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溪口國小新課改中的班集體建設彙報材料

我是黃溪口國小四年級二班的班主任李小云,從2017年新課改實施來我就參與黃溪口“快樂互助課堂”課改的班集體建設的工作,力求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建設新型的班集體,建設過程中,我深深體驗到,新課程理念下的班集體建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化學生自主的日常管理,使每一名學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得到充分發展,只有良好的班級氛圍才能保證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才能確保課改的成功,因此,我們課改組將課改模式的班集體建設列爲課改任務的重中之中, 課改末行,班級建設先行,在這裏我從以下幾方面說一說我們的班級建設工作:

黃溪口國小新課改中的班集體建設彙報材料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班幹部培養抓起

二、 課改尹始的幾個學期開學,我們就大膽推行班隊幹部由學生民主選舉產生,想當幹部的學生都可以走上講臺發表競選演講,講述自己如何當好一名小幹部,使他們成爲班級的主人,班主任的助手,最後選舉,按得票多少分配班幹部崗位,同時,積極推進班級崗位建設,每個班在班幹部的選出後另外設立需要的不同崗位,以安排更多有能力的學生加入班級管理,如:圖書管理員,板報管理員,飲水管理員,衛生監督員、課間文明勸說員……使班級的每一扇窗,每一個角落都有學生進行自主管理。在我們課改年級的班級形成了“我參與,我能行”“管好我家,爲了大家”的人人有崗,崗崗有責的班級崗位責任制。實施崗位制後,我們也大膽推行自主評價、集體評議和崗位輪換的舉措,長期性開展“班級五星小組”的評比活動,班幹部根據各小組內學生的每月各方面的表現,每月由班委會組織評出在學習、紀律、環保、生命、禮儀等方面的五星小組,這樣,提高了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及小組合作與競爭意識。

二、提高學生的素質從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做起

新課改理念對學生素質的培養要求甚高,我們在課改之初就定下強素質、抓成績、促管理的理念,堅持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中,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班集體充滿生機和活力,每學期都要圍繞建國週年及節日等特殊日子開展班級的手抄報比賽,繪畫比賽和歌詠比賽等簡潔易操作的活動,即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又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每週的班會活動,經常性開展“演講比賽”,“詩詞誦讀”“我與好書交朋友”等活動,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課餘時間,由班幹部牽頭,學生自發組織趣味性的“跳繩比賽”,“踢毽子比賽”、“好書大家看”等文體活動,既提高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又培養了集體榮譽感。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即展示了學生的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了學生的社會公德,文明的行爲習慣,加強了班風班紀建設。

三、新課改模式的班級要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

課改尹始,我們就以《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和《國小生守則》爲標準,訓練學生通過自評、互評、家長評、班主任評等形式規範學生言行,樹立班級正確的輿-論導向,使學生認識到:“班級靠大家,自己要管好”,真正做到了老師在與不在都一樣,爲此學校專門搞了文明禮儀月活動。操作過程中,我們充分給予學生管理的權限,如有的學生不守紀律,其他學生就耐心疏導,使規範成爲自覺。爲了讓問題學生趕上大部隊,小組內的學生們還成立了幫困小組,主動地爲同組內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補習功課,爲家庭有困難的學生捐物……班級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加強小組內組幹部的培養

一個小組6——8名學生,小組設立管理制度,除班級設立的制度外,各小組也可自己補充制度條款,設立組長、副組長、學習小助手三個崗位,三個崗位由小組內成員推舉產生,也可由老師推選候選名單供學生選擇,學生選出組幹部後我們在課改開始對組幹部們進行了組內管理方法的培養,所以在以後的學習上三名組幹部基本上是一個管理一個的一對一負責

制,一名組幹部負責幫助一名困難學生。日常管理中,明確了各崗位的職責,組長負責全面事務,副組長管活動,學習小助手管學習,三個組幹部相互幫助,相互監督。

五、深化課堂激勵機制的使用

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每堂課上對於表現好的小組及個人適當獎勵一顆星星,考試考得好的,完成任較好的都可以考慮給予適當的獎勵,但僅限榮譽,不進行物質上的獎勵。

六、小組建設推行組內評價

新課改理念下,小組互助學習是一個大的趨勢,小組管理就成爲一個有等研究的課題,如何在互助學習的同時又能有良好的課堂氛圍呢?我們課改組圍繞小組管理問題設立了小組的幹部崗位制,小組內設立組長、副組長、學習小助手,對組內每一位成員每天一評,設立優、良、差三個等級的評價,優秀的獎星星、良好的畫三角形、差的畫圈,實際操作中,告訴組幹部們合理使用這三個等級,差的這一級別主要是起着象徵意義,只要按時上放學、完成作業都可以得到良的評價,如果有重大的違紀行爲纔給予差的評價,以警示他積極向上。

黃溪口國小 李小云

黃溪口國小新課改中的班集體建設彙報材料 [篇2]

我來莊國小自2017年春期開學後,組織教師分批次到西峽學習“三疑三探”教學法,在學習回來之後多次召開“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主題教研會。

對於“三疑三探”的流程以及各環節需要注意的事項進行研究探討,然後教師開始使用這一模式進行教學。在教師自己摸索一個月後,學校開展了以語文、數學教研組爲單位的聽評課活動,在聽完課之後,教研組成員及時點評借鑑好的經驗,指出不足之處,並且商量出對策,每輪過後,語文數學教研組各挑出一名課上的好的教師在本教研組內上公開課,起到了一個引領示範的作用,像這樣的活動,每學期都要進行兩輪。

通過2017年對西峽“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學習,我來莊國小教師有了以下幾個感受:

1,在課堂教學中,這一教學模式流程順暢,各環節教師駕馭力有所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

2,語文教學比數學教學更方便使用這一教學模式。

3,一、二年級不提倡使用“三疑三探”這一教學模式,還是以積累爲主,可以適當培養學生質疑能力。

4,“三疑三探”這一教學模式不能適用全部課程,比如詩歌類等美文賞析,它主要是通過不同形式的誦讀來感受其中人文的美,而不是通過質疑來感受其中的大自然的美等。

在學習實踐“三疑三探”這一教學模式中,我們來莊教師感覺到差距還是很大,比如課堂教學放的還是不夠開,還不夠活;對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質疑能力、團結協作意識培養還遠遠不夠。而這些也正是新課改的目標,高效課堂的核心,更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意識而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