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成人大學聯考醫學中藥化學考試複習講義

中藥化學是成考醫學綜合考試中的重要科目,那麼關於中藥化學的複習講義的內容是什麼呢?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成人大學聯考醫學中藥化學考試複習講義,希望大家喜歡。

2017成人大學聯考醫學中藥化學考試複習講義

  成人大學聯考醫學中藥化學考試複習講義

第一節 緒 論

1.有效成分:與藥效有關的成分;

2.無效成分:與藥效無關的成分。

第二節 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與分離(重點)

一、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

(一)提取概念:採用一種方法,使中藥裏面有效的成分與無效的成分分開。

(二)提取方法:

1.溶劑提取法:選擇一個適當的溶劑將中藥裏面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

(1)常用提取溶劑:石油醚、正己烷、環己烷、苯、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極性小→極性大)

(2)提取溶劑的特殊性質:石油醚:是混合型的物質;氯仿:比重大於水;乙醚:沸點很低;正丁醇:沸點大於水。

①親脂型溶劑與親水型溶劑:石油醚、正己烷、環己烷、苯、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與水混合之後會分層,稱爲親脂型溶劑;丙酮、乙醇、甲醇與水混合之後不分層,稱爲親水型溶劑。

②不同溶劑的符號。

(3)選擇溶劑:不同成分因爲分子結構的差異,所表現出的極性不一樣,在提取不同級性成分的時候,對溶劑的要求也不一樣。

1)物質極性大小原則:

①含C越多,極性越小;含O越多,極性越大。

②在含O的化合物中,極性的大小與含O的官能團有關:含O官能團所表現出的極性越大,此化合物的極性越大。

③與存在狀態有關:遊離型極性小;解離型(結合型)極性大。

2)選擇溶劑原則:相似相溶

(4)提取方法:

1)浸漬法:不用加熱,適用於熱不穩定化學成分,或含有大量澱粉、樹膠、果膠、黏液質的成分提取。缺點:效率低、時間長。

2)滲漉法:不用加熱,缺點:溶劑消耗量大、時間長

3)煎煮法:使用溶劑爲水,適用於熱穩定的藥材的提取。缺點:不是用於含有揮發性或澱粉較多的成分的提取;不能使用有機溶劑提取。

4)迴流提取法與連續迴流提取法:使用溶劑爲有機溶劑。

迴流提取法有機溶劑消耗量大;連續迴流提取法溶劑消耗量少,節省了溶劑,缺點:加熱時間長,對熱不穩定的成分在使用此法時要十分小心。

5)超聲波提取法:提取效率高;對有效成分結構破壞比較小。

6)超臨界流體萃取法:CO2萃取。

特點:

①不殘留有機溶劑,萃取速度快、收率高,工藝流程簡單、操作方便。

②無傳統溶劑法提取的易燃易爆危險;減少環境污染,無公害;產品是純天然的。

③因萃取溫度低,適用於對熱不穩定物質的提取。

④萃取介質的溶解特性容易改變,在一定溫度下只需改變其壓力。

⑤可加入夾帶劑,改變萃取介質的極性來提取極性物質。

⑥適於極性較大和分子量較大物質的萃取。

⑦萃取介質可以循環利用,成本低。

⑧可與其他色譜技術連用及IR、MS聯用,高效快速的分析中藥及其製劑中的有效成分。

2.非溶劑提取法

(1)水蒸氣提取法:適用於具有揮發性的、能隨水蒸氣蒸餾而不被破壞,且難溶或不溶於水的成分的提取。

(2)昇華法:具有昇華性質的成分提取。

  成考醫學綜合複習資料

一、突觸傳遞的過程和原理

神經衝動傳到神經末梢時,突觸前膜產生動作電位,使突觸前膜對Ca2+通透性增加,Ca2+便由膜外進入突觸小體內。突觸小體內Ca2+的增加可促使小體內的囊泡向突觸前膜靠近,並將囊泡內的神經遞質以出胞的方式釋放到突觸間隙內。遞質擴散到後膜與其上的相應受體結合,使突觸後膜對離子的通透性發生變化,引起離子跨膜流動,產生突觸後電位,改變了突觸後神經元的興奮性,完成了信息的跨突觸傳遞。

二、興奮性突觸後電位(EPSP)

興奮性突觸後電位及其產生原理:如果是興奮性突觸,則突觸小體囊泡釋放的遞質爲興奮性遞質,它與突觸後膜特異性受體結合後,可提高後膜對Na+、K+、Cl-,尤其是Na+的通透性促使Na+內流,使後膜內電位上升,形成局部去極化。其結果使突觸後神經元的興奮性增高,經過總和而產生動作電位,使後膜興奮。這種發生的突觸後膜上的局部去極化電位稱爲興奮性突觸後電位。

三、抑制性突觸後電位(EPSP)

突觸小體囊泡釋放的遞質與突觸後膜受體結合後,主要提高後膜對Cl-的通透性,引起Cl-內流,使原有的膜電位增大,發生局部超極化,結果使突觸後神經元的興奮性降低。這種發生在突觸後膜上的局部超極化電位稱爲抑制性突觸後電位。

四、突觸傳遞的特點

(一)單向傳佈

在人爲刺激神經時,興奮可由刺激點爆發後沿神經纖維向兩個方向傳導(雙向性);但在中樞內大量存在的化學性突觸處,興奮傳佈只能由傳入神經元向傳出神經元方向傳佈,也即興奮只能由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向另一個神經元的胞體或突起傳遞。

(二)中樞延擱(突觸延擱)

興奮通過突觸部分比較緩慢,稱爲突觸延擱。這是因爲興奮越過突觸要耗費較長的時間,其中包括突觸前膜釋放遞質、遞質擴散到突觸後膜發揮作用等環節。興奮通過一個突觸所需的時間約爲0.3~0.5ms。

(三)總和

單根神經纖維的一次衝動引起的突觸前膜釋放的遞質數量以及所引起的興奮性突觸後電位並不能使突觸後神經元產生動作電位。如果同一突觸前膜連續多次興奮或許多突觸前軸突末梢同時將衝動傳至同一突觸後神經元,則突觸後神經元產生的興奮性突觸後電位經過時間性或空間性總和而達到閾電位,從而產生動作電位,這一過程稱爲興奮的總和。抑制也可以總和,其結果是使突觸後神經元更不易產生動作電位。

(四)興奮節律的改變

在一反射活動中,如同時分別記錄傳入與傳出的衝動頻率,則可測得兩者的頻率不同。因爲傳出神經的興奮節律來自傳出神經元,而傳出神經元的'興奮節律除取決於傳人衝動的節律外,還取決於中問神經元和傳出神經元的功能狀態。

(五)後放(後發放、後放電)

一個感覺神經元接受一次強刺激時,可以引起突觸後神經元接連發放若干個神經衝動,並可出現予刺激停止以後,這種現象稱爲後發放。後發放是衝動通過若干個中間神經元形成迴路聯繫造成的。

(六)對內環境變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勞性

在反射活動中,突觸部位是反射弧中最易疲勞的環節。同時,突觸部位也最易受內環境變化的影響,缺氧、二氧化碳和麻醉劑等因素均可作用於中樞而改變其興奮性,亦即改變突觸部位的傳遞活動。

  成考醫學綜合複習筆記

1、試述被動轉運和主動轉運的特點

藥物分子藉助於流體靜壓或滲透壓隨體液通過細胞膜的水性通道由細胞膜的一側到達另一側稱爲濾過,爲被動轉運。

主動轉運特點:1、需要載體。2、消耗能量。3、轉運時有飽和現象。4、有競爭現象。5、當一側藥物轉韻完畢後,轉運停止。

2、試述血漿半衰期及其臨牀意義

血漿半衰期是指血漿中藥的濃度下降一半所需時間,臨牀意義:可以預計連續給藥後達到穩態血漿藥物濃度的時間和停藥後藥物從體內消除所需要的時間。

3、簡述藥酶誘導劑及其臨牀意義

凡能誘導藥酶活性增加或加速藥酶合成的藥物稱爲藥酶誘導劑,酶誘導可引起合用的底物藥物代謝速率加快,因而藥理作用和毒性反應增強或減弱。

4、簡述生物利用度及臨牀意義

生物利用度是指經任何給藥途徑給於一定劑量的藥物後到達全身血循環內藥物的百分率。有絕對生物利用度和相對生物利用度之分。意義:反映藥物製劑被機體吸收利用程度;評價藥物質量的指標。

5、簡述首關消除及臨牀意義

首關消除(首過消除):口服藥物在胃腸道吸收後,首先進入門靜脈,某些藥物在通過腸粘圝膜及肝臟時,部分藥物受到滅活代謝,使進入體循環的有效藥量明顯減少。

2)實際意義:首關消除強的藥物應加大給藥劑量,或改用其他給藥方法,以避免療效降低。

6.一級消除又稱線性消除,等比消除,是指體內藥物在單位時間內消除的藥物百分率不變,也就是單位時間內消除的藥物量與血漿藥物濃度成正比。

按一級動力學消除藥物有如下特點:

1.體內藥物按瞬時血藥濃度(或體內藥量)以恆定的百分比消除,但單位時間內實際消除的藥量隨時間遞減。

2.藥物消除半衰期恆定,與劑量或藥物濃度無關。

3.絕大多數藥物都按一級動力學消除,這些藥物在體內經過5個t1/2後,體內藥物可基本消除乾淨。

4.每隔一個t1/2給藥一次,則體內藥量(或血藥濃度)可逐漸累積,經過5個t1/2後,消除速度與給藥速度相等,達到穩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