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寧聚瑞圖高清大圖欣賞

聚瑞圖現存郎世寧最早的記年作品。而且他一共畫了兩幅《聚瑞圖》的作品,一件藏於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一件藏於上海博物館。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郎世寧聚瑞圖高清大圖欣賞,希望能幫到大家!

郎世寧聚瑞圖高清大圖欣賞
  郎世寧聚瑞圖高清大圖欣賞  最早的郎世寧聚瑞圖  後來的郎世寧聚瑞圖

這幅畫於雍正元年(1723年),是現存郎世寧最早的記年作品。表面上有如西洋的靜物寫生,其內容卻顯示著中國宮廷對於祥瑞的慶賀態度。花卉、瓷瓶上 都有光源反光的描繪,但是減緩了對比,顯示出一種溫和的西洋畫風。郎世寧先後分別於雍正元年及三年畫過二幅《聚瑞圖》軸,可以看出,早期的一幅上郎世寧雖 用得是中國畫的顏料、技法,但卻強調了造型的立體感及質感,尤其加入了西方繪畫中所強調的光影變化,本質上,更接近於西方靜物畫。而後一幅則遵循中國傳統 工筆重彩花卉技法,淡化了光的明暗變化,以顏色的深淺來體現層次感和空間感。但在青瓷花瓶的描繪中,加入了高光來強調花瓶晶瑩圓潤的質感,是一幅中西結合 的佳品。

郎世寧先後分別於雍正元年及三年畫過二幅《聚瑞圖》軸,可以看出,早期的一幅上郎世寧雖用得是中國畫的顏料、技法,但卻強調了造型的立體感及質感,尤其加入了西方繪畫中所強調的光影變化,本質上,更接近於西方靜物畫。而後一幅則遵循中國傳統工筆重彩花卉技法,淡化了光的明暗變化,以顏色的深淺來體現層次感和空間感。但在青瓷花瓶的描繪中,加入了高光來強調花瓶晶瑩圓潤的質感,是一幅中西結合的佳品。在此所選的即是後一幅作品,前一幅藏於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

  郎世寧著名作品《瑞谷圖》

雍正初年,全國五穀豐登,雍正皇帝令大學士張延玉傳旨,着清朝御用畫師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作《瑞谷圖》。雍正五年八月二十二日,雍正皇帝頒示《瑞谷圖》,並降旨曰:“今蒙上天特賜嘉穀,養育萬姓,堅實實好,確有明徵。朕祗承之下,感激歡,着繪圖頒示各省督撫等。朕非誇張,以爲祥瑞也……自茲以往,觀覽此圖,益加儆惕,以修德爲事神之本,以敬民爲立政之基。”諭旨“末端鈐敬天勤民”寶璽。康雍乾三帝對此璽厚愛備至,三朝各刻一方。乾隆帝在《敬天勤民寶四言詩》中稱其爲“匪貴其材,實珍其義,掌之黃閣,傳以億年”。

《瑞谷圖》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鎮館之寶,作者是意大利畫家郎世寧。雍正初年(1723年)恰逢難得一見的豐收年景,雍正聞報各處糧食豐收,大悅,便令大學士張廷玉傳旨,讓宮廷御用畫師郎世寧作《瑞谷圖》。此後連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稔。

2006年,《瑞谷圖》成爲國禮贈送意大利駐華大使,《瑞谷圖》以珂羅版傳統複製技藝進行復制,工藝精湛是極少數可以進入藝術拍賣市場的`複製品,真絲錦囊包裝,盛裝於黃龍錦筒內,瑞谷圖象徵五穀豐登,商業禮贈中寓意財源廣進、贈送長輩,寓意桃李天下、福壽雙至。瑞谷圖中有五穗,分別象徵:國泰、民安、家和、業順、人興。是禮贈的佳作。

  郎世寧簡介

郎世寧(1688-1766),意大利人,十九歲入天主教耶穌會爲修士,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來華傳教,是清代宮廷中,最重要的西洋人畫家。

花卉、瓷瓶上都有光源反光的描繪,但是減緩了對比,顯示出一種溫和的西洋畫風。郎世寧先後分別於雍正元年及三年畫過二幅《聚瑞圖》軸,可以看出,早期的一幅上郎世寧雖用得是中國畫的顏料、技法,但卻強調了造型的立體感及質感,尤其加入了西方繪畫中所強調的光影變化,本質上,更接近於西方靜物畫。而後一幅則遵循中國傳統工筆重彩花卉技法,淡化了光的明暗變化,以顏色的深淺來體現層次感和空間感。但在青瓷花瓶的描繪中,加入了高光來強調花瓶晶瑩圓潤的質感,是一幅中西結合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