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精選12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精選12篇)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 篇1

《難忘的潑水節》這篇課文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爲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一個潑水節。那是因爲敬愛的周總理來到傣族人民中間和他們一起歡慶這個富有民族情趣的潑水節。

本課的最大難點在於周總理生活的時代離現在的學生有一定的時間距離,他們大部分連周恩來總理是誰都不知道,更難理解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特殊感情。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節,爲什麼使人“難忘”?如何理解“人民的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這個情感重點?我想首先要走進理解周總理生活的那個年代,感受周總理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品質,感受周總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使人敬佩、老百姓對他的無限熱愛和無比崇敬。所以我課前佈置學生收集了有關周總理的資料,並在課堂上簡介周總理生平結合圖片向同學們講了《一束鮮花》、《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故事,做好了充分的情感鋪墊。

在教學中我抓住“火紅火紅”一詞,讓學生感受傣族人民當時的心情是多麼開心和幸福。抓住體現周總理慈祥和藹的神情“笑容滿面”一詞理解總理的可親。在良好的語言環境氣氛,讓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細細品味文中的詞句,再聯繫之前對總理的認識,讓在讀文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摯的感情。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 篇2

《難忘的潑水節》一文熱情洋溢地敘述了1961年周總理在西雙版納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情形,表達了周總理和人民羣衆心連心的深厚情誼。總理的滿面笑容、傣族人民的興奮與喜悅在作者飽滿的激情中淋漓盡致地得以展現。

二年級學生對潑水節的來歷、周總理與人民的關係瞭解不多,課前佈置他們蒐集有關的資料,提高蒐集、處理和篩選信息的能力。教學中我利用文章圖文並茂的優勢,緊扣“難忘”二字展開,內容突出“景難忘”“人難忘”“情難忘”。有感情地朗讀是本課教學重點,教學中讓學生多層次、多種形式反覆地讀課文,從而感受到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時的熱烈場面和人們的興奮心情。

指導朗讀時我重點抓住“歡呼”一詞體會傣族人民激動、高興的心情。在讀到“接過”“敲着”“踩着”這一段時,我還讓學生站起來,加上了自己的動作,學生就像身臨其境一樣,沉浸在了潑水節的喜悅中。難點是讀好最後一句:“周總理來了!”關鍵是在讀前面幾句話時做好聲音和感情的鋪墊,讀最後這句歡呼的話,感情要充沛,聲音要自然,語氣、語調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體現出個性。讓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細細品味文中的語句,學生在讀文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摯的感情。

練習說話:“一手……一手”、“一邊一……邊”。課堂抓住重點詞語深入思考,適時想象,使學生感受到總理的平易近人、與傣族人民心連心的情誼。由於這一課生字多,沒有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自主選擇朗讀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還需要改進。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 篇3

《難忘的潑水節》文字雖少,但所呈現出來的場面是熱鬧的。如何讓二年級的學生充分感受到字裏行間所體現出來的激動與興奮是我在預設教學目標時着重考慮的一個問題,經過課堂教學實踐,我覺得自己在預設教學過程中做得比較成功的地方有:

1、利用媒體,拉進文本與學生的距離。

二年級的學生主要以形象思維爲主,原本,離他們的生活較遠的內容不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營造良好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是適合運用媒體營造情境的文本,媒體使用恰當,可以起到化無形爲有形,化抽象爲具象的作用,文本與學生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

2、變換形式,提供學生多次朗讀的機會。

朱作仁教授說過:“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則使人感受”。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在教學中,把讀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讀的時間給予學生。本文雖短小但感情充沛,令人振奮。基於這點考慮,我在教學中注重肢體語言與朗讀的配合,低年級的孩子又格外容易投入,在媒體、動作和教師語言的引領下,學生們盡情高呼:

此時此刻,他們彷彿就是潑水節的一分子,與其說他們在朗讀,不如說他們在用心感受。在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讀一讀讓你覺得最激動的句子或段落時,學生都分外投入,在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中,學生們對課文的感悟得到了提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實現有機的整合。

當然,經過課堂教學實踐,我也發現自己在預設時一些考慮欠周到的地方。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對學生語言的提升幫助還不夠。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 篇4

有感情地朗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領會文章內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所以我讓學生進行分組、個別、比賽等多種形式,不斷反覆地朗讀課文,力圖通過朗讀來感受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時的熱烈場面和人們的興奮心情。

我指導孩子朗讀本文的語調定爲稍高些,因爲本文的感情基調始終是熱情洋溢、幸福快樂的,也加上一些運氣和吐音的知識,讓孩子不光是語調提高,加上自己的情緒激動,虛實結合,讀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情。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 篇5

《難忘的潑水節》描寫了敬愛的傣族人民和周總理在一起過潑水節的無比幸福的歡樂情景,體現了總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人民的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是這篇課文的情感重點。可是,周總理的時代離現在的小朋友有一定的時間距離,學生大部分連周恩來總理是誰都不知道,更難理解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特殊感情。因此,我希望以“情”爲契機,利用情緒的感染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首先,上這篇課文之前,我先課前爲學生們網上尋找了有關周總理的介紹資料和圖片,讓學生了解周總理生平。並結合圖片向小朋友講了《一束鮮花》、《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故事。不知不覺中學生對周總理有了一定的認識,明白了周總理爲什麼會受到那麼多人的尊敬,也就能明白爲什麼傣族人民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會感到如此幸福。這爲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我認爲課堂上老師的感情和學生的感情往往是互動的。所以教學中我設計了教師範讀的環節,我覺得通過範讀,把老師對課文的感受用“語言之情”傳達給學生,產生情感碰撞,效果往往很好。而且這篇課文中很多詞語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

另外,教學中我注意抓住幾個關鍵詞語,在語句環境中品詞析句讀文,使學生在讀文中體會這種深厚的感情。例如課文裏第一段中“火紅火紅”一詞,就明顯地顯示了傣族人民當時的心情是如此開心和幸福。第四自然段中總理的穿着: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水紅色頭巾”;慈祥和藹的神情“笑容滿面”。所有的這些描寫都體現總理的可親。我希望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氣氛,讓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細細品味文中的詞句,再聯繫之前對總理的認識,讓在讀文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摯的感情。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 篇6

上週是沛澍備課,我在沒備課的情況下看課件,並不理解沛澍的設計意圖,等備完課之後回頭發現這篇課文設計的真的很好。

經過認真備課和梳理課件,我們班這節課進行的很順利。開篇讀課題,在課題中教學“潑”字。之後讀課文,問學生問題,檢驗預習成果:什麼是潑水節?孩子簡單回答後,師放一系列潑水節圖片,然後我給孩子們講解什麼是潑水節—少數民族的一種慶祝節日,用來表示對人們的祝福。

這之後進行識字教學,二年級不需要逐字說識字方法了。在開火車領讀和男女生輪讀中發現孩子們掌握的不好的生字,再進行詳細的講解、學習,已達到鞏固加強的目的。

“蘸、襟”兩個字孩子們容易讀錯,可用生活中識字記住它。“同學們吃過火鍋吧,火鍋蘸料的蘸就是這個蘸。”“襟”是指衣服的一部分,襟字右半部分念jīn,所以它是形聲字。

在課文教學中把涉及到的相應的字教學完畢。

第二次代問題讀課文“這次的潑水節爲什麼難忘?”鍛鍊孩子用“因爲……所以……”句式說話。因爲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歡度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所以這個潑水節十分令人難忘。

指導朗讀重點指導第三段。第一、二段中讓孩子加重“特別、一起”等詞彙的語氣。重點找找課文時如何描寫人們歡迎周總理的?“敲起鼓、撒花瓣、賽龍舟、放花炮”。

周總理的外貌什麼樣?到課文裏找找說說。學完這篇課文,你想對周總理說什麼?通過孩子們的回答,我覺得他們知道了周總理是個讓人敬愛的人。但我覺得識字部分我還是太磨嘰,耽誤很多寶貴的時間,以後要多注意這個問題。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 篇7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學習《難忘的潑水節》一文。這篇課文描寫了敬愛的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過潑水節的歡樂情景。

學生對周總理以及傣族的潑水節知之甚少,我讓學生提前蒐集有關資料,但學生蒐集的資料很少,我便從網上搜集了關於周總理以及潑水節的一些資料,與同學們共同交流,以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周總理的時代離現在的學生很久遠,,學生不容易理解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感情,有了資料的補充,學生了解了周總理是個什麼樣的人,學生明白了周總理爲什麼會受到那麼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爲什麼傣族人民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會感到如此幸福。

這篇課文,作者在遣詞造句上既生動又形象,課文中很多詞語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教學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關鍵詞語,在語句環境中品詞析句讀文,使學生在讀文中體會這種深厚的感情。課文裏,開篇的“火紅火紅”一詞,就明顯地顯示了傣族人民當時的心情是如此開心和幸福。“特別”“敲起象腳鼓”“趕來”“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歡呼”等等,無一不體現人民的高興心情。學生們知道,正因爲總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纔會這樣高興。第四自然段,課文從總理的穿着,神情和動作着筆。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水紅色頭巾”;慈祥和藹的神情“笑容滿面”;快樂的動作“接過”“敲着”“踩着”。所有的這些描寫都體現總理的可親。第五自然段,周總理向人們潑灑,爲人們祝福。傣族人民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體現了總理和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最後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昇華。我創設了良好的環境氣氛,讓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細細品味文中的語句,再聯繫之前對總理的認識,學生在讀文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摯的感情。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 篇8

《難忘的潑水節》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寫了敬愛的傣族人民和周總理在一起過潑水節的無比幸福的歡樂情景,體現了總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人民的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是這篇課文的情感重點。可是,周總理的時代離現在的少年兒童有一定的時間距離,學生不容易理解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無法言明的感情,對課文的理解大打折扣。我揣思着:對國小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於“理”的說教。所以,我以“情”爲契機,利用情緒的感染性特徵,讓學生在“情感”中學習,並以此加以實踐,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學人們怎麼歡迎總理的這一環節,抓住“人們在地上鋪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這一句話,先讓學生說說在什麼時候或什麼地方見過紅地毯。學生有的說在人們結婚時,有的說公司開張時,有的說歡迎重要人物時,在說到這裏時,我順勢說到:“是呀,紅色代表喜慶,代表高興。現在你是傣族人民了,請你用你的朗讀來表達你對總理的熱愛吧!”小朋友的朗讀還是比較激動的。

在小朋友的心裏,領導都是高高在上的。如何讓學生體會到周總理的和藹可親呢?我利用課本中的插圖,先讓學生自由說說總理的穿着打扮。在學生說完後,我問學生:“從總理的穿着打扮上你看出了什麼?”學生:“總理和傣族人民一樣了。”“總理不像我們平常見到的領導高高在上。”“周總理臉上笑咪咪的,一點兒也不像我平常見到的大官那麼嚴肅。”雖然學生沒有說出一些好的詞語,但從他們的語言中,他們已經感受到了周總理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了。

雖然由於多媒體欠缺,缺少一些熱烈場面的渲染,但在課前,我還是對周恩來做了簡單的介紹。所以在理解課文時,學生的抒情還是比較自然的,對於偉人形象的感悟不至於偏離方向。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 篇9

成功之處: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注重學生的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的訓練,引導學生說完整話,並對錶達好的同學給予表揚鼓勵,學生說話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了起來,變成了願意說、想要說。比如:用“一手……一手……”“一邊......一邊......”“周總理祝福人們——”等。同時,這節課我也特別注重學生的朗讀,通過以讀促悟,以悟促讀,學生的朗讀也得到了訓練。比如: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從哪個詞體會到的?你能帶着這種體會讀讀這句話嗎?諸如此類。

不足之處:

1、沒有儘可能地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生還被我死死的牽引着,學生沒有完全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2、周總理資料放在課前,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3、在引導學生結合句子談體會時,與設計的自學指導脫節了。

4、整堂課零追碎問太多了,沒有統領性的問題。

5、時間處理上前鬆後緊,使得後半部分講的不透徹。

6、課文結尾處不乾淨利索,句子訓練顯得多餘。

7、課文拓展沒有進行。

今後,在教學中還需不斷鑽研教材,準確把握課標對本冊教材的要求。同時,每上一堂課,都要深刻反思,查找不總,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 篇10

《難忘的潑水節》一文主要介紹了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通過寫傣族人民歡迎周總理,周總理穿着傣服和傣族人民一起潑水祝福,把快樂和幸福帶給他們,體現了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本文是按照事情發展順序寫的,所以講課時按文章順序來進行讓學生體會到周總理對人民的關心,與人民的心連心。

一、視頻導入,激發興趣

上課之前先看一段傣族潑水節的視頻,讓他們對這個節日有一定的瞭解。由於之前忘記佈置學生查資料,所以我就來給大家大體介紹一下傣族潑水節和周總理的資料。因爲周總理和傣族的``潑水節,學生了解甚少,且年代久遠,所以讓學生有一定的瞭解,對於學習課文很重要。

二、圖片解釋,輕鬆識字

在板書課題時,和學生一起來學習生字“潑”,再結合圖片理解“鳳凰花、對襟白褂、咖啡色、象腳鼓”,簡單介紹“周恩來、傣族、潑水節”,讓學生了解,便於識字,解釋“一年一度”的意思,便於學生識字和理解課文。但在理解“對襟白褂”時只是通過圖片看了一下,沒有詳細地對學生解釋。“襟、褂”這兩個字沒有強調他兩的部首。

三、個性朗讀,體會情感

通過讓學生大聲朗讀,如“那天早晨,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周總理來了!”“周總理一手端着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着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爲人們祝福。”和課文的六、七、八段。通過朗讀,感受傣族人民對周總理的歡迎和周總理親近傣族人民、和藹可親,來感受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心連心。

四、落實語言文字訓練

在朗讀句子時,如“火紅火紅的鳳凰花”中讓學生說出火紅火紅的詞組形式,並讓學生自己說出詞語進行造句,在朗讀“周總理一手端着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着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爲人們祝福。”與“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周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這兩個句子時,讓他們運用“一手,一手”“一邊,一邊”來造句,並在做同步時,對這兩個句子進行重點分析,讓學生知道兩個動作之間的關係。

總的來說,這節課比第一次講課好點,還應注意通過朗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學會處理課堂中的突發事件,如在課堂中學生提出的“爲什麼傣族人民光着腳”“爲什麼周總理沒有來兗州和我們過節”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了可以說課下我們來查資料一起解決。在指導學生寫字的時候,只強調應注意什麼,把學生可能寫錯的那個字不要強調說出來,這樣小孩容易記錯。在課前一定要備好課,查好資料,對課文有深入的瞭解,才能給學生講好課,以後還要多努力。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 篇11

《難忘的潑水節》敘述了周總理在西雙版納的黎明城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無比幸福情景。通過描寫傣族人民歡迎周總理,周總理穿着傣族服裝和傣族人民一起潑水祝福,把快樂和幸福帶給他們,體現了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表達了周總理和人民羣衆心連心的深厚感情。本文是按照事情發展順序寫的,所以講課時按文章順序來進行,讓學生體會到周總理對人民的關心,與人民的心連心。學習本課,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周總理的可親可敬,與傣族人民心連心的深情,充分感受到周總理的人格魅力。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了傣族人民對周總理的敬愛。

一、教學效果

爲了體現“人民的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這一情感重點,在教學中,我以“情”爲契機,通過大量資料,讓學生充分了解周總理。瞭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從中體驗總理和人們之間的深厚感情。在教學中,引導孩子們體會傣族人民爲歡迎總理所做的準備,通過朗讀去感受人們對總理的無限的崇敬。然後,從總理的穿着,可以看到總理和人民捱得那麼近,從而感受總理偉大而平易近人的優良品質。特別是最後兩個自然段的朗讀,可以說孩子們的感情是水到渠成的,噴薄而出,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處

1、教學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關鍵詞語,在語句環境中品詞析句讀文,使學生在讀文中體會這種深厚的感情。通過多次指導學生閱讀,讓學生感受周總理的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感受傣族人民對周總理的歡迎的激動與熱情。讀中悟,悟中讀,讓學生感受到了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心連心的魚水之情。

2、課堂上我利用激勵性評價,鼓勵學生大膽回答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評價語言豐富、多樣化,評價實效性強。

3、識字寫字仍然是國小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本課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識記生字,並學會積累和運用本課生字詞。

三、不足之處:

1、課上,沒有儘可能地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選擇朗讀方式,沒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學生有些被動,沒有完全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2、學生的積極性沒有被調動起來,課堂中的突發事件處理不是很到位。

3、指導學生寫字的時候,只強調應注意什麼,沒有把學生可能寫錯的那個字強調說出來,這樣下次還是容易記錯。

四、改進措施

在課前一定要備好課,從教學環節的設定、目標的確立、重難點的把握、字詞的處理、課上資料的拓展,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對課文內容也要有深入的瞭解,才能給學生講好課。我覺得以後還要多努力,課前還是要多下一些功夫的。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 篇12

姜主任告訴我星期三有人到校聽我講課,一接到通知,我就開始思索到底是上《難忘的潑水節》還是上《北京亮起來了》。

看了半天,覺得還是講《北京亮起來了》了吧,《難忘的潑水節》講的是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事,發生在1961年,這潑水節年代實在是太久遠了。

可是,在我真正上這篇課文的時候,卻發現孩子們學得興味盎然。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特別是對於我們這根本沒有的鳳凰花和象腳鼓,在網上搜了圖片,做好課件,這樣剛上課時的圖片新奇感深深吸引了學生,課堂上邊學邊放,驚呼聲一片。

二是利用書上的插圖,通過周總理的衣着打扮、動作、表情來體味總理與傣族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三是播放少數民族過潑水節的場景,讓學生如臨其境。

就這樣我利用課件巧妙地拉近了時空距離,學生讀得富有感情,讓這篇本以爲上不好的課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