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雖然剛走上教師崗位,但是隨着二個月來的教學實踐,我作爲語文教師,漸漸地明白語文這門學科的重要性:語文課程是中國小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它是學生理解和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形成學習能力、培養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的基礎,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近年來,中學語文推進課程教材改革,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語文教學長期存在的“少、慢、差、費”狀況並未徹底改變。針對以上存在的狀況,也爲了更好地貫徹“二期課改”的精神,體現工具性、人文性相統一的課程特徵,使“以學生髮展爲本”的先進理念轉化爲教學行爲,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具體措施:

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首先,站在教師的立場上而言,教師必須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具體來講,教學目標的確定要以學生的發展爲着眼點,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已有知識積累、生活積累和思想認識水平,關注學生的興趣點、障礙點和發展點,將學生的昨天、今天、明天綜合在一起,把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說,每位老師必須根據自己所教的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教學目標,國中老師要制定出符合國中生實際情況的教學目標,不能從自己的接受水平出發來主觀臆斷教學目標,必須要考慮你所制定的教學目標能不能切實地使學生完成;國中老師不能制定出適合高中生或者國小生認知水平的教學目標。比如,上《魯迅放學回來做些什麼》時,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側重的是德育目標,因爲國中生在課餘時間該幹些什麼並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也就是說他們正處於一個習慣養成的關鍵時候,所以我設計的教學目標以完成德育目標(通過對魯迅興趣愛好的瞭解,培養做事認真仔細的特點,進而向魯迅學習培養良好的習慣。)爲主。

更爲主要的是,教學目標的確定要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作爲一個整體來考慮,而不要將三個維度隔離開來。語文學習是通過對具體的語言文字的感受來理解、體驗、領悟、鑑賞內容,培養、提高思想認識水平的,因此,目標的確定必然要考慮到字、詞、句、篇的因素,考慮到蘊含在字、詞、句、篇中語言知識和思想意義,但是,目標定位又不能從概念出發來落實字、詞、句、篇,而是要從語言的積累、語感的培養、語言運用規範的發現等角度來考慮。我們知道語文教學其實就是養成教育,關鍵是要培養一代人的素養,所以教學目標的制定一定要以這個爲宗旨,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感悟。每一堂課,每一單元的教學,都爲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正確的價值觀打基礎;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方法的指導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要貫穿在語文學習的全過程。

此外,在確定教學目標時,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有重點。要將一堂課的目標與一個單元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結合起來考慮,有些目標應有適當的反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要依據學生的實際,隨機調整已定目標。

其次,語文教師要上好一堂語文課,必須正確把握教材內容,熟讀課文內容至少要三遍以上。我們說,要講好課文就必須對課文內容有十分的把握,纔可以在學生面前有話可說。所以,語文教師要有獨立鑽研教材的能力。要獨立鑽研,就要沉浸到文本之中,在讀上下功夫。要在讀的過程中,發現動情點、疑惑點,並依據動情點、疑惑點深入鑽研,整體把握文本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與文本、作者進行對話,或共鳴,或質疑,逐步形成自己的認識與見解;要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並能藉助相關資料和工具書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領會、感悟蘊涵在文本中的.道理;能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和自己的閱讀思路,找到詞句與詞句之間、段與段之間以及關鍵語句、語段與文章中的作者思想感情的內在聯繫,全面、正確地把握教材內容,及時記錄自己的感受,爲確定教學思路打下基礎。教師只有自己對文本有了很深的接觸,只有自身能與作者進行交流;才能夠帶領學生感受文本,與作者進行對話。

再次,精心設計併合理實施教學過程。教學過程的設計是最重要的,不僅要符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與認知水平;而且,更爲主要的是,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提升他們的文化品位。先來說導入語的設計,導入語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比如:我在設計《魯迅放學回來做些什麼》的導入語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做個小調查,關於學生自己的課餘生活。這個小調查符合學生實際,且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再說整體感知課文:要引導學生沉入文本,使他們能整體感知文本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能不斷地依據自己的已有積累和思想認識水平來體驗和感受,並在體驗與感受的過程中不斷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教材編寫者對話,在對話過程中產生共鳴,或產生疑問;要促進學生自覺地運用比較的方法,逐步地形成思辨能力;教師要及時組織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教師要隨時捕捉學生的興趣點、障礙點和發展點,及時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要鼓勵學生藉助註釋、工具書和有關資料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要將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小組討論、集體探討有機地結合起來。另外,教師要有“存疑”的意識。一堂課,不可能解決學生的所有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重要問題進行思考和討論;要充分發揮小組討論的作用,引導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培養角色定位意識,集體解決有關問題,並能將小組共識和分歧點向全班同學進行介紹;對一堂課不能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內涵比較豐富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外進一步思考,一定階段後再重新認識。還有,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起引導的作用,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要依據學生實際問題給以必要的點撥和指導,要以教師的智慧和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不斷喚醒學生的已有記憶,認識感受新知,並在學習過程中激發想象力,提高語言感受能力和思想認識水平。

《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