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畢業實習報告4篇

隨着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社會工作畢業實習報告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社會工作畢業實習報告4篇

社會工作畢業實習報告 篇1

一、 實習目的

社會工作是一項專業的助人工作,它不僅要求自身獨立的學科知識,更需要專業服務技巧的學習與實踐。在這三年理論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我做過很多志願服務工作,包括老人、工友以及藥物濫用者。然而從這些我充分意識到專業技巧的缺乏,因而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去實踐,去學習,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本次多加家政服務中心實習又是一次新的嘗試,接觸兒童教育,親子互動,大學生英語角等,不僅是兒童社會工作、青少年社會工作,家庭社會工作的理論實踐,更是實務技巧的鍛鍊和提升。

二、 實習單位及崗位介紹

(一)、單位簡介:多加親子閱覽服務中心是一個非牟利的專業服務機構,提供書籍閱覽服務、兒童及青少年活動、家長互助組等。其創辦背景爲一位女士名“多加”發起,源於“多加”親歷了孩子青春期的叛逆、與父母的衝突、孩子的無助、以及家長與老師的無奈,這一切都源於孩子的早期管教沒有及時和不得其法。因此“多加”萌生出了創辦家庭服務的想法,以便幫助更多家庭重建親子關係,建立和諧家庭。在這裏,家長們學習如何處理親子關係,瞭解孩子各年齡階段的成長特徵,以及如何按自己孩子的特性去培養孩子,讓孩子的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

(二)、崗位介紹:我主要是幫助繪畫班的老師維持課堂秩序,同時向老師學習如何同孩子打交道以及如何啓發孩子的思維。同時,我也會參加中心舉辦的關於大學生英語角、親子聯誼的相關活動。

三、 實習概況

(一) 多加服務宗旨

全人發展,健康家庭

(二) 多加服務理念

家庭是個人最核心和影響深遠的場所;

人們都渴望被愛、被接納、被尊重和肯定;

人們都有無限的潛能與自我改進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

(四)實習內容

我於每週六去多加實習,上午幫助老師維持課堂秩序,下午則參與英語角活動。最先開始接觸畫畫班的時候我也有疑問,在畫畫班實習能學到什麼技巧呢,後來逐漸意識到跟孩子打交道是件很困難的事情。我很難弄清楚他們小小腦袋裏邊裝了多少奇特的思維,當我的價值觀和他們的發生嚴重衝突時我也不知該如何保持中立。並且在老師的教學過程中我知道的多加繪畫班的特殊之處。我們知道,傳統繪畫有很多優點,但在教學方法上兒童繪畫方式僅限於臨摹,表現出來的只是一張畫。到底如何開發兒童大腦,他沒有體現出來,只不過是讓孩子機械的模仿一張圖,而多加繪畫班讓孩子在繪畫中,發散孩子的思維,通過引導——聯想、想象——腦圖像——繪畫——講解自己的想法——老師給予點評。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達到獨立思考、獨立作畫、獨立講解的目的,學生們運用繪畫表達自己的感情,開發思維。在這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我才慢慢學會如何同孩子建立聯繫,如何去啓發他們的思維,讓他們保持孩子的純真和自然。

另外,大學生英語角的最初籌建工作我也參與過,從最初的幾人發展爲幾十人,逐漸成熟和完善,新人不斷加入進來,參加人數涵蓋了武漢的好幾所高校。不過在英語角中也遇到了很多問題,由於很多人不一定每週六都可以參加英語角,而每週又有新人加入進來,這使得參加的人之間彼此不熟悉,難以建立較深入的聯繫,長此以往也容易打消大家的積極性。針對此情況,我和多加的工作人員制定了系列活動來增強大家的參與者的聯繫,如燒烤,露營等,都得到了不錯的效果。

在親子互動上,最先開始時跟孩子的父母很難交流,也不知道該如何找話題,只能乾着急。每次家長都會送小孩來上課,有的還會陪着孩子上畫畫班課程,幫孩子洗畫筆,畫畫之類的,這反而不利於孩子自主動手和創作。經過了較長時間的相處,跟家長也能說上話了,另外,我認真聆聽多加工作人員同家長的溝通,記下每個家長或孩子的興趣特徵等,才能更好的尋找話題。建立較深的聯繫後纔可以建議家長讓孩子自己動手洗畫筆和創作,以便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家長平時忙於上班,缺少跟孩子的溝通和交流,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難免孤獨,缺少玩伴,多加每週六的畫畫班基於孩子自主選擇,不是強迫性的,多加也有很多少兒讀物和益智玩具,方便孩子開拓視野,若是將多加的畫畫班拓展成4點半課堂,對孩子來說,則是更好的去處。

四、 實習總結

從20xx年11底接觸多加開始,每週六都會堅持去多加做義工,最先開始介入時遇到了很多困難,一是對小區環境的不熟悉,二是難以同小孩子及家長打交道,三是信仰的差異。然而中心的工作人員十分和善,佈置也採用家的模式,氛圍非常溫馨和諧,這才使我有堅持做下去的想法。這個義工服務一直堅持到現在,我同中心的工作人員以及繪畫班孩子都建立了較親密的關係。不過在具體的服務過程中最經常面臨的問題就是“價值中立” 。

首先,參加繪畫班的孩子大都來自經濟情況很好的家庭,這使得我在跟孩子的父母打交道時有些退縮,但是我知道要想了解孩子,幫助矯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必須跟孩子的父母打交道。後來逐漸意識到只有自己主動同他們交談,才能建立進一步的關係。其次,我發現在實習過程中真正做到價值中立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當我的價值觀同我服務的案主有明顯差異時,我該怎麼辦。比如有一次實習過程中,一個孩子因爲與另一個孩子搶玩具而動手打人,作爲成年人我知道是她的不對,打人就更不對,我很耐心的對她說道理,但是卻發現這樣的說教沒有一點實際效果,因爲孩子他們並不懂得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因而也不會聽從我的勸告。最後,由於中心是由教會籌資組建的,裏邊經常活動的也都是擁

有相同信仰的人,不過慶幸的是,通過三年理論知識的學習,我可以無條件的接納和尊重他們。

這個實習的機會是由我的學姐介紹的,而她也是在已經畢業的06級學長那邊傳承下來,以後,我也會將它介紹給下一屆社工的同學。其實很高興能有這樣的機會去接觸不同的羣體,體驗不同的生活,雖然還缺乏很多實務技巧,不過我卻真的相信“實踐出真知”,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這三年中,我一直堅持着參加不同機構組織的不同服務項目,由最初的熱誠到質疑到最後真正的坦然、釋懷,我終於可以體會到社工真正吸引我的地方,那就是:施比受更有福,有愛的生命更美好!

社會工作畢業實習報告 篇2

社會連結理論認爲:當一個人感受到社會道德和社會秩序對他的重要性,瞭解到社會上多數人對他的期望時,他就與社會有了一種連結。要想讓殘疾少年適應環境,需要有強大的後盾,使他們與社會發生連結。家的教育就是愛與責任的傳遞,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們以家的形式,賦予生命一種頑強的自我修復功能在廢墟中挺立。

  (一)實習情況綜述

xx年3月5日至5月21 日,我們一行九人平均分成三個小組,在武漢市社會福利院康復區開展了爲期十週,每週五、六、日分別由一個小組負責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選擇武漢市社會福利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以前在這裏作義工,與他們建立了友好的關係;另外,我們瞭解到他們的實際困難:即那裏十位年齡在13--18歲不等,文化水平在國小三五年級之間的殘障少年,無人授課、無處求學;同時,他們在自我認知、文化知識、社會生活技能等方面存在欠缺。(注:除了這些智力正常的殘疾少年,康復區還有成年人和青少年,鑑於時間、精力和能力的侷限,我們和他們只作簡單的交流,未建立專業關係。)

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制定了總體實習計劃:先聯繫我校附小彭英校長,動員國小生捐課本、習題集、工具書、課外讀物等一百餘本。然後,以作義務老師的方式,與他們順利地建立專業關係。工作方法上,以小組活動與個案工作結合、輔導與管理相配合的方式。我們的目的是:運用社會工作的價值方法和技巧,使青少年偏差行爲得以糾正,在協助他們形成正確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學會學習、學會交往;最終學會自我管理,即他們自覺、自動和自主改變自己的行爲。

  (二)實習的意義

由於實踐經驗的不足和理論知識的欠缺,"實習"解決問題的功能沒有充分體現出來。突出體現的是"實習"作爲"第二課堂"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專業認同方面:

與案主的正式接觸中,我們認識到專業工作與一般助人活動的實質區別,從而對自己的專業有了客觀全面的認識。一般助人活動的隨意性,決定了它缺乏嚴密的組織性、前後相繼的系統性、解決問題的徹底性,它是一種插入式的人文關懷。對於"義工"來說,志願活動疏導了自己助人的意願,滿足自己瞭解弱勢羣體生活狀態的需要。對於受助者來說,他們享受了一種探望式的關懷。活動結束之後,便各自回到原有的生存狀態中,對改變他們的弱勢羣體地位沒有本質的作用。

社會工作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它要求組織性、系統性和徹底性相統一。如果說"志願活動"是可以隨便排列的卡通畫面,那麼"社會工作"就是設計動畫片;如果"義工"過年的時候送給小白兔成筐蘿蔔,"社工"既要送給他們蘿蔔籽,還要教會他們種蘿蔔的技術;如果說"志願活動"傳達了社會對弱勢羣體進行人文關懷的信號,表達了社會接納他們的至誠意願,那麼,"社會工作"要做的是把這種美好的意願落到實處。

對於社會工作者來說,社會工作是一種滲透,是一種要爲案主的未來長久的幸福負責的系統工程。社會工作意味着在付出的同時尋求接納,在相互接納中承擔責任。它"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和對案主生存狀態的神入,從一開始就決定社會工作沒有輕鬆和真正的開心可言--在案主的問題解決以前。

第二,對自己的再認識:

我們對自己的定位開始由"社會人"轉變爲 "社會工作者".在體會到自身價值的同時,堅定了作社會工作的信念。

他們是因爲上天自己的失誤,而先天殘疾的孩子。他們因爲下肢殘、侏儒、皮膚病、臉上覆蓋性紅斑、視聽障礙、發音不請等生理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督促我們去珍惜自己的健全。至少,我們該把在空虛和抱怨中虛擲的時間,分給他們一些。有人說,看一個人的人品如何,看他對窮人的態度即可;我認爲,從一個社會對生活不能自理者的態度中,也可以瞥見其文明程度。一個健全的社會,該爲一切成員提供健全靈魂的空間,提供維護生命尊嚴的條件。體會到這一切的時候,我明白了作爲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第三:在專業技能方面的成長

接觸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對理論知識系統應用的過程。實習的過程中,我們積累了關於殘疾人生理、心理、社會需求的第一手材料。他們幼時被武漢市兒童福利院收養,長到12歲時分別被領養、寄養、資助繼續求學等。而其餘的,就暫時滯留在武漢市社會福利院。一年前,他們的老師辭職。他們就過着這種生活:白天吃飯、看電視、作衛生,晚上睡覺。第二天早上醒來,開始同樣的循環。這只是讓單調的生活,以相同的模式複製到不同的日子裏而已。

被遺棄的日子裏,福利院爲他們提供了細數生命尊嚴的空間。在成長的過程中,封閉式的管教本身就意味着排斥與壓抑。從本質上說,這是對他們尊嚴的一種漠視。

第五:對專業技能與價值的認識

社會工作畢業實習報告 篇3

七月流火,酷暑難耐。正是這樣的盛夏時節,一年一度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習正在熱火朝天地舉行……

社會主義高校辦學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達到和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和方法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因此,各高校紛紛開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習,以期望通過開展此項活動達到在提高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同時,服務社會的目的。在親身經歷了大一,大二兩年的暑期社會實習後,我不由的要對大學生暑期社會實習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習主要是指暑期“三下鄉”實習,其目的是爲了支援農村的.教育事業,同時給農民帶去相應的指導,本着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同時把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與勞動實習相結合,並從羣衆中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於知道自己的將來的學習生活工作。但是,作爲大1,大2的學生,我們在對本專業知識和技能還不夠熟悉和精通的情況下,往往對於暑期“三下鄉”社會實習是下到鄉里,卻收穫甚少!再者,現在大學生,除了一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來自城市的,往往這些學生家庭環境好,父母親更是不允許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參加所謂的暑期“三下鄉”實習活動,因此,真正能夠參加暑期“三下鄉”實習的,也往往是本身來自農村的大學學子們,這樣,學校所提倡的通過暑期“三下鄉”實習活動來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就未能夠達到……

在現在的社會就業中,往往用人單位希望招聘那些具有一定業務素質的,有工作經驗的人才,如今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早已成爲社會每年都在關注的問題,其中主要原因便是如今大學生沒有工作經歷,而要適應各個用人單位的具體業務操作則需要經過幾個月以上的培訓,往往用人單位不願意花時間用於培訓業務人員,而是希望在招聘的時候就能夠招到已經在本行業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人員,這也就是爲什麼在招聘的時候,在招聘信息上,常常是有“是否具有本行業工作經歷”一攔。

今年暑假,我只身前往深圳,希望找到一家能夠提供暑期社會實習的單位,來增強本專業的知識,同時也作爲自己的實習經歷,但是事與願違,在跑了7、8個人才市場後,竟然沒有一家願意提供此方面的職位,詢問其原因,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條: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對於一般業務培訓來說,過於短暫,即使對於個人來說能夠提高能力,但是兩個月之後,個人依然要回到學校當中從事學習,這樣,對於用人單位來說無疑是一種損失,社會工作專業畢業實習報告社會工作專業畢業實習報告。

即使某個單位提供了某方面的職位,那麼,培訓經費則要該單位自己承擔,但是,畢竟對於暑期的大學生來說,暑期實習只是暫時性的,還未等到其給單位創收,其將離開單位返回學校,這種虧本的買賣,是很少有哪個單位願意做的。

短短的兩個月暑假時間,用人單位也常認爲,對於大學生所需要的實習經驗來說,太微不足道,對於大學生的發展,幫助甚微。

在提倡實事求是的當今社會,大學生暑期社會實習難的問題確實擺在我們的面前,對此,我們必需調動社會的力量,尤其是學校與社會之間,更應當建立起一種互進的模式,給大學生提供一定的機會,否則,所謂的暑期社會實習與其達不到最終的目的,還不如讓大學生好好呆在家中避暑。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實習,而不注重實習的效果,不但浪費了資金和精力,而且浪費了大學生寶貴的時間相信,這樣的結果是誰都不願意接受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習”就這個活動本身而言的確是奔着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服務社會而來的,但在操作的過程中卻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正所謂“不飛則已,一飛沖天”,我希望通過各方面的努力解決這些問題,使得大學生社會實習能“不做則已,一做驚人”。

社會工作畢業實習報告 篇4

一、實習目的

社會工作專業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行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羣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覆社會生活能力,協調社會互動關係,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方法。

社會工作是一門實習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習中成爲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

本次實習的目的有:

1.瞭解養老院的組織結構

2.深入老年人他們的生存狀況

3.鞏固理論知識,鍛鍊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二、實習單位介紹 養老院針對老年人這一特殊羣體的特殊需要而量身定做。既要滿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所需,包括安全(主要指生命安全)、方便、舒適等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也要滿足他們的精神需要,無論是住宅部分還是配套設施部分,都需要儘量注意老年人的參與和互動,調動老年人活動的積極性,使老年人再此能夠安享天年。

我們的主要工作主要是在活動室,針對一些行動不便的老年人蔘與互動的一些幫助,與他們聊天,代替他們忙於工作的子女照顧他們一些力不從心的事。其餘時間便是安排一些第二天要給老人們帶來的節目,文本報告主要圍繞幫助老年人的工作展開。

三、實習內容與個人體會

我原本是帶着疑惑和好奇來到 養老院的,因爲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願以償的進入了這個“神祕”的地方。體檢,門衛的質問,等級,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室才遇見院裏的老年人,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說中的養老院心其疑惑。我也原本以爲那些老年人會有我想象中的麻煩。

但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

養老院的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對於一些老年人說話聲音要溫柔卻也要響亮,畢竟老年人有些已經耳背了,還有對待他們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因爲有些時候他們就是孩子,要順着他們的意思。

他們之中有一些是身體帶了一些疾病的老年人,比如腦血栓後遺症,偏癱,半身不遂,視聽障礙、發音不清,老年癡呆等原因。其子女又忙於工作無法分心照顧等原因,使其無法正常的參與活動,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老年人羣體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觸的是七八十歲的老年人,這些老年人普遍都已經腿腳不便了,較多的時間還是和七八十歲老人的接觸。

在十幾天的實習中我把他們的特點歸納爲一下三點 1.他們大部分很熱情但也很容易生氣

七八十歲的老年人有專門的護士,上下午時間都有那些受過專業訓練的護士陪同一起做活動,比如:一起唱歌,下棋、打麻將等等。他們都是一些上了年紀卻不甘寂寞的老年人,所以這個院裏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與他們,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中午由護士門帶領着就餐,其餘活動時間都由他們自己去選擇,也可以在寢室休息。遇到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卻一點也不陌生,就湊到你身邊,熱情的叫“小夥子”,讓我最爲感動的是,他們都極其希望我們參與他們的活動,哪怕是隻下一盤棋,或者是隻打一局乒乓球。也可以讓他們開心。往往,他們會莫名其妙的生氣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護士門的稍微的批評,比如:阿姨您糖尿病不能吃這麼多水果,怎麼又不聽話呢。他們其實會很開心。其實,簡單的說,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我們知道,養老院雖然編制的人員衆多,甚至正式編制的員工是老人人數的一半,但真正與老年人接觸的人,確實極少的。而在家庭中的老年人,卻是衆人尊重的一家之主,一大堆人圍着照顧他們,所以不理解,他們熱情的熱情來自於對他人的關注的渴望。這也讓我認識到人類到老年的時候,來自於子女等親人的肢體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學上講,那些與子女有肢體交流的老人,心理上比那些缺乏交流的人要健康,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順利、坦然。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溫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鬱悶,委屈就可以釋懷

2.他們與其他老人一樣,是爺爺奶奶,確實有着憂傷的老人 他們不是我們想象中那樣封閉古怪的老人,他們也充滿了陽光和朝氣,會和我們講以往的經歷,遇到一個陌生人會帶着好奇來打量着,只是會讓人心酸的看到,他們會叫我們這些人爲“兒子”,看見經常來看他們的好心人爲“女兒”。

我們大部分工作就是輔助老年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是,有的腦血栓後遺症靠輪椅行走的都有,大部分只是拄着柺棍腰腿不好的老人。還可以正常的吃飯上廁所。中午有專門的員工給送飯,下午回來在院裏的活動室裏玩遊戲,週六週日由專門的護士或者志願者給他們演節目,唱歌,唱戲和象棋比賽,麻將比賽。他們很喜歡這類的節目,就好像孩子一樣,有些老人會對象棋悔棋之類的事情耿耿於懷,其實並不是真的要計較勝敗,只是想我們更加關愛他們,他們也是接觸社會的,用智能手機,發朋友圈他們都會的,甚至會唱上一些流行歌曲,不過他們更鐘情與七八十年代的一些老歌。他們非常喜歡鄧麗君的歌,有時候我們會帶着他們一起唱鄧麗君的歌,不過鄧麗君的歌我會的不多,畢竟我不是很擅長唱歌。

他們之間也是像孩子一般開玩笑,聊天,講年輕時候的事,不是那種冷冰冰的關係,他們多像老兄弟老姐妹的關係,年輕一點腿腳靈便的老年人會照顧歲數大一點身體差一點的老爺爺老奶奶,這讓我很感動

只是,有時候,他們在聊天的過程中會有寫不耐煩,不合作的傾向,會發呆,憂鬱的面孔,讓人感覺很悲傷,他們的心事往往會很重。思念兒女,或者多希望有個兒女來照顧他們。有一天一個阿姨問我,“小禹啊,你說我還能再活兩年麼?”我聽的雙眼泛紅,但我仍然忍住並且保持這笑臉說:“阿姨,您說啥呢啊?您纔多大啊?80算老麼就說還能再活兩年啥的?您應該問我,小禹啊我還能在活20年麼....”他們會考慮這麼悲觀的事,因爲他們有時候也很怕死。人一旦考慮到生死的問題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對有關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對她說了很多,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她曾像我說過她的兒子,也是想我這麼大的時候出了意外死了。我該怎麼樣去開導一個比我成熟百倍的老人呢?他們有好多難言之隱,最初的排斥性的冷漠,然而他們真正把生活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的時候,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的分析。 3.院裏的孤獨與夢想

因爲老人很多,遠方的管理員往往沒有能夠交出他們各自的名字,特別是對於那些內向不太願意與人交往的老年人。我不像他們成爲無名氏,不想之管他們叫阿姨或者叔叔,爺爺或者奶奶。所以每次演完節目我都會先告訴他們我的姓名,電話號碼,然後讓他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夠記住他們了,我想這是對它們人格的尊重吧!也和他們進一步接觸的方式吧。

養老院是一種半封閉式的管理,除了活動的時間,他們便是呆在院裏,很少出門的,偶爾有年紀不是很大腿腳又很靈便的老人出去溜達,但有些老人就很少出去養老院,因爲一些老年人可能會不記得回來的路,比如患了老年癡呆的老年人,他們在養老院一般情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我問過他們,他們說偶爾也有機會出去,但是怕記不住回來的路,自己也就會剋制自己。

我們發現他們曾經的理想都是繽紛漂亮的,我問他們今後的日子裏最想幹什麼,他們有想旅遊的,還有想寫書的,還有的想要騎摩托。我告訴他們,無論今後的路怎麼走,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比什麼都重要,因爲活着不單單只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