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小實施小班化教學彙報材料

一、實施小班化教學的理論基礎

義小實施小班化教學彙報材料

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小班化教育所關注的就是: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生命狀態;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提升每一個學生的精神品質;張揚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風采;促進每一個學生的持續發展。從班額上來說,我校各班班額均在37—45人之間,雖然與小班化要求有一定差距,但作爲全區小班化教學基地校,我校本着“教育均等、以人爲本、因材施教”的“小班化”教學基本理念,結合實情,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現代教育思想爲指導,積極開展小班化教學策略的探索與實踐。一年多來,我校充分利用有效的時間資源和空間資源,創設具有教育性、開放性和生動性的教學環境,促進了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發展。

二、小班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爲了實施好小班化教育工程,我校從經費投入,環境美化,師資配置等方面都作了精心策劃,滿懷信心地投入到了“小班化”教學的課堂教學改革中來了,積極探索自主創新的“小班化”課堂教學模式。

在探究中進行了幾個變革。

1.變革班級特徵,優化理論研究。

爲了有效開展小班化教學實踐與研究,我們成立了以校長爲組長的“小班化教學實踐與研究”課題領導小組,分工明確,各負其職。 1

主抓教學工作的副校長牽頭負責日常工作的安排,課題主持人會同教導處和科教處組織課題方案的具體實施,並制定學期研究計劃和培訓計劃,努力讓全體教師研究有準備、有目的、有方向,真正做到研究目標層層分解、層層落實。過去的一年,我校根據班額特點(最大班達55人,最小班額40人),將班額最小的一、四年級定爲小班化“試點班”。通過專題講座、專題論壇讓全體教師逐步明確了實施小班化教學研究的意義、目的和任務,理解了小班化教學的理念與優勢,瞭解了小班化教學的環境設計理念、教學方法和策略。我們還利用業務學習,努力在“小班”和“大班”的共性中尋求“小班”特質,充分發揮小班教學的優勢,力爭達到教師“心中有理念,手中有辦法”。本學年度,我校借教育均衡發展驗收爲契機,通過擴班的手段,在嚴格控制班額(45人以內)的前提下,在全校範圍內全面推廣小班化研究成果,並將班額最小的一、六年級(均在38人以下)確定爲小班化教學“示範班”,深入研究和實踐小班化教學。我們通過以示範班爲主體的集體備課、示範課等教學研究活動,進行小班化教學研討,探索和研究小班化課堂的教法與學法,努力突出小班化課堂教學的特點,即“學生髮言的人數多、實踐的時間多、合作的機會多、接受的個別輔導多、獲取的反饋信息多、得到的認可和欣賞多”,討論制定小班化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同時我們還組織教師圍繞“你今天微笑了嗎”進行專題研討、實踐、反思,讓“微笑”的理念顯示在課堂,讓教師的“微笑”送給每一位學生,努力構建和諧師生關係。

2.變革教學環境,優化學習空間。

2

創設有別於傳統大班教學模式、有利於學生健康發展的教育環境是實施小班教學必要的物質條件。我校儘可能爲小班創設適合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最佳環境,配齊配足必備的電化教學設施,儘量考慮給學生更廣闊的活動和展示空間。同時,我們根據教室大小現狀一改傳統的秧田式課桌椅擺放形式爲品字型擺放形式。這樣的擺放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張揚學生的個性,方便師生交流,使課桌的變化產生最大的教學效益。我們利用教室的四面牆壁和走廊牆壁空間,讓牆壁說話。學校根據學生年齡段及班級分佈特點,特將教學樓每個樓層走廊文化進行個性安排,如一樓是一年級學生我們便安排了“行爲習慣”文化專題,二樓張貼了“弟-子規”文化專題,三樓佈置了“金口地域”文化專題,四樓則設計了“革命詩詞”文化專題。各班教室也作了精心設計:門口設置了“班級風采”,教室內張貼有《學生守則》、《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及“班級特色”專欄。學校樓梯走道、院牆欄杆我們都精心佈置了經典國學詩詞、紅色經典詩詞等引導學生爭做文明人、文雅人,做好義貞人。

3.變革組織形式,優化師生關係。

小班化教學與傳統的大班化教學相比,其最顯性的改變之一是教師的角色定位,小班化教學需要“陽光型教師”“智慧型教師”來構建課堂,需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和課堂氛圍。在小班化教學實踐中,我校主張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營造歡樂的學習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髮現自己的價值,發揮自身的潛能,體會成功的喜悅。我們要求每位教師要恰當運用包括手勢、眼神、面部表情、人際距離和自身動作在內

的體態語言,向學生傳遞關愛的情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創設溫馨的人際環境,從而引發學生求知興趣,自主參與學習。

《義小實施小班化教學彙報材料》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