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預習參與教學彙報材料

一、預習的發展過程和課堂教學的改革過程。

主動預習參與教學彙報材料

最初階段,預習與課堂教學表現爲並列式形式。學生的預習只是常態下的預習,是感性的,是人人皆知、人人都做的,教師的課堂教學與學生的預習呈兩張皮現象。也就是說,當初教師的所謂佈置預習就是告訴學生預習第幾課,至於具體預習一些什麼內容,達到什麼程度,教師自己不清楚,學生的預習也只是處在最基本的字、詞的默寫,課文的朗讀或者加減乘除的計算上,課堂教學中教師按自己的教學設計的方案從頭開始,按部就班地進行,學生的預習無法運用與課堂的學習中。

第二個階段,預習與課堂教學的表現形式爲結合式。這時教師雖然給出了預習目標,但預習目標很籠統,不具體。預習是學生在教師給定預習目標的基礎上進行優生突圍式預習,是理性的。這一階段的課堂教學呈現出的特點是教師的教學開始與學生的預習相結合,在課堂上先讓優生當小老師講解、介紹自己的預習成果,或在檢查預習效果的同時,教師發現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尚未解決的問題,進行教學,當堂訓練,達到以教促學的目的。

第三個階段,預習與課堂教學的表現形式爲參與式。這時老師制定出了恰當,具體的預習目標。如三年級數學上冊“兩位數口算加法”教學中教師設定的預習目標是:1、你會口算兩位數的加法嗎?2、用哪些方法口算的?哪種方法最優?這裏不僅有預習的內容、具體的目標,還有方法的設計。學生進行自主能動性的預習,然後進行課堂展示,參與教學,有了質的飛躍。這一階段的課堂教學是學生充分參與展示、交流的過程,使每一個學生都投人到學習活動之中,都有表達和交流的機會,在平等對話中產生新的思想和認識,豐富個人體驗和經歷,並碰撞出新的智慧與結果,進而提高自己改變現狀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

二、學生預習使課堂教學發生變化:

1、教師的教學觀念發生了變化,教會知識變爲教會學習方法。以往我們研究較多的是怎樣教會學生一節課的知識點,而現在我們更多研究的則是怎樣制定預習目標,怎樣教給學生預習、展示交流的方法。

2、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課堂教學發生變化。自主、展示、探究、合作、交流成爲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強化課後訓練變爲提前主動演練、超前練習,變被動爲主動。表現在:a、從時間看學生課堂上的活動和訓練時間變長;b、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更多的學生走上了講臺,學生參與教學中,體驗知識的生成,感悟學習方法的形成,使學生的成就感大大增強,學習興趣越來越濃,自信心越來越高;c、學生展示預習,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強化訓練真正體現了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成了學習的主人;d、教師角色切實發生了轉變,真正成爲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e、“雙基”訓練紮實,“堂堂清”逐漸落實。

三、預習展示是課堂教學的重要部分,通過展示老師要檢查學生的預習,瞭解學生對“雙基”的掌握情況的重要環節,也是教師摸清學生的未知、困惑和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學生對知識的展示交流,教師以學定教,使知識系統化。提前預習了什麼,課堂上就展示什麼,綜合訓練什麼。

四、落實預習對教師教學的要求:

第一、在備課時根據教材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生學習的水平就要預設指導教學的問題及方法,使“教”達到更好的效果;

第二、學生展示預習中知道了的知識點教師不再重複講解,已練習到位的不再重複訓練;

第三、需要教師講的問題,儘量做到在教師的引導、點撥、指導下讓學生自主探究,或合作研究解決,如五年級數學《梯形面積的計算》中面積公式的推導,學生能自己操作圖形,但是難以用語言表達推倒的過程,教師可在全班個人展示中,以講解員的身份隨着學生的操作進行跟蹤講解說明 ,讓學生在操作的

基礎上,更加明確公式的由來。

第四、爲了達到“以教促學”的目的,把識記知識不要作爲最終的目標,而要把體驗、理解知識的生成過程,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當作教學的最高境界,從而達到教是爲了不教,讓學生學會學習的目的,也達到讓學生參與教學的目的。如教學五年級數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這一課時,學生在預習中就已經熟記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也會利用面積公式進行計算,所以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將面積公式的生成過程做爲重點讓學生展示,學生通過圖形的觀察、圖形的分割、平移等方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等一系列操作活動,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深刻了知識的生成過程,教會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了探究知識的能力。這樣,以後遇到同樣的問題,學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第五、課堂訓練做到:第一,訓練貫穿於整個課堂中。各環節都要成爲加強訓練的基本環節,尤其雙基的訓練就要貫穿於全課堂中;第二,提前編排好練習題,設計好練習方式、方法,練習要做到分層訓練;第三“雙基”訓練在課堂上要做到檢測、強化、反饋,切實落實“雙基”。第四教師要提高“堂堂清”的意識,課堂上能完成的訓練絕不推到課後,把課後的大量時間留給學生進行預習,或課外查資料和課外活動。

第六、教師要明確一堂課的思路。

1、學生預習了什麼。

2、課堂上讓學生展示什麼,採用怎樣的方法。

3、根據備課預設和學生課堂展示實際,明確教學的內容、方法。

今後工作的要求:

1、預習目標是學生預習的標準,是課堂展示的靈魂。所以要認真研究設置每一課的預習目標,做到具體、合理,而且有學生預習方法的指導。

2、展示交流時可採用小黑板、電教、卡片、白板等多種手段,做到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3、綜合訓練中一定要夯實學生的雙基,讓全體學生參與其中,讓全體學生會學、樂學。

4、研究教材,是上好課的重要環節。預習了什麼,就展交什麼,綜合訓練什麼,教師一定要到心中有數。

5、預習展示時要做到有展示更有交流,讓更多的學生自信地、大方、大膽地、文明禮貌地走上講臺,同時發展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表達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思維能力,培養他們善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互相溝通、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

6、做好評價工作,尤其對學困生多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給予表揚鼓勵,“往死裏表揚”爲他們鼓足勇氣,使他們產生自信心,增強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