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發展調研報告

在生活中,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鄉村旅遊發展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鄉村旅遊發展調研報告

鄉村旅遊發展調研報告1

思考之一:系統認識xx鄉村旅遊發展的基礎

1、鄉村旅遊是一種新興的旅遊消費形式。鄉村旅遊的主要消費羣體是城市居民。

2、xx鄉村旅遊資源豐富。按照國家分類標準,xx旅遊度假區的鄉村旅遊資源涵蓋了地理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遺址遺物、建築與設施和人文活動6個主類、14個亞類、24個基本類型和48個資源單體。

3、xx發展鄉村旅遊的兩個遊客資源。一是本地客源。擁有60萬人口的武陵、鼎城城區周邊,離城市中心不過20公里路程,同時,以鄉村旅遊景區爲中心的“一小時交通圈”內,覆蓋了約200萬城鎮人口。二是外地客源。xx作爲xx旅遊業的龍頭,目前正在朝打造大湘西休閒度假旅遊的龍頭而努力。

4、發展鄉村旅遊既能拓展xx旅遊產業的發展前景,更能促進新農村建設,有助於解決“三農”問題。

5、發展xx鄉村旅遊有待解決的四個基本問題:一是對鄉村旅遊內涵的認識有待提高;二是對鄉村旅遊資源的認識有待拓寬;三是對鄉村旅遊的基礎設施有待完善;四是對鄉村旅遊的系統開發思路還有待進一步確立 。

思考之二:xx鄉村旅遊發展的基本思路

1、樹立“科學保護即開發”的鄉村旅遊開發理念。

2、以促進新農村建設爲發展鄉村旅遊的目的。

3、政府主導整體規劃xx鄉村旅遊發展戰略是首要工作。

4、建立多元化互利共贏的合作開發經營模式。

思考之三:發展xx鄉村旅遊必須的配套措施

1、培育人才,提升素質,夯實xx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第一,開展村民環保素養和文明素養培訓,改善村民的衛生習慣和行爲習慣,培養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新農民;

第二,開展旅遊經營管理職業道德與基本常識培訓,造就一批守法紀、懂技術、會經營、講誠信的鄉村旅遊經營人才,進而扶持一批經營信用好、經營效益高、經濟實力強、發展後勁足的.鄉村旅遊戶和企業組織;

第三,開展新型農業技術知識培訓,促進農業生產的改良與改進,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提高農業生產的收益水平。

2、制定標準,規範管理,塑造xx鄉村旅遊良好品牌。

一是針對xx鄉村旅遊經營開發特點,以可持續發展爲宗旨,結合國家有關標準,制定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文化效益並舉的科學可行、簡便易懂的xx鄉村旅遊評價標準;

二是制定並推行xx鄉村旅遊接待證制度和鄉村旅遊經營戶的信用考評和公示制度,促進經營戶規範經營;

三是針對鄉村旅遊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逐步完善相關法規體系建設與宣傳;

四是積極倡導與扶持鄉村旅遊協會、鄉村旅遊研究會等民間組織,制定互助合作規範和行業自律規範公約,促進鄉村旅遊經營者的自我提升與發展。五是建立由經營戶代表、遊客代表、旅行經銷商代表和專家組成的利益相關者治理機制,對xx鄉村旅遊發展質量進行年度評審,促進xx鄉村旅遊朝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進步。

鄉村旅遊發展調研報告2

爲貫徹“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根據呂祖善省長關於組織省級機關工作人員下鄉體驗鄉村旅遊的指示精神,我按照局統一安排於4月24-27日赴衢江區的板固村和下呈村開展體驗鄉村旅遊、幫扶農村建設活動。通過四天三夜吃在農戶、住在農戶,參與打麻餈、挖野筍等農事民俗活動,充分體驗了鄉村旅遊的樂趣。在2個村參加座談會,走訪農家樂經營戶,瞭解鄉村旅遊發展中的困難和期盼,瞭解並實地勘察旅遊基礎設施,幫扶鄉村旅遊的發展。現將體驗的情況作一彙報:

一、兩村的基本情況

板固村位於羅樟源的中部,距離市區約30公里,地處海拔800米的山澗峽谷地帶,森林覆蓋率達到96%以上,整個板固村就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自然生態優美。總面積10平方公里,其中竹林面積5000餘畝,同時也是衢州市的野生蘭花保護基地。全村46戶228人,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農家樂經營和毛竹、高山蔬菜、土種牛羊養殖等。現從事農家樂經營戶13戶,能同時接待680人就餐和100餘人住宿,直接從業人員近40人,間接從業人員80餘人,20xx年接待23600餘人,實現經營收入120餘萬元。

下呈村坐落於紫微山國家森林公園境內,由5個自然村組成,245戶農戶761人。境內有年接待遊客達到10萬人次的國家AAaa級旅遊區----天脊龍門風景區,是衢州市重點旅遊景區。依託旅遊景區開展“農家樂”,現共有26家,可提供牀位500張,直接就業人數60餘人,日平均接待遊客3000人次。20xx年該村年“農家樂”收入達到30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3142元。在“農家樂”的發展帶動下,村民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農業,茶葉、高山蔬菜種植和土雞、土鴨養殖業發展迅速,農副產品的銷售產業也初具規模,帶動了村民的經濟發展。

二、體驗衢江區鄉村旅遊的感受

1、各地鄉村旅遊如火如荼。20xx年,在村支書傅梅英的動員下,板固村的3戶農戶自發開始農家樂經營,經歷了怕經營到試經營再到愛經營,從不懂服務到學服務再到提升服務的轉變。村民從觀望到積極參與,20xx年底發展到13家,而且還有繼續增加的趨勢,農家樂迅速發展,並向規模化、專業化、特色化發展,經營狀況明顯高於農戶預期,並保持穩定的增長。下呈村由於依託景區,起步較早,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一半農戶從事農家樂,全村農家樂的收入佔農民總收入的30%。原來遊客依靠單一的衢州市區和衢化職工發展到金華、杭州等周邊地市;促銷方式由口碑傳銷發展到旅行社組團旅遊,旅遊方式由原來的單一自駕遊逐步提高了團隊份額;從消費方式上由原來的定額價爲主發展到以自報價爲主,經營狀況日趨成熟。由於農家樂更適於短途旅遊,兩村預計“五一”的長假變成3個短假將使當地農家樂更趨火爆。

2、鄉村旅遊給農民帶來真正的實惠。一是農民致富了,板固村大部分農家樂經營戶年收入超過10萬元,不少農戶放棄既辛苦又不穩的來料加工,投入到鄉村旅遊;二是農村發展了,板固村的農家樂不僅帶動了周邊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江西農村定期送土雞,麗水的遂昌農村定期送豬肉過來,形成了鄉村旅遊的產業鏈;三是不出遠門當地就業了,板固村的秋蘭館農家樂不僅夫妻當家,而且將外出打工的女兒也叫回來,忙時還動員親戚幫忙,生意紅紅火火,村民安居樂業;四是環境改善了,農家樂的開辦使村民認識到良好的環境是其收入的源泉,村民主動放棄造紙等污染環境的項目,還青山綠水本來面貌。

3、發展鄉村旅遊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兩個村充分利用各自的'環境優勢和區位優勢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鄉村旅遊,板固村利用自然生態優勢發展小橋流水型農家樂,主要爲衢州市民提供休閒度假場所;下呈村則利用天脊龍門景區的獨特優勢,主要爲中短途旅遊者遊玩天脊龍門景區提供吃農家菜的服務。

三、鄉村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旅遊接待設施有待完善。住農家屋是城市居民返璞歸真的追求,但由於有些農戶缺乏熱水器無法洗澡、衛生間窗戶沒有窗簾布以及棉被厚度不夠等原因,住宿條件還無法滿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農戶的碗筷消毒土法上馬,洗淨後用開水沸煮,缺乏消毒櫃等消毒器械和措施;景區小賣部出現銷售過期食品的現象。爲此,農家住宿設施設備要從方便遊客出發,以人爲本,根據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習慣合理安排設施和提供服務,增加舒適度和私密性,讓遊客真正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餐飲方面,既要在菜餚上突出“農”字,更要在碗筷等器具上講究食品衛生,適當引進消毒櫃等現代化衛生設備,讓遊客吃得放心。

2、鄉村旅遊環境有待改善。雖然農家樂經營戶已經注意隻身周邊的環境衛生,但一些沒有從事農家樂的農戶仍然維持原有的生活陋習,一時難以改變,加上游客的不斷增加,環境保護矛盾日益突出;村莊整治使農民過上潔淨的生活,但一些農戶新建築()過於城市化,而且樓間距越來越小,房屋越造越高,缺失了農家特有的韻味,農家特色在逐步淡化。因此,要向農民灌輸“建設好自己家園就是增加收入”的理念,鄉村旅遊的環境是發展農家樂的根本,城市居民絕大部分就是來感受鄉村的山清水秀,合理佈局農家屋,避免城市化,垃圾收集制度化,創造一個整潔的環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旅遊者。

3、鄉村

旅遊管理有待加強,管理部門服務有待提高。壓價競爭、爭相拉客等無序競爭現象在農家樂發展早、競爭相對激烈的下呈村已經開始出現苗頭,小商小販在通往景區道路隨意佔道設攤;板固村後的火山溼地雖然很美,但囿於資金匱乏,一直沒有得到開發,上山道路是砍竹人運輸毛竹的通道,幾乎無路可走,遊客上山安全無法得到保障,安全亟需加強。此外,一些部門缺乏服務意識,如衢江區地稅局在減免農家樂經營戶5000元經營額的稅收後,不再提供發票,農戶經營額超過後要去衢州城裏的區地稅局開發票,不僅來去坐公家車要一天,而且每月10日後開發票還要收取滯納金,限制了農家樂的做大做強。爲此,要加強農家樂協會等自律組織的建設,制定規則避免惡性競爭;要加強行業管理,引導鄉村旅遊有序發展;要加強安全檢查,避免旅遊事故的發生;要增強管理部門特別是欠發達地區行政管理部門服務農家樂的意識,徹底改變官僚作風,主動上門爲鄉村旅遊的發展做好服務。

總之,發展農家樂一要突出“農”字,充分挖掘農村特色,展示農耕文化;二要突出“家”字,讓旅遊者不僅賓至如歸,更要感受到農家的淳樸、熱情和溫馨;三要突出“樂”字,要開發出一批參與性廣、娛樂性強的農事活動,使旅遊者在農家感受到開心和快樂。發展鄉村旅遊,主要抓好幾件事:一要整合資源,農家樂經營戶要走合作化道路,發揮集體作用,在發展中還應與村莊整治相結合,做好環境保護的文章;二要發揮協會功能,加強安全、服務和價格等方面的自律,從簡單地提供餐飲逐步發展到提供住宿,再發展到娛樂,最後讓遊客帶走當地土特產,使農家樂形成產業鏈;三要提升服務和技能,要從學好普通話着手,提高經營能力和經營水平;四要齊抓共建,旅遊、交通、林業、公交、宣傳等部門要相互合作,整合力量,合力抓好鄉村旅遊。

鄉村旅遊發展調研報告3

在省、市旅遊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縣切實搶抓雲南旅遊“二次創業”的大好機遇,突出重點打造鳳凰谷、菌子山精品旅遊景區,整合帶動發展鄉村旅遊產業。

**位於滇桂兩省結合部、中國第三大河流珠江上游。全縣國土面積2783平方公里,轄4鎮(丹鳳、雄壁、彩雲、葵山)4鄉(五龍、竹基、龍慶、高良),104個村委會、5個社區786個村民小組,全縣總人口38.78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16.86%,是曲靖市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縣。東與羅平縣接壌,南與文山州的丘北縣毗鄰,東南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林縣一水相依,西南和紅河州的瀘西縣連接,北倚陸良縣。在雲南六大旅遊片區中,**處於滇中與滇東南兩大旅遊片區的結合部,是滇東南旅遊精品線路中的連接環。

1、交通區位優勢。**不僅區位優越,而且交通便捷,距省城昆明174公里,距曲靖120公里,國道324線(高速化)穿越**境內,省道以(且)馬(關)線連通文山、鳳凰谷、菌子山兩大景區和五龍旅遊集鎮,師(宗)彌(勒)公路貫通紅河州周邊縣市,形成了較爲理想的旅遊交通網絡,而四通八達連接全縣4鎮4鄉的鄉村公路爲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了完善的交通條件。

2、旅遊資源優勢。境內羣峯疊翠,溪流縱橫,“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地形、地貌、氣候特徵的真實寫照。這裏自然風光優美,旅遊資源豐富,類別組合好,具有獨特性、差異性和唯一性的鮮明特徵。菌子山景區享有“天然奇石園、天然大花園、天然野果園、天然動物園、天然植物園、天然菌子園”等美譽;鳳凰谷景區是“是世界第一高洞,形象逼真的生命之門,傳說中鳳凰涅磐的地方,中國唯一生命文化主題公園”。隨着旅遊基礎服務設施的不斷完善和宣傳營銷力度的加大,旅遊知名度和影響力逐步擴大,爲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了客源保障。

**不僅自然風光優美,而且歷史文化積澱較深,民族文化濃郁。“帝師故里,楹聯之鄉”的美譽、“十里不同族,五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的概括和總結以及保留完整的壯、彝、苗、瑤、回等少數民族的民居、服飾、語言、歌舞、禮儀習俗、婚喪嫁娶、節慶活動、生產、生活場景使**鄉村旅遊發展底蘊不斷增強。

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正確領導、關心扶持下,**縣委、政府舉全縣之力、集全縣之智,依託獨特、豐富的旅遊資源,把旅遊業作爲全縣新興後續產業加以培育。到目前爲止已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高起點、大手筆打造旅遊產業,品牌效益初步顯現,2008年接待國內外遊客56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2.1億元。2007年7月,劉平副省長率相關部門負責人到**調研時強調指出:雖是初步開發,但搞得很好,很有氣魄,很有水平。按現在的發展思路,再精心規劃,加大投入,重點建設,**就會快速崛起,成爲一個重要的旅遊目的地”。“要把**旅遊列爲旅遊‘二次創業’的重點地區來支持、培育”。**旅遊業已受到廣大遊客、旅遊企業的廣泛關注,市場前景廣闊。

五龍鄉最高海拔2326.1米,最低海拔737米,屬典型的'亞熱帶氣候,森林覆蓋率達71%。由於氣候溼熱、生態植被好,天然形成了豐富的旅遊資源,境內自然風光優美,山、林、水、峯、洞、峽、霧等自然景觀,集雄、奇、險、峻、秀爲一體,融山水田園風光爲一色。彙集了**的主要景區景點,不僅有菌子山、鳳凰穀風景區,鄉政府駐地10平方公里範圍內的自然景觀還有天然大佛南丹山、亦真亦幻五龍雲海,萬畝柑桔圓、滿目青衫林,芭蕉滿坡、緬桂飄香,奔波不息的南盤江,萬種風情的五龍河旁,火紅的攀枝花,蒼翠的楠竹林等等。

五龍民族風情濃郁,壯族民俗文化保存完整,獨特的壯族服飾、飲食文化體現了華夷交融與民族凝聚的縮影,每年的農曆“三月三”是壯家人的傳統節日,也是壯家文化集中展示的大舞臺,“三月三”也成爲五龍鄉村旅遊中不可或缺的靚點。

2005年8月8日在全省旅遊集鎮規劃建設會上五龍被列爲全省重點規劃建設的60個旅遊小鎮之一,2007年10月經考評驗收被繼續列爲全省的重點旅遊小鎮。一是明確旅遊發展思路。制定了“轉變觀念建新村、打牢基礎興旅遊、依託優勢強產業、改善環境引外資、明確責任保增收”的工作思路。近抓優質煙菜米,遠抓特色林果畜,快抓基礎水電路,穩抓三產遊玩樂,達到農業穩鄉、林業強鄉、旅遊富鄉、人才興鄉的目標。充分挖掘稻作文化,創造特色田園風光,鞏固提升農業觀光品位和檔次。二是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新農村建設,重點加快民族文化廣場建設,投資1500萬元,建設集體閒、民族文化表演等爲一體的民族文化廣場,並對水寨實行舊村改造,完善五龍集鎮功能。三是做好旅遊“水”文章。依託五龍豐富的水資源,加大水資源的保護力度,開設水上娛樂、漂流項目,創造名副其實的高原水鄉。四是成立五龍文工團。大力挖掘以民族歌舞爲主的民族文化,讓遊客在領略自然風光的同時,體驗壯家獨特的民居、民俗文化,營造濃郁的民族風情旅遊氛圍。五是持續加大生態建設力度。結合旅遊業開發,走建管並重的路子,提升森林覆蓋率。六是品牌營銷、以節促旅不斷提升五龍旅遊知名度。自2001年以來,持續成功舉辦了九屆“三月三”民俗文化旅遊節。在壯族傳統的、盛大的、最具民族特色的“三月三”節日裏,開展民族歌舞表演,篝火晚會,情歌對唱,潑水狂歡,竹筏漂流等特色鄉村旅遊活動,吸引大批遊客紛至沓來。已成爲曲靖市知名度最高的節慶活動之一。七是圍繞“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抓好旅遊文化產業“六個一”的開發利用,即開發好具有民族特色的一桌菜餚、一本畫冊、一個故事、一支舞蹈、一首歌曲、一份紀念品。加大民族手工藝品、壯族服飾等特色旅遊產品的開發力度。

隨着**旅遊的不斷升溫,採取政府扶持發展、農戶自主經營的模式,一批傳承了壯族杆欄式建築風格,兼具休閒、娛樂爲一體的休閒度假型“農家樂”和家庭式“農家樂”迅速發展。由於獨特的壯家風味和優質的服務,生意異常火爆,深受遊客歡迎,五龍水寨、菌子山小法塊80餘傢俱有“農家樂”特色餐飲企業,成爲**鄉村旅遊的新亮點。

一是**旅遊產業發展資金嚴重緊缺,以旅遊開發公司等爲業主單位開發建設的項目欠債3000餘萬元,欠債壓力過大。

二是對鄉村旅遊投入不足。我縣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縣,財政十分困難。在對主要景區投入的同時,對鄉村旅遊的發展投入不足,不適應鄉村旅遊發展的趨勢。

三是對鄉村旅遊發展引導不夠,農戶投入自覺性較差。

四是鄉村旅遊配套設施不完善,還未形成良好的產業格局。

請省市旅遊主管部門把**鄉村旅遊列爲全省重點地區給予項目資金扶持。

請省市旅遊主管部門加強指導,特別是市場拓展方面的扶持幫助。

鄉村旅遊發展調研報告4

如何藉助滬渝高速公路和宜萬鐵路即將建成通車、省委省政府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國家擴大內需等機遇,以旅遊景區和小城鎮爲依託,加快發展適合我縣特色的鄉村旅遊業,促進全縣旅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爲縣域經濟的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根據縣委的統一安排,我局於4月8日—5月5日,組織專題調研工作專班,深入到業州、高坪、紅巖、花坪、景陽等鄉鎮實際調查走訪,併到恩施、咸豐、利川等旅遊業發展較快和鄉村旅遊業發展基礎較好的縣市學習考察,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了建始縣鄉村旅遊業發展專題調研報告。

一、鄉村旅遊業發展的基本概述

鄉村旅遊是以鄉村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特色(生產形態、生活方式、民俗風情、鄉村文化等)爲對象,進行觀光、度假、娛樂或購物的一種旅遊形式。從鄉村旅遊發展上而言,其主要以農村社區爲活動場所,以鄉村田園風光、森林景觀、農林生產經營活動、鄉村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風俗爲吸引物,以都市居民爲目標市場,以領略農村鄉野風光、體驗農事生產勞作、瞭解風土民俗和迴歸自然爲旅遊目的的一種旅遊方式。對於我縣而言,在加快旅遊景區開發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可以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村就業崗位,提高農村居民收

入,有效擴大內需及拉動消費,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達到以旅促農、以旅帶農、以旅富農、以旅富農,實現旅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鄉村旅遊作爲旅遊業發展的一種新形式,越來越受到廣大旅遊消費者的普遍青睞,成爲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催化劑。

二、建始鄉村旅遊業發展的基本現狀

(一)鄉村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開發潛力巨大

我縣自然生態文化旅遊資源豐富,交通區位條件優越,旅遊資源開發起步較快,這爲鄉村旅遊提供了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顯現出了美好的發展前景。

1、自然生態資源豐富。豐富的自然景觀,良好的生態植被,宜人的氣候是發展鄉村旅遊的有利條件。我縣山嶺縱橫、河谷幽深、流泉飛瀑、植被繁茂、景緻衆多。這裏有聞名全國的南方最大的落葉松基地——長嶺崗林場,有原汁原味原生態的野三河,有清江畫廊之稱的景陽河,有奧陶紀石林代陳溝,有山水風光獨特的大沙河等等。縣內最高海拔2090米,最低海拔308米,立體氣候明顯。加之我縣屬典型的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既無嚴寒,又無酷暑。森林覆蓋率達70%,是最適宜人類居住地,有湖北後花園之稱,發展鄉村旅遊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2、民俗文化底蘊深厚。獨特的民俗民間文化是打造鄉村旅遊的重要載體。我縣除了擁有“建始直立人”這一世界級特質旅遊文化品牌外,這裏還有蜚聲中外的民歌《黃四姐》,有收入《中國名勝辭典》中的石通洞、石柱觀等名勝古蹟,有被譽爲土家交響樂的絲絃鑼鼓、鬧年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黨政要吳國楨故居、朱和中故居、五陽書院等一批歷史古蹟。同時,我縣屬於少數民族集聚地。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善良純樸、率性耿直、熱情好客的民俗民風,是鄉村旅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3、交通區位條件凸顯。滬渝高速公路和宜萬鐵路即將建成通車,318國道、209國道、清江黃金水道貫通全境,全縣已構成立體型交通網絡。我縣已融入了恩施州一小時經濟圈,建始大部分的鄉村距縣城都在一小時車程內。鄉村旅遊的客戶羣主要是大都市生活人羣,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將爲建始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氣,從而爲鄉村旅遊的快速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4、地域人文環境優越。我縣廣大農村生態良好的田園風光,山清水秀的鄉野村落,風格獨具的農家小院,慢節奏的農家生活方式,綠色環保的農副產品,風格獨特的農家飲食,熱情好客的鄉村居民,這些都是極好的鄉村旅遊資源,適宜打造出高質量的旅遊產品。

(二)旅遊景區開發起步較快,發展平臺初具

我縣旅遊業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強勁,爲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目前,野三河景區由武漢志順房地產公司投資開發,規劃總投資2.2355億元。該景區地跨花坪、景陽、高坪三個鄉鎮,規劃總面積155平方公里。野三河景區現已步入全面開發建設階段,計劃於2011年試營業,2012建成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被業界認爲是湖北省最具成長的旅遊景區之一。雲霧靈山景區由恩施今大集團投資開發,規劃總投資1.32億元,規劃總面積100多平方公里,景區內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面啓動,計劃2011年底試營業。該景區是恩施州最具後發優勢的城郊公園,景區所在的代陳溝村已申報爲湖北省旅遊名村。長嶺崗林場則是最具開發潛力的度假旅遊聖地。旅遊景區的開發建設,必將爲鄉村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有效的平臺。

(三)鄉村旅遊發展業已起步,發展勢頭良好

我縣通過大力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人民羣衆的生產發展觀念得到了較大的轉變,一部分農戶依靠自家的基礎條件,開辦起了農家樂,以農家樂爲主要形式的鄉村旅遊便應運而生,成爲我縣鄉村旅遊發展的基本形式。2000年,業州鎮就與旅遊局共同發起在野韭池村辦起了農家樂試點。隨着城裏人到鄉下休閒娛樂漸成時尚,在地方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以農家樂爲主的鄉村旅遊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如對應城區休閒需求的`“野韭池農家樂”、紅土坪的“泳豐山莊”等,對應景區觀光遊客食宿的“黃鶴橋農莊”、對應新農村建設的高坪“八角人家”、“偏溝灣農莊”等。爲引導鄉村旅遊的規範發展,高坪、花坪等鄉鎮還召集各農家樂主協商制訂服務規範,舉辦農家樂從業人員培訓等。據統計,我縣現有農家樂100多家,每年農家樂綜合接待收入近千萬元。農家樂從一產生就顯現出了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三、建始鄉村旅遊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對鄉村旅遊業發展的認識不到位,思想解放不夠。根據調查走訪,目前在鄉村旅遊業發展上,對鄉村旅遊的產業地位認識不夠,沒有看到鄉村旅遊廣闊的市場前景。我縣現有的農家樂,基本上都是農戶藉助自己家的優勢和基礎條件,自發的發展起來的,鄉鎮政府和旅遊職能部門缺乏強有力的引導和指導,在發展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由於對鄉村旅遊的內涵認識不足,忽視了鄉土性是鄉村旅遊的核心特徵和基本依託點,盲目引進都市化的旅遊產品形式,盲目建設現代化的接待設施,出現了建築城市化、活動簡單化等趨向,鄉土特色不明顯,致使以農家樂爲主體的鄉村旅遊出現了盲目趨同發展的現象。

二是鄉村旅遊發展規劃不到位,缺乏科學指導。我縣在鄉村旅遊業發展上,主要由經營者自己謀劃、自行設計、自主建設起來的。由於缺乏科學的規劃,目前還處在散亂狀態,絕大多數農戶一般是在原有基礎設施上稍加改動就開始接待遊客,出現了無序開發、重複建設、惡性競爭的現象,不利於鄉村旅遊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三是鄉村旅遊產品開發不到位,發展活力不強。近幾年來,我縣鄉村旅遊業雖然有了一定發展,但從目前鄉村旅遊業發展現狀而言,僅僅只能提供餐飲住宿、棋娛樂爲主的短線經營服務。

鄉村旅遊發展調研報告5

自貢市政協外事聯誼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在市外事僑務旅遊局、市委農工委、市農牧業局等單位的配合支持下對我市鄉村旅遊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鄉村旅遊是指以鄉村自然和人文資源爲感受對象的旅遊方式,包括在傳統農村休閒遊和農業體驗遊的基礎上拓展度假、休閒、娛樂等項目的旅遊內容。我是市發展鄉村旅遊有着較強的需求和較好的條件,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歷經自發發展、規模發展和規範發展等階段,至今已有20多年曆史,形成了一定規模,產生了較好成效。

(一)鄉村旅遊發展條件較好

我市是老工業城市,城市居民對業餘生活質量和方式有更高的要求,加上鄉村資源良好,發展鄉村旅遊具有較好的基礎條件。

鄉村旅遊需求較大。我市是一個城區人口過百萬、主城區每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超過2萬的大城市,居民業餘閒暇生活選擇出城返鄉、迴歸自然的方式已成爲主流。按照旅遊部門統計測算,去年鄉村旅遊接待遊客總數已突破700萬人次,反映出城市居民對鄉村旅遊需求巨大。隨着城區人口的增加和人口老齡化的增長,鄉村旅遊市場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發展鄉村旅遊條件較優。我市處於川南淺丘地帶,氣候溫和溼潤,降水豐沛,四季分明,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生態資源豐富多樣,森林覆蓋率達30%以上,自然條件較好,便於開展鄉村旅遊。我市自然和人文資源富集,特別是獨具特色的鹽業文化、鹽幫美食風味文化和衆多的歷史人文古蹟,對遊客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鄉村旅遊發展契機良好。我市是全省統籌城鄉試點市,在統籌城鄉、加快新農村建設中,結合新村建設統籌發展鄉村旅遊,推動鄉村旅遊發展步伐,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二)鄉村旅遊發展已成產業

鄉村旅遊已成爲我市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產業,同時已成爲全市大旅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旅遊產業的重要增長點。

鄉村旅遊已初具規模。20xx年從事休閒旅遊的經營主體已達600餘個,其中休閒農莊108個、特色農家樂450個(星級農家樂、鄉村酒店57家)、休閒農園48個,從業人員1.79萬人,輻射帶動4萬多農民致富。已形成市區近郊南北環路沿線集中佈局的鄉村旅遊產業帶,出現了以貢井區長土元壩、建設固勝、大安區江姐故里、自流井區尖山農團、沿灘區箭口村、榮縣雙石金臺村、富順縣永年鎮等鄉村旅遊集中發展區。其中自流井區尖山一飛龍峽景區、貢井區建設鎮固勝村被評爲“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

鄉村旅遊較有特色。目前主要是以農林果漁業爲基礎,以農家樂和鄉村酒店爲載體的觀光農業園、森林旅遊、科技農園、漁業風情等觀光休閒爲內容,基本形成了農家旅遊、農村旅遊及農業旅遊三種主要類型的鄉村旅遊發展形態,具有突出的.自然生態、地方人文、休閒體驗等特色。

鄉村旅遊佈局合理。鄉村旅遊形成了以環城爲重點,遍及全市農村;以重點項目爲支點,帶動多線多片發展的鄉村旅遊佈局。目前,基本構建起“一環五區”的空間發展格局,以“南環花卉、北環農耕、飛龍生態、古鎮風情”爲重點品牌,打造了19個鄉村旅遊重點項目,開發了33條旅遊線路。

(三)鄉村旅遊發展效益可觀

我市鄉村旅遊的發展,既有較大經濟效益,又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村社會進步,還對城市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經濟效益較大。20xx年,鄉村旅遊接待遊客720萬餘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1億,佔全市旅遊綜合收入160億元的25.6%。以全市三星級農家樂爲例,一般正常年份經營收入能達到200 -400萬元,利潤20-50萬元,稅收20-40萬元,吸納就業20-30人。辦十幾個農家樂比辦一個鄉鎮工業企業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財政收益更好。

社會效益明顯。鄉村旅遊發展拓寬了農村勞動力轉移渠道,形成農村一、三產業互動融合發展局面,促進了現代農業和新型小城鎮建設。通過城市居民到農村旅遊,把城市現代文化、城市文明帶到農村,有利於促進農村形成新的文明鄉風。大多數城市居民選擇市郊就近參與鄉村旅遊,感受自然山水,享受農村風光,體驗農家生活,減輕和緩解了城市過分擁擠的現象,有利於創造城鄉寬鬆和諧友好的生活和社會環境。

二、存在問題

我市在發展鄉村旅遊上積極探索、大膽嘗試,採取了一系列發展措施,發展勢頭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上還處在較低的發展階段,在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

(一)發展觀念滯後,創新動力不足

多數地方對發展鄉村旅遊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僅僅把這項事業當作一個單純的找錢的門道,很少站到城鄉統籌、建設新農村和促進城鎮化發展的高度來認識。一些地方把鄉村旅遊發展認同爲搞吃喝玩樂,認爲旅遊只是自然風景和名勝古蹟的“專利”,鄉村旅遊資源不被重視,對開發、發展鄉村旅遊特別是農業旅遊不屑一顧。還有些認爲發展鄉村旅遊只是旅遊部門的事情,農家樂、鄉村旅遊是低檔次的旅遊產品等。

(二)缺乏統一規劃,統籌協作不夠

鄉村旅遊發展20多年來,全市規劃引導總體上沒有跟上發展需要,缺乏全市性的統一規劃引領,發展檔次、規模和佈局隨意性大。全市發展鄉村旅遊的工作,分散在幾個部門開展,各有一些開展工作的優勢,雖然互有聯繫,但工作措施仍存在統籌和協調不夠的問題。

(三)政策扶持力弱,發展助力不大

缺少有效的管理體制和政策支持。我市鄉村旅遊總體上還是自由發展狀態,旅遊行業管理部門只是通過評選旅遊示範村、星級農家樂和農業旅遊示範點來規範鄉村旅遊的發展,管理力度不大,導致我市鄉村旅遊無規劃、無序、低水平發展。因目前農家樂對財政的直接貢獻率低,相關部門對鄉村旅遊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一些重要項目建設受到現行土地使用政策的限制,不能有效地開發、改造和升級。鄉村旅遊開發總體上資金投入不足,大多項目都只能算是低成本開發,項目難上水平,投入不足的一大原因是融資渠道少,政府支持資金不多。

(四)總體水平較低,服務質量不高

基礎配套設施薄弱,大部分的鄉村旅遊景區點與省級、縣級公路幹線連接比較差,鄉村道路大多是隻能單車通行的村村通公路,一些鄉村道路管護不力,路況差,標識缺乏,安全隱患多,嚴重製約了鄉村旅遊發展。投入嚴重不足,多數鄉村旅遊點上旅遊住宿、餐飲、購物等接待服務設施,遊覽步道、觀賞休憩設施、旅遊廁所、垃圾收集等設施的建設不配套。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專業旅遊人才缺乏,缺導遊、缺服務規範、缺旅遊知識、缺衛生和安全常識。地域文化特色不足,全市具有鄉村文化特色的休閒接待場所很少,忽視了對農耕文化、鄉土文化、鄉村民俗等文化內涵的開發。產品結構單一,現有鄉村旅遊活動項目以棋和牌、垂釣娛樂爲主,體驗性、參與性、文化性和創新性不夠。同質現象嚴重,開發和經營中普遍存在盲目跟隨現象,投資者及經營主體對當地資源優勢和風土人情研究不深入,市場調研不充分,規劃設計質量較低,定位不準,盲目從事休閒農業,脫離了樸素、自然、協調的基本原則,脫離了休閒農業內涵,開發配套性差,品位不高,競爭盲目,經營效益不高。

(五)項目包裝較差,宣傳推廣不夠

從目前鄉村旅遊遊客結構看,除到川南皮革城等少數幾個旅遊點外,其它鄉村旅遊項目的市外遊客還不多,說明對外宣傳推廣的工作還做得不夠。

三、發展建議

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綜合調研中各方面提出的發展要求,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提高認識,加強鄉村旅遊發展工作領導

發展鄉村旅遊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有利於充分利用農村自然、生態和人文資源,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爲新農村建設創造較好的經濟基礎;有利於促進城鄉統籌,增加城鄉之間互動,把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意識等信息輻射到農村,促進形成新的文明鄉風;有利於擴大城市生活空間,舒緩壓力,促進社會和諧。因此,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對鄉村旅遊發展工作的領導。

(二)完善規劃,促進城鄉旅遊有序發展

根據我市鄉村旅遊特色資源,進一步修訂完善旅遊發展規劃,使市縣(區)兩級規劃銜接、配套,與基地產業互融,協調發展,追求個性化、特色化、原生態、唯一性,彰顯地方特色,提高鄉村旅遊發展品位。

(三)優化項目,打造鄉村旅遊新亮點

依託各鄉鎮區位條件、資源特色,整合旅遊資源,積極串珠成鏈,緊貼市場,開發具有傳統和地方特色的旅遊商品。着力打造一批豐富多彩的鄉村旅遊精品,設計推出更多文化內涵豐富,趣味性、參與性強的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四)加強培訓,提升鄉村旅遊服務品質

加強對鄉村旅遊從業人員的崗位培訓,積極引進和培養懂市場經濟運作的高素質人才,壯大鄉村旅遊人才隊伍。重點培養管理人才、經營人才、解說人才、民族特色用品研發和加工人才,使我市鄉村旅遊有一個穩定的人才集羣,促進鄉村旅遊健康發展。政府應積極引導和推動,積極探索“農旅融合”,激活高效生態農業新路子。

(五)配套建設,打牢鄉村旅遊硬件基礎

着力改善鄉村旅遊景區(點)道路交通狀況,整治村容鎮貌,完善鄉村旅遊配套設施,改善鄉村旅遊區(點)的供電、供水、通信、消防以及教育、醫療衛生和文化條件,積極培育特色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配套服務設施,努力提高旅遊景區(點)的可進入性與旅遊活動的安全性、舒適性。

(六)加強宣傳,着力推介鄉村旅遊品牌

通過電臺、電視臺、報刊、網站等多種手段,開設鄉村旅遊欄目,加大鄉村旅遊的宣傳推廣力度。舉辦西南旅遊聯盟年會,邀請雲、貴、川、渝的旅遊同行來自貢共商旅遊合作,與川南五市一同開展“川南一線遊”爲主題的聯合促銷,組織各類項目推介活動。進一步辦好“豆花節”、“桃花節”等節慶活動。辦好自貢旅遊網絡營銷全媒體平臺,做好電子宣傳和營銷工作。

鄉村旅遊發展調研報告6

我縣結合創建全域旅遊的示範區的總體實施方案,將全力實施鄉村旅遊發展作爲鄉村振興戰略、脫貧攻堅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抓手及有效途徑,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發展鄉村旅遊工作的組織機構,並實行定期調動制度。大力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注重利用本區域地處半山區,山、水、林、田的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農”爲主題,以“家”爲歸宿,以“樂”爲目的,深度整合鄉村旅遊資源,經過多年的開發與建設,我縣的鄉村旅遊取到了階段性的成效。

一、基本情況

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及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與關注下,我縣的鄉村旅遊雖然起步較晚,但收效顯著,在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的經營模式的同時,抓好典型示範引領,適時推出綠色農業,遊憩休閒、康體養生、冰雪娛樂、民宿風情等旅遊系列產品,精心謀劃和打造綠色生態環保的鄉村生態產業鏈,爲帶動貧困人口就業增收,建設美麗現代化新農村奠定了堅實基礎。

截至目前,以國際旅遊度假區、民俗文化風情園,鎮果蔬生態休閒農業觀光區、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休閒農莊、、、和等爲代表的鄉村旅遊方興未艾,紮實推進。同時,我縣以“綠色、生態、民族”爲主題的各類鄉村文化旅遊節慶活動漸成品牌,並形成規模化,常態化。鎮被評爲國家級綠色旅遊景觀名鎮,鄉被確定爲國家級強鎮建設單位,伊美生態園,,被評爲“市十家生態採摘園”,鎮村榮獲“20xx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市十家特色鄉村”的稱號,全縣鄉村旅遊(農家樂)已達83家,典型示範村2個,示範戶20家,投資規模2個億,20xx年共接待遊客40多萬人次,旅遊收入5600多萬元,同時,鄉村旅遊爲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就業920多人。

二、辦法舉措

一是堅持規劃先行,樹立城鄉融合,一體設計,多規合一的理念,注重以旅遊帶動鄉村振興與經濟發展,脫貧攻堅等規劃的密切銜接。

二是實施政府主導,部門聯動機制,充分發揮縣旅發委,旅遊協會,旅遊產業聯盟的統一指導,協調運營,具體操作等作用,實現鄉村旅遊振興“一業”帶“百業”的聯動效應。

三是高度重視培育鄉村旅遊振興發展實用人才。使突出抓好鄉村旅遊專業人員返鄉創業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爲鄉村振興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四是建立健全投入保障制度,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快形成縣財政優先保障,經營重點傾斜,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五是典型引路,不斷加大培植典型,宣傳推廣典型的.力度,以點帶面推動鄉村旅遊振興戰略全面突破。同時,規劃建設一批實施鄉村旅遊發展新動能培育試驗區,推動綠色發展,加快培育新產業,新業態。

六是強化招商引資激勵機制,優化軟環境建設,從政策入手,突出投資的吸引力,制定出臺優惠政策,創新彈性舉措,推進優質服務,並配套和完善相關具體管理辦法和細則,使鄉村旅遊戰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此促進鄉村旅遊管理工作整體升位。

三、思路與設想

(一)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

要在旅遊資源較爲豐富,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具有發展潛能的鄉鎮,建設有一定規模和檔次的鄉村旅遊(農家樂)經營單位。並在政府統籌、部門指導、社會參與下,有條件的鄉鎮、街道應依據本地資源特點,因地制宜,開發自身的旅遊產品,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戶一品的特色經營模式。

到20xx年,全縣要發展有一定規模和品位的鄉村旅遊(農家樂)120戶,創建5個特色鮮明的休閒農業爲鄉村旅遊示範鄉(鎮),10個示範村,30家示範戶,15家晉升爲省級鄉村旅遊經營單位。

(二)增加農業生態產品、提升綜合服務功能

要依據本區域資源稟賦,實施強化基礎設施建設,要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和多元化地推進鄉村旅遊發展戰略,進一步深度開發觀光農業、遊憩休閒、康體養身、冰雪娛樂、民俗風情旅遊商品等系列產品,使之成爲建設活力、法制、文化和幸福“四個”的重要支撐體。

(三)以政府爲主導、市場爲需求、企業運營爲主線

在鄉村旅遊的開發建設中嚴格遵循規劃方案,使鄉土文化、自然景觀、人文歷史和民宿風情有機滲透,相互融合,崇尚“森”呼吸,讓遊人體驗慢生活,爲遊人提供宜居的住宿,民族美食走入心田,快樂體驗。

(四)努力改善鄉村生態環境,加大研發力度

採取多條腿路徑,注重突出適合本民族特色,便於攜帶的紀念品、工藝品的深度研發,真心讓青山綠水、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

四、有關建議

爲增強民族自治地區發展鄉村旅遊的經濟活力與自主發展能力,結合我縣實際,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幫助民族自治地方拓寬間接或直接投融資渠道,加大專項金融扶持力度,並按一定的比例每年有所遞增。

二是上級文旅行業管理部門對少數民族地區的鄉村旅遊給予規劃、設計及有力指導。

三是有關職能部門對民族地區的鄉村旅遊開發與建設給予必要的優惠及傾斜政策,以促進鄉村旅遊良性健康、繁榮發展。

四是將富有民族特色的鄉村旅遊納入國家和省級重點旅遊專線序列,納入相應的儲備庫。

五是加大對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特別是在鄉村旅遊道路和旅遊廁所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使之城鄉聯動,一體化整合運作,快速實現鄉村旅遊步入高質量發展的運營軌道。

鄉村旅遊發展調研報告7

爲全面提升新農村建設內涵,轉變農業發展模式,適應鄉村旅遊市場的需求,xx鎮深入挖掘整合鎮域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鄉村旅遊資源,以“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新風尚”理念爲指導,科學規劃和漸次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區的休閒農業和鄉村黃金旅遊景區。

一、主要做法及進展情況

(一)高起點規劃。定位於黃河三角洲旅遊圈中集生態高效、休閒觀光、旅遊度假於一體的知名生態休閒觀光農業景區,依據我鎮東臨壽光林海生態博覽園,北承東營區六戶鎮生態觀光旅遊區,南接孫武湖度假區的實際,依託顯著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新農村建設的豐碩成果,我鎮聘請了青島同創設計院和東營新匯設計公司實地調研、充分論證,制定我鎮生態休閒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業的發展規劃,細化20xx年重點建設工程,做到了休閒觀光農業、鄉村旅遊建設與全鎮新農村建設、小城鎮發展規劃的有機結合。

我鎮休閒觀光工程建設重點圍繞位於新農村建設示範區南部、長10公里的溢洪河觀光路打造溢洪河農業生態休閒觀光旅遊項目。綜合分析觀光路各功能分區的資源差異,因地制宜,在觀光路西側規劃迎賓景門入口區,在入口處設置景門和“五穀豐登”小型廣場;利用唐王東征典故,突出地方歷史文化,規劃唐王擷果採摘區,主要包括萬畝冬棗採摘園和千畝蘋果採摘園兩個採摘園區;依託我鎮“賽夷”水產品品牌,發揮水產資源優勢,規劃建設王道養殖垂釣區和清怡湖水上休閒區,即賽夷垂釣休閒區;在濟青河王道閘處,經營農家特色小吃,規劃建設田園牧歌餐飲區;在田園牧歌餐飲區附近打造一個民俗特色村,規劃“私屬菜園”,建設農耕勞作體驗區;在觀光路適當地段建設文化長廊,打造xx人文展示區共六大景區。

該項目計劃總投資2844.9萬元,主要通過社會集資、大戶承包、銀行貸款、上級財政扶持等渠道籌措資金,計劃3-5年建設完成,今年3月份開始已投入200餘萬元,全面啓動觀光項目的建設。項目建成後將產生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對我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產生推動作用。

(二)高標準建設。按照“科學規劃、高點定標、一步到位”的思路,決不搞低水平重複建設。溢洪河觀光路在沿路北側60米、南側50米建成速生林帶的基礎上,以“三網綠化”爲契機,在觀光路兩側新植樹木2.9萬株,種植蜀葵2.5萬米,並及時加強後期管護,進一步增強了綠化效果,優化了項目區環境。迎賓景門入口區管理房已完成主體工程,位於景門入口區南側佔地90畝、集休閒、娛樂、餐飲於一體的農業生態觀光園項目已完成規劃設計,近期簽訂合同並開工建設。唐王擷果採摘區(萬畝冬棗採摘園和千畝蘋果採摘園)已具雛形,年內主要任務是提升採摘園周邊環境,與孫子文化節同期舉辦第三屆冬棗採摘節。在鞏固原有冬棗採摘園的基礎上,新發展冬棗大棚5個,大棚冬棗面積達到30畝,同時加大冬棗技術管理力度;對千畝蘋果園採摘路進行了拓寬和整平改造,道路兩側進行綠化,園內新配套建設建築物15座,改建園區內管護房10座,全面優化了採摘環境。賽夷垂釣休閒規劃區,多次聯繫亞東星海水產品開發公司、鑫馬遠洋捕撈公司等鎮域內海產品經營企業,王道養殖區內黃河口甲魚養殖項目已基本確定,正在進行規劃設計,爲建成“賽夷”海產品經營園創造了條件;清怡湖水上休閒區周邊環境提升工作正在籌劃之中。田園牧歌餐飲區就引進特色餐飲項目多渠道進行了聯絡。農耕勞作體驗區和xx人文展示區正在細化方案。

(三)大力度推進。一是成立機構,加強組織領導。我鎮高度重視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堅持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靠上抓,抽調農業辦、新型社區辦工作人員組成專門的辦公室,各司其職,分工負責,密切配合。爲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靈活性,成立了xx鎮生態觀光旅遊開發公司,負責制定我鎮旅遊業發展規劃和旅遊項目的'策劃、包裝和對外宣傳工作,承接項目招商和推進。二是廣泛宣傳,多渠道招商引資。我鎮生態休閒觀光項目採用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模式,爲做活我鎮觀光項目的開發建設,擴大項目區的知名度,吸引企業前來投資,我鎮在縣人民政府網、《廣饒大衆》、《xx時報》等多種媒體發佈招商信息;同時,縣旅遊局將我鎮生態休閒觀光項目編入《山東省廣饒縣旅遊項目投資指南》,納入了全縣旅遊發展規劃框架內。我鎮在廣青路、青墾路十字路口處,安裝了冬棗採摘園和休閒觀光工程景區旅遊指示牌;籌備舉辦了休閒觀光項目洽談會,就有關項目引進和市場開發進行推介和引進。

二、困難和問題

一是資金投入渠道不暢。我鎮休閒觀光工程投資巨大,單靠政府的財政投入遠遠不夠,需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引導企業或個體前來投資興建,但由於我鎮發展觀光旅遊業還處於起步階段,對外知名度不夠,前來投資的企業或個體尚未形成規模,導致我鎮休閒觀光工程興建進程緩慢。

二是佈局分散,尚未形成規模。受農村土地分散、小規模經營方式的制約,我鎮的觀光農業項目總體規模狹小,尚未形成參觀、購物、旅遊一條龍服務的產業體系。根據國外的經驗,農業觀光旅遊區在半徑爲29.5公里的區域內纔可以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而目前我鎮休閒觀光農業區的面積小於這個數字,因而造成客源市場相對狹小的局面。

三是旅遊景區市場季節波動性

較大。由於我鎮現有資源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淡旺季反差明顯。在旺季,會由於遊客太過集中,帶來設施容量、環境容量上的壓力;在淡季,遊客稀少,將造成大量資源和設施的閒置、浪費,使經濟效益大幅度降低。例如,冬棗、蘋果採摘園在夏秋季掛果期間,遊人過度集中,對環境壓力較大,而在冬季則門庭冷落,效益低下。

三、對策與建議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全方位推介我鎮休閒觀光工程。除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渠道進行宣傳外,建議由各級主管旅遊部門給予具體指導,幫助策劃包裝和宣傳推介,在更高層上提升形象、提升吸引力。我們還將更新鎮域內顯要位置的大型廣告宣傳牌,更換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內容,吸引更多商家前來投資建設。同時,希望各級主管部門能夠在加強業務指導的基礎上,幫助積極爭取各方面扶持,或吸引社會入股,彌補投資不足的突出問題。

二是繼續搞好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綜合比較外地休閒觀光農業經營模式,結合我鎮實際,繼續搞好項目區道路、綠化、保潔、照明等基礎性服務設施配套建設,構築起針對東營東城、油田基地的都市近效農業和鄉村旅遊業總體框架,搭建起良好的服務載體,以更好的外部環境和更人性化的優質服務,不斷拓展項目的內涵與外延,從客流量上進一步促進物流和資金流。同時,通過招商引資,利用大項目建設進一步吸引外部投資,努力形成項目聚集效應,不斷加大開發力度並擴大鄉村遊半徑。

三是豐富旅遊內涵,延伸旅遊旺季。針對冬棗、蘋果採摘園旅遊旺季時間短、果農受益相對有限的弊端,我鎮在現有冬棗採摘園的基礎上,基本形成了冬暖式大棚、普通大棚和大田冬棗三種種植模式,形成了早熟、正熟和晚熟的梯次採摘鏈條,大大延長了採摘期;千畝蘋果園在現有國光、紅富士等品種基礎上,再引進新品種、新技術,不同品種成熟期銜接,延伸採摘旺季。同時,我鎮的休閒觀光農業項目在滿足遊客觀光、遊覽、採摘、購物、農耕體驗、休閒、度假等消費需求的基礎上,要注重深入挖掘外延項目,如特色文化習俗、歷史特色建築、手工藝品等,走生態旅遊與文化旅遊相結合的道路。

鄉村旅遊發展調研報告8

爲助力建成“六養勝地宜居潼南、決勝全面小康”的奮鬥目標,我們以“促進鄉村旅遊、推動旅遊扶貧”爲主題,科學選題,精心組織,紮實、深入開展了旅遊扶貧工作調研。現就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區充分把握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新機遇,圍繞美麗鄉村建設,依託貧困地區優勢旅遊資源,發揮精品景區的輻射作用,帶動農戶脫貧致富,積極開展旅遊扶貧工作,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推動鄉村旅遊成爲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2019年,我區共接待遊客預計將突破1000萬次,鄉村旅遊已接待遊客722萬人次,約佔全區遊客接待量的72%,實現綜合收入38億元,有力助推了脫貧攻堅。

(一)政策推動。全面落實區委區政府關於脫貧攻堅的各項決策部署,出臺了《重慶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潼南工作方案》《關於打造“六養勝地”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發展潼南全域旅遊打造旅遊業升級版實施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進一步明確了以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爲突破口,推動農村扶貧開發的工作思路,成立了鄉村旅遊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將太安鎮蛇形村的香水百荷、太安鎮罐壩村的現代農業、崇龕鎮的菜花景區,確定爲鄉村旅遊扶貧試點鎮。

(二)資金拉動。按照市扶貧辦安排部署,近年來,我區積極開展鄉村旅遊扶貧工作,累計投入專項資金670萬元實施鄉村旅遊扶貧示範項目。一是投入170萬元,興建了白沙村中央廣場;二是投入50萬元,爲薛家、灌壩兩村70家星級農家樂添置了牀位、茶几、電視櫃,解決了遊客住宿難問題;三是投入120萬元,爲太安鎮香水百荷項目建設停車場、觀光道路等;四是投入130萬元,爲崇龕鎮老店村玫瑰花基地打造觀光帶;五是投入200萬元爲柿花村油菜花基地、龍灘村油牡丹基地新修產業便道以及其他附屬設施,該些項目的投入,有效改善了旅遊項目的生產條件。蛇形村的香水百荷、灌壩村的現代農業以及白沙村的油菜花海,已經成爲展示潼南旅遊的窗口。

(三)景區帶動。截止目前,全區建成鄉村旅遊扶貧村5個,打造鄉村旅遊扶貧片區3個,發展星級農家樂70家,推進農旅、文旅深度融合,突出“人文牌”“鄉村牌”,高質量高品質打造“花漾潼南”“水韻潼南”“田園潼南”“鄉愁潼南”四個系列節會活動,大力推進“賞花遊”“古鎮遊”“紅色遊”“禮佛遊”“養生遊”,唱響“週末遊潼南”文旅品牌,吸引遊客到潼旅遊消費,指導開辦農家樂,並在各節會期間,在景區設置扶貧攤位,讓貧困戶優先銷售土特產產品,在崇龕菜花景區打造潼南首個文創基地,吸引羣衆本地就業,提高轄區貧困戶及回鄉人員就業率,吸引遊客到潼旅遊消費,助推沿線貧困羣衆增收脫貧。

二、存在的問題

(一)財政投入力度較小。由於開展脫貧攻堅,財政扶貧專項資金大多用於基礎設施或綜合保障政策,我區獲取的鄉村旅遊資金僅有2014、2015年的670萬元。市級安排的'資金非常有限,區級也沒配套安排,財政投入很小。

(二)旅遊環境有待優化。部分景區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還不夠完善、服務功能不夠優化,尤其是鄉村旅遊區域的配套設施較落後,普遍欠缺優質整潔的住宿環境,不能較好的吸引過夜遊客。

(三)旅遊產品層次較低。我區鄉村旅遊產品大多由市場自發形成,經營者自己謀劃、自行設計、自主建設,缺乏科學規劃,發展水平不高。旅遊產品形式單一,同質化現象嚴重,鄉村旅遊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缺乏核心競爭力。

三、對旅遊扶貧工作的建議

(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依託各地自然條件、人文特色、農業資源,打造各具特色的鄉村旅遊產品。一是發揮潼南農業大區的優勢,秉持“農業是根、文化是魂、旅遊是路”的理念,構建“農業+文化+旅遊”的發展模式,圍繞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和農村民俗,精心策劃一批參與性強、趣味性強的活動項目,使遊客在鄉村旅遊過程中,品嚐農家風味、品讀農耕文化,獲得迴歸自然、放鬆身心的良好體驗。二是延長產業鏈條,讓遊客白天觀光體驗,晚上聚會娛樂,延長逗留時間,增加旅遊消費。三是推進旅遊新業態發展,打造一批具備休閒觀光、養生度假和文化體驗等綜合功能的高端產品,滿足旅遊市場的高端需求。

(二)規範管理,提升服務。注重對“吃住行”相關服務及從業人員素質的管理與培訓,從而提升鄉村旅遊品質。指導新建星級酒店和優質民宿、農家樂,指導旅遊企業豐富提升系列特色旅遊商品,加強對全區的公共交通、酒店、餐飲等行業從業人員經營管理、食宿服務、接待禮儀、傳統技藝、導遊解說、文藝表演、市場營銷等技能的培訓,提升旅遊服務意識,樹立良好的旅遊窗口服務形象。

(三)有的放矢,增強實效。一是重視旅遊項目的扶貧作用,跟蹤服務重大項目,推進項目早開工、早運營、早發揮脫貧減貧效應。二是鼓勵旅遊企業與貧困村“結對子”,在勞務用工、農副產品收購、產品開發、宣傳推廣等方面對口幫扶,不斷提高農民收益。三是創新“景區+農戶”扶貧開發方式,支持農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權等資源,採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參與旅遊經營,讓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推進貧困羣衆共享發展成果。

重慶市潼南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委會

課題負責人:周恆

撰稿人:楊秀源

鄉村旅遊發展調研報告9

近年鄉村旅遊不斷升溫,悠久的農耕文明,詩意綿綿、古樸淳厚的田園之美,反樸歸真、迴歸自然的旅遊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由此,我們應認識到,鄉村景觀,是一種獨特的旅遊資源,具有自然與人文並蓄的特色。這是自然和悠久的歷史、發達的農業賦予我們的一筆寶貴的財富。鄉村旅遊資源堪稱我國旅遊大千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其潛在的優勢不容忽視。旅遊界的有識之士應該對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引起足夠重視。

在新農村建設中,福泉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近年來隨着旅遊消費觀念的不斷更新,人們對旅遊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迴歸自然、體驗鄉村”的旅遊觀念被更多的人所瞭解和接受,同時“鄉村旅遊”也成爲更多旅遊者選擇的一個旅遊市場。一些特色的鄉村旅遊景點也在這種環境下迅速的發展起來,果園休閒、務農旅遊、鄉村體驗等等一系列鄉村概念的旅遊項目在爲旅遊者提供更多選擇的同時也成爲福泉旅遊市場中的一個亮點。

一、開發鄉村旅遊資源是我市旅遊事業不斷髮展及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

主要有如下幾點現實意義:

1、豐富了我市旅遊資源。鄉村有着豐富的、天然的旅遊資源,如森林公園、奇峯異嶺、河流水庫、農村風光,多民族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名勝古蹟,地方性土特產品和美術工藝品寓於民間。福泉的鄉村旅遊這幾年正穩步發展。

2、發展鄉村旅遊可以疏散遊客。鄉村地域廣大,景點分佈不擁擠,旅遊活動空間大,爲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條件。很多遊客,在目前旅遊意識比較滯後的背景下。出現了隨大流的旅遊趨勢,尤其是節假日、“黃金週”。景點“人滿爲患”,如何改變這一狀況呢?筆者認爲發展這些地區鄉村旅遊堪爲良方妙策。鄉村的遊客容量比較大,如能巧妙利用當地獨特的旅遊環境,開發鄉村旅遊資源,勢必能吸引城市遊客,減緩旅遊熱點城市的人口壓力。

3、爲振興農村經濟開闢了新途徑。旅遊業號稱“無煙工業”。發展鄉村旅遊,可以開發一處景區,致富一方人民。它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的繁榮,加速農民致富的步伐。在旅遊開發條件比較好的一些鄉村,如能因地制宜,利用當地有特色的農村資源來發展鄉村旅遊業,將對當地經濟發展和改善環境產生重要作用。

4、爲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大量的機會。旅遊業本身屬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它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強,發展鄉村旅遊業需要有“一條龍”的服務設施。不但需要有諸如導遊、管理人員、服務人員外,還需要有賓館、旅社、飲食服務、商場、旅遊交通、文化設施等與之配套,這就爲開發農村勞動力資源創造了良好條件。發展鄉村旅遊可解決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5、發展鄉村旅遊業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對一個地區的社會系統各個部門都會產生促進作用,在物質上、精神上都會帶來可觀的效益。如鄉村旅遊可以使與之有關的食品、日用品、旅遊商品、工藝品等鄉鎮工業得到發展;可以促進商品交換、商業繁榮、市場活躍;可以促進交通事業的發展,使閉塞的鄉村對外開放,經濟搞活;可以刺激當地農業的發展,特別是爲旅遊服務的農副產品、土特產品等將會得到較大的發展;可以促進鄉村的建議,改善鄉村的環境等;有利於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人口素質的提高。農村旅遊景點的開發和建設,不僅可以美化和改善環境,隨着旅遊業的發展,四面八方的旅客涌入,這種廣泛的人際交流,會使人們的觀念,習俗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它會逐漸改變農村舊有的生活習性,美化人們的語言、心靈,更新人們的觀念;鍛鍊和培育起一批旅遊業經營和服務的人才。總之,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對所在地區整個社會綜合體都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二、我市鄉村旅遊資源的內容及特色

我市鄉村旅遊資源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各具特色的鄉村自然風光。由於鄉村所處地理位臵及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我市的鄉村具有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風光。如黃絲江邊布依寨、雙谷全國農業觀光示範點等。

豐富多彩的鄉村風俗民情。主要表現爲各地節慶、習俗等方面的差別:每年鬥雞、鬥牛比賽、6.24民族活動、殺魚節等。

富有特色的鄉村傳統勞作。鄉村傳統勞作是鄉村人文景觀中精彩的一筆,尤其是在邊遠偏僻的鄉村,仍保留有古老的耕作、勞動方式,有些地區甚至還處於原始勞作階段。正因爲如此,它們會使當今現代文明影響下的旅遊者產生新奇感,併爲之吸引。這些勞作諸如做豆腐、捉螃蟹、趕鴨羣、牧牛羊等等,充滿了生活氣息,富有詩情畫意,使人陶醉留連。

三、發展鄉村旅遊業存在的問題

我市發展鄉村旅遊已有一定基礎,但目前我市的鄉村遊產品規模並不大,而且尚處於補充地位,仍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政府還需要在規劃、產品組織、市場營銷、資金投入等方面進行規範、引導和支持。同時,發展旅遊的鄉村,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保持原有的特色,與城市生活區別開,從而保持其吸引力。

1、鄉村旅遊缺乏領導,管理機構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缺乏宏觀指導,目前還停留在低層次的發展階段,巨大潛力遠未開發出來。

2、鄉村旅遊資源雖有良好基礎,但在大部分縣市還缺乏一個整體的科學規劃。

3、鄉村旅遊資源與當地鄉村經濟建設的關係,仍有待進一步解決。如發展鄉村旅遊業必需同時發展旅遊交通,旅遊賓館、旅遊餐廳、旅遊通訊以及解決水、電供應等。

4、鄉村旅遊業政策尚未配套。如保護政策、鼓勵外商投資開發政策、投資開發政策、信貸政策、經濟扶持政策、稅收政策等。

5、目前鄉村旅遊業服務隊伍數量少、素質低,如何提高服務質量,優化旅遊服務,也是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四、開發我市鄉村旅遊業的構想

鄉村旅遊業是一項新的產業,必要制訂一整套發展計劃,包括長遠規劃和近期組織實施計劃。從長遠規劃來看,主題是大產業意識,把鄉村旅遊業與鄉鎮企業同等對待,也可積極引進外資,興建一批有特色的鄉村旅遊。在全盤籌劃鄉村旅遊發展的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措施:

1、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開發鄉村旅遊業,首先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首先必須領導重視。

2、因地制宜,重點建設鄉村旅遊基礎設施。目前,我市鄉村旅遊仍處於起步階段,全面開發是不可能的,應該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在旅遊資源質量高,交通運輸條件好、經濟基礎比較好、旅遊熱點附近的鄉村應加速旅遊業的發展,重點開發有特色的鄉村旅遊項目,建設風格獨具的鄉村旅遊。

3、注重特色,精心設計鄉村旅遊項目。旅遊開發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應揚長避短,充分表現和突出自我特色,這是旅遊活動能否吸引遊客的保證,也是旅遊經濟的生命所在。在設計鄉村旅遊線路及組織旅遊活動中,應將其放在首位。鄉村旅遊資源的特色主要是在鄉村文化景觀上體現出來,在旅遊線路的規劃中應將這些內容作爲重點。

4、加強鄉村旅遊業的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旅遊業的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本的吃、住、行等問題,從吃來說主要是發展有地方特色的飲食業;從住來說雖然沒有必要搞星級酒店,但必須保

持衛生、舒適,並解決洗澡等問題,最好是興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造價低廉的莊園式的旅舍,爲遊客提供比較乾淨、衛生的住宿。

5、加強旅遊產品的開發,重視鄉村旅遊資源的保護。旅遊產品的開發是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旅遊產品大多是一些無污染的輕工產品和手工藝品以及土特產品。因此大力發展旅遊產品能把發展鄉鎮企業與發展旅遊業有機結合在一起,互相促進。同時由於現代耕作技術的發展,一些傳統的古老的農具、耕作方式已成爲鳳毛麟角,如不有目的,有計劃地加以保護,將會使鄉村旅遊資源逐漸失去最富魅力的光彩。

旅遊業是改革開放以後全面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鄉村旅遊業則是廣大農民羣衆以旅遊業爲依託,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一個好辦法。對我市扶貧工作的實施具有重大意義。因此,開發鄉村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我市鄉村旅遊,潛力是巨大的,意義是深遠的。

鄉村旅遊發展調研報告10

一、發展情況

近幾年,隨着張北草原生態旅遊業的蓬勃發展,作爲旅遊產業合理延伸的鄉村旅遊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發展中,我們始終堅持鄉村旅遊與富民強縣相結合的指導方針,制定出臺了《張北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強鄉村旅遊經營管理的規定》以及相關行業管理辦法,並對鄉村旅遊經營服務標準做出了具體要求。20xx年全縣鄉村旅遊共計投入資金達230萬元,接待遊客達6萬多人次,實現收入1200萬元。到目前,全縣已有三寶營盤、三臺蒙古營、海子窪、大梁莊等7個村的500多戶農民參與到鄉村旅遊的建設中來。其中,郝家營鄉三寶營盤村已被評爲河北省首批30處鄉村旅遊示範點之一。

三寶營盤村緊鄰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憑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草場資源,積極發展鄉村旅遊。去年該村投入資金60多萬元,新建了農家賓館樓一棟和農家小院5處。截止06年底,全村旅遊接待戶發展至50多戶,擁有馬匹85匹,草原摩托35輛,卡丁車20輛,戶均收入1.6萬多元。經營突出的農戶,被授予“星級鄉村民俗旅遊接待戶”標牌。農戶家家吃、住設施一應俱全,娛樂項目、針繡編織等農民自制旅遊紀念商品特色鮮明。鄉村旅遊的興起實現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再就業,拉動了鄉村經濟的有效增長,成爲實現我縣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有力補充。

二、鄉村旅遊發展中存在問題

一是鄉村旅遊發展還處在散亂狀態,缺乏科學規劃來指導鄉村旅遊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二是鄉村旅遊特色品牌不夠突出,文化內涵有待深入挖掘;

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強,基礎服務設施建設較爲落後;

四是鄉村旅遊市場秩序有待進一步加強管理與規範,鄉村旅遊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科學規劃,指導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一是成立張北縣發展鄉村旅遊工作領導小組,合理制定工發展方案,把鄉村旅遊建設納入政府的宏觀調控當中。同時,在原有鄉村旅遊示範村的基礎上,重點針對樺皮嶺、海子窪、馬連灘生態園區、小二臺農業示範區、錯季蔬菜種植園區、奶牛小區、甜菜種植園區以及牡丹花山觀林亭等區域內具有鄉村旅遊開發價值的村莊,積極確定第二批張北鄉村旅遊示範點的建設,把鄉村旅遊引向健康、持續、和諧的軌道上來。

(二)深挖文化內涵,突出特色品牌。目前,我縣鄉村旅遊還停留在粗放式格局,存在片面強調鄉村自然資源的開發,忽視本地鄉土文化內涵挖掘利用的現象。今後,一要將傳統文化優勢打造成鄉村旅遊產業優勢,走文化品牌之路。要以特色文化提升鄉村旅遊含金量。鄉村休閒旅遊作爲一種體驗經濟,其特徵是旅遊者通過體驗式消費獲取愉悅感受。要在鄉村旅遊產品參與性方面大做文章,以鄉土文化含量高、遊客參與性強、滿足個性化體驗、民風淳樸的多樣化的旅遊產品和項目來滿足體驗經濟需求。三要避免千村一面,走飲食文、遊牧文化、旅遊商品文化之路。要開闢生態型農業觀光園,讓遊客參與農作勞動,體驗農事樂趣。要注重蒐集飲食文化資源的文化背景、歷史淵源、民間傳說等資料,讓遊客邊聽故事、邊賞原料和烹飪工藝、邊品嚐美味佳餚,重視遊客的精神享受,提升鄉村餐飲的文化內涵,積極推進鄉土旅遊商品的開發創新,保持特色工藝品、民族服飾幾傳統工藝的鄉土氣息,從而增加鄉村旅遊的內涵,推動鄉村旅遊的持續發展。

(三)多措並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出臺扶農、惠農政策,積極爭取省、市農口、扶貧等部門的專項資金,重點改善道路、院牆、排水排污、醫療衛生、旅遊廁所、通訊等基礎服務設施。二是邀請河北地理科學研究所的專家對三寶營盤村鄉村旅遊發展規劃編制進行專業指導,注重在開發資源、興辦旅遊的同時做好環境保護工作。三是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吸納社會資金投入鄉村旅遊建設,加快鄉村旅遊示範村整體上檔升級。

(四)強化管理,努力提升整體服務水平。充分發揮旅遊派出所和執法大隊的職能,定期深入農家旅遊接待戶,對其餐飲質量、衛生環境、服務態度進行抽查,對不合格者責令限期整改。加強管理制度化,與各鄉村旅遊經營戶簽訂安全、衛生責任書,爲遊客提供一個安全放心的旅遊環境,同時也提高了從業人員的安全、衛生意識。開展鄉村旅遊服務培訓。制定鄉村旅遊服務規範及鄉村旅遊教育培訓計劃,結合建設,進行多層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訓,組織人員深入農村示範點(戶),送教上門,努力提高我縣鄉村旅遊的整體服務水平。

鄉村旅遊發展調研報告11

xx鄉距xx市區xx公里,海拔xxxx多米,年平均氣溫xx度左右,常年雲霧繚繞,空氣溼潤,春來鳥語花香,夏季清風習習,秋至碩果累累,冬到冰雪交融,銀裝素裹。xx鄉地處成都xx山生態旅遊綜合功能區的核心區,是xx西旅遊環線上的一個亮點,是xx市打造旅遊強市的一顆明珠,旅遊資源潛力深厚,極具開發價值。

一、xx鄉旅遊資源現狀

(一)優美的自然景觀。xx山自然植被非常良好,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森林覆蓋率在xx%以上。境內景點主要有xx山風景區、xx山大峽谷、xx廟溶洞羣、xx橋,更有“5、12”地震後新建的xx族羣衆居住的xx山xx村和木梯xx寨。

(二)天然避暑型氣候。xx鄉氣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環境優美,年平均氣溫15℃左右,最高氣溫32℃,最低氣溫零下5℃,年降雨量1300毫升左右,無霜期240天左右,確實是夏季避暑,冬季賞雪的休閒勝地。

(三)豐富的民族文化。全鄉有漢、xx共x個民族。全鄉xx族羣衆xxx人,約佔全鄉總人口xx%。xx民族的建築、服飾、飲食、婚俗、祭祀、節慶、藝術等,無不富含着異彩紛呈的人文底蘊。

二、鄉村旅遊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規模小

目前xx鄉村旅遊開發呈現出一種自發狀態,普遍存在着投資與經營規模小,地區分佈和組織形式零散、市場競爭秩序亂的局面。目前,在xx山有“xx妹山莊”、“夕格人家”、“xx山感恩山莊”、“xx客棧”、“青xx人家”等xx餘家農家樂開業,僅可同時接待上百人就餐和住宿。除xx、木梯村已初具規模外,xx、xx、xx村多呈“小打小鬧”的零星狀態。

(二)內容單一,缺乏層次性

xx的鄉村旅遊還主要停留在觀光層而上,大多數遊客都是爲了避暑而來,鄉村度假、採風、民間手工藝品的製作、民俗文化研討、夏令營等內涵豐富的鄉村旅遊活動尚未展開,鄉村旅遊還停留在“休閒避暑”和“品嚐農家飯”等傳統單一的層次上,缺乏地域性和多樣性,富含民族特色的旅遊商品稀缺。

(三)宣傳力度小,缺乏整體策劃,尚未形成品牌

由於xx目前的鄉村旅遊大多是農戶自發進行,缺乏整體策劃,難以在主流媒體或重要窗口進行捆綁宣傳;加上缺乏對鄉村旅遊具體項目的具體策劃,尚未形成知名品牌,外界對xx鄉村旅遊的優勢和特色知之甚少。

思想彙報專題(四)鄉村旅遊從業人員匱乏、現有人員素質較低

鄉村旅遊從業旅遊的`開發和管理都需要高級別的人才,需要懂旅遊、懂管理的雙重人才。當前開發鄉村旅遊的人才奇缺,加上資金的短缺,直接影響了旅遊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鄉村旅遊地的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從業人員主要是當地農戶,真正懂得旅遊開發和經營管理的人才極其缺乏。

三、xx鄉旅遊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將政府引導與羣衆主動發展有效相結合

在政府規劃指導下,採取各種措施,對旅遊開發給予積極引導和支持,營造旅遊環境,有意識的發展旅遊業,以帶動社會經濟的全面振興。引導農家樂經營業主要從多個角度吸引遊客,留得住遊客。一是用“情”吸引遊客。引導羣衆除了要一直保持感恩社會的心之外,還要用大家的熱情,讓到山上的每一位客人感受到我們這個羣 體的熱情好客。二是用“吃”吸引遊客。採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到附近成熟旅遊景點學習廚藝。把xx口味與青xx、汶xx味道結合起來,讓遊客不用到汶xx、青xx,就能吃到來自遙遠的xx族及青xx特色佳餚,如:攪團、素燒如意、洋芋餈粑、洋芋酸菜面塊、洋芋餡餅、洋芋拔絲(雪上加霜)、、青xx黑木耳、、青xx臘肉土豆絲、青xx祕製罈子肉、青xx涼皮、韭菜蒸嫩蛋等特色菜。讓遊客不出成都市就能嚐到正宗的外地菜品。三是用“耍”吸引遊客。提高“xx文化歌舞團”表演水平,根據xx族人的生活習慣,定期開展富有xx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動。將原生態的xx族山歌,xx族舞 蹈以及極具觀賞性的“釋比”敲羊皮鼓唱史詩,表演裸腳踩踏燒紅的鐵鍋和犁鏵的絕技展現在遊客面前。讓遊客上山除了享受休閒避暑、打麻將、鬥地主等傳統娛樂方式外,遊客還可以參與到節目中,親身感受這富有特色的民族節目。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鄉村旅遊硬件環境

交通、通訊設施的完善,水利、電力設施的建設,教育、民生設施的提高等都決定着鄉村旅遊區開發的程度和發展前景。基礎設施也會影響到農村總體經濟水平,從這種角度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更加增強。因此,鄉村旅遊區要在已有基礎上,加大投入,制定優惠政策,進一步加快公路、通訊、能源、水利建設的速度,儘快 改善鄉村旅遊區生存條件和投資環境,爲其經濟的全面振興奠定基矗在加快改善硬件設施的同時,也要提高其軟件環境,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木梯村是純xx族人聚居區,修建xx碉、xx文化廣嘗祭祀塔等xx族建築,是xx山旅遊的一大看點。同時,在千畝茶園裏鋪設健身遊道,讓遊客去體驗一望無垠的茶園和滿山遍野的 高山反季節蔬菜。同時,遊客可以親身

鄉村旅遊發展調研報告12

在省、市旅遊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__縣切實搶抓雲南旅遊“二次創業”的大好機遇,突出重點打造鳳凰谷、菌子山精品旅遊景區,整合帶動發展鄉村旅遊產業。

一、鄉村旅遊發展優勢及前景

(一)發展優勢

__位於滇桂兩省結合部、中國第三大河流珠江上游。全縣國土面積2783平方公里,轄4鎮(丹鳳、雄壁、彩雲、葵山)4鄉(五龍、竹基、龍慶、高良),104個村委會、5個社區786個村民小組,全縣總人口38.78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16.86%,是曲靖市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縣。東與羅平縣接壌,南與文山州的丘北縣毗鄰,東南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林縣一水相依,西南和紅河州的瀘西縣連接,北倚陸良縣。在雲南六大旅遊片區中,__處於滇中與滇東南兩大旅遊片區的結合部,是滇東南旅遊精品線路中的連接環。

1、交通區位優勢。__不僅區位優越,而且交通便捷,距省城昆明174公里,距曲靖120公里,國道324線(高速化)穿越__境內,省道以(且)馬(關)線連通文山、鳳凰谷、菌子山兩大景區和五龍旅遊集鎮,師(宗)彌(勒)公路貫通紅河州周邊縣市,形成了較爲理想的旅遊交通網絡,而四通八達連接全縣4鎮4鄉的鄉村公路爲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了完善的交通條件。

2、旅遊資源優勢。境內羣峯疊翠,溪流縱橫,“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地形、地貌、氣候特徵的真實寫照。這裏自然風光優美,旅遊資源豐富,類別組合好,具有獨特性、差異性和唯一性的鮮明特徵。菌子山景區享有“天然奇石園、天然大花園、天然野果園、天然動物園、天然植物園、天然菌子園”等美譽;鳳凰谷景區是“是世界第一高洞,形象逼真的生命之門,傳說中鳳凰涅磐的地方,中國唯一生命文化主題公園”。隨着旅遊基礎服務設施的不斷完善和宣傳營銷力度的加大,旅遊知名度和影響力逐步擴大,爲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了客源保障。

__不僅自然風光優美,而且歷史文化積澱較深,民族文化濃郁。“帝師故里,楹聯之鄉”的美譽、“十里不同族,五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的概括和總結以及保留完整的壯、彝、苗、瑤、回等少數民族的民居、服飾、語言、歌舞、禮儀習俗、婚喪嫁娶、節慶活動、生產、生活場景使__鄉村旅遊發展底蘊不斷增強。

(二)發展前景

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正確領導、關心扶持下,__縣委、政府舉全縣之力、集全縣之智,依託獨特、豐富的旅遊資源,把旅遊業作爲全縣新興後續產業加以培育。到目前爲止已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高起點、大手筆打造旅遊產業,品牌效益初步顯現,2008年接待國內外遊客56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2.1億元。2007年7月,劉平副省長率相關部門負責人到__調研時強調指出:雖是初步開發,但搞得很好,很有氣魄,很有水平。按現在的發展思路,再精心規劃,加大投入,重點建設,__就會快速崛起,成爲一個重要的旅遊目的地”。“要把__旅遊列爲旅遊‘二次創業’的重點地區來支持、培育”。__旅遊業已受到廣大遊客、旅遊企業的廣泛關注,市場前景廣闊。

二、鄉村旅遊發展新亮點

(一)五龍旅遊小鎮

五龍鄉最高海拔2326.1米,最低海拔737米,屬典型的亞熱帶氣候,森林覆蓋率達71%。由於氣候溼熱、生態植被好,天然形成了豐富的旅遊資源,境內自然風光優美,山、林、水、峯、洞、峽、霧等自然景觀,集雄、奇、險、峻、秀爲一體,融山水田園風光爲一色。彙集了__的主要景區景點,不僅有菌子山、鳳凰穀風景區,鄉政府駐地10平方公里範圍內的自然景觀還有天然大佛南丹山、亦真亦幻五龍雲海,萬畝柑桔圓、滿目青衫林,芭蕉滿坡、緬桂飄香,奔波不息的南盤江,萬種風情的五龍河旁,火紅的攀枝花,蒼翠的楠竹林等等。

五龍民族風情濃郁,壯族民俗文化保存完整,獨特的壯族服飾、飲食文化體現了華夷交融與民族凝聚的縮影,每年的農曆“三月三”是壯家人的傳統節日,也是壯家文化集中展示的大舞臺,“三月三”也成爲五龍鄉村旅遊中不可或缺的靚點。

2005年8月8日在全省旅遊集鎮規劃建設會上五龍被列爲全省重點規劃建設的60個旅遊小鎮之一,2007年10月經考評驗收被繼續列爲全省的重點旅遊小鎮。一是明確旅遊發展思路。制定了“轉變觀念建新村、打牢基礎興旅遊、依託優勢強產業、改善環境引外資、明確責任保增收”的工作思路。近抓優質煙菜米,遠抓特色林果畜,快抓基礎水電路,穩抓三產遊玩樂,達到農業穩鄉、林業強鄉、旅遊富鄉、人才興鄉的目標。充分挖掘稻作文化,創造特色田園風光,鞏固提升農業觀光品位和檔次。二是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新農村建設,重點加快民族文化廣場建設,投資1500萬元,建設集體閒、民族文化表演等爲一體的民族文化廣場,並對水寨實行舊村改造,完善五龍集鎮功能。三是做好旅遊“水”文章。依託五龍豐富的水資源,加大水資源的保護力度,開設水上娛樂、漂流項目,創造名副其實的高原水鄉。四是成立五龍文工團。大力挖掘以民族歌舞爲主的民族文化,讓遊客在領略自然風光的同時,體驗壯家獨特的民居、民俗文化,營造濃郁的民族風情旅遊氛圍。五是持續加大生態建設力度。結合旅遊業開發,走建管並重的路子,提升森林覆蓋率。六是品牌營銷、以節促旅不斷提升五龍旅遊知名度。自2001年以來,持續成功舉辦了九屆“三月三”民俗文化旅遊節。在壯族傳統的、盛大的、最具民族特色的“三月三”節日裏,開展民族歌舞表演,篝火晚會,情歌對唱,潑水狂歡,竹筏漂流等特色鄉村旅遊活動,吸引大批遊客紛至沓來。已成爲曲靖市知名度最高的節慶活動之一。七是圍繞“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抓好旅遊文化產業“六個一”的開發利用,即開發好具有民族特色的一桌菜餚、一本畫冊、一個故事、一支舞蹈、一首歌曲、一份紀念品。加大民族手工藝品、壯族服飾等特色旅遊產品的開發力度。

(二)特色農家樂

隨着__旅遊的不斷升溫,採取政府扶持發展、農戶自主經營的模式,一批傳承了壯族杆欄式建築風格,兼具休閒、娛樂爲一體的休閒度假型“農家樂”和家庭式“農家樂”迅速發展。由於獨特的壯家風味和優質的服務,生意異常火爆,深受遊客歡迎,五龍水寨、菌子山小法塊80餘傢俱有“農家樂”特色餐飲企業,成爲__鄉村旅遊的新亮點。

三、存在困難

一是__旅遊產業發展資金嚴重緊缺,以旅遊開發公司等爲業主單位開發建設的項目欠債3000餘萬元,欠債壓力過大。

二是對鄉村旅遊投入不足。我縣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縣,財政十分困難。在對主要景區投入的同時,對鄉村旅遊的發展投入不足,不適應鄉村旅遊發展的趨勢。

三是對鄉村旅遊發展引導不夠,農戶投入自覺性較差。

四是鄉村旅遊配套設施不完善,還未形成良好的產業格局。

四、請求事項

(一)請省市旅遊主管部門把__鄉村旅遊列爲全省重點地區給予項目資金扶持。

(二)請省市旅遊主管部門加強指導,特別是市場拓展方面的扶持幫助。

鄉村旅遊發展調研報告13

近年來,隨着人民羣衆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都市人追求迴歸自然,返樸歸真的意識愈來愈濃,我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在發展原有工業的基礎上,實施“旅遊興鎮”戰略。隨着以農業休閒爲核心的旅遊產業的起步運作,我鎮旅遊也慢慢向四周輻射擴散開來。

旅遊業是投入少、產出高的行業,包括了住、吃、行、遊、娛、購六個要素,涉及飲食、娛樂、商業、交通、工業等高度勞動密集的許多行業。爲了瞭解我鎮旅遊的概況,理清未來的發展方向,特做了此次調研。

一、風華鎮旅遊發展現狀

風華曾經因風華冰箱而名揚一時,爲了重振風華的輝煌,在風華鄉村旅遊開發已列入議程。與此同時,風華鎮下屬的各個村也在積極引進、籌劃建設具有品味的鄉村旅遊點,如位於風華村集垂釣、度假、體育健身等各項文化、休閒、娛樂設施於一體的魚子孔鄉村旅遊示範點;位於蓮豐村融山水、觀光、休閒、生活爲一體的雙門峽(中國詩歌谷)旅遊景區。風華的佛教——銅鑼寺文化由來已久,香火一直旺盛。風華也有着悠久的三線歷史文化底蘊從而在貴州吹開了一股清新的自然風。

二、當前風華鎮旅遊業發展存在的不足

(一)旅遊業的體制與機制存在問題

風華鎮旅遊業起步晚。風華旅遊,近幾年纔開始被重視起來,逐步增加了投入,他的自然資源、人文景觀還沒用被很好的開發利用起來,正處於不成熟開發的初級階段。在這種狀況下,要實現旅遊業的大開發、大發展、實現旅遊業投資結構的多元化,就必須強化政府在旅遊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客觀上需要建立一個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旅遊業發展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而我鎮目前的旅遊業管理機制與經營遠不適應加快發展旅遊業的需要。

1、管理體制不順。

風華鎮目前的旅遊景點管理屬於經發辦部門管理,基本上無專人負責,表面上看這幾年風華旅遊發展有進步,但從長遠的觀點和利益看,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這種無專人管理的體制對整合旅遊資源、打造旅遊品牌、整體包裝促銷、防止重複建設、盤活存量資產是非常不利的。

(二)旅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問題

風華鎮以休閒娛樂爲核心的旅遊產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多不足,這爲風華鎮旅遊業的發展製造了不少障礙。

1、風華鎮的開發步伐不快。風華的開發早已列入議事日程,但直到現在,風華老街依舊維持了他的舊貌,沒有明顯的改變。風華老街上的商業沒有特色,就是規模很小的一個集市,這些商品隨處可見,沒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風華鎮的基礎設施已基本建成,但由於周圍環境的配套的設施還不到位,風華鎮的招商引資並不順暢,離既定的投資計劃尚有差距。風華老鎮的建設都需要靠政府產業的積極引導才能順利發展,但是由於宏觀經濟環境的不良影響,建設的步伐都不同程度有所滯後。

2、自然資源少而開發利用差。我鎮旅遊資源主要是歷史遺存和現代創造的人文資源,既沒有名山大川,又沒有天然原始森林,也沒有大的江河湖泊,更沒有遼闊的草原等自然資源。現已開發的魚子孔等都沒有等到充分的利用,常年遊客不足。

3、歷史文化底蘊深而挖掘整理差。風華鎮的歷史文化悠久,人文薈萃,曾經經濟發達,但是到了現在住、吃、行、遊、娛、購都離一個發達的城鎮的標準有着太大的差距。對於風華的挖掘整理、包裝提升、宣傳促銷現在遠不能適應新時期消費者的要求,還沒有從真正意義上使風華的特色文化與旅遊業融爲一體並未旅遊業所利用。

4、風華鎮旅遊業相關服務缺乏。一是交通工具仍不很發達,風華有31個自然村,地域分佈廣泛、各景點分散,通行能力差,在風華旅遊耗時費力,極不方便。二是居住條件不佳,除了風華度假村新建的酒店之外(價格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風華僅有幾家小的小店客房和旅社,規模小,日接待能力小,且在居住環境衛生等方面都存在着較大差距。

(三)旅遊服務人員的素質與服務質量不高

旅遊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服務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旅遊業的聲譽和效益。我鎮旅遊服務從業人員中,管理才十分缺乏,賓館飯店服務人員多數聘用的外來人員,文化水平比較低,受其自身文化、素質、涵養、見識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且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導致在形象禮儀、經營理念、創新意識、服務水平等方面存在缺陷。景區的導遊講解員更是量少而質弱,目前各景點的思想認識和工作水平仍然停留在一般的接待階段,與發展旅遊業的要求相比極不適應。

(四)旅遊產品的包裝與促銷不到位

旅遊資源不等於旅遊產品旅遊產品不等於旅遊商品。根據國家旅遊局統計,x年以休閒、感受自然風光爲主的旅遊者佔74.5%,文物古蹟佔5%左右,並有逐年下降的趨勢。現在流行的是崇尚自然的健康遊,而我鎮以農業休閒爲核心的旅遊符合當今的潮流,但我鎮旅遊業恰恰在旅遊資源變爲產品上沒有形成規模,產品變爲商品上沒有形成市場效應,特別是在宣傳、包裝和促銷方面沒有適應現代旅遊消費需求的過硬的手段和措施,更談不上聽覺上的吸引力和視覺上的衝擊力。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一是管理、體制與機制不順的問題,二是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思想認識不到位的問題。

三、發展風華旅遊業的建議

(一)牢固樹立“旅遊興鎮”的戰略思想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人們對提高生活質量的慾望越來越高,集休閒、健康、攬勝、娛樂爲主題的旅遊將成爲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旅遊業是第三產業中涉及領域最廣、帶動牽引力量最大的行業,旅遊業的發展要素基本包含了第三產業的所有領域,旅遊業包含的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都與消費有關,消費拉動是發展經濟增長見效最快的一種手段。我鎮的旅遊業要牢固樹立“旅遊興鎮”的戰略思想,樹立抓大旅遊的思想。畢竟旅遊產業是全社會的產業,抓旅遊不僅要抓旅遊產品的開發,而且要抓旅遊商品的生產,不僅要抓基礎設施的.更新改造,而且要抓服務功能的完善配套,只有這樣,我鎮旅遊業的發展才能更好的開創出一片天地,帶動經濟的發展。

(二)政府組織,統一規劃

爲全面推進我鎮旅遊開發,由風華鎮政府出面組織,爲旅遊開發創造條件、營造良好環境,牽頭引導解決重點和難點問題。對旅遊項目,政府主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規劃,明確重點;二是建立規範,明確要求;三是適當投資,建好基礎;四是抓好宣傳,開發市場;五是搭建平臺,引導開發。

我鎮的旅遊業處於開發的初級階段,農業觀光與農莊休閒要整體開發,力求做到佈局科學合理,更好的呈現農家特色,可以借鑑其他地方的農莊特色,由遊客承包,景點園區幫忙管理的模式。風華旅遊要提高其知名度,以旅遊帶動周邊經濟的發展。

1.深度挖掘,以專業精神研究每一處資源,如魚子孔田園農家文化、三線文化等特色和內涵,並配套引進符合本景點旅遊景區內在要求的相關服務體系,以第三產業帶動就業、發展經濟。

2.特色串聯,將風華現有旅遊資源彙編成冊,將旅遊市場細分,從專業角度推出風華一日遊、農家遊、度假遊、會議休閒遊等系列套餐,將老人、中年、青年、少年、婦女、參加會議人員、情侶週末休閒、家庭短期度假等各類需求主體區分開,同時做好配套。

做到以上兩點,就能夠保證“來者暢其遊,舒心滿載歸”。

(三)加大對旅遊服務人員的培訓力度

風華鎮旅遊服務人員特別是導遊講解員量少質弱的問題非常明顯。政府要通過鼓勵自學報考、培訓提高、引進人才、公開招考等多種形式加強與充實導遊講解員隊伍。採取集中培訓,上門指導,統一考覈、舉辦全鎮旅遊服務技能大賽等形式,重點對旅遊服務從業人員進行質量、營銷、導遊講解等業務的全面培訓,提升旅遊服務水平。建立旅遊服務人員持證上崗制度。不管是哪類性質的企業,只要從事旅遊服務活動,其服務人員就必須經過正規培訓才准許上崗,以切實提高旅遊服務質量和水平。

(四)加大宣傳、打造品牌

由政府部門牽頭,旅遊景點聯手,精心策劃,科學包裝,製作一批反映風華旅遊特色的高質量的宣傳片,如:書籍、光盤等,同時可引入旅遊消費券等概念。每個景點要提煉出能突出自身特色的宣傳核心詞語,統一宣傳口號,重拳出擊,在周邊地區以強有力的宣傳攻勢整體推出我鎮的旅遊景點和產品。加大投入,與旅行社聯合、與旅遊網站、報刊雜誌合作,依託風華現有的旅遊資源,爲不同年齡層次的年齡層次的遊客設計不同需求的精品旅遊路線,適當開展活動,從多角度展示風華的特色遊,讓遊客身臨其境領略風華古鎮的神韻與風華新鎮的美輪美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在旅遊商品的開發上,要積極引導,政府可以面向社會徵集一批富有特色的高、精、特的旅遊產品,並轉化爲生產力,鼓勵企業生產出優質的旅遊商品。同時,政府應該積極創造條件,有計劃、有目標地在遊客途徑的地方建立包括文化、娛樂等在內的旅遊超市,拓展銷售渠道。

隨着風華基礎設施的不斷加大和投入,風華旅遊的環境會越來越好,在不遠的將來,風華鎮必會交相輝映,風華旅遊業的明天是美好的,風華未來的經濟必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鄉村旅遊發展調研報告14

鄉村旅遊是近年來湘鄉旅遊業的亮點,是吸引長株潭城市羣居民來湘鄉旅遊休閒的重要吸引物。鄉村旅遊和紅色旅遊、綠色山水旅遊、歷史文化旅遊共同構築了我市旅遊產品格局,是我市的旅遊主打產品和最具競爭力的旅遊產品,因此,打造休閒旅遊城市,必須進一步做大做強鄉村旅遊。近日,湘鄉市旅遊局牽頭,組織發改局、地稅局、衛生局、農辦、水利局、工商局、電力局、公路局、交通局、規劃局、國土局、法制辦、供水管理處組成調研組,以發放問卷、座談討論的形式,對我市範圍內發展較好的鄉村旅遊區(點)、農家樂進行了全面的調研,並組織相關部門到長沙望城縣光明村學習考察,現將情況彙報如下:

一、鄉村旅遊概念及類別

概念:鄉村旅遊是以鄉村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特色(生產形態、生活方式、民俗風情、鄉村文化等)爲對象,進行觀光、度假、娛樂或購物的一種旅遊形式。是以農村社區爲活動場所,以鄉村田園風光、森林景觀、農林生產經營活動、鄉村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風俗爲吸引物,以都市居民爲目標市場,以領略農村田野風光、體驗農事勞作、瞭解風土民俗和迴歸自然爲旅遊目的的一種旅遊方式。

類別:按照鄉村旅遊活動的主題目標至少可以分爲農家樂(這是當前鄉村旅遊的主體)、農村風景觀光旅遊、農業觀光園、農業新村、歷史文化村落和農業勝景六類;而按照鄉村旅遊這個活動存在的理由來劃分,則可以分爲景點依託型(這是主體,包括部分農家樂以外的旅遊類型)、客源地依託型(如大部分農家樂)和混合型(即同時具備以上兩種特徵)三類。

按主題目標分類,能從發展階段、產業特點、地區分佈、吸引勞動力特點、遊客消費模式和遊客結構等多方面細緻描述鄉村旅遊。例如農家樂是以農戶家居和農、林、牧、漁及園藝等農村資源爲載體的鄉村旅遊類型,是現階段鄉村旅遊的基本形式,也是現階段最有中國特色的鄉村遊。

二、湘鄉市發展鄉村旅遊的現實意義

(一)發展鄉村旅遊是我市打造休閒旅遊城市,建設“兩型社會”的戰略選擇。鄉村旅遊,是我市較具競爭力的旅遊產品,是打造休閒旅遊城市的有力支撐。鄉村旅遊的發展,開拓了新的旅遊空間和領域,減輕和緩解了城市過分擁擠的現象,能夠營造出和諧、友好的社會環境,是實實在在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項目。

(二)發展鄉村旅遊是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有效途徑。發展鄉村旅遊,轉移了部分農村剩餘勞動力,促使農民轉而利用農村現有的空間資源和綠色資源,就地發展第三產業,拓寬了勞動力轉移渠道。鄉村旅

遊是傳統農業延伸的新嘗試和農業自然資源的新利用,我市農民收入主要來源於糧食、生豬的.生產以及外出打工,發展鄉村旅遊可以讓農民“離土不離鄉”地實現轉移就業,拓寬增收門路,改變現有收入的來源渠道,改變農民收入增長方式,拉動經濟的增長。

(三)發展鄉村旅遊是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建設和諧湘鄉的必然選擇。鄉村旅遊區(點)是城鄉文化的一個交匯點。鄉村旅遊的消費主體是城市工薪階層,他們是現代文化和城市精神文明的主要載體,鄉村旅遊可以加深城鄉相互的理解與認同,擴大農產品銷售市場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我市鄉村旅遊區(點)集中在城郊和旅遊景區周邊,都是在未來城鎮發展的方向,因此,發展鄉村旅遊對加快我市城鄉一體化、建設和諧湘鄉具有特別的意義。

(四)發展鄉村旅遊是豐富旅遊內容,增強我市旅遊吸引力和競爭力的重要舉措。鄉村旅遊是現代旅遊的一種新形式,擁有其他旅遊形式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我市現有的鄉村旅遊區(點),不僅豐富了旅遊內容,還增強了旅遊的吸引力。優越的區位和交通,較好的農業產業基礎,原生態鄉村環境,鄉村旅遊將會成爲我市旅遊產業一個主打產品之一,和紅色旅遊、歷史文化旅遊形成互補,成爲建設休閒旅遊城市的有力支撐。

三、我市鄉村旅遊發展現狀及分析

(一)我市鄉村旅遊發展的優勢

1、外部交通和區位優勢

我市距省會長沙約100km,距株洲約80km,距湘潭城區40km,距韶山僅22km,隨着長株潭城市羣“兩型”社會建設步伐的加快,湘鄉市將成爲“三市一體化”的衛星城市和區位優勢明顯的次中心城市,具有接近省內人口稠密、經濟文化最發達地區的客源市場中心的優越條件,區域內客源市場很大。同時,我市處於長株潭城市羣核心區域範疇,湘黔鐵路、洛湛鐵路、320國道、上瑞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規劃和建設中的滬昆高鐵、寧鄉灰湯—虞唐、韶山—湘鄉、湘潭易俗河—湘鄉、209省道湘鄉段、長花灰韶高等級公路湘鄉段將構成完整便捷的現代化旅遊交通,爲旅遊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可進入性。

2、地緣文化優勢

我市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有難得的紅色旅遊資源、寶貴的名人資源、獨有的湘軍文化資源、少有的佛文化資源和珍貴的古城資源,而我市鄉村旅遊區(點)大都在這些人文資源或旅遊景點的周邊,使我市鄉村旅遊區(點)更具特色和吸引力。

3、農業產業和山水資源優勢

湘鄉位於湘江一級支流漣水中游,是湘潭市兩個農業大縣之一,面積2012平方公里,人口90萬,其中農業人口79萬人,轄3鄉15鎮4個辦事處,708個行政村、47個社區居委會,8102個村民小組,225493戶農業戶,耕地面積62萬畝,其中水田56.4萬畝,旱土5.6萬畝,有林地138萬畝,放養水面14.28萬畝。

魚米之鄉,山地和水庫形成的小氣候有利於特色農業的開發。褒忠山、韶峯山、東臺山等山體資源是我市發展鄉村旅遊的天然載體。漣水河、韶山灌區、水府廟水庫等水體資源是我市發展鄉村旅遊的天然紐帶。

4、人力資源優勢

湘鄉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千年湖湘文化的浸潤使湘鄉人具備了“有血性、講義氣、勤奮務實”的人文精神,湘鄉人能吃苦、霸得蠻,戰爭時期能打仗,和平年代會讀書、會做官、會經商,同樣也會發展鄉村旅遊,湘鄉作爲一個縣級市有2家五星級鄉村旅遊點、3家四星級鄉村旅遊點就是最好的證明。

湘鄉歷來重視教育,東山學校、湘鄉一中、二中等優勢教育資源是優勢人力資源的源泉,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是鄉村旅遊發展智力支撐。

鄉村旅遊發展調研報告15

一、鄢陵旅遊業資源

(一)生態資源優勢獨特。

(二)陳化店地下水水質優良。

鄢陵縣陳化店鎮地下水儲量豐沛,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其中微量元素鍶和偏硅酸等含量均高於國家優質礦泉水標準。長期飲用,具有軟化血管、降低血壓、調節神經等功效;以之泡茶飲用,具有清爽止渴、消疲提神、促進代謝、消脂去膩、降血脂、降血壓的功效。

(三)地理區位優勢明顯。

二、鄢陵鄉村遊發展採取的措施

(一)科學制定鄉村遊發展規劃。

聘請省內有關專家和教授對全縣的農家樂旅遊資源開發、線路組合、宣傳定位、發展步驟等進行全面規劃設計,編制出《中國鄢陵農家樂旅遊開發總體策劃》。規劃以“一花(鄢陵花卉)、一木(鄢陵苗木)、一水(陳化店水資源)、一草(草坪生產)、一果(櫻桃、蟠桃等雜果)”五大資源特色爲支撐,深入挖掘“彭祖養生文化、許由文化、三國曹魏文化、茶文化、鄢國古城文化”等文化資源,提升鄉村旅遊的文化品位,把美麗田園風光、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悠久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結合起來,達到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完美結合、和諧統一。

(二)加快鄉村遊精品景區建設。

景區(點)是鄉村旅遊業發展的基礎。近年來,我們嚴格按照“深入挖掘旅遊資源、全力打造精品景區”的思路,切實加強鄉村遊景區建設,爲鄉村旅遊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硬件支撐。

2、柏樑花鄉農家樂。該景區以柏樑鎮蔣莊村爲依託,以農村城鎮化和景觀建築爲載體,統一規劃,分步實施。計劃建中歐結合式建築110棟,積極開展農家樂旅遊,讓遊客入農家院、吃農家飯、幹農家活、體驗農村生活和花鄉風情。目前,已建成佈局考究、古樸美觀、各具特色、風格迥異的中歐結合式建築70餘棟,農家樂接待牀位400多張。

3、姚家村。該村花木種植歷史悠久,品種衆多,以蠟梅最爲著名,素有“蠟梅冠天下”、“花園第一村”的美譽。歷史上有名的“姚家花園”就座落於該村。近年來,該村積極適應市場需求,大力發展花卉生產,成爲帶動全鎮乃至全縣花木產業迅猛發展的專業村、示範村。目前,全村2743畝耕地全部種植花木。同時,姚家村人充分利用房前屋後、自家庭院的空閒地種植花木,建成了一個個各具特色、風格別緻的花園式庭院,不僅美化了環境,又發展了“庭院經濟”,增加了收入。

6、南塢清流河休閒景區。該景區以清流河爲依託,兩岸種植有蟠桃2000多畝,綿延20餘公里,每年三月,兩岸桃花都引吸着周邊城市大量遊客前來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爲長期居住在鬧市裏的人們營造了一個休閒娛樂、踏青賞花的“世外桃園”、絕世佳境。同時,清流河沿岸青年湖水面面積500餘畝,大閘蟹養殖規模發展,每年秋季都吸引大量遊客來此遊玩品蟹。

8、陳化店茶文化一條街。該景區位於陳化店鎮,陳化店茶史源遠流長,茶文化相伴而生。景區以陳化店優質水資源爲依託,已建成各類高、中、低檔茶館、茶舍100餘家。

(三)加大鄉村遊宣傳營銷。

一方面,把鄢陵鄉村旅遊作爲全縣旅遊宣傳的重點進行整體包裝推介。幾年來,通過新聞媒體刊發宣傳稿件200餘篇;在河南電視臺、許昌電視臺以及周邊地區電視臺製作專題片30餘期;在中國旅遊報、河南日報、許昌日報等報刊開闢廣告專版;在國際互聯網上以圖文並茂的形式進行全方位的宣傳;開通鄢陵旅遊網站,全面介紹推薦鄢陵鄉村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另一方面,牢固樹立強烈的市場宣傳營銷意識,變“等”客上門爲“請”客上門。積極組織人員組成促銷團到各地進行面對面的宣傳營銷;連續多年參加全國旅遊交易會和全國北方旅遊交易會,並積極參加“河南風”推介活動;極力邀請知名專家、學者、記者、旅遊界同行來鄢實地考察、踩線,推介旅遊線路。通過以上措施極大地提升了鄢陵鄉村旅遊的知名度,打響了鄢陵鄉村旅遊的品牌。

(四)加強鄉村遊規範管理。

鄉村遊雖然起源於農民的生產生活實踐,但並不說明鄉村遊給人的印象就是住房檔次差、環境衛生髒、經營管理簡單粗放。我們通過評選星級農家樂,引導農家樂經營業主完善配套設施,改善衛生條件,提高服務質量,農家樂旅遊整體水平明顯提升。同時,旅遊部門聯合工商、公安、衛生、消防等部門爲農家樂經營者講解服務規範、交際禮儀、飲食衛生、人身財產安全、消防安全、文明誠信經營等方面的知識內容,定期不定期對農家樂環境衛生、餐飲質量、收費標準進行檢查。積極組織經營者先後到欒川、四川等地進行實地考察、學習、培訓,開擴眼界和學習經驗。通過以上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從業人員的服務素質,確保了農家樂的服務質量和食品衛生安全,使農家樂經營者逐步向正規化、規範化方向發展。

三、鄢陵鄉村遊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目前鄢陵鄉村遊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縣鄉村遊發展起步較晚、基礎較差,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組織管理不夠規範。我縣鄉村遊發展正處在起步階段,完善的發展機制還未形成,有關政策、制度建設相對滯後;“農家樂”接待點的數量多但規模小,檔次較低,接待大規模的旅遊團隊少,旅行社爲其提供客源少。

(二)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由於資金投入不足等原因,目前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道路兩側路燈、各種指示牌、景區內排水、排污設施及停車場、休閒娛樂場所等基礎設施還不完善,制約和影響了農家樂的發展。

(三)缺乏文化內涵,對民俗文化深度挖掘不夠。“農”的特色、“家”的感覺、“樂”的功能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真正由“農家樂”提供的具有濃郁民俗文化特色的旅遊項目少,參與性強、健身綠色休閒項目的開發力度不夠。大多數“農家樂”經營項目類同,產品單一,缺乏“農”的特色和風格;設施簡陋、內容單調,很大程度上還只是一個飯館、一家旅店,缺乏個性化、多樣化、參與性強的遊樂項目,吸引力不夠強。

(四)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經營管理人員相對較少,從業人員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在實際操作中,當地農民既是管理員,又是服務員,處於較爲粗放的經營層面,服務質量和檔次不高,嚴重製約農家樂旅遊業的加快發展。

四、對策與建議

(一)強化對發展鄉村旅遊的組織領導。

緊緊圍繞如何把發展鄉村旅遊與解決“三農”問題相結合,切實加強對鄉村旅遊發展的組織領導,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和文化素質,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步伐。一是把鄉村遊工作作爲重點,對在鄉村遊發展工作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加強協調和指導。二是制定發展鄉村旅遊業發展規劃,對鄉村遊發展重點鄉鎮制定工作目標、明確發展方向,提出具體要求。三是進一步加大旅遊景區(點)開發的項目招商力度,打造景區(點)與鄉村旅遊項目結合的有效平臺。四是出臺發展鄉村遊的相關扶持政策,特別在基地建設、基礎設施完善、人員培訓、品牌宣傳等方面給予扶持和獎勵;重點扶持和發展幾家鄉村遊休閒旅遊示範點,作爲全縣鄉村遊發展的典範,切實起到示範引導作用。四是立足於長遠發展,注重對旅遊人才的培養,有計劃、有重點地加快旅遊人才隊伍建設;同時不斷提高廣大村民特別是農家樂從業者的'文化教育和文明素質,增強文明意識和開放意識,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行爲方式,促進鄉村精神文明的建設,營造文明、和諧、有序的旅遊環境。

(二)完善發展規劃,突出特色資源優勢。

在省、市“旅遊立省”、“旅遊立市”戰略決策的指導下,按照鄢陵“旅遊強縣”建設的具體要求,進一步修訂和完善鄉村遊總體發展規劃,認真抓好實施和落實。一是注重鄉村旅遊規劃的整體性和連續性,做到因地制宜,突出優勢,抓住重點,分步實施。二是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充分考慮到當地的自然資源、文化特性、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有序推進,逐步完善。三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儘快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計劃;

(三)提升服務質量,打造鄢陵鄉村遊品牌。

一是進一步建立健全規範的鄉村旅遊接待服務體系,提高鄉村旅遊的綜合服務質量和水平。二是不斷規範農戶樂接待服務標準,進一步提高接待服務質量和水平。三是切實加強鄉村環境整治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爲遊客提供愉悅、舒適、安全的旅遊環境。四是加大鄢陵鄉村遊宣傳營銷力度,通過參加促銷會、推介會及在各類電視臺、報刊、信息網站等新聞媒體制作專題、刊發稿件等方式,加強宣傳推介,擴大鄉村遊的影響力。同時,將鄉村遊、休閒旅遊列爲旅遊節慶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納入旅遊線路,舉辦形式多樣的鄉村休閒旅遊專場推介活動,全面打響鄢陵鄉村旅遊品牌。

(四)加大對鄉村遊發展的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建議省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拔付一定資金用於支持鄉村遊項目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如:道路、污水排放及處理、公共照明、停車場、洗手間等公共基礎設施。同時對鄉村遊項目的立項進行傾斜,使更多的旅遊項目能夠得到上級項目專用資金、貼息貸款、無息貸款的扶持,進一步完善現有景區設施,提升景區檔次。

(五)制定出臺更加優惠的鄉村遊項目用地政策。建議省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最大限度利用好國家土地使用政策,並出臺更有利於鄉村遊發展的土地政策,降低旅遊企業土地方面的投入成本;將旅遊發展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納入所在地政府土地部門年度計劃,保證旅遊產業發展所需土地。

(六)加大對鄉村遊宣傳營銷的扶持力度。建議省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將鄢陵鄉村遊納入省旅遊宣傳的整體規劃中進行宣傳推介。在中央、省、市強勢媒體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報道,增強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打造鄢陵鄉村遊的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