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成人大學聯考醫學綜合藥理學複習講義

藥理學是成考醫學綜合的一個核心知識點,那麼關於成考醫學藥理學的講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成人大學聯考醫學綜合藥理學複習講義,希望大家喜歡。

2017成人大學聯考醫學綜合藥理學複習講義

  成人大學聯考醫學綜合藥理學複習講義

發散風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有效成分揮發油、甲基丁香酚、α-蒎烯、β-蒎烯、黃樟醚、愛草腦、細辛醚、檸檬烯等。

①解熱

②抗炎

③抗病原微生物

④鎮靜、鎮痛

⑤對呼吸系統作用。

⑥對心血管系統作用

⑦抗變態反應。

現代應用;①頭痛②慢性支氣管炎③心絞痛④緩慢型心律失常⑤局部麻醉

不良反應:細辛用量過大,可致面色潮紅,頭暈,多汗,甚至胸悶、心悸、噁心、嘔吐;人每日用量超過20g時,可有口脣、舌尖發麻感;超量使用,可引起嚴重中毒反應,使呼吸逐漸減弱,神經反射消失,嚴重者可因呼吸麻痹而死。細辛對腎臟也有一定毒性,長期使用細辛可引起腎組織損傷,腎功能不全者慎用。細辛揮發油所含黃樟醚是一種致癌物質,可致肝癌。

  成考醫學中醫複習講義

爲什麼心絞痛容易誤診?其主要原因:一是心絞痛發作的時間短暫,而發作之後又迅速恢復正常,像“沒事兒”一樣,所以很容易使病人掉以輕心。二是即使是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也去醫院做心電圖檢查,但由於大部分(尤其是初發作較輕的病人)心絞痛病人平時心電圖均在正常範圍內,只有在心絞痛發作時或剛剛發作後進行心電圖檢查,才能顯示出特有的特徵性改變,而這個機會是輕易碰不到的。因此,完全靠醫生和醫療器械來診斷心絞痛,有一定困難。

要進行自我診斷,通常要認識和掌握心絞痛的幾個與衆不同的特點:

1、疾病的部位 心絞痛疼痛的主要部位是在胸骨上、中段之後,疼痛的範圍約有拳頭或一拳以上大小,有時可稍偏左側或較爲廣泛而涉及心前區的大部分。

2、疼痛常向左上肢放射 這是心絞痛的一個重要特徵。疼痛多數是從左肩沿左臂前面內側經過前臂到達小指與無名指,有時也放射到頸部、咽部及下頜部和牙齒。

3、疼痛的性質 心絞痛並非是劇烈的絞痛,而是多表現爲帶有一種壓迫或緊縮的感覺,一種持續性的悶痛,而不是針刺樣或跳動性的。常伴有窒息的感覺,有時會有瀕死的恐懼感,迫使病人立即停止當時的動作,不願動彈甚至不敢說話。

4、發作的誘因 心絞痛常在一定條件下誘發。其中最常見的是體力勞動,其次是情緒激動、寒冷、飽食等。應該注意的是,發作是在勞動或激烈活動的當時,而不是停止勞動或活動之後,並且常在停止勞動或活動後很快消失,情緒激動包括煩惱、焦急、氣憤、發怒或過度興奮,都可以單獨成爲發作的誘因。飽餐、寒冷均能增加心臟負擔和增加心肌的耗氧,常是心絞痛發作的誘因。少數心絞痛易在夜間發作,疼痛較劇烈,且時間較長,稱爲“夜間心絞痛”。

5、發作持續時間和緩解因素 一般的心絞痛發作時間多在5分鐘以內,很少超過10分鐘,經休息或祛除誘因後迅

速停止。發作時,舌下含用硝酸甘油,常能使疼痛在2~8分鐘內消失。

凡基本符合以上五項或完全符合其中四項的,均可初步確定爲心絞痛。這時應去醫院進一步檢查血脂,或做心電圖負荷試驗,再結合病人的年齡(如中年以上)和家族史、血壓等情況,作出最後確診。

但如果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可基本排除心絞痛:

1、疼痛持續幾小時甚至一兩天的心前區隱痛,或爲僅一兩秒鐘的刺痛。

2、疼痛只侷限於一範圍很小的地方,病人常用一個手指可指出疼痛部位。

3、疼痛不是在勞動或活動當時,或在情緒激動、飲餐及受寒當時發作,而是多在休息時發作或勞累結束數分鐘之後發作,而且舌下含硝酸甘油不能緩解。“夜間心絞痛"者除外。

  成考醫學綜合複習資料

三焦的解剖形態

對三焦解剖形態的認識,歷史上有“有名無形”和“有名有形”之爭。即使是有形論者,對三焦實質的爭論,至今尚無統一看法。但對三焦生理功能的認識,基本上還是一致的。

三焦,作爲六腑之一,一般認爲它是分佈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惟三焦最大,無與匹配,故有“孤府”之稱。正如張景嶽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類經髒象類》)。

關於三焦的形態,作爲一個學術問題,可以進一步探討,但是,這一問題對髒象學說本身來說並不是主要的。因爲臟腑概念與解剖學的臟器概念不同,中醫學將三焦單獨列爲一腑,並非僅僅是根據解剖,更重要的是根據生理病理現象的聯繫而建立起來的一個功能系統。

總觀三焦,膈以上爲上焦,包括心與肺;橫膈以下到臍爲中焦,包括脾與胃;臍以下至二陰爲下焦,包括肝、腎、大小腸、膀胱、女子胞等。其中肝臟,按其部位來說,應劃歸中焦,但因它與腎關係密切,故將肝和腎一同劃歸下焦。三焦的功能實際上是五臟六腑全部功能的總體。

三焦的生理特性

1.上焦如霧:上焦如霧是指上焦主宣發衛氣,敷布精微的作用。上焦接受來自中焦脾胃的水谷精微,通過心肺的宣發敷布,佈散於全身,發揮其營養滋潤作用,若霧露之溉。故稱“上焦如霧”。因上焦接納精微而佈散,故又稱“上焦主納”。

2.中焦如漚:中焦如漚是指脾胃運化水谷,化生氣血的作用。胃受納腐熟水谷,由脾之運化而形成水谷精微,以此化生氣血,並通過脾的升清轉輸作用,將水谷精微上輸於心肺以濡養周身。因爲脾胃有腐熟水谷、運化精微的生理功能,故喻之爲“中焦如漚”。因中焦運化水谷精微,故稱“中焦主化”。

3。下焦如瀆:下焦如瀆是指腎、膀胱、大小腸等臟腑主分別清濁,排泄廢物的作用。下焦將飲食物的殘渣糟粕傳送到大腸,變成糞便,從肛門排出體外,並將體內剩餘的水液,通過腎和膀胱的氣化作用變成尿液,從尿道排出體外。這種生理過程具有向下疏通,向外排泄之勢,故稱“下焦如瀆”。因下焦疏通二便,排泄廢物,故又稱“下焦主出”。

綜上所述,三焦關係到飲食水谷受納、消化吸收與輸布排泄的全部氣化過程,所以三焦是通行元氣,運行水谷的通道,是人體臟腑生理功能的綜合,爲“五臟六腑之總司”(《類經附翼求正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