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的民間禁忌民俗文化有哪些

1、春節禁忌。 春節禁忌也稱“過年禁忌”,指十二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一個月的禁忌。

客家的民間禁忌民俗文化有哪些

春節本來出於對“年”的禁忌。鄧雲鄉《紅樓風俗談》(中華書局1987年版)謂“年”字,按古文的寫法,是一個象形字,有頭有尾 ,腳向四面伸開,像一個大壁虎。據說是一種很可怕的爬蟲,一歲之中,人家不遇到它,最好了,便平安無事度過了,因此燒一堆火,弄了一些好東西大家好好吃一頓,以示慶祝,這就叫做“過年”。後來,歡慶除舊迎新的歲首,就變成現在的“新年”和“過年”。

在傳承過程中,春節禁忌所包含的畏懼和迷信的`色彩漸爲人與人之間皆大歡喜、互相愛護的情調所取。

客家俗話說:“入哩年界(年關)禁忌多”。客家民間奉行的春節禁忌包括:禁打罵小孩;禁打碎器皿;禁講粗話惡語。張祖基的《客家舊禮俗》謂:“七年級該日特別謹慎,唔敢講惡話罵人,也少人出門,若使在七年級早晨碰到好的事情、聽到好的話,

就作爲系一年的好兆頭,作爲今年會利市。所以碰到人,就互相恭賀,講各樣的好話”;忌用不吉利的字眼,如病、死、苦、貧、災、亂、荒、殺等;九年級日忌出門訪友,九年級各家都習慣掃倒垃圾,送出屋外空地或河邊去,喊做送窮鬼。因此這日少人出門;忌用針線,尤其忌在廳堂做針線活。

2、數字禁忌。 客家民間舊時禁忌四、六、七、八及初五、十四、二十三(舊稱月忌日)。幼兒四歲,稱兩雙歲,“四”與“死”諧音,故忌而諱之。客家人對數字“七”也很禁忌,正月初七日吃“七樣菜”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除了因七樣菜的諧音象徵表示人們祈願聰明勤勞、幸福長久之外,還隱含着人們對“七”這一數字的禁忌。因爲在客家話中“七七八八”就是麻煩的意思。

3、生育禁忌。客家民間有“六月六,伯勞掰伯母”之說流行,認爲六月六日出生的孩子將禍及父母,故有所禁忌。

中國民間舊有“忌舉五月子”的說法,《史記·孟嘗君傳》記雲:“五月子長與戶齊,將不利其父母”;《宋書·王鎮惡列傳》亦記:“鎮惡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故令出繼疎宗,猛(鎮惡祖父)奇之,曰:‘此非常兒,昔孟嘗君惡月生而相齊,是兒亦將興吾門矣!’故名爲鎮惡”。客家民間“忌舉六月子”可能是從“忌舉五月子”移易而來的。

客家民間舊時還有“胎神”之說。廣東興寧羅姓編造的《通書》內“每日都寫明胎神佔在某處”。 客家民間的孕婦禁忌,有的同“胎神”之說有關,有的卻是有益的經驗。客家民間的孕婦禁忌包括:禁食羊肝、鯉魚、狗肉、兔肉、雀肉、山羊肉、蝦蟆、黃蟮等,

據說這類食品將引起災、病因包括破相如“兔脣”等);忌跨牛、馬繩,據說牛馬皆懷胎12月而產,孕婦跨過牛馬繮繩,將引起難產;忌坐“木馬”,木馬即木匠工作時常用的木架,據說孕婦坐了木架,木匠蓋的房子就不吉利,這裏有輕視婦女的“不潔”的觀念在作祟;忌孕婦並排而坐,據說這樣會影響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