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國小談禮貌教學反思

《談禮貌》是一篇語言淺顯,通俗易懂的說理文。文中談到的“禮貌”這個話題對於每個國小生來說並不陌生,然而絕大多數的學生僅僅停留在表面的認識上。爲了讓作者的觀點能“深入人心”,讓學生真正從情感上產生認同,教學中,我從三個小故事爲切入口,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潛心會文。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集體交流,教師做適當的點撥。以第一個故事爲例,我讓學生先談談故事的主要內容,然後讓學生比較牛皋和岳飛的表現有什麼不同,通過對關鍵詞的品悟、交流,學生意識到原來“禮貌”首先表現在對待他人的語言和態度上,至此,學生對“禮貌”的認識變得逐漸具體了。“如果有人像牛皋一樣對待你,你會怎樣?”學生立即運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做出迅速而堅決的回答,“我會罵他!”“我會不理他!”…不知不覺中,“禮到人心暖,無理討人嫌”的觀點便深深植根於學生的心中。

2015國小談禮貌教學反思

朗讀始終是進行語言實踐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讓學生在讀中投入情感和智慧,讀出課文應有的情趣和理趣,這是我在備課的時候就一直思考的問題。抓住關鍵詞,是我們常用的指導朗讀的方法,然而這種方法對於一些感悟能力較差的學生往往並不能奏效,果然在指導朗讀描寫牛皋一段話時,多數學生能抓住關鍵詞進行朗讀,然而朗讀效果並不盡如人意。“再加上牛皋說話時的動作!”這一恰當的點撥,學生們似恍然大悟,一男生迫不及待的舉手。逼真的動作,生動的語言,將牛皋無禮的形象演繹的活靈活現,教室裏的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其他學生也紛紛爭着要讀,整個課堂掀起了一個小高潮。

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相統一。那麼本節課的“訓練點”放在哪裏呢?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進行整合?結合文本的.特點,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選擇一個能說明禮貌待人好處的事例,先說說,再寫下來。我將這一環節穿插在第二個小故事之後。“故事中的小朋友不小心踩髒了阿姨的長裙,像這樣的小事,也會經常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緊接着,我創設了幾個生活場景:

1、上操的路上,後面的同學不小心踩掉了我的鞋------------------。

2、早讀課上,同桌不小心把墨水弄在了我新買的羽絨服上------------------……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在他們的身上,一女生這樣寫到:一天早上,我不小心將墨水弄在了坐在我前排的王婷身上,我趕忙對她說:“對不起,我把你的衣服弄髒了。你脫下來讓我媽媽幫你洗乾淨吧!”王婷笑着說:“沒關係。反正這衣服舊了,以後也不會經常穿了。”剛讀完,學生們就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我知道,這掌聲一半是因爲她寫的精彩,一半是因爲這兩個同學的謙讓,看來無須多說,學生已經明白: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樑,減少相互間的矛盾。而這正是第二個故事所要揭示的道理。

當然,這節課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三個故事和最後的總結之間過渡不夠自然,銜接還不夠緊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