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歷史小故事

關於唐朝歷史小故事有哪些呢?從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來看,無論哪個階級,在人類歷史發展的記憶中,故事都是傳承歷史的重要媒介,是陳述歷史知識的主要途徑。下面是小編爲您整理的唐朝歷史小故事,歡迎閱讀借鑑!

唐朝歷史小故事

  唐朝歷史小故事篇一:胡趲爲驢子請假

胡趲是唐昭宗時皇宮梨園中的伶人。他喜歡下棋,時常騎着驢到朋友家去博弈,早出晚歸。一到朋友家,主人急忙接過繮繩,吩咐僕人:“快把驢子牽到後院去,好好餵養歇息。”主人態度如此殷勤,胡趲甚爲感動。

這一天,胡趲又在朋友家下棋,正殺到難解難分處,忽然接到宣召,要他馬上進皇宮。他急忙起身,跑到後院去牽驢子。一到那裏,只見那驢子雙眼蒙着布條,正在悠悠轉着拉磨子,遍身汗淋淋的,微微喘息着。

第二天早上,胡趲又到朋友家,這次卻是徒步而來。朋友一見他進門,就照往常一樣迎了上來,說道:“來了嗎?快把驢子牽到後院去餵養!”

“盛情可感,不勝感謝!”胡趲對着朋友連連拱手,“不過,那驢子今天可來不了。”

朋友問:“哦,那是爲什麼?”

“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昨天晚上回家,驢子就頭暈眼花,噁心不止,趔趔趄趄的。今天早上起來,猶未見好。沒辦法,我只有替爲請假,讓它將息一天了。”

朋友聽了,不禁愕然,口裏說:“噢——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接着,打了幾聲哈哈,心裏卻是很不好意思。

  唐朝歷史小故事篇二:唐玄宗是梨園的始祖

唐明皇是多才多藝之君。史書上說他“性英武,善騎射。通音律、曆象之學”,“性英斷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在這多方面的才藝中,他成就最卓越的應該說是音樂,但最享盛譽卻是在戲劇方面。

梨園,原是唐代都城長安的一個地名,因唐代玄宗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藝人,後來就與戲曲藝術聯繫在一起,成爲藝術組織和藝人的代名詞。“梨園”的來歷在清乾隆時的進士孫星衍與嘉慶九年(1804年)所撰寫的《吳郡老郎廟之記》中載;“……餘往來京師,見有老郎廟(:指玄宗)之神。相傳唐玄宗時,庚令公之子名光者,雅善(霓裳羽衣舞),賜姓李氏,恩養宮中教其子弟。光性嗜梨,故遍值梨樹,因名曰梨園。後代奉以爲樂之祖師。……”現代人李尤白撰寫的《梨園考論》中,考證了梨園的來歷。唐中宗(705-710年)時,梨園只不過是皇家禁苑中與棗園、桑園、桃園、櫻桃園並存的一個果木園。果木園中設有離宮別殿、酒亭球場等,是供帝后、皇戚、貴臣宴飲遊樂的場所。後來經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導,梨園的性質起了變化,有一個單純的果木園圃,逐漸成爲唐代的一座“梨園子弟”演習歌舞戲曲的梨園,成爲我國曆史上,第一座集音樂、舞蹈、戲曲的`綜合性“藝術學院”。李隆基自己擔任了梨園的崔公(或稱崖公),相當於現在的校長(或院長)。崔公以下有編輯和樂營將(又稱魁伶)兩套人馬。李隆基爲梨園搞過創作,還經常指令當時的翰林學士或有名的文人編撰節目,如詩人賀知章、李白等都曾爲梨園編寫過上演的節目。李隆基、雷海青、公孫大娘等人都擔任過樂營將的職務。他們不僅是才藝極高的著名藝人,又是誨人不倦的導師。詩人杜甫在他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一詩中,詠歎公孫大娘的舞姿豪邁奔放,“如羿社九日落,矯如羣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青光。”並在這首詩的序言中說過,有一位書法家名張旭,自從看了公孫大娘的劍器舞,他的草書有了很大的長進。唐玄宗李隆基依靠這些傑出的創作人員和導演,造就了一大批表演藝術家。 唐玄宗時期(712-756年),也就是所謂的“開元盛世”封建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僅造就了一批中外聞名的文學家和詩人,在舞蹈和音樂等藝術領域裏也取得了傑出的成就。在中國戲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梨園”,就產生在唐代這塊沃土之中。

梨園究竟在什麼地方呢?由於時間久遠,現已找不出一確切的地址。有人認爲,梨園在今西安市東的臨潼縣驪山秀嶺峽;有的人認爲,在今西安市城東南隅曲江池附近,漢武帝所造的宜苑地址近旁的春臨村一帶,這裏植梨樹百株;有的人認爲梨園在今西安城東北,唐大明宮東側附近,三華里的午門村;有的人認爲在“禁苑”之中或近旁,今(西安迤邐之北,渭河以南一帶);還有人爲在今西安城北5華里許的未央區、大白羊村村西等等說法,但不管梨園在什麼地方,他確實是培養和訓練藝人的場所。 教坊是與梨園相近似的組織,以排演歌舞、百戲爲主。唐高祖李淵時設教坊于禁內。由於唐代的經濟繁榮,加上唐玄宗對音樂、舞蹈的喜好,豢養了樂工數萬人,其規模就現在來看,也是相當龐大的,開元二年(714年)玄宗將原來隸屬於太常寺的倡優中的音樂人才劃出來,專門設立了“左右教坊,以教俗樂”。左右教坊的責任不同,大致右多善舞者,左多善歌者。

  唐朝歷史小故事篇三:永泰公主之死

永泰公主(684年-701)李仙蕙,是唐中宗第七女,韋皇后所生嫡出第三女,初封永泰郡主。李仙蕙在其父李顯復位東宮之後,以郡主身份下嫁武承嗣長子武延基。永泰公主死時僅有十七歲,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墳墓被冠稱爲“陵”的公主,規格與帝王相等,關於她的有衆多說法,那麼永泰公主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永泰公主,香魂依依;衆說紛紜,撲朔迷離。生於帝王之家,唐中宗李顯之女,武則天之孫女;喜榮華正好,年僅妙齡十之有七;恨無常早降,禍起蕭牆一命歸西。生之尊貴,葬之顯赫,死因神祕。

關於永泰公主的死因,文獻記載,唐大足元年九月,永泰郡主(時李顯爲廬陵王)因參與議論張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宮中”,爲武則天所殺害。一千多年來史學家無有異議,1982年在永泰公主墓中出土了《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銘》墓石後,遂引起對永泰公主死因的爭論,有三種說法:

一說永泰公主被武則天處死。《新唐書·則天順聖武皇后紀》中說:大足元年“九月壬申,殺邵王重潤及永泰郡主、主婿武延基。”《資治通鑑·則天順聖皇后》中說:“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張易之兄弟,邵王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竊議其事,易之訴於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殺。”。

史書記載,均爲懿德太子李重潤與永泰公主,因議論武則天私生活而被其賜死。據兩唐書、《資治通鑑》記載,永泰公主與其夫武延基(武則天之侄孫)及其兄懿德太子李重潤等,由於不滿得幸於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的胡作非爲,私下議論,觸怒了武則天,所以招致殺身之禍,於大足元年(701)九月壬申被逼令自殺。

其兄李重潤和夫武延基忤武則天男寵張易之,爲武后所殺。張易之垂涎於仙蕙的美色,奈何仙蕙不從,後來張易之在武則天面前屢次詆譭仙蕙,終於致使武則天下令賜死仙蕙,由張易之負責執行,本來皇家美眷完全可以自盡,但是張易之確下令活捉了仙蕙,將其斬首,把玩其螓首良久方纔泄恨,可憐年僅17歲的美貌公主腦袋被掛在屋檐下數日。

中宗復位後追贈爲公主,以禮改葬,號墓爲陵,1960年9月,永泰公主墓誌銘出土,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墳墓被冠稱爲“陵”的公主,規格與帝王相等。

一說永泰公主死於難產。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發掘永泰公主之墓,墓室得《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銘》碑。有人考釋1960年9月出土的《永泰公主墓誌銘》後,竟發現永泰公主的死因與史書所說全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