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學聯考語文選擇題的解答方法

2018年大學聯考語文複習:選擇題的解答方法

2018大學聯考語文選擇題的解答方法

雖然語文是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學科,但是選擇題是屬於客觀試題,要想解答好語文選擇題,客觀性思維還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都知道,做語文選擇題首先要審清題意,其次要方法,比如採用直接法、比較法、排除法、代入法等等答題。要注意相信自己的第一語感,不要輕易改動,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那麼有沒有技巧呢?答案是肯定的,語文選擇題也有很大的技巧性,能夠幫助大家提升做題速度和提高做題準確率。

語文選擇題的原則和技巧 題目暗示原則、語言精確度原則

語文純考查知識點的題,最好能夠先去排除迷惑選項。像病句題、詞語填充題等,這麼做有助於提高準確率。但是如何排除呢?很簡單,假設你什麼都不懂,由“試卷”表述信息,你認爲說清楚什麼事了,就基本無誤,如果可能會讓你誤解,那麼出錯的可能性非常大。也就是你把句子表述的意思(第一印象)得出後,看看有沒有其他的解讀,如果有其他的解讀,那麼,出錯率較大。

例如: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先分裂後統一是無法通行的死衚衕,分裂與統一不能共存,猶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印象解讀:分裂統一像魚與熊掌。明顯覺得不對

B.入春以來,長春市一些小販走街串巷上門收購陳米、陳面,儘管價格低廉,每公斤有1元多錢,但生意做得很紅火。

印象解讀:小販以1元多收購陳米、面,儘管價格低廉,但生意紅火。“儘管”和“但”彆扭。

C.遠古時代,地球上的某個角落,有一個部落,以狩獵爲主,但知獵獸,不知捕魚,更不知稼穡種植爲何物。

印象解讀:某個角落以狩獵爲主,不知到種植。“角落”不會狩獵也不會種植,明顯用錯主語。

D.簡單是一種富足和從容,只有寒磣和自卑才需要泡沫的虛化和油彩的掩飾。

印象解讀:簡單是一種……只有寒磣和自卑才需要……比較通順。

通過這種方式去解讀,能解決這一類題型。

語文選擇題命題中,因爲命題的一些特殊性,可以給我們利用,特別是“序列差”。什麼叫做“序列差”呢?有一些選擇題,有雙重序列,題幹上有1、2、3、4,選項裏面有A、B、C、D,兩個序列之間的矛盾,就是序列差。迷惑選項總是要“露馬腳”的。前面說過,各人的知識情況都不一樣,在各個考生眼裏,迷惑選項“露馬腳”的先後次序也不一樣。找到了一個“露馬腳”的迷惑選項,就可以否定一兩個選項;再找到了一個“露馬腳”的迷惑選項,又可以否定一兩個選項。一個選項被否定,就造成了另一個選項的不可能,於是題幹序列和選項序列之間互相映襯,互相“揭老底”,產生了空檔,正確答案往往就出來了,這類題常見於選詞填空題。

當然,在實在不會的情況下,我們也有一定的技巧。

比如字音辨析題常見多音字標次讀音正確的可能性大,形聲字標不同聲旁讀音的正確可能性大。生僻字一般不會標錯音,這時候用排除法是較好的方法。

比如字形辨析題,逐個審讀容易出錯的字,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別字。如果懷疑某個是別字,可以寫出幾個同音字來比較,可以寫出幾個形似字來比較。通過分析形聲字的形旁來推導這個字的含意,再放到這個詞語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多使用結構分析法:字形結構及詞語結構分析法。看詞語不宜太長久,時間長了對的都象錯的。

還有實詞辨析題,重點分析理解不相同語素,可以通過組詞來理解,也可以找出反義詞來理解,還可以分析形聲字的形旁來理解。語素都不相同的詞語,重點從用法方面考慮。採用排除的方法,將最容易辨析的詞語先排除,逐漸減少選項。

以及一些詞語運用題,特別是虛詞辨析題。主要是憑語感(即語言表達意思),可以造一些結構相似的句子來分析它的正誤,其次是理性分析。一是虛詞詞典含義的分析,先分開解釋,後組合理解;二是找出配套的關聯詞語,前後聯繫來確定虛詞的含義;採用排除法,將最容易辨析的詞語先排除,逐漸減少選項,同時也要做記號。

熟語(含成語)辨析題第一,不能望文生義。第二,體會熟語的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熟語使用範圍,搭配的對象;第四,儘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的信息。正確理解熟語的整體意義,要注意語境的組合與搭配情況,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語越要注意陷阱。

病句辨析題重點注意分析並列短語作句子成分與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將並列短語拆開逐一與其他成分搭配,驗證其當否。

對於句式雜糅的句子,先憑語感判定其不協調,再分別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驗證其當否。

對於語序不當的句子,先也要憑語感檢測,再將不協調的詞語或句子調換位置,看是否通暢自然。

有多重否定或還有反問的句子,要將否定換成肯定來理解。

對因不明詞義而造成前後矛盾的語句,應盡力推敲出這個關鍵詞語的含義,推敲方法是拆字組詞。

對邏輯概念方面的'不協調,可以憑事理推斷。注意題乾的要求,究竟選擇的是有語病的還是無語病的一項。

做題思路通常是:檢查句子的主幹,是否缺成分→→推敲詞語運用,是否搭配→→心裏默讀,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綜合思考,是否符合邏輯思維,特別注意以下幾種情況:

①介詞關於對於對等開頭的句子,注意主語的殘缺。

②類似於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協調,也可能是句式雜糅。

③動詞後有很長的修飾詞語,注意是否賓語殘缺。

④用和或以及頓號連接的並列成分,注意歧義及內在邏輯順序是否失當以及意義的從屬關係。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雙面詞語,注意後半句是否與前半句協調。

⑥反問句及疑問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標點符號題重點審查這類標點的使用正確性。

逐一辨析排除。

語言連貫題先從語句形式方面考慮,要求話題一致,陳述對象一致,敘述角度一致,情調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與上下文思路保持連貫。還要注意語言音節上的和諧及押韻。

再從語句內容方面考慮,在時間上、事理上注意先後順序。還要在上下語句中找到相對應的信息。語言風格要前後一致。上下文主語的承接及邏輯的內在聯繫。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題思路是:考查陳述對象(主語)是否一致→→話題是否一致→→前後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節是否和諧等。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

學習語文的幾點技巧

讀,即閱讀和理解;寫,指書寫和作文。語文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這兩件事了。

讀,可以培養語感。語言學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語感。“這個語段中爲什麼用這個詞而不是用那一個”,“這個句子爲什麼是一個病句”,很多時候,我們無須去問“爲什麼”,語感早已經告訴我們理由了。而語感的培養就來自於平時點點滴滴的“讀”的積累。

讀,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這裏所說的“讀”,並不僅僅是指把文章朗讀或默讀一遍,而是還要包括思考和識記等內容。換言之,讀,應該是一個動口動腦動手的過程。學習一篇文章,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概括起來就是:第一,解決“寫了什麼”的問題;第二,解決“怎麼寫”的問題;第三,記憶文章中的精彩語段和詞語。這三個方面其實就是在說一個動口動腦動手的問題。在一篇文章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意識地去解決好這三個問題,這纔是“讀”。也只有這樣,纔可以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讀,也是一個積累語文基礎知識和作文素材的手段。涉獵廣泛,見多識廣,胸中自有“丘壑”。這樣,在作文的過程中,就不會感覺自己無話可說,寫出來的文章也不會空洞乾巴,而是洋洋灑灑,言之有物了。

既然“讀”有這麼多好處,那麼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就從重視“讀”開始吧。

古代文化常識之【隋及初唐詩壇】

1、唐代初年,舊陳、隋入唐的宮庭詩人仍“承陳隋風流,浮靡相矜”,用詩歌爲統治者歌功頌德,點綴昇平 高中地理。這些詩人中最有名的是宮庭詩人上官儀,他的詩“以綺錯婉媚爲本”,時人謂之“上官體”,上官儀把六朝以來的對仗加以程式化,提出“六對”、“八對”等名目,這些法式成爲後人寫作律詩的規範。

2、在初唐詩壇上,詩人王績是位較突出的詩人,他的《野望》不僅風格澹遠,而且已是成熟的五律了。他的主要貢獻在於他上承樑陳,下啓沈宋,開一代新詩風。

3、初唐四傑:指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人。他們都是七世紀下半期“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他們力求擺脫齊樑詩風,突破了宮體詩的狹小範圍,擴大了詩歌題材,他們憑自己的創作登上初唐詩壇,上承樑陳,下啓沈宋,在詩壇上佔有重要地位,“四傑”中,盧駱可能比王楊時代稍早些,盧駱發展了七言歌行,王楊擅長五律。

4、“四傑”的創作有共同之處,又有所不同,他們上承樑陳,下啓沈宋,在詩壇上佔有重要地位,“四傑”中盧洛由陳隋入唐,其詩仍有“宮體詩”的韻味,其歌行體是“宮體詩”的新發展和新改造;五律到王楊手中才開始定型,是五律的奠基人。

5、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算是當時最好的五律了,其中“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兩句歷來爲人稱道。

6、杜甫的《戲爲六絕句》充分肯定了四傑的地位。

7、劉希夷的七言歌行《代悲白頭翁》是其代表作,“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是其中的名句。

8、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壓倒全唐。

9、沈?期、宋之問的主要成就是總結了六朝以來聲律方面的創作經驗,確立了律詩的形式。

10、和沈、宋同時,工於律詩的人還有不少,李嶠、蘇味道、崔融、杜審言被稱爲“文章四友”。

11、陳子昂的詩歌主張見於他的《修竹篇序》中,他以復古爲革新,主張繼承建安風骨、正始之音。

12、陳子昂今存詩一百二十餘首,《感遇》三十八首是其代表作。其《登幽州臺歌》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佳作,全詩只有四句,前二句寫自己的孤獨,後二句寫人生之有限,感情深沉蘊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