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良好的心態

同樣是學習,爲什麼有的人學習效果顯著,而有的人則受益不大呢?造成這種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學習心態的不同。要想取得學習實效,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

如何培養良好的心態

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全的人格和心態,是青少年面向未來建功立業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作爲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心理教育應爲培養德才兼備,能夠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而發揮其重要作用。

關注學生是這次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作爲教師來說,首先應關注學生的學習心態。因爲你不管採取何種教學方法,都應能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收穫,而實現這一願望的良好途徑就是關注學生的學習心態。 良好的學習心態可以促使孩子獲取更多的知識,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鬆的時候,大腦皮層的神經元才能形成興奮中心,使神經細胞傳遞信息的通道暢通無阻,思維也就變得迅速敏捷,這樣可加速知識的接收、貯存、加工、組合及提取的進程,知識迅速得到鞏固並轉化爲能力。要使學生感到學習是種輕鬆的樂事,而不是一種負擔,必須認識到教學活動是師生雙方的情感交流和思維交流,師生關係直接制約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學實踐也證明,愛是教學成功的保證。因此,教師要重視情感投資,把密切師生關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爲矯正學生對學習恐懼心理的突破口,從而使學生自己的才能得到有效張揚,產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願望,爲研究性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成功學莫基人拿破倫·希爾博士研究得出的

“成功祕決”的首條法則便是“積極的心態”。國小教育的主體是國小生,國小生年齡小、思維具有生動形象的具體性和富於感情-色彩。培養國小生積極的學習心態,是貫穿於國小教學的一條主線。 首先,教師必須熱愛學生。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實驗的皮格瑪利翁效應充分說明教師對學生抱有期望,而且通過態度、表情、體驗等行爲方式,將期望傳遞給學生,學生就會受到鼓舞,從而形成正增益,達到教學相長。古人也曾說,“感人者,莫先乎情。”“爲良師者,賴其仁,非教術也。”那麼,呢?我認爲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首先,應從多方面瞭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和學習方式,掌握學生的家庭背景、學習現狀和一些個人喜好,做到心中有底。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爲,人類具有學習的自然傾向或學習的內在潛能,學習過程對於學生來說應該是一個愉快的過程,在教學中不應把指令性的要求作爲促進學生學習的手段,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創設一種寬鬆、和諧、平等的課堂氣氛,誘導、激發每個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產生潛意識活動,品嚐自主學習的快樂。

其次,作爲教育者應徹底改變自己傳統的教育方式,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因爲確立新的教育觀念,是本次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更是關注學生學習心態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充分肯定學生的一點一滴成績,使學生對自己的成績有一種獨特的成功快樂和自我欣賞與陶醉,這樣才能使學生保持積極的進取心態。 再次,親近學生,加強聯繫有人說“教師是學生在學校裏的家長”。可見教師對學生而言是多麼的重要。因而我常走近學生,關心學生,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內心世界。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給他們以信心與關愛,讓他們

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在教學中我絕對不歧視學生,而是正確引導學生,使學生逐步進入學習中。

關注學生的學習心態,爲他們創設一種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自由充分地發現自己,意識自己的存在,體驗到自己作爲人的一種尊嚴感和幸福感,真情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做到師生之間一種心靈的溝通,構建一種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心理氛圍,能使學生對老師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信任感,並由此產生一種不由自主地求知慾,再加上老師不斷的鼓勵和表揚,在學校這種學習氛圍濃厚的環境裏,這種不由自主地求知慾便會內化爲一種良好的學習心態,學習纔會成爲一種樂趣,纔會成爲學生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動力。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關注學生學習心態,就是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生存和發展,是對學生身心和獨立人格全方位的關注,我們必須用自己的“心”關注學生的喜、怒、哀、樂,從而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進取的學習心態。

如何培養良好的心態 [篇2]

播下一種心態,收穫一種思想;播下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爲;播下一種行爲,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有一位哲人說:“心態決定命運。”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卻往往造成巨大的不同。很小的差異就是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不同就是成功和失敗。每個人都處於一定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之中。長期以來,很多人已經習慣性地認爲是環境制約了自己。其實,真正制約你的並不是環境,而是你的心態。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能否保持良好的心態,直接影響着你對周圍事物的理解。

《如何培養良好的心態》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