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如何讀書提升自己

我的英文Kindle裏面有100多本書,看完的有10來本的樣子,還在一本一本的買,一本一本的看。

畢業如何讀書提升自己

書的意義怎麼往大里面說都可以。當然,今天在這個文章裏面,書並不僅僅是指的紙書,也包括電子書,甚至也包括網絡上的一些文章(但,僅僅包括那些組織比較嚴謹,不流於表面的文章)。

人類和動物的區別

之前我在參加上海的一個外國人和中國人各佔一半左右的聚會的時候,主持人提出了一個問題,什麼是講故事,對我們有什麼意義。我本來以爲這個題目沒啥出彩的。誰知道,第一個站起來說話的老外,就把講故事的意義推到了人類起源的級別上了。

他說,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區別在於人類可以講故事,而動物的語言比較簡單,無法做太複雜的交流。我們可以想象一個遠古人,他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把他掌握的所有的狩獵知識,講述給他的後代,這樣他的後代就不用從頭自己研究這一切。動物向也可以傳授一些技能,但是受到語言的限制,只能傳授非常簡單的知識。

語言當然有它的侷限性,效率低下,不能直接保存,只能靠代代口口相傳。幸運的是,人類後來創造了泥板、莎草紙、甲骨、竹簡、紙等等傳輸介質,用書的形式把很多很多信息知識記錄了下來。

現在任何一個考得上大學的年輕人,都可以在大學學習微積分,而微積分這門學科出現在16xx年,也就是說,在16xx年以前,即使是最偉大的數學家也不會這門學問。因爲書籍的傳承,我們才能站在牛頓和萊布尼茨的肩膀上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任何一個最普通人的生活的便利,都是無數代人的努力和經驗造就的,而這些都來自於知識的積累和傳承。

從個體上來看,人和動物的區別是,大多數動物都生活的非常類似。而人和人之間有本質的不同,隨着科技和經濟的進步,人和人之間在生理上的差異,對人的生存競爭的影響越來越小。換言之,就是知識改變命運,越來越容易。當然,在國內有一種誤區,以爲所謂的知識改變命運,指的就是上大學改變命運,其實不然。學校教育是獲取知識的最高效、最常見的一種手段而已。而大多數人被學校教育矇蔽,以爲離開了學校以外,沒有辦法系統全面的獲取知識而已。事實上,在這個時代,大學畢業,競爭纔剛剛開始而已。

關於打折

每次勸孩子們不要在京東/噹噹打折的時候纔買書,總有人說,我不是隻在打折的時候纔買書。但是,事實上,很多人僅在打折的時候纔想起,自己需要看書。買書看書應該是一種習慣,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果一本書,不能讓你毫不猶豫的買下來,你未來會把它好好看完的機率也不會太高。

其實也不是說,你就不能買打折書。問題在於,任何一本好書的價值都遠大於它賬面上的價格,在這樣的'情況下,迅速獲得一本好書,獲取其中的知識,從而提升自己的價值纔是更合理的決策。或者反之,如果你覺得一本100元的書,只有打折到20的時候你纔買,也就是說你認爲閱讀這本書帶給你的價值只有20元。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只想勸你,別看這本書了,看書還要花時間呢,這點時間幹什麼不比20塊錢多,這20塊錢吃點啥不香呢?

一個人如果不在乎自己的時間的價值,就不能真正的提升自己,只能把生命浪費掉。

每次說到這個話題,總有人跑來說,我不就是看了幾本打折書麼,用得着那麼說來說去麼?買原價書,就那麼高大上麼。錯了,問題不在於省錢與否,而在於這種心態。

折扣是一種用來扭曲商品價格,從而讓人忽視商品價值的營銷手段。而,對你自己來說,核心問題不應該是價格,而是一本書,會不會給你帶來價值。(題外話,打折絕對不是省錢,除非商品打折與否完全不影響你的購買決策,否則看到打折就狂買一定是浪費錢的。)

要看增長你技能的書,更要看提升你對世界理解的書。

週六演講,有人問,是不是年齡到了,很多事情才能懂。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見過很多非常不錯的年輕人,比他們的同齡人成熟的多,他們共同的一點都是喜歡看書,喜歡自主學習。當所有在校的學生都覺得接受學校教育就夠了的時候,那些在學校教育之外,還在努力看書和學習的學生,當然很容易脫穎而出。因爲大多數人相信學校教育完結後,就不要努力學習了,那麼那些在學校教育結束後,還在努力看書和學習的人,當然就更容易脫穎而出了。

我在這兩年,開始廣泛的閱讀英文書。感覺就是不斷的接受人生觀價值觀的升級,就是那種睡在牀上覺得自己的骨頭嘎嘎在想的那種脫胎換骨的感覺。所以,我相信閱讀可以改變你,讓你心態更加平和,做事情更加有方式方法,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