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精選2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但是讀書筆記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精選25篇)

《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 1

近日,拜讀了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陳鶴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書。此書分十三章,以淺顯平實的語言,闡述了兒童的心理特點以及爲人父母者如何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書中陳鶴琴先生運用了一百多個案例,而其中絕大多數案例都是有關兒子一鳴的。從所舉事例可以感受到,陳鶴琴先生在教育子女上,非常用心、細心而有耐心,其程度超過許多的母親。陳鶴琴先生對自己的子女進行了長期的觀察試驗,探索出了一條科學的家庭教育道路。

陳鶴琴先生指出,“對於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應當在小孩子面前取同一態度。”此話說得不無道理。在不少家庭裏,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大多采取的是這樣的作法: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一個對孩子怒氣沖天,大發雷霆,一個卻對孩子好言相勸,哄騙利誘。如此一來,孩子便可能會得寸進尺,甚至對父母之言產生輕視之感,教育的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不僅如此,年輕父母與爺爺奶奶輩之間,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必須採取統一的態度。此外,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也同樣如此。作爲教師,不管是學習習慣還是生活習慣,一旦發現了問題,都會嚴肅對待,認真教育。可現在很多家庭,要麼是稱沒時間管教孩子,要麼是過於溺愛孩子,對於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極不重視,聽之任之,放任自流;更有甚者,家長所教的,完全跟學校教師所教的背道而馳。結果呢,老師辛辛苦苦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抵消,造成了1+1=0的後果。這豈不令人難過?因此,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方方面面都應該達成一致,這樣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書中124頁,有這樣一句話:“做父母的對待子女應當有相當的禮貌。”陳鶴琴先生的話,促人深思。是啊,不管是父母,還是教師,我們面對的都是孩子。雖然他們年齡小,但同樣是獨立的有個性的完整的“人”。因此,我們在與孩子相處時,就應該遵守這樣一個原則,把他們看做一個真正的“人”!既爲真正的“人”,就應當享有作爲“人”的尊嚴。我們就應當同樣給予他們尊重,而不能因爲是他們的父母或教師,就任意的訓斥,或時整天板着臉孔,做出一副威嚴無比的樣子。這樣,有可能表面上讓孩子馴服了,但孩子的內心呢,卻不見得信服。甚至,還會在父子、母子或師生之間,出現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導致彼此的隔膜。此舉,實在是百害而無一利啊!但如若尊重孩子,則孩子會心悅誠服地接受父母或老師的教誨,教育效果自然很好。同時,有了尊重作基礎,孩子與父母或教師之間的關係則會顯得和諧、和睦而快樂。這種良好的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則是用金錢也買不回來的。同時,孩子是善於模仿的。父母或教師的言行會在耳濡目染中影響孩子,潛移默化地教會孩子怎樣與人相處,怎樣尊重他人。

陳鶴琴先生在書中還提到,“做父母的應當教育小孩子愛人”。看到此處,不禁想起了一位學生家長曾經愁容滿面地對我說起的一句話:“真不知道現在的孩子怎麼了,一點兒都不曉得關心父母!”其內心的憂慮,溢於言表。我想,有此煩惱的肯定不止她一人。其實,這怨不得孩子。孩子不是生下來就什麼都懂得,需要後天的培養。爲人父母者,肯定都非常愛孩子,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掏心掏肺地爲孩子操勞,爲了孩子,再苦再累都在所不辭。但可憐的父母們忘記了一件頂重要的事,忘記在愛孩子的同時,教會孩子關愛他人。於是,培養出了一大批自私自利的小皇帝和小公主。於是,父母們無奈地發出上述的感慨。其實,教會孩子關愛他人,並不難。關鍵在於,爲人父母者要有高度的教育意識,要善於抓住生活中一個個轉瞬即逝的教育契機,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愛心培養。比如,家人生病時,可讓孩子端水拿藥,噓寒問暖;吃飯時,教孩子把好吃的飯菜夾給長輩吃;出門購物時,讓孩子幫着拎東西;家人生日時,自制或選購小禮物,並送上幾句祝福的話語;遇上自然災害,引導孩子用零花錢爲災區捐款……事不在大小,但只要父母有意識地長期進行訓練與培養,那孩子必定會成爲一個富有愛心、關愛他人的`人,而不會成爲爲世人所不齒的自私自利之徒。

“凡小孩子能夠自己做的事情,你千萬不要替他代做。”這是陳鶴琴先生在書中提到的一個觀點。其實,這其中的道理,爲人父母者可能都懂。可真的遇上,卻還是忍不住動手幫着孩子做了。就拿我來說吧,兒子小時候,生怕他剝不好葡萄,總是一顆顆剝皮去籽後再送到兒子嘴邊。做其他事,也是如此,關懷備至。老公發現後,極力反對。細細想來,自己的確做得不夠高明。表面上是愛兒子,實際上卻在無意中害了兒子。讓孩子做能所能及的事情,好處多多。首先,在孩子獨立做事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遇到困難,爲了克服困難,他們自然會積極動腦,想辦法解決。這將極好地促進孩子的思維的發展。其次,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事,可以發展他的雙手的小肌肉,訓練並提高雙手的協調性和靈活性,而這又將促進孩子大腦的發展。第三,孩子獨立做事,可能成功,可能失敗。成功,則可從中獲取寶貴的經驗;失敗,則從中汲取沉痛的教訓。因此,成功也好,失敗也罷,對於孩子來說,都是非常珍貴的鍛鍊機會,都將很好地幫助孩子積累實踐經驗,以免重蹈覆轍,提高做事的能力。第四,讓孩子在獨立做事,則孩子就會獲得成功的機會,就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而這種成功的體驗,是父母所不能給予的。在享受成功喜悅的同時,孩子的自信心也會隨之增強,從而激發起再一次衝刺的信心和慾望。因此,爲人父母者,何不放開手腳,讓孩子們獨立地做事呢?

沉浸在字裏行間,聽陳鶴琴先生娓娓道來,真的是受益匪淺。陶行知先生曾讚道:“這本書是兒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因此,真心希望有更多的爲人父母者能捧起此書,認真拜讀,這樣,“小孩子可以多發些笑聲,父母也可以少受些煩惱了”,多好!

《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 2

市教育文件要求教師加強閱讀,我比較認同。因爲我事先就形成了讀書的習慣,這次從圖書館借閱要求閱讀的書目,靜心閱讀摘抄。陳鶴琴所著——《家庭教育》,讀來頗有共鳴,讀來如行雲流水。

我想原因有二:第一,自己寫過育兒日誌,思想領悟起來也容易;第二,作者的生存年代不遠,語言、思想等方面沒有太多因素的干擾。總而概括,如下幾點:

概括來說,這本書讀來順其自然,語言毫不晦澀。作者比較常用的語法就是排比句、並列句。排比句讓讀者在跳動的節奏中闡釋了多種情況,讀者的注意力易於集中。同時,也感受到作者是一個可愛的.人。並列句前半句便於讀者認識,後一句便於讀者思考。作爲育兒的書籍,比較適合父母閱讀。

其次,這是一個真正潛心研究的作者。文章足以流露出作者的人格,一個個形象的例子,一句句感悟的話語,那的確是自己的思考。讓我覺得更重要的是,父母在關注自己孩子的同時,還要關注別人的孩子的發展。這樣,通過對比就可以讓父母收穫更多的教育思想。孩子是變化的,原本乖巧的,在某個成長階段不認真的時候也能夠育兒。

再者,育兒還需要更加細緻。我自認爲是一個比較細心的媽媽,

《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 3

讀一本好書,就好像和一位品格高尚的人交流。這句話是我從讀《家庭教育》這本書中感悟到的。

《家庭教育》這本書一共分十三章:兒童的心理,學習的性質,普通教導法,衛生上的習慣,遊戲與玩物,遊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遊戲,小孩子爲什麼怕,爲什麼哭的,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小孩子怎樣學習待人接物的,我們應當怎樣責罰小孩子的,怎樣可以使小孩子的經驗格外充分些,爲兒童造良好的環境這十三方面的內容。讀完後,我深深地爲我以前不會當媽媽而慚愧,好在孩子還小,我還可以改之。其中書中讓我久久不能從腦海中忘記的一個詞就是“以身作則”。

以身作則這一個詞語的意思是以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以自己的行動來教育好我們的孩子,可我們家長很多時候是用嘴來教育孩子,而不是行動。書上有一段話這樣說:兒童在沒有進入學校之前,一天到晚最親近的人當然是父母,父母的言語動作,最是兒童所習所聞的。就是進了學校之後,放學回家,還是和父母在一起,如果父母的知識習慣好,兒童早已受到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學校教育,自然就相得益彰。所以做父母的教養子女第一條原則就是“以身作則”。父母如對人禮貌,孩子也不例外,父母是一個悲觀的人,看事物都用悲觀的眼光去看,那孩子的態度也一定是悲觀的。父母是一個樂觀的人,看事物都用樂觀的眼光去看,那孩子的態度也一定是樂觀的。兒童是容易受暗示的。現在我自己的孩子已經讀六年級了,學習的任務越來越重,學習成績也擺上了第一位,做父母的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呢?顧名思義還是以身作則。我要求自己做到:1 、多看書,和孩子一起看,一起聊書中的內容,聊書中人物性格,聊看過這本書後你有什麼想法,聊書中的什麼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2 、不和老公吵架,儘量一家三口人一起外出活動,讓家庭氣氛和諧。3 、良好的做息時間,早睡早起。4 、努力學習廚藝,儘量滿足孩子的食慾要求。我這樣做了的'以後的時間裏,我們的變化是,孩子和媽媽的關係不是在口水的戰爭中進行的,媽媽提出的要求,孩子也會樂於去完成,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大大提高。

以前,我只要一發現孩子有問題,心裏就着毛。現在,我也能沉住氣,不會總生悶氣了。多虧了這本書,它時時提醒自己,先要求自己,先把自己的事做好,以身作則,爲孩子樹立一個有內涵的媽媽形象。前進的路上是曲折的,相信我們的明天是美好的。爲了我的孩子,我要加油!

《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 4

這兩天我進行了斷舍離行動,扔掉了一些衣服和女兒的玩具,整理了書桌,把關於教育的書籍放在一起,計劃一本接一本重新閱讀,寫讀書筆記。

第一本是陳鶴琴著的《家庭教育與父母教育》。這是我15年在網上買的,之前通讀了一遍,現在再看,仍是覺得針對小寶開始的注意事項非常全面。家有小寶的父母可以在網上買本看看。

如果早讀他的書幾年,可以少走很多彎路,雖然我的女兒已經錯過最佳教育時期,我還找到幾條她現在還是需要的記錄下來,特別提醒自己注意培養好的習慣。這些其實都是父母在做在學,才能真正幫到孩子的。

第一點、做父母的應當教訓小孩子顧慮別人的安寧。

第二點、做父母的須禁止小孩子作僞。

第三點、教小孩子服從。

第四點、教小孩子愛人。

全書通俗易懂,講得都是案例,一百多條舉例當中,在兒子一鳴那兒的'就佔了73條之多,他把學來的家教知識在兒子身上印證,自己的學說也在兒子身上實驗,對他影響最大的是卡爾·威特的教育。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陳鶴琴先生說不要驟然命令小孩子停止遊戲或停止工作。他舉了一個例子:

知新的母親很明白知新的心理;她也很能體貼知新的意思;而知新也很願意聽她的話。一日早晨,知新同她4歲大的妹妹玩弄積木,搭橋砌屋,玩得很高興,他母親走來看見他同他妹妹倆玩得這樣有趣,就笑嘻嘻地稱讚了他們幾句,並且對他們說:“我們要吃點心了,我再給你們5分鐘功夫,你們快點玩,玩好就把積木放在原處。”

就是這樣簡單地幾句話,讓孩子有了一個心理預期,比命令式的驟然制止要強多少倍,我們成人在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如果被告知立刻停止,也是有諸多的不願意,孩子更是如此,但是給他留有一個時間,讓他緩衝一下,他也就接受了。

陳鶴琴先生說:做父母的不應當對孩子多說“不!不!”,事屬可行,就叫他行;事不可行,禁止他行。倘使不論事情的可否,竟一味去禁止他,那麼小孩子就會茫然不知所措。

兒童的內心世界如此豐富,如果我們用粗糙、粗暴去對待孩子,孩子的成長勢必會受到影響,既不能無原則溺愛,也不能太嚴厲,語言要柔和,行爲要嚴格。

《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 5

陳鶴琴是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和兒童教育專家,我國幼兒教育的奠基人。而陳鶴琴老先生所著的《家庭教育》一書,是我國現代教育史上第一個把家庭教育實踐與科學緊密聯繫結合的開拓者。雖然我們還並未成爲家長,但細讀這本書,也能收穫到許多感悟,對我們的專業實踐也有許多啓發。

《家庭教育》一書對於如何教養小孩講得詳細入微。不僅包括養育方面孩子的吃喝拉撒,更包括教育孩子的待人處事方面,用樸實的文字、生動的事例指導家長應該如何正確教養孩子。例如在講到遊戲與玩物時,陳鶴琴老先生建議家長應當謹慎挑選,保證孩子的安全,讓孩子學會在遊戲中成長探索,確保孩子身體和心智健康的發展;又例如在責罰方面,陳鶴琴老先生提醒各位家長應理性思考,避免意氣用事,教育孩子用積極的暗示比消極的命令好得多,比如孩子字寫得不好,不要去全面否認,而是告訴他那幾個字寫得特別好,剩下的字也請像這幾個字一樣寫得工整規範。

看這本書時,突然想起小時候犯了錯,媽媽總會告誡我:“小心爸爸回來教訓你。”我想,在現在的大部分家庭教育中仍是存在這種情況。這就好比戲劇,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媽媽總是扮作紅臉,給予你慈母的愛,而爸爸總是扮作黑臉,給你嚴父的威嚴。可是大多數家長都沒有想過慈母的愛並不能消除嚴父帶來的傷害。《家庭教育》一書告訴我們爸爸並不是大老虎。父親是孩子力量和勇氣的依靠,不要隨意用父親去恐嚇孩子,孩子做錯事後不要就對他說:你再不聽話,你爸爸回來教訓你!這樣子只會將孩子推得更遠,對父親產生天然的抗拒感。

陳鶴琴老先生在《家庭教育》一書中提供了諸多養育孩子的方法,這些方法淺顯易懂、容易掌握,但我們知道,教育孩子是一門大學問。陳鶴琴老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活教育”理論,這一理論思想在此書中也多次滲透與體現。“活教育”就是強調教育與生活實踐、社會現實緊密相連,譬如現代教育所提倡的"素質教育”,都是爲了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正確認識孩子好遊戲、好模仿、好奇、喜歡成功、喜歡野外生活、喜歡合羣、喜歡稱讚的年齡特徵,正確把握孩子的心理,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活”的教育。就好比,孩子喜愛遊戲,成人就應多多創造條件並鼓勵孩子參與,提供合適的玩伴、衣着以及各種“活”的、安全健康的、易於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玩具。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我們的活教材,在教養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多多帶孩子到戶外去,而不是關在家裏,怕孩子弄髒衣服、受傷、受累或受涼感冒,而是在確保孩子的安全健康的前提下,讓孩子多去探索、多去感知。因爲,生活纔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環境。

“做父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家庭教育》這本書爲廣大成人提供了一個借鑑。這本書教育父母不僅是要給孩子一個健康的身體,更是要給孩子一個健康的人格。

《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 6

在讀《家庭教育》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覺得好的孩子總是好的,不好的孩子總是不好的,至於爲什麼好,爲什麼不好一直沒有深究,覺得或許這就是父母的命。但事實上這並不是命,而是和教育分不開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永遠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師。父母的潛移默化纔是對孩子最大的影響,這也就是爲人父母最大的壓力,所以要培養教育好孩子,就先得從自身做起。

現在的許多父母十分自私,打着給孩子創造富裕生活條件的幌子,好像是爲了孩子願意付出一切,但其實卻很少捨得多爲孩子花一點心思。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在模仿着大人,既然把他帶到這個世界就有責任關心他愛護他。現在的孩子由於家庭條件的優越,而且獨生子女比較多,有一部分孩子不在父母身邊長大,而是由老人們代爲看管,很多父母只是定時去看望一下而已。其實孩子小的時候是特別需要父母的關愛,倒不是說長輩們不關愛他們,但是此愛非彼愛。慚愧地說,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有時也抱怨也覺得很累,看着別人在瀟灑的享受生活,我過着圍着家庭轉的日子,而且還總是有個“小尾巴”跟在身邊。現在想來,幸好由於種種原因,我不得不自己帶孩子,如果我也把孩子放在父母身邊,放手不管,將來我一定會後悔的。以前孩子都因爲讓老人帶慣的不聽話,脾氣太犟了,還好現在孩子還小,改正還不晚。千萬別小看孩子,別以爲他小小的,貌似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心裏都明白,只是說不出來而已。

這本書的很多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書中談到的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也非常贊同,只是真正做起來有點難度,尤其是堅持長期如此,更是難上加難。讀完這本書給我上了非常有意義的一課,也是對我這個不太稱職的媽媽敲響了好好教育孩子的警鐘。

班主任老師曾說過,教育孩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哪一個父母堅持的時間長,哪一個孩子就是最優秀的,現在不爲孩子操心,孩子的後半輩子都需要你操心,這句話說的太對了。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每個父母都是藝術家。相信我們做父母的只要選對了正確的方式方法,用心的去關心教育孩子,那麼每個孩子都是最出色的。

《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 7

“願與天下父母共讀之”——陶行知

引言:一本書的作用到底有多大?也許我們無法做出回答,但是《家庭教育》這本書卻用自己獨特的魅力影響了中國幾代人的學前家庭教育……

正文:以前很少接觸教育理論類的書籍,因爲覺得此類書大多是很枯燥的,但是讀了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的代表作《家庭教育》之後,我才發現原來一本充斥着條條框框的教育理論的書也是可以有着如此的趣味性和實用性的。這本書是以作者的孩子陳一鳴爲主要記錄對象的,從1920年12月26日,一鳴出生起,陳鶴琴就開始記錄,記錄陳一鳴什麼時候哭,什麼時候笑,什麼時候小便,什麼時候會頑皮了。把陳一鳴身心的發展都作了全面的研究,一共連着808天。808天的連續跟蹤觀察、文字攝影記錄及實驗對比,創中國研究兒童之先風,後來也就有了這本在中家庭教育史上有着舉足輕重地位的《家庭教育》。

在讀這書的過程中,每位讀者都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以及他先進的教育理念。在書裏作者用自己的觀察記錄着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用自己的教育原則切實的實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每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作者就會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以此在逐漸觀察和總結基礎上提煉出家庭教育的101條原則。我們都夠清楚的看到,這每一條原則都是作者的心血所凝聚而成的,也都是值得我們每一個讀者相信並付諸於自己的教育實踐的。我看了書之後就在想,如果我們現在的家長也能像作者一樣關注自己孩子成長的的每一個瞬間,真正的去了解孩子,那麼中國的家庭教育便會更加科學合理,中國的`孩子也便能更加健康和快樂的成長了。

在書中我體會最深刻的莫過於作者對孩子行爲的思考和對孩子心理的分析,我們無法否認,這種深刻的思考和分析是作爲一名教育家應有的,但是這種敏感度更是一名父親多特有的。其實,教育孩子和與他人相處也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的,這都是要建立在對對方瞭解的基礎上的。在這本書上第一章首先談“兒童的心理”。作者提煉出7條原則:小孩子是好遊戲的、是好模仿的、是好奇的、是喜歡成功的、是喜歡野外生活的、是喜歡合羣的、是喜歡稱讚的。這就告訴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首相要充分的瞭解了孩子,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更加有針對性,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書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經典的案例,對於有孩子的父母而言,這些到現在還都是有着很強的借鑑意義,因爲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小的案例折射出很多的正確的教育理論,而這些理論對於孩子的教育是大有幫助的。

這是一本正真經典的教育書籍。正如陶行知先生說,作者是“以科學的頭腦、母親的心腸”做成此書的。

這是一本實踐與理論完美融合的家教全書。在書中幾乎每一條理論框架背後都會有一個具體而生動的實例,實踐與理論相互佐證,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這是一本雅俗共賞的教育典藏。如鄭宗海先生在序言中說:“這本書事實具體、文辭淺顯,可期家喻戶曉。”

總之,這是一本我們可以信賴的好書,讀書的真正樂趣就在於你能夠與作者發生共鳴,把自己融入書中,融入到作者的思想中。而我相信讀過《家庭教育》這本書的讀者,尤其是家裏有幼童的父母,定會覺得自己的精神得到了一次洗禮。也許您正在衆裏尋書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 8

本書從孩子教育主要幾個方面進行展開論述,旁徵博引,切中時下流弊,非常中肯,給我們指明孩子成長道路,正確教育方法。看到書裏描寫情況,自然聯想到自己孩子學習、生活點點滴滴,幾分相似、幾分同感上心頭。

拔苗助長不利孩子發展。整個國小階段,孩子需要解決的發展任務,是處理好勤奮感與自卑感。適量的指認任務能促使孩子勤奮感、成就感。反之,如果任務不斷加碼,最終導致孩子無法完成任務,產生挫敗感,要麼反抗要麼放棄努力。一味填滿孩子,久坐桌前,缺少與大自然相處機會,孩子注意力、觀察力、感知力、想象力會有多大發展?我特別能感受到,偶爾幾次的作文作業日,寫完作文都已經快晚上九點了,看起來神態木訥,反應緩慢。有時作業少,完成的早,我們就去外面玩,一會捉迷藏、一會兒翻爬梯、有時在活動器械上做各種難度動作…那神態活靈活現,我說這纔是孩子,孩子愛玩是天性,順着天性培養個性,春天小苗需要陽光和雨露。

健康是革命本錢。該書從中醫角度,讓我們觀察孩子成長變化,同時增長我們中醫知識。病在心,面紅而心熱,病在肝,面青或身體有疼痛,病在脾,面黃而浮腫,病在肺,皮膚面色煞白似有寒氣,病在腎,面黧黑而無光澤。如果一個孩子不愛活動,也許是脾虛而氣弱…。這些都便於我們觀察孩子健康。我家孩子身體健康好,今年長高了許多,在身上有些瘦弱,飯量不大,我們一直比較在意,所以這本書提醒了我們,抽空帶孩子看看中醫,二年級正在孩子換牙齒時期,門牙鬆動一直沒掉下來,如果不及時把牙齒換掉,會影響新牙發育,孩子怕疼,不肯去醫院拔牙,看來做正確事情,也要下決心。

安全無小事。書裏提到:經常向孩子說明什麼事有危險,什麼事不能做,應該怎麼做,而且這種苦口婆心嘮叨,要重複多次纔有效果。這時我想起,過馬路時,一是不能闖紅燈,二是不能跑,要左右多看看,確認安全後在過馬路。還有孩子愛大鬧,做電瓶車時和大人背靠背,這樣萬一摔倒很危險,一定改掉不好習慣。遇到安全危險等如何應對,我們也給孩子考過,不過書裏這10道保命題,還是比較全面的,有些我們也沒遇到,一定要考考孩子,增強防範意識和應對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昨晚我問孩子,媽媽的生日是什麼時候,孩子確實答不上來,看來“不超過20%孩子知道媽媽生日”,統計結果相對準確的。我們無休止拋給孩子很多愛,卻忽視了培養孩子愛他人的.能力。付出愛能提升愉快感,把自己最珍貴東西分享給他人是愛的體現。儒家倡導“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影響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中華文明傳統薰陶的孩子不比西方價值觀教育孩子差。爲了培養孩子愛心,大人適當的表現“弱些”,給孩子以關愛別人的機會。別在孩子面前充當成頂天立地大人物。

讓孩子做自己心靈主人。人天生有自己做主的願望,不要強迫孩子學習,讓孩子在試錯中學習,提供發自內心的學習動機,這樣纔有獨立思考能力,纔有創造能力。所以,孩子學習時,不要陪伴,讓她獨立完成,有困難她會自己解決,解決不了的,會求助老師和父母,這點尤爲重要,我們真沒意識到,以後孩子做作業是一定不要陪伴。讓孩子獨自完成作業,在獨立學習過程中,培養孩子自信的品質和專心做作業的良好習慣。

《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 9

《家庭教育》 是一本幫助家長教育的好書, 書上有句話“只有不懂教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讓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博大 ,知道了我做的還遠遠不夠,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家長,就要不斷的更新家庭教育觀念。 學習家庭教育增強了我教育孩子的信心,從這本書中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和相同的案例,幫助我更好的解決孩子的壞毛病和壞習慣。

我的孩子在寫作業時經常磨蹭,我就不斷催促,結果越催促越慢,寫出的作業質量也不好,我就更生氣,經常責罵孩子,通過讀《家庭教育》我的態度有所改變,當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時,做父母的一定要鼓勵他、讚賞他,讓孩子從內心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一定能幫助孩子克服磨蹭的壞習慣。

此外,還有把傳統美德方面的教育書和家長以身作則相結合,中華美德教育,()對孩子個人來說,是其做人基礎,家長對待長輩也要做到孝道,然後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導、啓迪、感染孩子,讓孩子學會體諒父母的辛苦,尊重父母的選擇,感激父母的養育,在發展到能用努力學習、爭取早日成才的實際行爲來報答父母。

通過不斷地學習家庭教育,提高自身的素養,經常與孩子溝通,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改掉自身的壞習慣。

學習 《家庭教育》最大的收穫就是讓我不斷的成長,家長只有不斷的成長才能爲孩子的成長提供有效的幫助,讓孩子不輸在家庭教育上,讓孩子更健康、快樂、向上,這就是做父母最大的願望。

《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 10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是接納而非對決。接納其實是老生常談的教育理念,這句總結性的觀點,一說即懂,適用於各種親子矛盾的處理,接納他的不完美,同時也接納自己的非全能。讀了這篇文章有四點感受和大家共勉:一是接納孩子躁動不安的情緒。不止孩子會有情緒,作爲成人能隨時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也是個很高的`修爲。給情緒一個釋放的出口,是最好的解決方式,或是靜下來排解,或是動起來發泄,總之不能讓壞情緒持續發酵。二是認同他的感受。孩子向你抱怨學校的某些不平和是非時,是強烈需要感同身受的。給予他的迴應應不含褒貶,只需確認孩子的感受承認他的觀點,作爲他永遠的臂膀和靠山,跟他站在一側。三是不要挑刺、揭傷疤。我們家長總是控制不住的提醒孩子注意自己的缺點,希望他們及早改正,卻沒注意自己的表達方式和場合。可能還會在少有敞開心扉的聊天中提及他過分在意卻不願意讓你掛在嘴邊的事,最終導致爭吵和不歡而散,喪失了溝通的意義。理智面對他們的一些讓人難以忍受的行爲,才能避免衝突發生。四是學會傾聽。有時候和孩子聊天,總是抓不住他要表達的點,丟失了彼此繼續溝通的興趣。靜下來細想,是專注力不夠的原因,孩子表達的同時我可能還在想單位的工作或今晚的飯菜呢,一心多用的結果就是孩子一句‘‘算了,不跟你說了,說了你也不懂’’。爲了與孩子建立深層次鏈接,我們要積極傾聽,少說多聽,帶着共情與真誠,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愛與尊重。

《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 11

這本書嚴格來說我不能稱之爲讀後感,因爲壓根沒有仔細讀完整本。

這本書是別人送的,推薦給我,說不錯,而家有寶寶,對兒童教育非常關注,自然也高興的收下了,也滿懷期待。

但是這本書真的不適合我,我實在沒有耐性仔細去閱讀這種種類的書,書裏沒有我期望的實在的有效的指引,在這本書裏,我看到的是濃烈的營銷的影子,而在我的概念裏,兒童教育是一項嚴肅的學術,是必須專業、嚴謹、有內容的。

整本書我看到的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其實很簡單,就是:對孩子輕輕說“是的”,分解開就是孩子天生有自己的天賦,父母要尊重這種天賦去培養孩子,要重視孩子,多肯定他。這個思想原本也被大多數人認可,但是就是這麼一個觀念,就整出一本書,我總覺得實在是太單薄了,不要說這個觀念還是已經氾濫成災的存在,很多父母也已經有這方面的意識,而在作者的敘述裏,好像九成九的父母都是漠視孩子的,都是不懂得重視孩子的,這實在是一種過於自負、自戀的想法。

尤其在整本書裏,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推介自己,講自己成長的了不起,是最讓人反感的地方。

在這個全民營銷得有點過了的年代,看到這樣的書,實在讓人厭煩,尤其是在育兒教育這樣的領域。

當然,我生性乖張,對事物有時過於主觀,這種觀後感也僅是一種個人體會而已。

《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 12

在家庭教育環境中,父母的所做所爲最爲重要。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父母的言談舉止,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父母在生活的每時每刻都可以成爲孩子學習的榜樣,怎麼料理自己的事,怎麼同別人說話,怎麼對待朋友等,這一切都對孩子的教育有意義。

在家庭教育實踐中,我覺得應用最成功的教育方法是正向成功策略。正向手段包括表揚,鼓勵,誇獎,讚美,符合人的.天性。那是孩子上國小一年級時,剛開始有正規的家庭作業,孩子做完作業,我總是要求太高,說這個字不好,那個地方太髒,沒幾天孩子的積極性就沒了,做作業拖拖拉拉不想做,後來我的母親到我家一段時間,老人看到我總是訓孩子,說了一句:“孩子剛開始學,一放學就自覺做作業很不錯了,不要總是要求孩子太高。”從那以後,我聽從了老人的建議。老人這一句認可的話,使孩子一直保持一放學先做作業的好習慣。

面對孩子的缺點,有時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當着別人批評自己的孩子,不要在別人表揚孩子說負面的話。這方向自己也深有體會,父親曾經教育自己時就是這種方法,傷害了我的自尊心。當時,如果父親當着別人的面說我不行,雖然我沒有表現出來,但是內心裏很難過,而且產生了逆反心理,造成自己自信心不足。這方面有可能對孩子的一生造成不良影響。

通過初步學習了家庭教育手冊,讓我的家庭教育方法有了一定的指導方向,希望孩子以後的能夠快樂、積極地成長。

《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 13

說起孩子,每個父母都有說不完的話題,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孩子的'成長傾注了父母大量的心血與愛。半月一講第62講到了《家庭教育促進法》“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第八條:相互促進,父母與子女共同成長。

訪談嘉賓視頻中講到,家庭教育中典型的補償心理“強迫孩子去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是不妥的。這一點感同身受!

孩子上九年級時數理化都很拔尖,唯有英語科目是弱項,吃過英語虧的我給孩子報了個校外英語強化培訓“一對一”,強迫孩子學英語,去了幾次後學習後孩子回來跟媽媽哭訴,說是學英語既浪費錢又浪費時間。

其實孩子當時的策略安排是學尖數理化,先考上高中,英語上高中後再補救,如果一味地攻英語,其他學科落下來,反而考不上高中,事實證明孩子的策略安排是對的!

訪談嘉賓視頻中講到女學生與媽媽共同學習英語考上北京大學的案例,使我深受觸動!我在想,我是不是也重拾英語課本,與孩子共同學習,一起進步,爲孩子學習英語扳回一局?!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深刻體會到,作爲家長我們也要不斷學習,讓自己充滿正能量,同時去影響孩子,和孩子起成長,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育兒育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家族的振興,需要幾代人的接力!

《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 14

《家庭教育》裏的《爲孩子選一所好學校》一文,闡述了一些獨到的見解和觀點,分析了其中的利與弊。這將爲許多即將步入國小的孩子的家長們,提個醒,作個建議,供家長一個參考。不一定要上名校,上寄宿班。以爲上了這些學校,孩子的前途就鎖進了保險箱。將來一定會出人頭地。殊不知,不適合孩子的'學校制度,反而會使孩子拔苗助長,適得其反。譬如,要就近擇校,這樣就不會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路上,路上安全也是一個問題。有心理恐懼的小孩也不適宜上寄宿班,因爲小孩更沒有安全感,反而造成更多的心理負擔。都說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大要素,只要讓孩子從小培養起對學習的興趣,那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先天的雖然很好,但後天培養更重要,與其在東奔西走,千方百計想盡一切辦法要進名校,擇名師,還不如加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多培養一些他自身對學習的興趣。

《家庭教育》中的《智慧父母》不能不提,這些在教子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按照書中的方法基本能得到奏效。還有《家長學校》,《幼兒發展》等等,看了都獲益匪淺。還有《巧手媽媽》,《小製作》,《家庭醫生》,都是值得一看的好欄目。希望以後能讀到更精彩,更實用的《家庭教育》。來共同提高對幼兒教育的認知能力,爲他走向健康的人生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礎,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 15

今天跟着孩子一起學習了《開學第一課》,每次開學都會跟着孩子一起學習,這次學習感受頗深,真是受益匪淺。

本次學習主題是做好“規則教育”,護航健康成長。都知道無規矩不成方圓,但是沒有好的規則也無法成就大事。對於幼兒來說,孩子還小,自己不知道怎麼制定規則,甚至不知道什麼是規則,所以作爲家長的我就要爲孩子制定規則。3到6歲是培養一個人規則意識的最佳時期,規則意識對於孩子國小的習慣養成、專注能力、情緒穩定甚至一生的幸福都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每天要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生活中,慢慢告訴孩子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要有耐心,在孩子具體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要具體指導孩子,告訴孩子怎麼樣做以及那樣做的`話有什麼不好,甚至自己融入其中與孩子一起完成。以後,對於孩子做錯的事情堅決不能露出微笑,以免給孩子造成錯誤的意識,態度要嚴肅,讓孩子覺察到我們已經生氣了,慢慢孩子就知道這樣做我們就會不高興。在與孩子培養規則中,自己也要嚴格遵守,給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老師。同時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以後的路還很長,必須做好長線準備,與孩子一起砥礪前行。

《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 16

很榮幸有機會能讀到這樣一本關於如何對孩子成長陪伴,學習指導等優質的書籍。書中的智慧分享,案例故事和現身說法等都讓我受益匪淺。

其中智慧分享中《天堂與地獄,就在父母的口中的神奇力量》一文中,我知道了經常接受消極暗示的孩子,有的會過早的失去對自己在學習方面的信心,有的還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叛逆和對環境的仇視情緒。而那些經常接受來自親人,朋友或者老師正確積極暗示的孩子,後來都會無一例外的具有一些優秀的美好的個性品質,即使他們在某一天失敗了,但總有一天會爬起來,重新開始,向着人生新的目標前進。

這讓我想起來一位非常和藹可親又教學有方的吉他老師,記得女兒剛開始學習古典吉他時,因爲音階總是按不緊,彈得曲子總是斷斷續續,慢慢的出現了消極怠工的'現象,每當練吉他時,總是敷衍了事,磨磨蹭蹭。當老師發現這種情況後,每次女兒上課,出現失誤時,他都會說:沒關係,已經比上次好多了,就只差那麼一點點,只要你在堅持練習一下,這個地方的彈奏效果就完美了。但是老師相信再給你點時間你肯定會做到的。有信心嗎?每當女兒聽到老師這樣說,都又會自信的點點頭說:有信心。正是老師一次又一次的積極暗示與鼓勵,才讓女兒一次又一次的充滿信心,堅持下來;才讓女兒不敢懈怠,最終也能彈出優美動聽的古典吉他曲。並去上海蔘加全國的古典吉他業餘吉他大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拿到了江蘇吉他十級優秀考級證書。

是的,我們一定要相信,相信有一種超現實,神奇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一定能夠激發孩子內在的心靈能量,從而激發孩子積極向上的生命力量。

《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 17

父母把孩子養育成人,是一件快樂的事,在孩子身上寄託着我們做父母的全部希望。但教育孩子卻是一件苦惱的事情。父母費盡了心血,孩子卻總不能如自己的理想。有的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有的父母節衣縮食儘量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孩子卻滿不在乎,甚至對父母不滿。有的孩子把父母的教導視爲羅嗦。現在的孩子也不知怎麼啦?難道是我們在家庭教育上出現了問題嗎?

培養一個好孩子不容易,家庭中的一切都是教育,而且在人的成長中伴隨終生。

1、可用家人的觀念、行動引領孩子知道什麼是健康,怎樣保持健康,這個最重要,沒有健康,別的無從談起。

2、用謙和、善良的心去教育孩子,讓孩子心中有愛,這是全家永遠保持和睦關係的動力源泉。

3、把分析事物的正確心態告訴他,使它成爲心胸豁達、志存高遠、明辨是非、目光長遠、勇於面對困難、堅毅的人。

4、用專心做事的態度影響他,使它成爲做事細緻、注意力集中,能恰當評價自己的勞動、不淺嘗而止的人。

家庭教育不是一味的疼愛,更是約束,家庭教育不是一味的'責罵,更是引領。家庭教育不是事後的消防隊,更是事前的防火牆。家庭教育少在孩子身上找缺點,多在自己身上找不足。不是事前沒考慮到,就是事後做的不夠好。捷徑是從小多和孩子一起做事,娛樂,別把孩子的時間推給閒逛的孩子,交好朋友才能做好人。作爲家長,我們一定會努力配合老師的教育,爲孩子的明天,未來創造良好的環境而努力。通過學習一定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讓我們共同努力爲孩子精心編織美好的未來吧。

《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 18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讀後感"你的孩子多乖,從來不給你惹麻煩……"這是我一直以來最難以接受的對孩子所謂的“表揚"。是我的什麼過失讓孩子的行爲永遠在"規矩"之內,畢竟那時還是一個幼小的孩子!漸漸地孩子的問題也接踵而來,遇事不果斷,猶豫不決。既便是在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時,也總是在最後一刻反悔,沒有主意。是給他的選擇太多,讓他眼花瞭亂?還是選擇的面太窄,讓他不知所措,患得患失?在孩子不能表達清楚的年齡,我如履薄冰般試圖找到答案。

今天看到這個標題,便吸引了我的目光,觸動了我的心痛:不自信才糾結,行動力不強才糾結,抗挫折能力弱才糾結!知道了癥結便可有的放矢。首先在孩子喜歡的擅長的方面鼓勵其多參與,培養自信。其次多做選擇,從小事開始,舉不定時甚至可以拋硬幣來決定,而不必過分地追究結果,放鬆心態,學會放過自己,隨着年齡的增長,不斷地在學習、生活中鍛鍊自己,提升自己,才能遇事果斷,處事正確。

糾結就是在提醒自己,需要成長!不做選擇,纔是最壞的選擇。

《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 19

讀了這本書,我真的百感交集,每天我們都在爲孩子的成長而操心。當父母的是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長中能夠一帆風順。健康快樂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那麼優秀,我的女兒也是一般,在生活中,打、罵、冷嘲熱諷。有的時候,我們利用母親的權利情不自禁的就把這些都用上了。看了這本書,我深深的覺的我們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應該放在一邊,徹底的改變一下了,這樣的方式達不到想要的預期效果。僅此而已,我不會再用這樣的方式。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教育不能尊重孩子的天性。這樣的教育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殘酷的、是違揹人性。因此,我們教育起孩子也是困難重重,讓他玩了,學習不進步,不讓玩,還在臉上燦爛花朵般的笑容沒了,真是矛盾的很,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我覺的孩子的童年時快樂無憂無慮的。所以沒怎麼在學習方面管他。結果在一年級的時候就落後,玩與不讓玩做到適度真的很難。

教育孩子有的時候會很生氣,有的時候孩子進步了,也感覺很享受。和孩子一起生活是一種快樂。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進步,真是一種無法言表的快樂。一種美好的享受。希望我們都在快樂中教育孩子,爲了孩子父母都樂此不疲。

《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 20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帶給我們很多啓示,本書與實際案例用很樸實的言語表達真實情感,分析孩子的日常行爲所隱藏的寶貴信息,幫助我們做父母能夠正確的認識孩子以及孩子行爲背後心理動態和意義,來幫助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我們家長應讀的一本必備好書籍。

書中這篇“孩子因玩手機跳樓給家長什麼警訓”我讀後想想很害怕,我們現在都生活在網絡信息時代,我們不可能完全杜絕孩子們與時代同步的步伐,書中的媽媽做的我認爲很好,與孩子制定規則,週一至週五之間的時間不碰手機,週六日在做完作業的情況下可以玩玩看看很好,這樣也可以讓我們的孩子能與時代接軌。

我家就有一個真實的例子,他媽媽在他上學期間從來不准他碰手機電腦任何的電子產品,時間久了他也自然而然對這些不感興趣了,可後來他上了大學就偏偏有軟件這方面的., 可他卻要從零開始學習這些來浪費更多的時間,我覺得就有些得不償失了,所以說我們要幫助孩子制定和規劃不讓孩子玩電子產品多度以至於成癮,在適當的時間段可以接觸這些,我們也要以身作則,多陪陪孩子少看手機,這樣孩子的心裏也會平衡很多,同時我們也要幫助孩子定目標樹立理想,爲我們的孩子保駕護航。

《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 21

讀了《家庭教育》中的一篇叫做“求學的懸樑歲月”的文章,感觸很深。說的是前世界乒壇冠軍鄧亞萍苦心求學直至讀到劍橋博士的艱辛歷程。身材矮小的鄧亞萍剛開始喜歡上打乒乓球時,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她,但她的父親堅持對他說,你很優秀,真的,後來靠吃方便麪矜持集訓的 她最終靠堅韌的毅力取的了驕人的戰績。

同樣,退役的她在只認識26個英文字母的情況下靠着頑強的毅力在清華大學讀完了英語本科專業,後又到英國諾丁漢大學攻讀碩士,再到後來就讀英國劍橋讀博士,從對英語一竅不通,到與外國教授用英語熟練交流,從開始的迷茫到後來的挑戰,每一步都是那麼艱難。

鄧亞萍學業上的成功於打乒乓球的輝煌,其實並非的益於她先天具備多大的.天賦。恰想反,在條件對她很不利的情況下,靠內心那對強大的翅膀——毅力去支撐,靠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在人生道路上爲自己和他人樹立了一座座豐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人生有涯,知識無涯,不懈追求,走出人生理想之路。

《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 22

確實如文中所言,中國社會飛速發展、瞬息萬變,隨着外部社會環境的變化所帶來的衝擊非常之大,網絡成癮、手機遊戲、攀比心理,種種不良誘惑擺在了我們廣大孩子和家長面前。前段時間我帶兒子去醫院看病,看病過程中就有兩位孩子非常有趣。本來一開始談的是學習問題,兩個人說着說着就講到了我家有寶馬,我家有奔馳,我家裏面有多少遊戲光盤之類的話題。由此可見,現在的孩子已經並不是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我們所能豈及的,所以我認爲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非常有可讀性,其中不少的例子活生生的再現了我們現在家庭教育的困境,也給了我們家長不少啓示。

教育孩子不要攀富,不要片面的追求名利,人的一生更多的時候要多爲別人考慮,不要以爲自己學了多少知識就很了不起,育人先要育德,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沒有幾個人會認爲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笨,但在思想品德教育上有很多家長做出了不好的表率,當然這是極少數的。

總之一句話,無論是博士媽媽也好、顧曉鳴老師的回覆也好,大家現在也都是摸石頭過河,有許多的問題有待大家共同摸索前進。

《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 23

讀了《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後,讓我充分了解到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及特殊性。家長作爲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孩子的成長中有着非凡的重要作用,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成人意義極其重要。

孩子進入國中階段,學習繁忙,思想複雜了。由天真逐漸走向成熟,想法也獨立了,作爲家長應適應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認同孩子的所作所爲,並要鼓勵孩子大膽闡明自己的觀點,勇敢地做事,從而體會責任感,分享家庭的幸福。使孩子健康、快樂的學習、成長。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有了凡事都要親力親爲的.想法,家長就應學會放手,讓孩子大膽去做,逐漸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在孩子面前常說“你行、你真棒”。在家長得的肯定中生活,孩子一定是陽光快樂的。

通過讀《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使我深刻體會到: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不管自己多忙、多累,都要抽時間陪孩子。陪孩子學習,陪孩子運動,陪孩子談心,傾聽孩子的心事,心靈的共鳴纔會使孩子的思想進步,更加活潑、開朗。

《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 24

我是一個急性子,是一個脾氣暴躁的媽媽。我兒子可能遺傳了我的基因,是一個特別皮,特別待不住的“小祖宗”!所以大多數時候的教育方式就是先吼,再威脅,最後還不行就是動手。漸漸的我兒子會學我說“我怎麼有你這樣的媽媽”,“我要把我媽媽扔掉”之類的話(這些話也是我平時會對他說的話),自己說的時候覺得沒什麼,當我兒子對我說時,我卻感覺好傷心。

孩子倔的時候,還是要讓他自己靜一靜,在脾氣暴躁的情況下,還是不要對孩子做出過分的舉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有他自己的世界,我們還是要尊重他們。每次我兒子對我提出需要做的事情時,我都是很沒耐心的敷衍他,漸漸的他自己玩自己的了,不與我分享。所以我們還是要有足夠的`耐心去聆聽,去照顧他們。雖然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還沒成熟,有時在表達一件事情時,不夠清楚,導致總是錯誤的理解着他的話,最後不被理解的他只能“倔”在那,我想以後我需要“耐心”!

讀了這篇文章後,對我啓發很大。以後我一定要多讀書多理解,減少錯誤的家庭教育細節,希望我們父母與子女能一同成長。

《家庭教育》的讀書筆記 25

從孩子踏入校門,我才接觸到《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一書,這是一本集時代性、專業性、實用性、操作性於一體的書。通過多次閱讀和學習,深刻體會到沒有好的教育方式那將改變孩子一生的命運。“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書中這句話對我感觸頗深,作爲家長任務艱鉅,怎樣纔算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給了我們一個導向,書中介紹了許多家庭教育成功範例,使我明白孩子的成長不僅是文化知識的教育,還有素質教育,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同等重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自由支配,做家長的樹立好的榜樣,身教勝於言教。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理解和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多鼓勵孩子。對照這些我才發現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之處。以前的我總認爲把孩子送入學校,教育的責任就推給了老師,父母只要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和物質上的儘量滿足就很稱職了。現在有了《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在我遇上教育孩子的問題時可以從中學習技巧。書中一些失敗的教育案例也能讓我們引以爲戒,避免重蹈覆轍。

只有不斷學習和掌握現代家庭教育知識才能扮演好家長這一角色。一切爲了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