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民生問題調研報告

一、調查的意義

農村民生問題調研報告

改革開放30多年來,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一直是黨和政府十分關注的焦點問題。上龕鄉作爲房縣比較偏遠的鄉鎮之一,雖然在縣域經濟範圍內不能實行以工補農的願望,但是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實施和涉農增收致富的項目資金的投入,特別是城鄉一體化發展,新農村建設的整體推進,使農村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上龕鄉倉坪村是上龕鄉的中心村組帶,村民居住相對集中,經濟發展相對來說走在全鄉前列,可以說,在十一五期間,倉坪村在村組配套設施建設、黨建工作、計劃生育工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經濟發展等一些涉及民生的工作中有了長足的發展和可喜的變化,在這種變化背後,農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環境、生活質量、幸福感等都是我十分關心的話題,作爲土生土長的村民,對我村農村社會民生問題作出分析和提出幾點建議,既有助於增長本人爲村民服務的工作能力,更增加本人的學識和修養。所以我認爲,這樣對全心全意爲村民服務,把村民的福祉作爲工作的動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調查的範圍、對象及方法

帶着這些問題,我就以上龕鄉倉坪村五個村民小組,共計1405人,679常住人口最近三年的民生問題做出一份調查報告,報告採取實地走訪羣衆、村幹部交談、查閱年報等方式,就農村民生狀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三、調查結論

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化如今,走入上龕鄉倉坪村映入眼簾的是道路硬化、房屋亮化、庭院綠化、村美化讓人真切感受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巨大變化。

一是農村基礎設施大爲改善。隨着新農村建設的推進,政府對農業、農村的投資項目不斷增加,投資的力度不斷加大。據統計,2017-2011鄉政府對倉坪村村級公路、人畜飲水、危房改造、能源建設、醫療衛生設施、中國小校舍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入達到109.7萬元,引導農村改水、改廁、改善住房條件,開展村莊整治,優化居住環境,基本上 1

解決了農村行路難、住房難、飲水難、上學難等突出問題。農村基礎設施的改善正改變着我村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汽車、農用車、摩托車、拖拉機等機械交通工具,已在我村廣泛使用。在現在看來,基本上沒有肩挑背馱的現象。

二是農民收入大幅增加。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農民收人來源由過去以農業收入爲主,變爲以多種經營和打工收入爲主。據2017年報統計,我村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668萬元,其中:種糧收入28.6萬元,佔8.6%;多種經營收入168萬元,佔33.2%;打工收入267萬元,佔36.1%;第三產業收入175萬元,佔16.1%。這說明,我村農民的收入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種糧收入已悄然退出農民收入的主體地位,多種經營收入成爲農村收入的主體,務工收入逐步成爲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打工、三產業收入成爲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國家實行減免農業稅,落實種糧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家電補貼等一系列惠農政策後,農民得到了更多的實惠。據不完全統計,全村各項惠農性補貼達到12.9萬元。201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2981元,基本上達到全縣人均生產水平。

三是農民生產生活質量明顯提高。隨着村民收入的增加,新農村建設

步伐的加快,農村居住條件逐步改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據年報統計,近三年,鄉政府先後投資8萬元重建了村委會,投資16.4萬元對農村居民進行了危房改造,農民自己投資84萬元,興建民宅5389平方米。同時,隨着家電下鄉一系列惠農消費政策的實施,農民的購買力也不斷提高,電飯鍋、洗衣機、電冰箱、空調、手機、照相機、電腦等時尚生活用品紛紛進入村民家庭。

四是農村保障體系逐步建立。近年來,全鄉相繼建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被徵地移民基本20年後扶保障制度、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城鄉低保救助、五保供養、醫療救助、救災救濟、住房救助、司法援助、臨時救助等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形成了“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困有所濟”的新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涉及存在民生的主要問題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民已從溫飽型家庭向小康型家庭邁進。但與之相適應的精神生活沒有提高,突出表現在農民存在五大憂慮。一是養老之憂。統計年報表明,我村60歲以上老人已達91人,佔全村總人口的25.3%。隨着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打工經濟的興起,越來越多的青年村民涌向城市,我村的“空巢”老人不斷增加,家庭養老的問題客觀存在,留守老人守望着一片薄地和幾間民房做一天就做一天,在孤獨中勞作和生活,唯一的精神寄託是對兒女的期盼和思念,直到動不了的那一天,在期盼中離開人世。由於勞動力的大量外出,作爲山區人口又居住分散的我村,有的村人死了,連安葬死者的幫工也請不到。在走訪中,看到很多房屋上了鎖,鎖環呈斑 2

《農村民生問題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