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反思(精選10篇)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反思(精選10篇)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反思 1

看到這次期會考試分析,自己的心情猶如這個季節,咋暖還冷,一絲酸楚涌上心頭,腦海中一個疑問久久揮之不去,我的課堂教學怎麼了?時間都到兒了?窗外雖已是濃濃的夜幕,萬物也已歸於平寂。然昔日熱鬧的宿舍,今晚卻異常的平靜,沒有了討論和爭執,心中卻多了一份沉重,多了一份思考。理一理紛亂的思緒,是時候認真反思了。

一、兩個“不夠”埋禍端

對於教學自己不可謂不努力,對於工作自己不可謂不認真。然學生的成績讓自己對努力和認真有了一份更深的理解。細看成績分析,恍然大悟,兩個“不夠”躍然紙上。自己對特優生數量的培養上做得“不夠”。對於後三分之一的'學生關注“不夠”。導致動力欠缺,後勁不足,成績悽然。自己的認真和努力成了獨角戲。

二、兩個“不變”失課堂

在課堂教學上自己不可謂不用心,不可謂不負責,儘管只教一個班級,且每節課都堅持用課件教學,把歷史演繹的聲情並茂,然問題恰恰出在此環節上。課件雖出自自己的製作,但卻是上一屆學生用的課件,一成不變,必然導致停滯不前。自己過於注重對教材的研究,但忽視了對學情的深思,課堂成了自己表演的講堂,學生成了迷失的觀衆。老師很辛苦,學生很迷茫,成績很悽苦。

三、方法不明,徒勞無功

自己對於課堂的理解不可謂不深刻,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自己不可謂不明晰,考試結束後,研究了學生的試卷並與學生進行了單獨交流,學生一句:老師,您講的和要求的我都記住了,爲什麼考試不得分?讓學生對老師產生疑問,雖方寸大亂,卻久久自責,一個爲什麼,敲醒了我,歷史只是單純的記憶嗎?自己的失職讓學生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回顧自己的教學,知識的傳授不可謂不全面,但對學生方法的指導尤其是做題方法的指導做的遠遠不到。“學以致用”這四個字很大程度上是學生的學和在老師指導下的用。然而我做到了嗎?慘痛的教訓,讓自己幡然醒悟,未免對學生有點殘忍。

四、學風不養,努力東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自己不可謂不深知,什麼是興趣,如何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我想首先是學生對老師的信任。信任的根源就在在於把複雜的課課堂變得簡易化,讓紛雜的知識通俗易懂,讓學生在考試中輕易得分。然自己在教學中往往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忽視了對於課標的理解,忽視了學生的認知水平。使學生沒能養成良好的學風。讓學生的興趣一點一點被蠶食。

成績雖已寫入歷史,但歷史可以改寫。面對本次失利,爲自己辯解或是氣急敗壞,都是對自己對學生極爲不負責任。我相信自己,因爲我對所教的六十名孩子依然信心百倍。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反思 2

七年級期會考試已經結束,經過我對學生考試成績的分析,反思如下:

歷史對於學生來說,是抽象的,尤其是七年級的學生,只有使之形象化,才容易讓學生理解。

在國中歷史教學中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當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時候,坐在下面的學生卻沒有應有的積極性,或者埋頭寫作業,或者昏昏欲睡,究其原因,並不是學生對學習歷史沒有興趣,而是教師忽略了學生在教學上的參與性和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

七年級歷史教學主要講述是中國古代史的內容,時間間隔長,學生了解不多,尤其是其中中一些古文材料,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時候都是教師“一言堂”,這其中古人的思想問題的教學更是許多老師的.難題,講深了學生不易理解,講淺了學生沒有掌握。所以在教學思想問題時更需要教師靈活應用教材,結合背景材料,最好能應用計算機課件,積極創設教學情景,讓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提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主動學習。

我發現造成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師沒有給予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的動機和機會,學生的學習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勵;

(2)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缺少懸念和情景,沒有找到學生感興趣的歷史問題,讓他們進行分析與探究;

(3)不能靈活使用教材,缺乏培養學生自學精神和創新精神的教學設計;

(4)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體現不夠。

作爲教育者應該掌握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動向,學生的思維活動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在他們對所學內容興趣不大時,尤其是心理感到負擔,受到壓抑時,便處於抑制狀態。相反,熱烈的學習氛圍會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去,思維活動也會處於最佳狀態,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將得到極爲充分的激發。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反思 3

一、試卷質量分析: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落下帷幕,此次考試試卷結構合理,分爲四部分:單項選擇、判斷並改錯、填空題和材料解析題。其中選擇題50分,判斷並改錯、填空題分別爲10分,材料解析題30分。試卷難易度適中,比較注重基礎,同時也充分考慮能力的考察。在強調基礎知識的原則下,考察學生運用史學知識、史學理論分析史學現象的能力,並形成科學的唯物史觀。是一套有水平的測試題。

二、學生答題情況:

此次試卷位七年級學生入校第一次進行系統的歷史測驗,有點主要體現在絕大多數學生的字跡整齊、乾淨,基礎知識掌握紮實,學生的能力得以體現;但在此次的考試中也發現諸多問題:

1)選擇題部分:學生失分點主要集中在18題、24題。

2)非選擇題部分,判斷並改錯、填空兩個題學生答得比較差。反映了學生基礎知識不夠紮實,粗心。

3)材料解析題回答情況較好,但反映的問題是不能認真審題,錯字、別字問題較嚴重,期中“葵丘會盟”的`“葵”錯誤率高。

三、測試結果:

最高分100分,最底分低於60分。平均分爲84.1分,優秀率60.5%。

四、教學反思:

期會考試結束了,爲了今後的教學能取得更大的成績,需要總結經驗教訓,下面就這次期會考試的情況作以簡單分析:

(一)、教師方面:

1、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加強對學生能力方面的培養,加註重學以致用的原則。

2、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以後在這方面多下功夫,提高培優和不差的效率,整體提高教學質量。

3、在讀圖題上多加練習。學生的讀圖題都做得不是很好,可以看出來,讀圖能力欠缺,要帶領學生分析歷史圖片,進一步提高能力。

(二)、學生方面:

1、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

2、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爲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

3、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儘量多得分等等。

4、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唸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繫。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三)、今後的措施:

1、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採取及時反饋抽查。

2、加強課後的鞏固記憶程度,採取做練習的方法。

3、這裏打造德育課堂,少講精講,讓學生多學習多探究多思考,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學習歷史要紮實、牢固、脈絡清晰。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會努力探索,大膽嘗試,與課改同步,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把自己的教學工作做得更好的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反思 4

(一)基本情況

縱觀今年期會考試試題,就全卷內容來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學生,試題由易到難,重點突出;考試的內容特別細小,知識點比較碎。但是學生考試的卻不是很理想,對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體情況分析

第一題單項選擇題大多數中等生失分比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須提高中等生的做單項選擇題的能力,其中大多數錯的是第11小題,臺灣正式歸爲中國是在哪個朝代?這個題大多數選的是三國,三國時是大陸開始和臺灣交往,答案應該是元朝設立巡檢司後。還有錯的'最多的是第一小題,唐太宗取得人才的途徑是什麼?應該是科舉制,但是因爲是按人教版的答案是開科取士,其實就是科舉制。

第二題考查的是填空題,是平時的細小知識點,第一個題沒有講過,學生不會做,被外國譽爲中國的第5大發明是什麼?應該是科舉制。也是人教版內容。還有一個是唐朝的極盛時期是開元盛世。學生失分最多。

第三題是考查的遼西夏北宋等幾個國家建立的情況,基本常識,但是也有一少部分學生答錯,這說明了有些學生對基本常識也沒有掌握。

第四題是非選擇題,材料分析題,考查了經濟重心南移重要知識點,這個題是重點,可是還是有少部分學生沒有答對,第二個材料分析是自由發揮題,學生答題情況還可以,最後一個材料分析題是大運河的開鑿。

(三)教學反思

對於本次考試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將會做出如下改進的措施:

1.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提高學生做選擇題的能力,多做選擇題。

2.一定注重學生的背誦情況,重點查背,基礎知識一定要記憶。

3.加大非選擇題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做開放性的題型。

總之,這次考試較差,爭取下次考試能有大的進步。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反思 5

一、學生方面:

1、有一大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認爲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不去認真學了。

2、看書不細。未能聽進老師的忠言相告,以爲這兒不考,那兒不考,存在僥倖心理,結果遭受沉重一擊。

3、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唸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繫,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

4、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不肯下功夫,主動去背去記積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七年級學生是中學生學習不穩的時候,教師要把握好學生學習的'尺寸,及時給以指導和輔導,讓學生的成績能有所提高。

二、教的方面:

1、課時和內容所限,導致學生對於整節內容不能形成系統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掌握。

2、加大對學生檢查的力度。

3、歷史故事能調動學生興趣,但有時佔用時間太長,課堂上很少應用,今後的歷史課中應適度調整。

4、教師挖掘教材不到位,導致考試時有個別題型學生沒有接觸過,有的知識點,講課中根本沒有提到,結果學會無從回答。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反思 6

這次期會考試範圍主要圍繞1-12課,題量大,範圍廣。問題設置難易適中,總體難度並不大,但是成績並不理想,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現總結以下幾點:

1、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牢固。

2、對一些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刻。如三農問題中“農業生產合作社”“人民公社化運動”等不夠理解。

3、對綜合問題分析不夠,縱橫聯繫比較差。

4、書寫欠認真,甚至有些同學的試卷塗改現象非常嚴重。

今後要注意的問題:

1、夯實基礎,加大知識的`聯繫,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2、強化綜合訓練,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

3、注重培養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全方位,多層次的設問,加大訓練力度。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反思 7

一、試題分析

本試題滿分爲x分,實行閉卷考試,共兩大題。題型有選擇題、識圖題、材料解析題、綜合探究題。可以說題型多樣,接近會考試題類型。

從題量上看共x道選擇題,x道材料分析題,覆蓋的知識面比較廣、全,能夠全面檢測出課標上中國古代史部分對學生所要求的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

容易題約佔x%,中檔題佔x%,稍難題佔x%;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別是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適當也涉及了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設問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節設問,對分析能力的考查難度適中。

二、試題解題情況

1、某些知識點容易混淆

例如關於隋朝大運河的開鑿,很多學生誤以爲是隋文帝時期開鑿的,所以選擇題第1題就做錯了;對於第18題第4問,科舉制正式創立於哪位皇帝時期?有相當多的學生回答是隋文帝的,結果張冠李戴,造成失分。

2、相關學科知識掌握不牢

歷史學科內容包羅萬象,涉及了語數政地等多領域、多門類、多學科知識,若相關學科知識缺乏,定會對學習歷史帶來一定困難。如第6小題顯然是學生空間感弱、地理知識缺乏造成的,本來題目中已提示是“在亞洲”,但仍有一部分學生選擇“天竺”古印度。

3、歷史思維能力、從材料中獲取信息能力、概括歸納能力差

歷史學科教學要教會學生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歷史史實,分析歷史要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要教會學生擅於從材料中獲取提煉有效信息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學生概括歸納能力差,在答題時就會出現零亂、囉嗦或不完整。如第17小題第1問,學生失分較多,失就失在不能很好的聯繫材料,亂答一通。又如第173問,要求學生根據材料歸納出本題的研究主題,這考的就是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歸納能力,許多考生在回答時不是跑題,就是時間不對主要是宋朝或兩宋時期,或者答不到點上,導致失分。

4、審題能力不強

審題在考試答題中比較關鍵,從某種程度上說,題審好了,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審題出錯,就會導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領,胡亂作答。如第18小題第1問,有的學生根本就不清楚題目問的是什麼,或者根本沒看懂材料,就胡亂答題,結果可想而知。

5、錯別字相當多

有相當多的考生在答題過程中,錯字百出,如18題3“曲轅犁”易寫成“曲猿梨”,“筒車”又寫成“簡車”,太粗心了。

三、對今後教學建議

1、要從思想上重視歷史學科

歷史作爲會考學科已經幾年了,但從重視的角度看還不夠。從七年級年級的試卷來看,學生答題的質量普遍不高,書寫不整齊,空白的試卷較多,說明了學生從思想上不夠重視,對知識的掌握也不到位。教師一定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起來,要求學生基本知識點掌握準確無誤。

2、要依據《課標》進行教學

《課標》是歷史教學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和準繩,《課標》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提出了具體的學習目標,學生學什麼以及學到何種程度,都一一作了具體的規定和說明,所以在歷史教學中一定要認真研讀課標。

3、固本強基,狠抓基礎知識落實

基本知識點的落實:人物、時間、地點、原因、經過和影響等是歷史最基本的.知識點,必須牢固掌握,反覆記憶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強訓練,注重鞏固

教師在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必須落實每一堂課後的作業練習,落實好練習冊的習題,反覆落實基本知識點,注重鞏固。

5、注意對所學知識的總結與歸納

對所學的歷史知識一定要及時的進行單元總結,小專題總結,用線把所學的歷史知識貫穿起來,便於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理解,條理清楚的掌握。

6、要重視讀圖、識圖、填圖和析圖能力的培養

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課本圖;以圖讀史,以圖講史,建立緊密的圖文聯繫,進而挖掘課本圖的隱性知識。對於課本的一些圖片,一定要讓學生識記、理解、掌握。

7、加強對材料題的訓練

加強培養學生對信息的解讀、分析、提取與處理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抓材料中的關鍵字、詞、句和前言、引文出處的信息,要求學生用簡潔、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反思 8

通過期中階段檢測發現,自己今後教學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對學生加強審題、答題方面的指導,如要看清題幹中的限定詞,要結合分值作答等等。

2、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準確理解某些重要的'歷史概念。

3、對於基礎知識要準確,全面,把握歷史階段基礎知識、主幹知識。必須要求學生準確、牢固記憶基礎知識,而不是一知半解。

4、平時要訓練學生規範答題,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把字寫準、寫好,儘量避免錯別字的出現。

5、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做題方法的指導並進行有效的訓練,進一步加強規範答題的訓練,進一步加強對學生歷史思維和方法的指導,用歷史的語言回答問題。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反思 9

七年級有些學生學習方法不是很會,但課堂氣氛很活躍,如果變不利條件爲有利條件,應該會有較好的複習效果。於是我在這兩個星期的複習中,首先說明考試的重要性,教給學生複習方法,我採用了領着學生複習,每一節課佈置給學生具體的內容,然後小組抽背,課代表抽背,之後教師串聯知識體系,使學生有個完整的歷史概念。

有喜亦有憂。喜的是,七年級學生已經進入了國中階段的學習狀態,開始願意學了。憂的是,班級裏總有這麼一小部分,不是很會學,雖然他們上課也很遵守紀律,但不知道是否真正學進去了。

在本次複習中,我將複習過程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單章節的複習。這個過程主要以課本爲主,這部分的複習目的是喚醒對已學過知識體系的認知;第二部分是對基礎知識的綜合複習,並結合練習題,這個過程主要以老師歸納總結的試卷爲主,這部分複習目的是提高並進一步加深對已有知識的認識;第三部分是鞏固所有的'基礎知識及習題,達到“溫故而知新”,使學生進入考前狀態。在以上的三個部分中,第二個部分是關鍵,學生要想取得好成績,就要在這個階段中下功夫。人類的認知是從感性到理性再上升到實踐的過程。這次期末複習,我也是在不斷的探索,希望通過這次考試查漏補缺,取得好成績。

七年級歷史期會考試反思 10

見到了學生的成績,雖然在年級對比上還說得過去但這顯然不是重點,相對的良好掩蓋不住絕對的問題,並且看上去“問題”還很是不小。

首先,班級及格人數不足三分之一,如此低的及格率即使是年級評比靠前也顯得毫無意義,只能說明年級整體的水平欠佳。再者,低分人數較多,不乏成績還未突破兩位數的同學,這真的有些難以想象,知識的漏洞該有多大?想來着實堪憂。再者,要數答卷上凸顯出來的問題了。簡單翻了翻試卷,最突出的問題有兩點:其一,沒讀懂問題。要麼答非所問,要麼離題萬里,還沒搞懂問題實質所在或是僅憑第一感覺就揮筆作答當是癥結所在。其二,沒有把握答題技巧。歷史作爲文科類學科,論述題的給分必然是依據得分點給分,而大多數學生尚沒有這這種答題的概念,難免長篇大論卻又與得分點擦肩,或是不分層次將答案“揉作一團”。

當然,問題的出現實際是考試的最大意義,如此方能有的放矢對症下藥。

第一劑藥應下在基礎知識薄弱上。雙基尚且不牢無異於體質虛弱,要得強健幾乎沒有可能。因此,要着重基礎知識的加強和鞏固,這說來簡單實際上並不容易,畢竟細碎的知識不易記住又容易忘卻。要讓學生重回課本,我也該爲其做適宜的知識點歸納,同時要在平時注重相關練習尤其是注意落實課後練習冊的完成。

第二劑藥當開在讀題與答題上,體質加強之後接着要做的就是適當鍛鍊強健體魄了,讀題與答題技巧的把握就是加強“鍛鍊”的.過程。具體而言,要讓學生掌握問題的實質和關鍵,明晰出題人想要得到的東西。再者,應該使學生逐步形成按點答題的習慣,做到讀過問題立馬清楚題幹問了幾個問題,答題的要點在哪裏,並能分條列出答案。這個目的的達成有賴於知識的儲備,還取決於歸納總結能力的提升,更要在實際練習中經過指導去體會。

設想和實際效果的距離往往是“望山跑死馬”的,我們自身多數時候都是“知易行難”更何況是要去指導學生行動。因此,只能是以最壞的打算做最全面的準備,這個準備就包括不斷地根據實際情況去採取更深入的調整與應對措施。

下一次就是期末的測試了,打破這尷尬的及格率,即便不能達到全員及格,做到六成及以上及格,哪怕是成績年級墊底我覺得也是不小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