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是被誰殺的?關羽之死真-相

關羽是被誰殺的?關羽之死真-相

關羽是被誰殺的?關羽之死真-相

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稱漢中王,認命關羽爲前將軍,假節鉞(符節及斧鉞,古代出兵征討時,天子授給大將以示威信的信物)。七月,關羽不顧來自東吳的威脅,率軍攻打樊城的曹仁。並派人深入曹魏的佔領地區策反,擾亂敵人後方。曹操派大將於禁助戰,關羽借漢水淹曹魏七軍,生擒于禁,威震華夏,曹操打算遷都以避關羽之銳。司馬懿等建議聯合孫權,要孫權從關羽背後襲擊。曹操採用此策。孫權派呂蒙等做好了準備,並在-十-月出軍,而且將要進攻的戰略告訴曹操。但曹操的謀臣董昭卻認爲,應當把東吳的打算泄漏出去,這樣可以讓關羽早日退兵,而且也可以讓關羽和東吳相鬥,曹魏作收魚人之利。曹操命人寫成文字,用箭射到關羽營中。但關羽看到了之後,猶豫不決,又耽誤了時間。

關羽的手下守南郡的太守糜芳,將軍士人平常皆受關羽的輕視感到不滿,孫權派人來誘降,二人便投降了孫權。吳軍以蜀軍將士的家屬爲人質,出兵配合曹軍,前後淹擊蜀軍,蜀軍潰敗。

關羽僅帶着少量的隨從向蜀軍控制的上庸撤退,他們日夜兼程,連續數日未休息,十分疲累。在接近蜀境關羽竟被吳軍的一個小將馬忠生擒。關羽被擒後,堅決不降,被東吳斬殺,死時約五十六歲。

諸葛亮陷害?

安二十四年,關羽發動襄樊戰役,雖然水淹七軍,威鎮華夏,但最終卻導致荊州失守,自身也爲孫權所殺。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整個襄樊之戰,首尾長達半年之久,從開始的吳魏使者往來不絕,到後來的曹操不斷調遣于禁、龐德、徐晃等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規模巨大的軍事行動,蜀漢方面竟沒有采取任何對策。最後當關羽敗走麥城,全軍覆沒之際,蜀軍援兵也還是遲遲不至,這引起了後人的紛紛猜疑。最近,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子彥在專業期刊《史學集刊》上撰文指出,關羽之敗,敗在吳魏聯盟絞殺,但真正把關羽送上斷頭臺的卻可能是自家人諸葛亮。

襄樊之戰,前後半年之久,蜀漢爲何不派一兵一卒?對此,學者多有議論。早年,國學大師章太炎曾提出獨特見解,他認爲,關羽鎮守荊州,手握重兵,驕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劉備死後)之後將難以對付,即使劉備健在之時,諸葛亮也很難越過關羽這道屏障而攝取更大的權力。故“葛氏”寧可丟失荊州,也要假吳人之手除掉關羽。章太炎的這個觀點很是大膽,但僅僅只是猜測。而朱子彥教授在他的文章中則對此觀點進行了深入的論述。

劉備、關羽“自小結契”,劉備絕不會“疏慢”到只作壁上觀。朱子彥在文中指出,當時諸葛亮雖不能執掌軍政大權,但他明知關羽攻取襄樊條件並不成熟,且完全違背了《隆中對》提出的待“天下有變”,兩路北伐曹魏的戰略決策。然《三國志》正文及斐注中均未見諸葛勸諫的記載。

退一步而言,即使劉備寵信、縱容關羽,不把《隆中對》放在心上,但襄樊戰役打響後,劉備、諸葛亮不可能不全力關注戰役進展的一舉一動。儘管川、鄂之間山路阻隔,交通不便,信息傳播不甚暢通,但整個襄樊戰役從建安二十四年7月開始,至12月結束,首尾長達半年之久,蜀漢作爲一個完整的新興政權,不可能沒有任何信息傳播渠道。關羽攻襄樊,守荊州兵力不足,加之此時孫劉聯盟已呈破裂之勢,孫吳隨時可用奇兵偷襲荊州,諸葛亮深諳兵法,難道他會掉以輕心?衆所周知,諸葛一生唯謹慎,從不弄險,他爲何不提醒“疏慢”的劉備?

朱子彥認爲,只要諸葛亮負起自己作爲“軍師”的職責,隨時將荊州的“險情”提醒劉備,與關羽“自小結契”、情同手足的劉備絕不會“疏慢”到只作壁上觀,對兵敗臨沮(關羽被擒殺之地)的關羽不以一卒相救。所以真正把關羽送上斷頭臺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家人諸葛亮。那麼諸葛亮爲什麼要除掉關羽呢?這還要從諸葛亮的抱負,以及關羽的爲人中尋找答案。

諸葛亮胸懷天下,關羽無疑是他攫取權力的最大障礙。

朱子彥指出,諸葛亮高臥隆中,聲稱自己“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實則“藏器在身”,是胸懷大志的。他曾對好友石韜、徐庶、孟建雲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當三人反問他可仕至何官時,“亮但笑而不言”。笑而不言爲何?蓋因刺史、郡守一類官職皆不在諸葛亮眼中,而其大志所欲則難以啓齒告人也。

赤壁之戰前,諸葛亮出使東吳,東吳重臣張昭想推薦他侍奉吳主,諸葛亮說:“孫將軍可謂人主,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盡亮,吾是以不留。”“賢”、“盡”兩字的寓意深長,必須參而悟之。所謂“賢”,即把諸葛亮看成是“賢士”,對待“賢士”的最高規格無非是以“國士”待之,而“盡亮”就很難用一兩句話來表達箇中之意。

然而,諸葛亮進入劉備集團以後,其地位和權力也是逐步上升和提高的。其實,劉備對諸葛亮亦並非一開始就推心置腹,君臣猶如魚水。在劉備稱帝前後,關羽、張飛的地位均高於諸葛亮,其他如趙雲、龐統、法正、黃忠、馬超等人的地位亦不低於諸葛亮,正如大多數史家所指出的:劉備與關羽、張飛的關係比之於諸葛亮顯然要更進一層。這對於一心欲謀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諸葛亮來說,這個排他性極強的小圈子是他仕途上的嚴重障礙。

關羽一直瞧不上士大夫,赤壁之戰後對諸葛亮很是嫉妒。朱子彥接着指出,關羽驕橫跋扈是出了名的,對此史書多有記載。建安十九年,劉備攻益州,西涼馬超來投,馬超是當時頗具聲望的虎將,劉備得到他喜出望外,即封他爲平西將軍,位同關羽。遠在荊州的關羽聞之極爲不滿,當即寫信給諸葛亮,“問超人才誰可比類”,諸葛亮作書答稱,馬超“雄烈過人,一世之傑”,“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關羽)之絕倫逸羣也”。關羽閱信後,洋洋自得,將信“以示賓客”。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稱關中王,欲重用黃忠爲後將軍。恐關羽不悅,派費詩往關羽處,同時拜關羽爲前將軍。但關羽聽了此事後,大怒,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關羽如此狂妄,諸葛亮爲何不加以制止,反而要曲意逢迎,討其歡心呢?朱子彥認爲,這正是諸葛亮工於心計,深藏不露的韜略。

亮、羽二人的關係如何?史無明文記載。然細加考察,亦可略窺一二。諸葛亮初出茅廬,劉備“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就不悅”。

赤壁之戰,諸葛亮建立奇功,不僅鞏固了他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而且樹立了一定的威信,使關、張等人再也不敢小瞧他。但關羽卻由過去的輕視變成了嫉妒,王夫子對此看得十分清楚,他說:“昭烈之敗於長阪,羽軍獨全,曹操渡江,不能以一矢相加遺。而諸葛公東使,魯肅西結,遂定二國之交,資孫氏以破曹,羽不能有功,而功出於亮。劉琦曰:朝廷養兵三十年,而大功出一儒生。羽於是以忌諸葛者忌肅,因之忌吳,而葛、魯之成謀,遂爲之滅裂而不可復收。”襄樊之戰,不失爲諸葛亮除掉關羽的一個好機會。

朱子彥認爲,諸葛亮爲何想除掉關羽,這和關羽的性格有極大的關係。關羽和張飛的性格截然不同,史書上說:“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意思是說,張飛雖然不善待士卒,但對有才能的士大夫非常敬佩尊重,而關羽雖然愛撫士卒,但卻對士大夫始終心存芥蒂,盛氣凌人。諸葛亮作爲劉備集團中的頭號士大夫,當然也在其中。

諸葛亮對關羽目空一切的情況十分清楚,然顧慮其與劉備“恩若兄弟”的特殊關係,加之自己投奔劉備的時間要比關羽晚得多,官職也比關羽低,故不得不“虛與委蛇”,巧爲周旋。諸葛亮考慮的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就是等待時機除掉關羽。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冒然發動襄樊戰役,諸葛亮在這樣的大好機會來臨之時當然不會去提醒對戰局“疏慢”的劉備。

關羽簡介

中文名 關羽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

逝世日期 建安二十四年冬(西元219年冬)

主要成就 白馬斬顏良,襄樊敗於禁

官職 前將軍,假節鉞

諡號 壯繆侯

別名長生,雲長,關公,關侯

民族漢族

出生日期162年(延熹三年六月),待考

職業將領

信仰興復漢室

封爵漢壽亭侯

後世信仰

手持青龍偃月刀的關羽神像、關羽的祠廟遍佈各地,爲中國神明中最多祠廟的一位。古代祭祀的戰神本是“兵主”蚩尤。就官方的祭祀而言,唐初開始便有武廟,但主祀的是周朝名將姜子牙,而關羽則爲從祀。至遲宋朝末年,民間供奉關羽的廟宇已經“郡國州縣、鄉邑間井皆有”(郝經《陵川集》)。元代朝廷雖崇信喇嘛教,但未箝制人民信仰,因此民間對關羽的崇信有增無減,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明清以降,供奉關羽的廟宇不僅遍佈中國內地,且延伸至蒙古、西藏、朝鮮半島乃至海外。現在僅在老北京城裏,就有一百多座專供關公或兼供關公的廟宇。

因爲關羽不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時又受到道家、佛家的膜拜,所以關羽是橫貫儒、道、佛三大中國教派的神祇。但其中以儒家的關羽體現更多關羽的本色。

隨着關羽地位變得顯赫,關羽更被尊稱爲“武王”、“武聖人”,與孔子並肩而立。也正因爲關羽如此顯赫,除了軍人、武師奉他爲行業神崇拜外,就連描金業、煙業、香燭業、教育業、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業也推崇關羽,所以也將他變成武財神,又是五文昌之一。

著名學者、文學家、哲學家方海權爲作《關羽詠》,讚頌其仁義忠心一生詩曰:

伽藍主者顯威靈,五德丹心卷早青。

蔭送天台舒妙絢,千家澤衆蓋香馨。

民間信仰

在香港,警-察與三合會成員是對立的。三合會早期是一個道教反清的幫會,所以會拜祭道教大神關羽。而警-察崇拜關帝的習慣是源於1930年代的油麻地警署某位華探長,其後擴展至各個紀律部隊,如消防、海關等。他們同樣地推崇、尊敬關羽,稱他爲“關二哥”、“關公”、“關帝”、“關二爺”等,因兩方都相信,關公是會保衛盡忠盡義之人,所以雙方都不認爲存在信仰上的衝突。

香港許多商店都供奉關羽,希望能保佑店鋪。而香港也建有不少的祠廟供奉關羽,香港荷李活道的文武廟就十分有名。

臺灣信仰

關帝廟信徒。穿藍色道服的是以收驚科儀聞名的效勞生,以年邁女性居多。在臺灣,祭祀關羽的廟宇也相當普遍,除了一般武廟、小型宮廟、神壇將其作爲主祀外,也有稱爲恩主公廟的大型關帝廟,其中以行天宮最富盛名。

所謂的“恩主”是鸞堂信仰的名詞,也就是“救世主”的意思。臺灣所謂的`恩主神祇共有關羽、呂洞賓、張單、王善、岳飛。而關羽爲五恩主之首,所以臺灣一般民衆亦稱關羽爲恩主公,也因此順勢稱關帝廟爲“恩主公廟”。

另外,部分齋教或道教信徒稱關羽爲“第十八代玉皇大帝”,也就是第十八代的天公,此說又以閩南一帶爲最盛,而臺灣也承襲此說法。

國外名聲

在英國、美國等國家,只要有華人的社區,都必然有人祭祀關羽。

據小松田直《圖解世界史》,在日本也有爲數衆多的關帝廟,奉關羽爲學問與生意之神。

佛教信仰

在漢傳佛教中,對關雲長的信仰只是限於供奉,並無祈禱、讚頌以及供奉儀軌,而在藏傳佛教中,有多位大師著有供贊儀軌,如章嘉大師、土觀大師以及這世大寶法王、亞青寺阿秋仁 波切等。多識仁 波切也曾著有關雲長簡略供贊。

歷史傳說

藏傳佛教尊關公爲護-法,大概始於五世班禪大師進京時期。進京的時候,見到一個紅臉長鬚的武將來迎接。但在金鑾殿上,並未見到,就問乾隆皇帝,皇帝說:“那可能是關公吧。”自此以後,就成爲藏傳佛教護-法。五世班禪大師曾說:“凡作爲漢地國師或者呼圖克圖者,都要供奉這個護-法。”

嘉欽護-法關雲長在《章嘉國師若必多吉傳》中也記錄了關公護-法的情況。當章嘉大師途經四川地方一座名叫襄陵的大山,在山下住宿。章嘉活佛(三世)夜裏夢見一個紅臉大漢對他說:“此山頂上便是我家,請住小憩!”言訖,一步跨上山巔,章嘉活佛也隨至到了那裏,只見那裏有許多富麗的房舍。紅臉大漢將章嘉活佛請到中間屋中,獻上各種食品,還將妻子女兒引來拜會,說道:“從此地以下漢地都屬於我管轄,給我佈施食物者在西藏也有不少,特別是後藏的老年高僧一再供給我飲食。從今天起,我做你的保護者,明日你在途中將遇小難,我可排除。”次日途中,有猴子從樹林裏拋出一塊石頭,打在侍者楚臣達傑頭上,只是受了點輕傷,並不要緊。據說那個紅臉大漢就是漢人所說的關雲長,譯成藏語,稱爲“珍讓嘉布”(意爲長雲國王),辮子和性格都於“珍讓嘉布”一樣。說“後藏有佈施食物者”是指班禪供養的有辮子的姊妹護-法神,因此也有說關公是藏地兄妹護-法的一個化身。章嘉活佛親自對土關呼圖克圖說過:“後來去西藏時,在那山底下獻酒祭禮,不知從哪裏出現了一隻老虎。一直把我們送到山背後。這事當時的隨從都看到了。”

章嘉國師害上了一種好像是痛風的病,手足麻木,又患眼疾,過了很久,儘管延請了名醫精心醫治,侍從又努力去做祈願健康的法事,亦無濟於事,不見好轉。皇帝十分着急,輪番派來幾位漢族名醫,皇帝自己也親自前來看望,以無量恩德護持。當時,巴桑曲傑舉行天女圓光占卜,幻景中只見章喜國師身邊擁聚了很多非常大的蜘蛛,欲與章嘉國師抗衡較量。一個威風凜凜的紅臉大漢手持寶劍,將那些蜘蛛趕往他處。那天晚上,章嘉國師夢見一個紅臉人對他說:“傷害您身體的那些小鬼已被我驅逐。”他問:“你居住何處?”答:“我住在皇宮前面大門外右方。”次日,打發侍從前去察看,被稱爲前門的城門外有一座關帝廟,內供以前塑造的關老爺即關雲長的塑像,歷經各代,香火不斷。想必是這位關帝保佑章嘉國師,遂舉行了大祭。後來在達扎濟仲沽佛的鼓勵下,章嘉國師還撰寫過一篇祭奠文,收錄在文集中。

道教信仰

在道教中關羽亦稱“關聖帝君”,簡稱“關帝”,本爲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如今道教主要將他作爲財神來供奉。關於其來歷,前面已有介紹,其職能除了“治病除災,驅耶辟惡,誅罰叛逆,巡察冥司”,還有“司命祿,庇護商賈,招財進寶”,又因其忠義,故被奉之爲財神。因爲商人認爲有三, 動漫遊戲版關羽(45張)一是說關公生前十分善於理財,長於會計業務,曾設筆記法,發明日清簿,這種計算方法設有原、收、出、存四項,非常詳明清楚,後世商人公認爲會計專才,所以奉爲商業神,二因商人談生意作買賣,最重義氣和信用,關公信義俱全,故尊奉之,三因傳說關公逝後真神常回助戰,取得勝利,商人就是希望有朝一日生意受挫,能像關公一樣,來日東山再起,爭取最後成功。這種信仰在清代,被各行各業所接受,對其頂禮膜拜尤盛。近代江湖上的哥老會、青紅幫特別敬祀關帝,且江湖上結義弟兄,亦必於關帝前頂禮膜拜,焚表立誓,以守信義。

當代,關公在臺灣還有一個封號——玄靈高上帝。此是清以來,百姓受顛沛流離之苦和內憂外患之辱,更祈求於忠勇信義的關公保護。江南一些城市的百姓在慘遭清兵和外國侵略軍的屠殺時,曾擡出關公的神像聚集民衆以抗外辱。民衆在遇天災、人禍、疾病、爭執時,則向關帝求雨、求藥,求他驅災陣魔、求他正直決斷,皇室求關公保國安民,地方求關公除暴安良。近世自於內憂外患,一些民衆在逃往臺灣時,將關公這一信仰也帶到了臺灣,並流傳了下來。當代商賈興盛,關帝又被尊爲武財神,保護工商業的興隆。臺灣道教組織於1993年5月在臺北泰山鄉加封關公爲第十八代上帝,號爲“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玄靈高上帝”之號標誌着關公信仰在臺灣道教中的升級。關公的忠義勇武仁信等品質集中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現了民衆的社會願望和理想人格,因此,他千百年來得到了世人的擁戴,被歷代加封,宋代封爲“顯靈王”,宋徽宗時封爲“義勇武安王”。明神宗時將其神位晉級爲“協天護國忠義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清代順治皇帝加封爲“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佑贊宣德關聖大帝”。

關帝廟

關帝廟就是爲了供奉三國時期漢國名將關羽而興建的。關帝廟已經成爲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並與後人尊稱的“文聖人”孔夫子齊名,被人們稱之爲武聖關公。一座關帝聖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風的展示;一尊關公聖像,就是千萬民衆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託;一塊青石古碑,就是一個感天動地的忠義教案。

商人信仰

因爲關羽做人做事,有始有終,恩怨分明,掛印封金,立場明辨,拒絕美女之誘-惑,故在商場上與人合夥做生意時,都會請一尊關羽像,以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背叛合夥人之意,加之後人神化,故而有武財神之意,所以中國史上有武財神趙公明關雲長,文財神范蠡比干,而且中國封建史上有武狀元,若取得武狀元等於高-官侯爵,所以商人也示關羽爲財神之意。

史書記載

《三國志·關羽傳》

參見:關羽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