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9篇)

爲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准備工作,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着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那麼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9篇)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1

[教學內容]準備課。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圖,初步瞭解學生的數數能力、認數能力,爲教學新知識做準備。

2.通過觀察圖,初步學習分類。

3.初步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做一些學習數學的準備。如怎樣聽講、看書、寫字等,初步知道上、下、左、右等方位。

[教學過程]

1.教師談話。

教師親切地對學生講述學習的重要性、學好數學的必要性,使學生知道生活離不開數學,鼓勵學生好好學習,練好本領,長大了建設祖國;鼓勵大家要天天向上,要求大家專心聽講,積極舉手發言等,並提出比一比,看誰學習最努力?

2.學習新知識。

(1)學習新學期開學的主題圖。

教師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圖意:這幅圖裏都畫了些什麼?指名讓學生說的時候,教師有意引導按數目順序敘述:一面國旗、一位教師;兩個同學在向教師行禮,兩個同學澆花,3個同學踢球……也可以按方位敘述:左邊畫的是兩個同學在向教師行禮,右邊下方畫的是兩個同學在澆花;上方畫的是……

(2)瞭解學生的數數能力。

①結合圖,教師提問:數量是1的有什麼?數量是2的有什麼?數量是3的有什麼?……(學生默數,然後回答。)

②數教室中的實物。

有幾扇窗戶?每扇窗戶有幾塊玻璃?第四行有幾個同學?第一排有幾名_?……(注意數量不要超過10。)

(3)學習分類。

①出示實物圖。(1支鉛筆、兩個大小不等的皮球的圖畫。)

教師問:圖上畫了些什麼?它們各是做什麼用的?

教師歸納學生的發言:大球、小球都是同學們玩的球,是同類的'物品,我把它們圈起來(一邊說,一邊用粉筆畫圈)。鉛筆是用來寫字、畫畫的,和球不是同類的物品,不能和球圈在一起。

②學生試着分類。

教師出示實物圖(公雞、母雞、小雞、書包、氣球)。

讓學生先看一看圖,再想一想,然後全班動手試着分類,教師巡視。

教師問:圖上哪些東西是同類的?你們是怎樣圈的?爲什麼這樣圈?

(4)認1~10各數。

打開書,翻到印有10以內各數的圖和數的那一頁。

全班看書,數一數每個圖內有幾個實物,再認一認右邊的數字。

教師在實物投影下手指圖旁邊的數字,指名讓學生認數字。(從小到大指、從大到小指、跳着指、任意指等。)

(5)寫字準備練習。

出示畫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讓學生認識田字格:左半格、右半格、上半格、下半格、左上格……

並說明在格內寫橫線要從左向右,畫豎線要從上往下;教師先示範,然後讓學生試着描紅(用書上的),教師巡視指導。

教學意圖:這是學生由學齡前兒童成爲一年級國小生上的第一節數學課。這節課是否上得順利、是否有趣對學生影響很大。課堂上力求多讓學生參與(看一看、數一數、認一認、說一說……),以便教師瞭解學生入學前已有的基礎,爲新課做好準備。

3.鞏固練習。

教師出示實物圖。

全班學生動手分類。教師問:怎麼分的?怎麼想的?(教師歸納)

4.質疑與總結。

教學意圖:先放手讓學生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然後教師有的放矢地講解,體現主導作用。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2、能根據要求自己操作學具。

3、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觀察圖形,想象不能看到的面: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知識點是長方體的前面和後面一樣,左邊和右邊一樣,上面和下面一樣。左邊不知道,可以看右邊。

教學難點:

補磚塊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完成練習一第五題

出示完整的一面牆(圖片)

1學生觀察。

2學生交流發現。教師引導總結:每塊完整磚塊的長度是一樣的;每行的磚塊數是一樣的;單數行和單數行擺的一樣,雙數行和雙數行擺的一樣。

3出示不完整的一面牆,“補磚塊”

(1)這兒缺了幾塊?你能用剛纔的發現來猜一猜嗎?

(2)驗證猜想。

方法一:學生可能會用畫一畫,補一補的方法。

師可以提問:你想怎麼補?來告訴大家你的想法!

畫的時候,引導學生用行之間的關係來畫磚縫。

方法二:學生直接用數磚塊的方法,那就不用補了。

師:一行有幾塊磚塊?第一行缺了幾塊?

師總結方法:數出每一行缺的磚塊數,再加一加。

老師對於這兩種或更多的方法予以肯定及表揚。

(3)練一練。

完成P6補磚塊練習。1、提問:用哪個物體可以畫出左邊的圖形?請把它圈起來。

2、小組交流,全班反饋。

3、小結:如果物體的一個平平的面是什麼形,那麼它就可以畫出什麼形狀來。

三、獨立完成練習一第6題。

四、完成教科書練習一P7第7題。

先讓學生觀察長方體的上面、前面和右面,並懂得上下、前後以及左右之間的關係,然後進行正確的劃線連接。

五、完成教科書P7第8題

根據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讓學生想象正方體的六個面上分別標的是哪些數字,教師直觀演示。用後面書上提供的卡片。

(1)學生想象。這個卡片要做成正方體。數字4對着自己,1要往左邊折,2要往右邊折,3要往哪邊折?

(2)直觀演示,邊講解。4旁邊的`數學在4的左邊和右邊,剩下一個數字在4的後面。

(3)觀察。先提問,4的對面是?(3,師引導:和4隔着一個數字)3的對面是4,和3隔着一個數字。那1的對面是幾?

(4)總結。對面的那個數總是與原來的數隔着一個位置。

(5)應用規律。6的對面是?(隔着一個數字,是5)2的對面是幾?

六、拓展延伸

1、出示長方形模型,提問:把一張長方形紙剪成大小相等的兩塊,你能想出幾種剪法。

2、請學生拿出若干張長方形,實際動手剪一剪

3、進一步啓發,激勵學生,這道題還有其它解法嗎?並再一次讓學生實踐剪一剪,結果有學生髮現了新的剪法。

七、單元小結

本單元結束了,你想說些什麼

板書設計

圖形的拼組整理與複習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3

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42~43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演示,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6、7,並會用這兩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2.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講衛生、愛勞動、愛集體、與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過學生觀察、操作、發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教學重、難點:

體會6、7的基數及序數含義。

教具準備課件、計數器、數字卡片。

學具準備:計數器、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學習情境

師:我們一。一班的小朋友自從上國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家不僅認識了新朋友,還學會許多知識和技能,老師很爲大家高興,不僅如此,咱們班有很多小朋友熱愛勞動,能夠積極主動的幫助老師打掃衛生,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小朋友打掃衛生的場面吧

二、6、7的基數含義

1.觀察主題圖。

師:他們分別在幹什麼?他們分工合作,幹得多起勁啊,同學們應該向他們一樣愛勞動,講衛生,熱愛我們的班集體

2.教學6和7

(1)、認識6

師:圖上有幾位小朋友在打掃衛生?還有數量是6的事物嗎?

6張桌子、6個小朋友,可以用幾個圓來表示?

像6個小朋友,6張課桌,6個圓都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觀察一下,6像什麼?

(2)、認識7

師:圖上有數量是7的事物嗎?7個人、7把椅子都可以用幾個圓來表示?

像7個人,7把椅子、7個圓都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觀察一下?7像什麼?

2、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2個新朋友,6和7

(出示課題):6和7的認識

3、擺一擺

師:請小朋友們先拿出6根小棒,請你用這6根小棒擺出你喜歡的圖形,比一比看誰擺的又快又好(請一位小朋友上來擺)

師:請同學們指着自己擺的.圖形數一數,你用幾根小棒?說一說你擺的是什麼?同桌之間互相欣賞一下

師:如果再添上1根是幾根呢?你能用7根小棒擺出什麼圖形呢?請小朋友們快速的擺一擺(請一位同學上來擺)。咱們一起數一數他用了幾根小棒,告訴大家你擺的是什麼?同桌互相說一說

4、撥一撥

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新培養,它叫計數器,計數器上面有很多漂亮的珠子,一會我們用這些漂亮的珠子撥一撥好不好?

師:請一位小朋友認真看,仔細數,看他撥的對不對

師:你能想他這樣撥出5顆珠子嗎,請你拿出計數器撥出5顆珠子,請同學再添上一顆,是幾顆?再添上一顆呢?請同學們快速的在心裏數一數你撥出的珠子

師:回憶一下你剛纔撥珠子的過程,5添上31是幾?6添上1是幾?7比6多幾?……

同學們做的非常好,你能把這把直尺補充完整嗎?爲什麼這樣填?

填完後讓同學拍着手讀一讀

5、比大小

請同學從5、6、7三個數字中任選兩個比較它們的大小,同桌互相說一說,看看哪個同桌說的多

三、教學6和7的序數

1、教學金魚圖

一共有幾個魚缸?每個魚缸裏的小魚條數都不一樣,請同學們在心裏數一數每個魚缸裏面有幾條魚?

提問:左數第一瓶有幾條魚?左數第六瓶有幾條魚

有6條魚的是第幾瓶?左數第7瓶有幾條魚

誰 能像老師這樣提出幾個問題?並且你自己指名回答

2、遊戲

師:請今天表現好的小朋友來前面扮演小動物

(1)、老師提問題,下面的同學注意聽,看誰回答的又對又好

(2)、老師提問題,讓這7只小動物做動作,如果他做對了,咱們就掌聲鼓勵鼓勵,如果做錯了,你舉手告訴老師

四、總結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哪兩個朋友啊?

五、教學6和7的寫法

同學們認識了6和7,那我們現在就來學習寫6和7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拔蘿蔔》。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3.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過程:

一、動畫激趣

(多媒體播放動畫):又到了收穫的季節,小白兔和小黑兔到地裏拔蘿蔔(配《拔蘿蔔》這首音樂)。板書課題:拔蘿蔔

師:根據剛纔的動畫情節,請你來提數學問題?

生:小白兔拔了20個蘿蔔,小黑兔拔了40個蘿蔔,一共拔了多少個蘿蔔?

師:你會解答嗎?

生1:20+40=60(個)

生2:小白兔拔了30個蘿蔔,小黑兔拔了6個蘿蔔,一共拔了多少個蘿蔔?

30+6=36(個)

師:如果小白兔和小黑兔拔的蘿蔔的個數剛好都不是整十數,你還能提什麼問題呢?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24+32 45-32。

12+21 26-13

…… ……

54+27 23-15

(除了進位或退位的兩位數加減算式外,教師把其餘的算式分別寫在口算卡片上,在最後的送禮物遊戲中可以用。)

【評點】:這樣的教學,給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一方面,孩子們可依自己的學習情況複習舊知,部分學生在理解和應用上還存在困難,那就要在這裏複習鋪墊;另一方面,又爲孩子們學習本節課的新知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引發了積極參與的意識。對出現即將要學的知識,讓孩子根據自身學習水平,自己選擇處理辦法(或放進“問題銀行”,或由教師把它們分別寫在口算卡片上,放在課後解決)。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5

一、培養數學學習興趣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數學是其他自然科學的基礎和保證,因此,學好數學對於學生以後其他學科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國小數學主要是促進學生在幼年時期接受數學教育,進而爲將來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石,因此,培養國小生對於數學的學習興趣顯得非常重要。處於7~12歲年齡段的國小生是各項認知技能都在快速發展的階段和人羣。在這一年齡階段,其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會隨着其興趣而得到不同的發展。如果學生因爲缺乏學習興趣,產生厭學心理,就會對其今後的發展造成不可修復的傷害。教育和教學就是培養人和塑造人的一門科學,所以說,好的教育教學是會使得人的全面發展得到增強的。

二、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1、必須要實行的原則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問題,它必須與學生的知識結構一致和協調,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全面發展,那麼,我們就必須必須遵循和執行一定的原則:

(1)適應性原則

適應性原則要求在國小數學教育的日常活動中,學習興趣是關鍵,那麼,我們就需要以此爲原則來不用該年齡階段的知識去引導學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說,現在國小階段,那些國小奧數比賽已經非常流行了。這些所謂的奧數競賽,不符合國小生的學習階段和知識結構,很多題目大大超出他們的知識範圍。但這在校園裏卻是一種很普遍的風尚,這種錯誤的風尚打擊了一大部分學生,使他們發出“數學難”的呼聲。這樣的學習榜樣當然值得肯定,但不適宜在推廣而後實施,也不利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2)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是爲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來結合社會的生活和學生的身心特點雙重因素。那麼,啓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知識結構,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主要是要聯繫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感到有挑戰性,又感覺到好玩和有成效。這樣,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中不但能學到一定的知識,又有了繼續學習的慾望和興趣,爲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是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採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則爲基礎,以具體措施爲方法來有針對性地達到教學目標。例如:我們在國小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國小數學的教學學習環境來說分成兩個部分,一是課堂教學,二是課外思考和課外作業。在課堂教學中,應該:

(1)每名學生都積極參與

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以所教知識與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爲基礎,設計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習模式,讓所有學生參與其中,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體驗

讓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對成功的體驗,老師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來區別對待,並根據學生不同學習程度和學習能力因材施教,這樣所有程度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數學這一學科具有系統性和連續性,所以說,循序漸進、激勵優生和表揚後進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學生都會體驗到自己的成就感來獲得喜悅之情,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積極表揚和鼓勵

國小生具有年齡小和爭強好勝的特點以及榮譽感,所以,在教學的活動中,教師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優點來加以表揚。特別是,在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就會使得學生們不斷保持學習興趣。

(4)趣味性課堂活動

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趣味活動。首先是重視直觀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授國小一年級“加減法”的時候,可以讓同學們自制一些小工具,這樣課堂上玩耍的過程中就學會了知識,同時也使學生學習變得直觀化和簡單化。其次,我們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儘量將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場景引入到課堂來,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在中間穿插一些數學知識,並通過模型、實物等教具,配合多媒體等教育設施,形象而又直觀地引導學生去掌握新知識。在課堂外,應該:給學生創造自由的發展空間。因爲國小數學學科本身以理解爲主,只要在課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們可以適當地減少家庭作業。畢竟在如此小的年紀搞題海戰術實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爲了保持學生在課堂中的熱情和興趣,儘量不要給學生的課外生活佈下陰影。課外作業以質量取勝。適量的人性的家庭作業能夠使學生對數學這一重要學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視。所以我們在給國小生布置數學課外作業時,必須對題量和題型做細緻的考察。歸根到底,作業的意義就是爲了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而不是作爲懲罰學生的硬性指標。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狀以及特徵。

2、通過學生動手拼一拼、擺一擺七巧板,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能辨認和區別這兩種物體。

教學重難點: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以及特徵

教法設計:

引導觀察,動手操作,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

1、長方形的特點。出示一個長方形?讓學生說長方形的特點。結論?長方形有四條邊?是長長的。

2、正方形的特點。出示一個正方形?讓學生說正方形的特點。結論?正方形有四條邊?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第7頁練習一第6題。

仔細觀察,用那個物體能畫出左邊的圖形?圈一圈。

2、第7頁練習一第7題。

出示長方體,誰來說一說:長方體有幾個面?

各個面分別是什麼圖形?

是不是長方體的`每個面大小、長短都一樣呢?

3、第6頁練習一第4題。

昨天我們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圖形,拼出了自己喜歡的圖案,今天我們繼續來玩拼一拼的遊戲。

動手。彙報。

三、鞏固新知

第7頁練習一第8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

十幾減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十幾減9。

2.培養學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學過程

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號裏填上適當的數。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書P10的圖。

引導學生看圖,提問:誰能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有15個氣球,買了9個,還有幾個?)

想一想,用什麼方法計算?該怎樣列式?學生思考回答後,教師板書:15—9=

提問:如果沒有圖,要算15減9等於幾,該怎樣想?

(學生以四人爲一小組,互相商量。教師可提示學生聯繫舊知識進行計算。)

學生彙報討論結果,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1)9加6得15,15減9等於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減9等於6;

(3)10減9等於1,l加5等於6;

(4)15減5等於10,再減4等於6。

教師對學生的不同想法,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多思考。進一步提問:這麼多的想法都

是對的,那麼你覺得哪一種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勵學生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得15,15減9得6)同時板書得數“6”。

2.小朋友玩套圈遊戲,投了14個圈,有9個沒套中,套中了幾個?

提問:

(1)要求套中了幾個,該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14—9=)

(2)得多少?怎樣想的?教師板書得數“5”。

3.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麼內容?(十幾減9)教師板書課題。

該怎樣計算這些題目呢?教師指題,引導學生總結出想加算減的方法,同時也鼓勵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愛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擺一擺,邊操作邊小聲地說想的過程。然後指名說,再在方框裏填上數。

2.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3.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3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任指幾題,讓學生說一說最喜歡用什麼方法計算。

四、課堂練習

1.完成教科書P11練習二第1、2題。

2、十幾減9的練習課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7

詳細介紹: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體驗與參與,使學生感知自然數序數的含義,知道自然數除了可用來表示事物有多少外,還可以用來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3.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的樂趣和自信心。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頁“做一做”及相關練習。

教具學具準備

主題課件,學具卡片。

教學設計

教學第18頁“購票圖”

1.創設動畫情境,引導學生觀察。

教師:暑假快要結束了,一個人在鄉下姥姥家玩的聰聰就要讀一年級了,爲了不耽誤爸爸、媽媽的工作,聰聰決定一個人從鄉下乘車回家,不讓大人接送,於是他一個人來到車站買票上車……

[將數學與生活情境緊密聯繫,讓初入學的國小生真切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學習產生親切感。]

a.教師演示“買票”課件。

b.學生觀察畫面,然後以小組爲單位,每個人都說一說畫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個?

如果以紅衣服排第一,再說一說誰排第二,小聰聰後面的解放軍叔叔排第幾,最後一位叔叔排第幾?

學生說的時候教師到處各組巡視、傾聽,並加以指導。

c.各小組抽代表彙報交流。

d.師:看到聰聰一個人排隊買票的情境,同學們除了知道一共有5個人在排隊買票,以及每個人所處的位置外,你還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引導學生明白:

自己已經是國小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時候,要養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資源,適時對學生進行遵守社會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易於接受。]

2.動畫展示:穿紅衣服的阿姨買好票走了,後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師提問:“這時有幾個有在買票?誰排第一?小聰聰排第幾?聰聰後面的兩位叔叔呢?”讓學生再一次在具體環境中區分“幾個”和“第幾個”,同樣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b.教師操作課件,出示正確答案,強調觀察的順序和方向。

鞏固練習,強化對自然序數的理解

1.多媒體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頁“做一做”),學生根據要求,自己思考,然後彙報結果。

2.出示第21頁的第4題,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共尋規律,完成填空。

[適時安排兩道基礎性的練習,強化和鞏固了學生對“第幾”的感知和認識。]

動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學生拿出4個正方形學具片和1個圓片,先獨立擺一擺,把擺的結果在小組內與同學說一說,看看圓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師說要求,學生擺學具。

a.讓學生試試把圓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樣放?

b.學生擺,教師觀察、巡視。

c.對學生的以下兩種擺法,提出討論:爲什麼把○放在第2位會產生兩種不同擺法?

□○□□□□□□○□

引導學生體會“第幾”的相對性。

[“第幾”是相對的。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讓其在具體的操作中感知和體驗“第幾”的相對性,使知識得以向縱深發展,同時鼓勵並肯定學生豐富多樣的拼擺,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

寓教於樂,拓展應用知識

師:剛纔同學們學習很認真,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遊戲──開火車。選出幾名學生跟在教師身後,組成一列“火車”,圍繞教室內的過道緩慢“行駛”。

1.其餘學生觀察組成“火車”的人數以及教師和每位同學在隊列中的位置,並與同桌交流。

2.“火車”改變前進的方向,“火車頭”變爲“火車尾”,觀察並說出這時老師和每個同學在隊列中的位置。

3.引導學生明白:數數時,數的方向不同,其結果也就不同。

[以遊戲爲載體進行教育,能化抽象爲具體,化枯燥爲愉悅,從而實現學生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深化感知。]

全課小結(略)

執教:四川省郫縣犀浦實驗學校張玉強

評析:四川省郫縣教委教研室付強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8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數數活動,初步瞭解學生的數數情況,使學生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

2.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材說明

教材說明

1.這部分教材設計了一個“美麗的校園”情景,一方面給初入學的學生展現校園生活,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並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知道,自己已經是一名國小生了,國小生要遵守紀律按時到校,要尊敬老師、愛護同學,還要好好學習、熱愛科學,鍛鍊身體。另一方面圖中的人和物的數量都用到10以內各數,使學生通過數這些數,初步感知10以內各數,並體會到數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數是人類的好朋友。使教師初步瞭解學生數數、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況,爲以後教學做好準備。

2.教科書第2~3頁是一幅“美麗的校園”圖。這是一個富裕的鄉中心國小,校園內有飄揚的國旗、高大的教學樓,還有和藹的老師、活潑的學生,還有小小氣象站等;校園外有高聳的大樓、飛翔的鴿子,路邊有蔥鬱的樹木,美麗的農舍等。圖中每種數量的事物不止一種(如數量是1的,有一面國旗、一位教師,還有一座教學樓等),爲的是給數數提供儘可能多的信息資源,通過讓學生數同一種數量的各種事物,充分感知10以內的數。各種人和物的具體數量見下表。

數量

教科書第4~5頁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從“美麗的校園”中抽取出來的,每個集合圈的旁邊都標上了相應的數,讓學生認一認、讀一讀,使教師瞭解一下學生認數、讀數的情況,這裏還不是正式教學生認和讀這些數。

3.本單元只是讓教師初步瞭解一下學生數數、讀數的情況,還不是正式教學,所以沒有安排專門的習題。

教學建議

1.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學生剛剛結束幼兒園生活,邁進國小,對課堂學習還不適應,容易疲勞,有意注意的時間比較短,觀察能力有限。在觀察教材插圖時,往往只對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興趣。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激發他們的觀察興趣。如教學”數一數”時,教師出示插圖後,不要急於給出數數任務,分散他們觀察的興趣,而是給他們一定的時間觀察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讓他們互相說說都看到了什麼。當他們的好奇心得到滿足以後,教師再讓學生帶着任務去觀察、數一數各種東西的數量。

2.應充分利用教材的資源。教師提供的“美麗的校園”圖,每種數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種,教材只抽取了一種作爲每種數量的代表。數數時,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讓學生充分地觀察,充分地數。

3.應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觀察、數數的`活動,都可以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可以先讓學生自己觀察、數,再小組交流,最後全班交流。

4.應全面瞭解學生數數的能力。不僅要了解學生是否會口頭數數,還要了解每一個學生是否能正確地數出物體的個數來。要儘可能讓每個學生都發言,以便做到全面的瞭解。發現有困難的學生,可以適當給以幫助,但不必花過多的時間,在以後教學中,還可以繼續給以幫助。

5.應注意結合教學,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本單元蘊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師可以適時地加以滲透。如當學生觀察到圖中有一個小小氣象站時,教師可以及時引導:我們應該像這些小朋友一樣熱愛科學。

(三)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可用1課時進行教學。

2.開始教師可以用幾分的時間,仿照書前“編者的話”,選擇學生能夠聽懂的事例,言簡意明地講一講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以及數學的用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利用“美麗的校園”數數,提供以下幾點意見供參考。

(l)引導學生觀察教科書第2~3頁的插圖。也可將插圖製成多媒體課件,課件中先出示一位老師,再逐一出示一組一組的人和物。通過看圖,引起學生觀察的興趣,教師可這樣表述:這是一個美麗的鄉村國小,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小朋友們高高興興地上學來了。大家來看看這裏都有一些什麼呢?

(2)讓學生先自己觀察,再指名說一說圖中都有什麼。在觀察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逐一數出數量是1~10的人和數。可以按照一定的順序數,先數數目比較小的(如國旗、單扛、石凳等),再數數目比較大的(如垃圾筒、樓房、花等)。學生每數完一類物體,教師可以仿照教科書第3~4頁,將這類物體加上集合圈,並寫出相應的數。同一數量的物體可以集中排列。如,學生說“1面國旗、1位老師”,教師可用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出示1面國旗、l位老師的圖,並告訴學生,1面國旗、1位老師,都可以用數字“l”表示,周時在圖的左面出示“1”。 10個數都出示後,讓學生讀一讀,瞭解有多少學生認識這十個數。爲了儘可能多地瞭解一些學生,還可以一個人接一個人地說讀。如果讀錯了,可讓學生數一數相應的集合圈裏的物體。如果有時間還可以跳着讀這10個數。

4.數過主題圖中的人或物後,還可以數學生身邊的一些實物(如教室的門窗、鉛筆盒裏的鉛筆、一行課桌等)。引導學生數實物時,可以有意識地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詞。如,教室黑板的上面有什麼?(1面國旗)左面有什麼?(4扇窗戶)等。逐步使學生分清方位,這對於以後教學中佈置學生看書、做作業,都有好處。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9

一、人教版國小數學實驗教材的分析

人教版國小數學實驗教材是秉持“以人爲本”的基本設計思想來設計編排的,其實現了將數學知識點由難到易的排版,讓學生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教材在教學內容上與生活實踐相聯繫,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比如,在三年級下冊的教材中,就有“製作年曆”和“校園設計”這兩個實踐活動,這兩個實踐活動能夠鍛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數學算法的要求上更是多樣化,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多方面思考問題的能力,避免學生學得的知識範圍過於狹隘。

二、教學實踐的具體要求

1、結合教材要求,站在學生的立場進行教學安排

教師對教材的使用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主要因素。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更多地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瞭解學生的學習動向,結合本班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訂有效的實踐教學方案。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學生學習的薄弱點,然後進行鍼對性的訓練,幫助學生完成國小數學學習。比如,在第二冊數學實驗教材中,要求學生學會認識時間,而一些學生在對時間的學習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難。在進行時間認識的教學前,教師可以先問學生:“同學們知道現在是第幾節課嗎?”樹立起學生的時間觀念,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時,可以先講解時針的轉動規律,接着介紹分針與秒針,由難及易,步步深入。

2、將課堂作爲教學實踐基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國小數學的教學形式主要是課堂教學,教師應當充分地利用課堂教學的`時間,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學生學好國小數學的關鍵,教師可以進行教學方式多元化的教學,結合教材要求,開展一些與數學學習相關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趣的方法就是進行遊戲教學,比如,在進行10以內的加減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設置一個讓學生買菜的情境,讓學生在買菜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加減法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情況,幫助學生進行算術練習。

3、課後進行教學反思,優化教學方式

每次的實踐教學結束後,教師應該及時地對教學進行反思,找到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並且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優化。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地吸取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國小數學實踐教學是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教師應當很好地結合國小數學實驗教材,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進行教學,讓學生更加全面地學好國小數學知識,爲學生今後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