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藥菌預防與隔離措施

多重耐藥菌預防與隔離措施

一、多重耐藥菌的預防首先是合理使用抗生素

目前臨牀濫用抗生素的現象,對多重耐藥菌的流行起了一定的擴散作用,因此,在選擇抗生素時應慎重,以免產生多重耐藥菌菌株。

二、早期檢出帶菌者,臨牀科室發現感染病例,應及時送檢標本,及早明確病原學診斷,及州發現多重耐藥菌,並做好消毒隔離與治療等工作,以防止多重耐藥菌傳播與流行。

三、檢驗科細菌室檢出多重耐藥菌時,須及時電話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以便能及時指導臨牀開展預防控制工作;細菌室每季度負責對檢出的多重耐藥菌資料進行統計、彙總分析,上報醫院感染管理科,由醫院感染管理科整理審覈後,將結果公佈,供臨牀參考。

四、各病區主管醫師發現多重耐藥菌感染病例或定植病例,須及時報告本科室醫院感染監控醫生,同時填寫“多重耐藥菌感染病例報告卡”報醫院感染管理科。監控醫生應在《醫院感染管理手冊》的相應欄目內進行登記。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暴發時,應當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醫院《醫院感染病例監測報告制度》規定的時限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

五、各臨牀科室發現多重耐藥菌感染病例時,應通知全科人員積極採取如下預防和控制多重耐藥菌傳播措施:

(一)加強醫務人員的手衛生

1.醫務人員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應當嚴格執行醫院《手衛生制度》和《手衛生實施規範》。

2.醫務人員在直接接觸患者前後、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操作前後、接觸患者體液或者分泌物後、摘掉手套後、接觸患者使用過的物品後以及從患者的污染部位轉到清潔部位實施操作時,都應當實施手衛生。

3.手上有明顯污染時,應當洗手;無明顯污染時,可以使用速幹手消毒劑進行手部消毒。

(二)嚴格實施隔離措施

1.將患者隔離於單間,同類多重耐藥菌感染或定檀患者可安置在同一病房。不能將多重耐藥菌感染與氣管插管、深靜脈留置導管、有開放傷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2.病房和“患者~覽表”須設黃色隔離標誌,並在病歷夾封面粘貼黃色隔離標籤。

3.醫務人員進入病室應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實施診療護理操作中嚴格執行標準預防,有可能接觸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的傷口、潰爛面、粘膜、血液和休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糞便時,須戴手套,必要時穿隔離衣,完成對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的診療護理操作後,必須及時脫去手套和隔離衣,並嚴格洗手或手消毒,妥善處置使用後隔離衣。

4.減少患者的病房轉換和轉運,如必須轉運時,應儘量減少對其他患者和環境表面的污染。

5.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出入病室和接觸患者,嚴格限制探視人數,提醒進入者應注意預防隔離,在出病室前做好手衛生。

6.當患者感染治癒,且連續3個標本(每次間隔>24小時)培養均爲陰性時,方可解除隔離。

(三)切實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醫務人員應當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特別是實施中心靜脈置管、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時,應當避免污染,減少感染的危險因素。

(四)加強醫院環境衛生消毒管理

1、嚴格執行醫院《消毒滅菌膈離制度》,對收治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的病房,應當使用專用的物品(如拖把、抹布)進行清潔和消毒,對患者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設備設施表面。每天上、下午應進行清潔和擦拭消毒,出現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藥菌感染暴發時,應當增加清潔和消毒頻次。

2、工作人員、診療物品及儀器設備應相對固定,診療物品及儀器設備用後應及時清潔、消毒或滅菌。送檢標本應置於密閉容器內密閉運送。

3、嚴格按照醫院《醫療廢物管理制度》要求處理患者的醫療廢物,應單獨收集。

4、患者出院、轉出或死亡後,病室及牀單元應進行終末消毒。

六、加強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預防多重耐藥菌的產生

認真貫徹落實衛生部《抗菌藥物臨牀應用指導原則》、《衛生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牀應用管理的通知》、《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加強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和醫院《抗菌藥物臨牀應用管理制度》與《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應用管理規範》,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嚴格控制萬古黴素、碳青黴烯類抗生素等“限制使用抗菌藥物”的臨牀應用,減少或延緩多重耐藥菌的產生。藥劑科應加強對“限制使用抗菌藥物”審批手續的監管,避免濫用。

多重耐藥菌預防與隔離措施 [篇2]

1、隔離患者 標識明確 收治科室應對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和細菌定植患者實施隔離措施,首選單間隔離,也可以將同類細菌感染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病室,隔離病室不足時可考慮進行牀邊隔離。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不能與氣管插管、深靜脈留置導管、有開放傷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住同一病室。

按照醫院隔離技術規範(2017年4月1日頒佈)的要求,設置隔離病室時,應在門上粘貼隔離標識,多重耐藥菌感染爲接觸隔離,應爲藍色標識。隔離病室須限制、減少人員出入。進行牀旁隔離時,接觸隔離標識可貼在牀尾牀號牌上。醫務人員從事醫療護理的各項操作,應遵循先非感染患者後感染患者的原則,避免因醫護操作造成交叉感染。

患者臨牀症狀好轉或治癒,連續兩次細菌培養陰性(每次間隔>24 小時)方可解除隔離。

2、醫務人員着裝 醫務人員應當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特別是實施中心靜脈置管、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時,應當避免交叉污染,減少感染的危險因素。接觸隔離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時,應戴手套。在從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時,應穿隔離衣。進行可能產生氣溶膠的操作(如吸痰或霧化治療等)時,應戴標準外科口罩和護目鏡。

3、醫務人員手衛生 醫務人員實施診療護理時,須嚴格執行手衛生規範。在直接接觸患者前後;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操作前後;接觸患者體液或者分泌物後;摘掉手套後;接觸患者使用過的物品後以及從患者的污染部位轉到清潔部位實施操作時;手部皮膚如有明顯污染(接觸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應當用皁液和流動水洗手,手部皮膚無明顯污染,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快速手消毒劑做手消毒。

4、常規消毒措施 隔離病室患者接觸過的一切物品,如被單、衣物、各類醫療器械等應先行消毒處理,然後再清潔(洗)、消毒、滅菌。

進行牀旁檢查(如便攜式照片、心電圖、B超)的儀器在檢查完成後須用消毒劑進行擦拭消毒。

如患者離開隔離病室到醫技科室做檢查,主管醫師應電話通知該診療科室或在檢查單上標註患者感染情況,便於檢查科室作好相關準備,防止感染的傳播。患者檢查完畢後,其接觸過的物體表面要及時進行消毒處理;如感染患者轉送至其他科室時,須向轉診科室說明針對患者採用的接觸傳播預防措施。

隔離病室須固定專用的保潔工具(抹布、拖布)進行室內清潔和消毒,避免與其他病室的保潔工具交叉使用。患者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設備設施表面,每日進行清潔和擦拭消毒,使用過的抹布、拖布用專用的水池或桶清洗、消毒處理。

5、嚴格醫療廢物管理 患者用過的所有敷料、一次性醫療器械等醫療廢物須放入專用黃色醫療廢物袋內,銳利器具用後及時放入專用利器盒內,由專業的環衛公司統一收集,進行無害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