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輸液外滲原因分析與預防措施

1原因分析

靜脈輸液外滲原因分析與預防措施

1.1患者因素

1.1.1新生兒新生而因全身分佈有胎質,有的是皮膚蒼白、青紫,僅能做穿刺的地方只有頭皮,可見的血管很少,穿刺難度較大,固定後易脫落,使其易外滲。

1.1.2嬰幼兒嬰幼兒由於哭鬧、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長都很緊張,給靜脈穿刺增加了難度。

1.2藥物的原因刺激性大的藥物,如化療、外滲的高危藥物,這些藥物一旦發生外滲,將會發生嚴重的後果。

1.3技術的原因(1)沒有經驗,對血管不了解,對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2)沒有定時巡視;(3)護理人員知識缺乏;(4)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2靜脈輸液外滲的臨牀表現及後果

一般表現爲腫脹,脹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爲燒灼、刺痛、局部紅腫,回抽無回血,嚴重的可發生局部水泡,皮膚髮黑變硬,甚至到形成潰瘍。此時患兒將經歷精神上的痛苦和肉體上的創傷,延長患兒的治療時間,對家屬、醫護人員產生壓力和擔憂,引發醫療護理糾紛。

3靜脈輸液外滲的預防

3.1營造溫馨環境,積極配合治療患兒入院後,由於生理、病痛引起的恐懼和陌生環境引起的焦躁、憂鬱,往往使他們不能主動配合治療,作爲護理人員首先要掌握精湛的專業技術,積累和養成良好的綜合素質,親近患兒使他們對護理人員建立信任感、親切感。

3.2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加強基本功的訓練,操作嚴謹細緻,提高靜脈穿刺的一次成功率,穿刺時避開關節,穿刺成功後要妥善固定好針頭。

3.3選擇合適的靜脈小兒頭皮靜脈、淺靜脈都適合於靜脈穿刺,但因年齡、疾病和治療目的的不同,對穿刺部位的選擇也不同。一般新生兒-3歲小兒宜選頭皮靜脈,3-12歲小兒宜選四肢靜脈。必要時可作熱敷,使其血管擴張,易暴露,便於穿刺。3.4針頭大小的選擇選擇針頭大小的原則是根據靜脈大小及深淺部位而定,一般常用頭皮正中靜脈、額顳靜脈、耳後靜脈、手指淺靜脈,滴注可用4、5、51/2針頭,肘靜脈推注可採用5-7直針。

3.5穿刺時協助固定者由於小兒尤其是嬰幼兒無自主意識,往往在穿刺的過程中,頭部、手足的擺動導致固定不好,容易導致穿刺失敗。在實際操作中最好由工作人員協作固定患兒,有利於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3.6掌握藥物的性能、特點及使用的注意事項注意輸入藥物的濃度及速度,如:用甘露醇時局部熱敷或提高藥物的溫度,使血管的通暢性增加;使用刺激性大的藥物時必須確保針頭在血管內才能滴入藥物。

4護理對策

4.1外滲的藥液對組織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可用溼熱敷,或用95%酒精,腫脹很快就會消退。

4.2輸入的藥液爲血管活性藥,局部腫脹不明顯,但發紅、蒼白、疼痛明顯的,應立即更換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續溼敷,紅腫也會很快消失。

5小結

小兒靜脈輸液外滲室臨牀上常見的護理問題,但若是發生在關節處,範圍大,藥物刺激大,組織壞死嚴重,給病人造成嚴重後果,總之,不同年齡的患兒在各種 治療中有不同的反應,尤其是注射時一般都存在恐懼心理,作爲兒科護理工作者,我們應當熟悉血管分佈及解剖部位,嫺熟掌握各項基本操作與技術,在操作上要保持穩定的情緒,精細靈巧的動作,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靜脈輸液外滲的發生。

靜脈輸液外滲原因分析與預防措施 [篇2]

1靜脈輸液外滲的原因分析

1.1患者因素

1.1.1新生兒新生兒因全身都分佈有胎脂,需做靜脈輸液者有的是皮膚蒼白,有的是皮膚青紫,僅能做穿刺的'地方只有頭皮,可見的血管很少,穿刺難度大,固定後易脫落,加之哺乳或餵食影響,使其易外滲。

1.1.2嬰幼兒嬰幼兒由於哭鬧、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長都很緊張,無形中給護理人員增加了壓力,給靜脈穿刺增加了難度;在輸液過程中小兒天性好動,難於固定,易發生外滲,一旦發生外滲又難於表達疼痛的感受,所以小兒外滲多於成人,嚴重外滲也多於成人。

1.1.3老年人老年人由於生理、心理、行爲功能減退,容易失控導致注射針頭移位;痛感減低,反應遲鈍,皮膚鬆弛,靜脈脆弱

1.1.4無法溝通的患者此類患者主要包括接受麻醉的患者,使用鎮靜劑或處於昏迷狀態的患者。

此類患者由於煩躁、感覺和知覺障礙,容易發生外滲。

1.1.5重症患者休克、嚴重脫水、病危的患者,此類患者由於微循環受損,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發生外滲。

1.2藥物因素刺激性大的藥物如化療藥物、甘露醇、鈣劑,縮血管藥物如多巴胺、間羥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外滲的高危藥物,這些藥物一旦外滲,將會發生嚴重的後果。

1.3疾病因素(1)癌症是外滲的危險因素,這是因爲癌症患者反覆接受化療,靜脈脆弱,難以穿刺。(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發生外滲。(3)糖尿病患者由於糖、脂肪代謝障礙,血管硬化,也容易發生外滲。(4)靜脈壓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靜脈淤血,血液迴流受阻,容易發生外滲。

1.4技術因素護理技術缺陷造成外滲的情況:(1)沒有經驗,對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2)沒有定時巡視靜脈通道。(3)護理人員知識缺乏,對藥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瞭解。(4)使用鋼針,據有關 文獻 報道鋼針外滲是留置針的2倍。(5)用敷料覆蓋穿刺

部位,影響外滲的觀察。(6)在遠端小靜脈用力推注藥物。(7)使用輸液泵,在一個部位長時間輸液。(8)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1.5解剖部位外周靜脈較中心靜脈容易發生外滲;靜脈炎的血管,由於血管收縮,血管內壓力增加容易發生外滲;關節、皮下組織少的部位由於活動度大,易外滲。

2靜脈輸液外滲的機制

(1)血管受到藥物的化學刺激,一方面血液成分發生了改變,另一方面通過藥物直接刺激引起炎症介質的釋放以及使血管內壁受損通透性升高,從而引起炎症反應。(2)藥物持續滴注,膠體滲透壓降低。(3)液體靜壓增加。(4)繼發感染,因細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症細胞的聚集及炎症介質的釋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發生組織水腫。

3靜脈輸液外滲的臨牀表現

一般表現爲腫脹、脹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爲燒灼、刺痛,局部紅腫,回抽無回血,或局部水皰,皮膚髮黑變硬,形成潰瘍。

4靜脈輸液外滲的後果

患者將經歷精神上的痛苦和肉體上的創傷,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的 經濟 負擔,對患者、家屬、醫護人員產生壓力和擔憂,嚴重的甚至造成患者殘疾,引發醫療護理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