人才15萬人,高級人才8萬人。其中,重點領域社會工作定位和人才需求預測如下:

1、福利機構社會工作及人才需求預測

福利機構是社會工作需求和社會工作人才相對集中的領域。從廣義上看,我國福利機構包含老年福利院、兒童福利院、殘疾人福利院、精神病人福利院、流浪人員救助站、部分殘疾人康復機構在內,爲老年人、孤兒、流浪人員、殘疾人等特定羣體提供養、護、教、康復等服務的機構。福利機構社會工作要通過與服務對象及其親屬聯絡與溝通、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與輔導、文化娛樂服務、心理諮詢與輔導、健身輔導與服務、社會交往能力的訓練與輔導等手段,幫助老年人樹立正確的疾病觀、生命觀和身體觀,幫助所有福利機構供養對象克服社會隔離感、社會交往障礙和社會認同危機,克服自卑、被遺棄感及社會適應障礙等。

基於福利機構已有的綜合性功能和示範效應,福利機構應按照供養對象1%的比例配備社會工作人員。隨着人口老齡化加劇和福利需求多元化,湖北省社會福利機構社會工作人員需求數量將逐年遞增,在2020年達到13萬人左右,其中中高級社會工作人才將達到8萬人左右。

2、突發公共事件社會工作及人才需求預測

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社會工作人員應在應急指揮機構的統一領導下,參與整體應急處置,制定工作方案,預防和減輕受公共事件影響人羣的物質和精神損害,幫助受影響人羣正常開展工作和恢復正常生活。從自然災害領域看,湖北省自然災害頻率高,災害損失大,受災人口多,屬我國多災、重災地區之一。社會工作介入到救災領域是當前一項非常必要的任務,以便在災前、災中和災後爲災民或潛在災民提供一系列服務和幫助。突發公共事件社會工作人員專業性強、責任重大,應提前培訓和儲備。應根據總人口的萬分之三配備應急社會工作人員,區分公共事件類別有針對性地加大培養力度,並進入相關應急管理部門工作,以便處置突發事件時集中調配使用。根據湖北省人口狀況,需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社會工作人員2萬人左右。

3、社區社會工作及人才需求預測

城鄉社區是我國社會管理體制中的重要平臺,社區管理組織集黨的基層組織、村居民自治組織、基層行政管理組織、社會服務組織四種身份爲一體,功能多,任務重,是社會工作的主戰場。社區層面社會工作領域分爲兩個方面:一是社會行政方面的工作,主要是社區管理機構,承擔社會政策的落實、社會福利資源的籌集分配、社會工作信息的收集整理等;二是社會工作實務領域,主要包括社區服務中面向特殊羣體的社會福利服務,有社區老年服務,社區未成年人服務,社區殘疾人服務,社區特困家庭服務,社區優撫對象服務以及社區矯正、社區衛生、社區勞動保障等工作。

我省共有277個街道、943個鄉鎮、3145個社區、29534個農村村委會、531個社區服務中心、2720個社區服務站,按一個街道(鄉鎮)配備一名專業社工,一個社區居委會(村委會)至少配備一名專業社工,一個社區服務中心至少配備3名專業社工的標準,湖北省共需配備5萬名左右社區專業社工。

四、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大力開發、科學設置社會工作崗位

社會工作崗位的設置必須以預防和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爲目標,通過資源整合、優化配置等方式和途徑,實現社會工作崗位社會效益的最大化。設置社會工作崗位必須着眼於維護人的基本權利,幫助老年人、殘疾人、城鄉困難羣體、婦女兒童等享有國家法律賦予的基本權利,幫助他們走出困境。要着眼於恢復人的社會功能,幫助精神心理疾患人羣、司法矯正對象、問題青少年完善人格,恢復和發展社會功能,促進社會穩定與和諧。要着眼於基層,緩解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村落社會管理的壓力,彌補基層社會公共服務的不足。當前,應儘快在城鄉社區、老年人福利院、兒童福利院、精神病人福利院、聾兒康復中心、救助管理站、收養中心、榮軍軍休機構、減災備災中心、司法矯正機構、學校、醫院以及工會、婦女兒童機構中明確和增設一批社會工作崗位。

(二)完善社會工作人才評價體系

要建立社會工作職業規範體系、登記註冊管理制度、職級職稱管理制度、行業自律評價制度爲框架的社會工作者職業能力評價制度,着力推進社會工作人才執業資格國際間互通互認。一是抓緊制定出臺社會工作者職業規範。從社會工作者的品行、專業行爲、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社會工作者與所屬工作機構、社會工作者與社會等多個角度明確社會工作者的權利義務。二是建立社會工作者登記註冊制度。明確民政部門作爲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的註冊管理機關,通過註冊把好社會工作者准入關。三是完善社會工作者職稱職級管理。開展社會工作師、助理社會工作師職稱評定和聘用指導工作。四是完善社會工作者行業自律制度。

(三)完善社會工作人才激勵和保障機制

堅持用事業、感情和適當的待遇留人,建立合理的社會工作職業薪酬制度,不斷改善社會工作人才的工資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條件,使社會工作成爲受人尊重、有成就感的職業。加大對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投入。健全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負責的投入體制。各級財政要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用於支持社會工作機構開辦運行和工作崗位的設置,購買社會工作項目服務,改善社會工作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建立充滿活力的人才“進出”機制。擴大社會工作人才隊伍來源和培養渠道,吸納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立充滿活力的社會工作人才流動、職業生涯發展機制,以需求爲導向引導社會工作人才資源合理配置。切實加強政府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職能,打通社會工作人才進入黨政領導隊伍的通道,積極選拔優秀社會工作人才進入社會管理和黨政領導工作崗位。

(四)積極培育發展社會公益組織

充分發揮社會公益組織在吸納人才、使用人才、自我服務、行業監督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改善社會公益組織發展的外部環境,完善有關稅收、人事、就業、福利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支撐體系。提高社會公益組織的公信力和創造力。建立陽光財務制度和公衆問責制度,幫助社會公益組織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提高社會公益組織的社會認同度。引導社會公益組織不斷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良性運行機制,建立健全民主決策機構,不斷克服行政化、官僚化傾向。

(五)加快社會工作的法制化進程

要用法律法規的形式,確立社會工作者的職業地位,維護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形象和職業尊嚴,保障社工的合法權益,降低社會工作者的職業成本及風險,明確社會工作者與政府、社會公益組織、受助對象等方面的權利義務關係。要抓緊起草制定社會工作者註冊辦法、社會工作職業規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等基礎性、框架性政策文件,逐步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工作和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法規體系,爲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提供製度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