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的自然科學學習興趣

內容摘要:科學技術已經越來越多地進入我們的生活,要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就必須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國小科學正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啓蒙教育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而興趣是知識的源泉,是成功之路,是學生獲取知識的直接動力。因此,在國小科學的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全部動力。

如何培養學生的自然科學學習興趣

關鍵詞:興趣學習氣氛人際關係自然資源多媒體

興趣是指一個人要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我國的教育家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是學好科學的基礎。

興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後天的生活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發生和發展起來的。爲了激起學生對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在科學教學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興趣:

一、重視學習環境的建設

學習環境也稱社會環境,主要包括學習氣氛、各種人際關係等。加強學習環境的建設,對於激發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健康全面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1、倡導積極的學習氣氛。積極健康的學習氣氛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推動力,學生能夠根據學習要求,在意志上加以努力,以不斷獲得成功體驗爲目標;消極的學習氣氛則可使學生意志上放寬要求,學習變得懶散,學習時無從下手。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我的做法是:利用科學活動的豐富性與可操作性,結合學生實際開展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如操作競賽,知識搶答,單元測試等,難度一般的題讓學生個別完成,有一定難度的題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共同完成。通過營造積極的學習氣氛,有利於學生學習慾望的釋放,也增強了集體合作意識。

2、協調人際關係。人際關係是教學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關係,包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教師的關係等。其中以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最爲直接,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密切、和諧,學生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反之,師生關係緊張,甚至對立,那不僅會嚴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也會給其他同學帶來負面影響。我認爲,協調師生關係應注意: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偏袒優生,不歧視後進生。寬容,善待學生的缺點,耐心教導。不斷關心學生的困難,愛生如愛子。給學生以最大期望,相信學生通過努力一定會成功。

二、利用大自然資源

實踐證明,大自然絢麗多彩的物體和千奇百怪的現象都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認識這些事物的興趣。我校位於重慶山區,瓊江邊上,有着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比如田園溪流、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魚鱉蝦蟹……這一切無不給科學教學提供了優勢資源,在教學植物、動物及環境方面的問題時,都可以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優勢,讓學生置身於大自然。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科學教學中,若脫離了生活實際就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因此,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結合教材內容,有目的的組織學生,到河邊去考察水質是否被污染,觀察河裏生物的種類、形態、生活習性、運動方式等;到田園去考察分析土壤成分、種類及農作物生長情況;到山坡上去觀察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形態構造和生長環境,並適當採集製成植物標本等。讓學生在活動中,既學得了知識,又培養了他們觀察自然事物和現象的能力。

三、寓教學於遊戲之中

“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由此可見,遊戲符合兒童的身心特點。在科學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材內容,設計各種遊戲,以滿足學生愛玩的心理,使學生在玩中不但能增長知識,還能增強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觀察、記憶和獨立思考能力。如教學“生活中的靜電現象”時,可以利用“摩擦生電”的知識,做“米粒四射”的遊戲。在一個小碟子裏裝一些乾燥的小米粒,然後,把塑料小湯勺用毛衣摩擦一會兒,當湯勺產生了電荷後,再把湯勺接近盛有小米粒的碟子,小米粒會受電荷的吸引,自動跳起來,吸附在湯勺上。這時,有趣的現象就要發生了——剛剛吸上湯勺的小米粒,一眨眼工夫,它們又像四濺的火花,突然向四周散射開去。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湯勺上吸附的小米粒都帶有與湯勺同樣的電荷。由於同性電荷是相互排斥的,所以吸附在湯勺上的小米粒互相排斥,全部散射開了。這樣學生不但學得開心,記得也很牢固。

四、採用實驗的方法

在科學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出許多容易使學生產生興趣的實驗來。如教學“熱脹冷縮”時,我在一隻盛有少量水的`燒瓶上塞上帶玻璃管的瓶塞,玻璃管直插到瓶底,這時用熱水澆在燒瓶外面,瓶裏的水立刻從玻璃管上噴出,就像噴泉一樣。學生看了感到十分新奇,迫切要求知道這是什麼道理,抓住這個時機進行教學,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培養學生的自然科學學習興趣》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