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護士職業危害及預防措施

一、護士常見的職業危害:

常見護士職業危害及預防措施

1、生物性因素:包括各種經血液傳播的疾病及呼吸道傳播的疾病;

2、物理性因素:包括輻射損傷 、銳器傷 ;

3、化學性因素:包括細胞毒性藥物、化學消毒劑;

4、心理社會性因素:工作緊張、倒班、心理壓力超負荷等。

二、感染血液傳播疾病的途徑:

①皮膚刺傷(80%),②皮膚接觸(27%~43%),③黏膜接觸(<10%)。

三、容易出現銳器傷的情況:

A、被拔出的靜脈穿刺針刺傷;

B、將靜脈注射器與針頭分離;

C、搶救病人、配合手術時傳送;

D、器械,清洗器械,打包的時候;

四、常見職業危害的預防措施

1、針刺傷後的處理

①當被一般病人針刺傷後,應立即從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出血液; ②用肥皂水清洗傷口並在流水下衝洗受傷部位5分鐘; ③用2%碘酊、75%乙醇消毒傷口

④被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陽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病人的血液、體液污染的銳器刺傷後,要在24小時內抽血查乙肝、丙肝抗體。若被刺傷者以上兩種抗體陰性,則應在24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高價球蛋白,並同時注射乙肝疫苗按1個月、3個月、6個月接種。

⑤被HIV陽性病人血液、體液污染的銳器刺傷後,必須立即報告醫務科和院感科進行登記填表。同時在刺傷後24小時內抽血

查HIV 抗體,定期做血清學監測,於刺傷後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 6個月監測HIV抗體。

2、接觸感染血液後該做什麼?

① 用清水沖洗被血濺的口、鼻腔、皮膚;

②用生理鹽水或者其他消毒沖洗液沖洗被血

③濺到的皮膚或粘膜;

④工作服或各種私有物品染上病人血液或體液時,應及時用3%過氧化氫溶液消毒併除去血漬。

3、接觸化學消毒劑的防護措施

①使用戊二醛時,容器要加蓋,室內要有良好的通風設施。工作人員要採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如不慎將消毒劑濺到皮膚或眼睛裏應立即用水沖洗乾淨。

②用甲醛對室內空氣進行消毒應禁止人員進入,關好門窗,消毒後必須開窗通風2小時,夾取消毒物品時也應做好個人防護。

4、護士在高危環境下的自我防護

①護士對接觸性細菌傳染疾病的防護:洗手和手消毒是預防感染最簡單、最有效、最重要的一項措施,連續操作中使用快速手消毒劑,減少感染機會。

②掌握洗手的規範方法:七步洗手法

③護士對病區空氣飛沫傳播疾病的自身防護:戴好口罩,須注意的是正確使用和保存口罩。

第一步:檢查口罩; 第二步:佩戴口罩; 第三步:調節口罩; 第四步: 調節鼻翼

④戴手套:戴手套可以防止感染污物接觸皮膚,也是防止血液意外接觸的防護措施之一,還能減少暴露時進入傷口的血液量。有研究表明:如果一個被血液污染的鋼針刺破一層乳膠手套或聚乙烯手套,醫務人員接觸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時可能減少50%以上

⑤樹立全面預防的觀念,加強自我防護意識:切記,只需 0.004毫升帶乙肝病毒的血液就足以使護士感染。 因此在操作中應牢固樹主自我保護意識。

⑥注意飲食結構,保持樂觀情緒,加強鍛鍊,增強自身抵抗力,並按規定的.免疫程序接種各種疫苗。

常見護士職業危害及預防措施 [篇2]

危害的因素

生物因素:供應室回收的各種醫療器械、穿刺、治療包等,都不同程度的沾有血液分泌物等病原微生物,是常見又嚴重的威脅因素,各科室器械使用後初步沖洗只能祛除部分血及其他分泌物,還有相當多的病原微生物仍附着在器械上,有的科室對用過的器械根本就不進行初步清洗,這不僅是造成院內感染的潛在因素,也是危害消毒供應中心人員健康的因素之一。在接觸時,若不注意個人防護,不僅造成自身感染而且會成爲傳播媒介。

化學因素:消毒供應中心的去污區,經常要配製各類清洗消毒劑,滅菌區有環氧乙烷等,都屬於揮發性化學消毒劑,其消毒效果可靠,但對人體皮膚、呼吸道、神經系統、消化系統都會造成損害。①含氯消毒劑:難聞的氣味、濃度高、對黏膜產生的刺激性、具有腐蝕性,還具有漂白作用。②環氧乙烷:強烈刺激眼及呼吸道,可導致白血病和癌症,孕期能引起流產,屬於易燃易爆化學劑。

物理因素:①噪音:消毒供應中心主要的滅菌設備是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據有關勞動部門檢測,其中抽真空時,噪聲強度90~98分貝,超過我國對工業噪音標準限值55~60分貝,長期工作在噪音環境中易引起疲勞、煩躁、頭痛、聽力減退等症狀。②熱力:高壓蒸汽滅菌器在工作時散出大量的熱量,在夏季使室內局部的溫度明顯增高,消毒人員常有大量出汗、口渴、頭暈、乏力等症狀。滅菌完後,滅菌器內溫度常常>100℃,在拿取無菌物品時,常常有被滅菌欄筐燙傷及劃破皮膚的危險。

環境因素:消毒供應中心擔負着全院各種無菌物品的供應,任務重、人員少、大部分工作需站立操作,容易引起靜脈曲張、胃下垂、慢性腰腿痛。下收下送無菌車和收污車增加了勞動強度,發放一次性物品時,搬運重物角度不對可引起肌肉關節損傷。

防護措施

生物因素的防護:督促各科室工作人員對用過的器械進行認真的初步沖洗,減少血液黏液等有機物及病原微生物的附着,回收室內所有回收物品應視爲污染物品,接觸回收清洗物品時應戴上帽子、口罩、手套,穿好隔離防護衣,必要時還需戴面罩或防護眼鏡,在離開去污區前除去。採用7步洗手法認真徹底的洗手。做到脫手套和離開污染區前一定要洗手,進入清潔區和無菌物品存放區要認真洗手,手衛生作爲一種最基本、最簡單、最易行的有效預防與控制病原體傳播的手段,是降低醫院感染最可行和最重要的措施[1]。

化學因素防護:爲防止化學消毒劑對人體的危害,應加強室內空氣流通,定時開窗透氣或安裝空氣淨化器。各種化學消毒劑配製時要戴好口罩等防護用具。要正確掌握共性能、作用範圍、不良反應及消毒滅菌濃度和時間。要正確掌握共性能、作用範圍和不良反應。若皮膚眼睛不慎接觸,立即用洗眼裝置及大量的清水沖洗。環氧乙烷應設有獨立存在的排風系統,並由經過培訓的人員上崗進行管理使用,以防氣體泄漏引起嚴重中毒事故。

物理因素的防護:①噪音的防護:定期對設備進行檢修維護,對沒有活動部位滴上潤滑劑,做好能安裝消毒設施,將噪聲控制在允許的標準。②熱力的防護:取無菌物品時應待其冷卻後再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觸局部引起燙傷。

環境因素防護:主要是改站立操作爲坐位操作。鼓勵消毒供應中心的護士養成良好的工作和衛生習慣,加強體育鍛鍊,增強體制。

討 論

綜上所述,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中的護士不可避免地要接觸污染物品、化學消毒劑、高溫環境和機器噪聲等,對消毒供應中心護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消毒供應中心的護士,必須參加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相關知識的教育課程和學術交流活動,必須重視工作的危險性及缺乏防護意識的危險性,並做好職業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