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音樂家阿炳的作品有哪些

阿炳刻苦鑽研道教音樂,精益求精,並廣泛吸取民間音樂的曲調,一生共創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間樂曲。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阿炳的作品介紹,希望能幫到大家瞭解!

民間音樂家阿炳的作品有哪些

  阿炳的作品

阿炳從小就有着極高的音樂天賦,跟着父親學習各種樂器,其中二胡與琵琶最爲擅長。在阿炳22歲時,華清和逝世,而阿炳也跟壞學壞,交友不慎,不僅僅嫖娼甚至是吸食鴉片。之後34歲的阿炳也因梅毒侵害導致失明,在那段時期,阿炳的作品一首接着一首,成爲絕唱。

阿炳的作品最爲有名氣的當屬《二泉映月》,而這首曲子也成爲現代學習二胡的必學曲目之一,這首《二泉映月》是阿炳從30年代開始一直進行反覆雕琢完成的一首經典曲目。曲子不僅僅有着音樂的優美性,還有着對生活、對感情的深刻性。我們似乎可以在《二泉映月》中感受到生活的艱辛,似乎可以聽到阿炳向衆人訴說不平。也可能就是因爲這樣,現在電視節目上每當遇到什麼悲慘的場景時,總是喜歡放這首《二泉映月》來烘托氣氛。1939年阿炳創作了《聽鬆》,自此阿炳的作品中出現了一種飽含愛國情懷的曲調。阿炳根據岳飛的故事創作了這首曲子,不僅表達了對民族英雄岳飛的敬佩,還表達了自己不願做亡國奴的愛國情懷。《聽鬆》用許多一環扣一環的急切音,一氣呵成,甚至讓人感覺到“橫掃千軍”的氣勢,二胡通常是演奏不出這樣聲勢浩大的氣魄的,可見《聽鬆》是有多麼的與衆不同。

阿炳的作品一共有二百七十多首,很多已經成爲絕唱,雖然阿炳的爲人不是特別好,但這與他在音樂上的造詣無關,阿炳的作品還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欣賞的。

  阿炳的簡介

衆人都有所聽聞“瞎子阿炳”,他的那曲《二泉映月》堪稱經典中的經典,那麼阿炳簡介到底是什麼樣的?阿炳這一生過得如何?

阿炳簡介其實沒有過多複雜的東西,只是身世較爲坎坷,但是阿炳在逆境中創出新的生機。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無錫的一所“一和山房”道觀旁,從小就對音樂有着非同常人的天賦,阿炳4歲時母親去世,於是跟着父親一起生活。阿炳父親是華清和道士,擅長道教音樂,又會各種樂器,阿炳便從小就開始學習二胡、琵琶等樂器。17歲的阿炳已經可以正是的參加音樂吹奏會,被世人稱作“小天師”。好景不長,阿炳21歲時父親也去世了,他繼爲道士,後因交友不慎,吃喝嫖賭甚至吸毒,34歲時眼睛已經失明,只得走上街頭自編自唱,成爲一名街頭藝人“瞎子阿炳”。1939年,阿炳與農村寡婦董催娣結尾夫婦,阿炳每天都會根據時事自己便一套說唱曲兒,行走在大街小巷。著名的《二泉映月》就是在這段時期內創作出來的,在中國人民飽受日本鬼子侵害時,阿炳用《聽鬆》來向大家表示不願作亡國奴的愛國情懷。

阿炳簡介簡單卻充滿波折,在一個天才淪爲瞎子,再從瞎子變成天才,雖然有遇到過挫折,但最重要的就是不放棄。1950年12月4日,阿炳承受不住上吊自殺,還有一種說法是因肺病去世,後葬入道士墓。

  阿炳的音樂

江蘇無錫惠山的一泓清泉,世稱“天下第二泉”,以“二泉映月”爲樂曲命名。阿炳不僅將人引入夜闌人靜、泉清月冷的意境,聽畢全曲,更猶如見其人——一個剛直頑強的盲藝人在向人們傾吐他坎坷的一生。

繼短小的引子之後,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隨後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宮音作結,呈微波形的旋律線,恰似作者端坐泉邊沉思往事(片段1)。第二樂句只有兩個小節,在全曲中共出現六次。它從第一樂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開始。圍繞宮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靜,開始昂揚起來,流露出作者無限感慨之情(片段2)。 進入第三句時,旋律在高音區上流動,並出現了新的節奏因素,旋律柔中帶剛,情緒更爲激動。主題從開始時的平靜深沉逐漸轉爲激動昂揚,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內心的'生活感受和頑強自傲的生活意志。他在演奏中綽注的經常運用,使音樂略帶幾分悲惻的情緒,這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感情流露。

全曲將主題變奏五次,隨着音樂的陳述、引伸和展開,所表達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發。其變奏手法,主要是通過句幅的擴充和減縮,並結合旋律活動音區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現音樂的發展和迂迴前進。它的多次變奏不是表現相對比的不同音樂情緒,而是爲了深化主題,所以樂曲塑造的音樂形象是較單一集中的。全曲速度變化不大,但其力度變化幅度大,從pp至ff。每逢演奏長於四分音符的樂音時,用弓輕重有變,忽強忽弱,音樂時起時伏,扣人心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