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學聯考政治考試人生觀與價值觀知識點答題技巧

人生觀與價值觀是大學聯考政治考試中重要的知識點,在考試過程中我們應該運用好相應的答題技巧。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大學聯考政治考試人生觀與價值觀知識點答題技巧,希望大家喜歡。

2018大學聯考政治考試人生觀與價值觀知識點答題技巧

  大學聯考政治考試人生觀與價值觀知識點答題技巧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歷史唯物主義認爲,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反之,起重大的阻礙作用。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原理內容】(1)價值觀是人們在價值基礎上形成的如何斷定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根本觀點和評價標準。(2)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①價值觀不同,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評價不同。②價值觀不同,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向不同。③價值觀對人生選擇、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3)不同的價值觀對個人與社會有不同的導向作用。

【方法論】 要求我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發揮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3、集體主義價值觀是正確的價值取向

【原理內容】 ①它反映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關係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它正確地解決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係。③它是我國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力量源泉。

【方法論】 要求我們 ①要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的關係。②要顧全大局,反對小團體主義。③要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

4、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原理

【原理內容】 在人生價值的兩方面中,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應該是居於首位的,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因爲: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保障;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人生價值的基本標誌;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是人生價值的可靠標誌。

【方法論】 ①在實現人生價值過程中,將貢獻與索取有機結合起來;②利用和創造條件,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聰明才智;發揚百折不撓、不怕失敗的頑強奮鬥精神。③走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誤區。

5.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的辯證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闡述】個人活動對社會發展產生能動影響,社會的發展要靠全體社會成員自覺努力才能實現;個人活動受社會環境和社會發展規律的制約。

6.個人和社會的辯證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闡述】 人類結成社會而生活、存在和發展。個人與社會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一方面,個人與社會相區別,不能等同。個人與社會相比較,社會更爲根本,起着決定作用。另一方面,個人與社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個人是社會中的個人,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社會。人的生存離不開社會,人的發展更需要社會提供種種條件。任何一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都是所有個人及其集體努力的結果,一切個人活動的總和構成社會的整體運動及其發展

  大學聯考政治一帶一路複習試題

1.“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貫穿歐亞大陸。無論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還是應對危機、加快調整,許多沿線國家同我國有着共同利益。歷史上,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就是我國同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歐洲經貿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這

①有利於逐步消除沿線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實現互利共贏

②說明我國適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③有利於促進區域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和資源高效配置

④說明我國對外經濟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則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自秦漢時期開通以來,一直是溝通東西方經濟、文化的重要橋樑,而東南亞地區自古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和組成部分。材料蘊含的哲理有

①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聯繫,就能實現質的飛躍

②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③要把握事物的多樣聯繫,積極創造事物間的自在聯繫

④人爲事物的聯繫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3.中亞地區與我國西部新疆自治區接壤,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十分豐富,但地處內陸,交通不便,科技落後,資本短缺,工業不發達。對中國來說,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對能源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同時也需要擴大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因此,這種雙方合作的互補優勢和利益的高度契合,使中國與中亞諸國存在廣闊的合作前景。

從經濟角度,說明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價值。

答案:

1.C2.C

3.①有利於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提高我國開放型經濟水平。②有利於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區域市場體系,建立互利.共贏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優化區域資源配置,推動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③有利於提升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推動我國區域協調發展。④有利於緩解我國能源資源短缺問題,維護能源安全,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或: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大學聯考政治試卷分析

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體現價值導向和育人功能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中學德育課程的特有使命。大學聯考命題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把立德樹人教育方針落到實處,體現大學聯考基本立場。

1.緊密結合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體現國家意志。今年大學聯考試題結合重大時事,圍繞黨和國家的重大路線方針政策設計,涉及到依法治國、綠色發展、精準扶貧、供給側改革、戶籍制度、創新創業、一國兩制等方面政策,引導學生關心社會、重視時事,正確理解中央精神和重大決策,體現國家意識、法治意識和學科的思想性和時代性。

2.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今年大學聯考試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背景材料,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如第40題以2017年中央電視臺熱播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爲素材考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把文化具象化,讓學生在閱讀和回答試題過程中感受體驗文化,引導他們更加全面準確地認識中華民族的文化積澱,認識其時代價值,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在一致性,增強文化自信,提高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覺性。

3.展現發展理念,展示發展成就,增強中國道路自信。試題注重反映中國發展理念,重視“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融入,如第13題體現的共建共享理念,第15、38題體現的協調發展理念,第21題體現的創新發展理念,第20、22題體現的綠色發展理念,第18、20題反映的開放發展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試題還強化發展成就的展現,如第18題和19題的外交成就和科技成就呈現,引導學生增強國家榮譽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強對中國發展道路的認同和自信,從而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

二、加強關鍵能力考查,體現學科素養考查要求

試題仍然堅持能力立意的價值取向,注重發掘時代主題,精選題材,構建問題情境,優化問題設計,強化了學科基本能力和思維方法的考查,較好地實現了考查目標,積極促進了學生學科素養的培育。

1.堅持能力立意,突出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試題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運用,要求從不同角度審視社會現象、問題,認識事物特點、成因或本質,論證闡釋觀點,辨別是非正誤,探究解決問題。一是強調基礎知識的掌握,如第12題、14題和第20-23題中強調對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知識、GDP知識、辯證唯物主義和唯物辯證法知識的理解,第39題突出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職權的知識。二是重視對事物的成因、影響的分析,如選擇題中的多數題目都是從前溯依據、原因和後推影響、作用,第39題要求說明全國人大法律解釋的意義、40題第(1)問要求說明《中國詩詞大會》成功的原因,考查學生應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三是突出闡釋、論證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在實際問題情境下,分析和發現問題,闡釋事物,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如第38題要求從材料中發現問題並提出應對辦法,第39題要求闡釋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法律解釋的理由,第40(3)題要求就學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出建議。

2.注重思維品質,強調思維方法的考查。試題運用文字、圖形等多種形式,要求學生以獨立思考爲前提,以學科知識爲起點,充分挖掘材料信息,融合學科思想方法,對事物進行判斷推理,分別從“是什麼”“爲什麼”“怎麼辦”的角度分析解決問題,加強對學生邏輯思維方法和辯證思維方法等的考查,引導學生關注思維過程,提升思維品質。如第12題,以曲線圖的形式,要求從價格變化去推導互補商品的需求量關係,考查學生從條件去推導結果的思維能力。又如第38題,以近年來我國消費品市場總量過剩結構不佳的現狀爲背景,要求考生通過閱讀素材,概括提煉出我國消費品供給存在的突出問題,並運用矛盾分析法思考我國生產企業的應對策略。

三、試題形式在總體穩定基礎上,力求有所創新

今年的試題與往年相比,在考覈目標、考試內容、題型結構、難易程度等方面保持基本一致。試題仍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爲目標,圍繞學科四個必修模塊內容進行設計;各模塊選擇題題量不變,《經濟生活》4題、《政治生活》3題、《文化生活》1題和《生活與哲學》4題;主觀題總題量不變,各模塊1題,開放題1題;試題的總體難度比較穩定,考生基本能夠適應。

但在具體試題的設計上有所變化,克服題型的模式化。一是主觀題構題形式上有所調整,原第38題拆分爲2大題,即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各1題,但總體閱讀量變化不大。此一調整對多數考生影響不大,但可能有個別考生在答題時因思維定勢,可能造成答案錯位。二是選擇題題乾的選材上,更加突出了素材的綜合性,如第18、19題,材料融合了多個時事內容,要求從它們的共性出發進行判斷。

總體而言,今年的試題比較平衡,具有突出價值引領、結合時事政治、重視學科素養、堅持穩中求新的命題特點。命題的這些基本特徵啓示高三教學複習要堅持學科立德樹人的大方向,在深入分析學生實際的基礎上,加強基本知識的深入解讀和適當拓展,強化課本知識與時事政治的聯繫,優化課堂教學與課外訓練,着力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