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14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14篇

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 篇1

兒童學前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並重的階段性教育。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地方,父母是第一個老師,幼兒園是孩子進入吉物質生活的第一步。老師爲他們打開了德育的天空。家庭教育在學校和社會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提高和改善幼兒園教育水平是我市幼兒教育的重點工作。

一、基本信息

我市現有人口xx萬人,3-6歲兒童xx萬人,公立幼兒園xx所,私立幼兒園xxx所,錄取率分別達到xx%和xx%,各類家長xx所學校,家長家教知識知曉率100%。

二、具體做法

一是領導高度重視,部門之間職責分工明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經濟發展的希望。敦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兒童學前教育,形成了& ldquo市委重視,政府負責,部門負責,社會參與& rdquo工作模式,將兒童學前家庭教育納入學前教育工作計劃。市政府副市長王景輝同志親自安排部署,市教育局具體負責,市婦聯、團委等部門協助分管。街道和城鎮各有關部門齊心協力,共同推動我市幼兒教育有序發展。

第二,注重教育引導,充分發揮家長在學校的作用。父母的言行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市充分利用家長學校這一有效平臺,聘請兒童家庭教育專家進行知識講座,舉辦家長座談會交流育兒經驗,組織參觀學習等。,使家長的教育思想、態度和方法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家庭教育變得更加民主和開放。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在社會教育中,要加強輿論引導,讓孩子多看看好的電視和電影,多獲取正面信息,從小塑造積極美好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三是改善教學環境,營造健康的學習氛圍。教育局每年定期進行教師超級考覈制度,嚴格控制教師素質;不定期組織人員到外地參觀學習,運用好的經驗和做法,讓生活在縣級城市的孩子體驗到地級城市孩子的教學理念和學習氛圍;通過家庭教育的引導,構建幼兒園與家庭溝通的橋樑,促進家長的認同感和合作感,實現家庭男女同校的和諧發展。

第三,取得實效

我市兒童學前家庭教育指導分爲個體指導和集體指導。個體方式是指幼兒園教師與家長一對一的聯繫和工作方式,在家庭親密接觸和家庭同步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冀式是指爲父母工作的方式,如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學校或家庭專題講座、交流家教經驗、各種親子活動、家教園、組織家長開放日等。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必須有機地、交替地將計劃性和個體性結合起來,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豐富活動載體。幼兒園開設的家庭教學園、學習天空、親子閱讀、校園預習、安全提示等欄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保證孩子學習、生活、安全健康知識的相應內容,以及該班孩子的活動和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每個月都有更換。通過展示幼兒園的工作目標、內容和精神,使家長及時瞭解幼兒園的教育趨勢、班級的主要活動、教育內容,交流家長教育孩子的經驗,逐步滲透到家長的教育理念中。家長對公園開展的各種活動的熱情和參與比例逐漸增加。

二是組織家長會。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講座等多渠道的宣傳,讓家長認識到自己的教育功能,認識到自己是孩子巨大的教育資源,自己的言行舉止會成爲孩子模仿的對象,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引導家長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讓自己的言行在教育中發揮積極作用。比如在禮貌方面,父母要主動對家裏的長輩和鄰居有禮貌,主動關心幫助,帶動孩子,禮貌待人,從小就做好幫助別人的準備。

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 篇2

【學校基本情況】

xx 第三國小,是位於城鄉結合部的一所大型寄宿制國小,學生xx 餘名,學校現有寄宿學生xx 餘名。除少數週圍小區的居民子女外,大多數屬於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學生來源複雜,家長素質參差不齊。且大多數家庭有讓學生接受良好教育的美好願望,希望通過接受高質量的學校教育改變家庭及學生個人的現狀,追求學生更加美好的未來。

【調查的目的意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同時,隨着現代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教育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封閉的社會活動,而是開放的、全方位的、多方合力共同作用的。

爲了充分了解我校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幫助學校指定合理的家校溝通措施,充分了解到家長及學生需求,向家長傳授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協助家長破解家庭教育難題,促進良性互動的家校關係構建,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渭南市首批認定的家庭教育專家仵豔紅老師在學校德育處的配合下,對我校部分的學生的家庭教育狀況進行了抽樣調查。

【調查過程】

一、學生的抽樣選取情況。

2、進城務工人員子女10名;

3、特殊家庭(孤兒、單親、殘疾)子女10名;

4、公寓寄宿生10名;

5、父母在縣城行政事業單位工作的學生10名。

同時,全校220名教師有30名參與了教師問卷的調查,其中包括班主任10名,科任教師10名,保育教師10名。

二、問卷試題設計情況

本次調查設計問卷3份,分別爲家長問卷、學生問卷、教師問卷,每份問卷共15道題目,題目類型分別爲選擇題5道,判斷題5道,填空題4道,簡答題1道;題目內容涉及學生家庭狀況、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家庭教育方法、學生的心理需求、家長對待教師聯繫的態度、教師家校溝通的目的和方法等。

三、調查開展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試卷630份,收回574份,其中有效答卷568份,缺失試卷56份,包括學生試卷23份,家長試卷33份,教師試卷全部收回。缺失試卷主要爲長輩代管的學生和部分年齡較大的祖父母及文化程度較低的父母。

從受訪調查的300名家長來看,有效的261份答卷中,對家庭教育存在溺愛型的有64戶,佔25%;放任型的107戶,佔41%;教育措施乏力型的56戶佔22%;封閉型的16戶,佔6%;注重方法的18戶,佔7%。

從參與調查的300名學生來看,有效的277份答卷中,對家校溝通期望值較高的27人,佔10%;期望值一般的169人,佔61%;無所謂的36人,佔13%;完全拒絕的45人,佔16%。在學生對家長教育方法滿意度調查中,非常滿意的16人,佔6%;比較滿意的42人,佔15%;一般的97人,佔35%;認爲方法不當的90人,佔33%;極度不滿的3人,佔1%;無法評價的29人,佔10%。

30名參與調查的教師中,答卷全部收回並有效,其中認爲家校溝通必要的27人,佔90%;認爲家長配合不力的18人,佔60%;認爲能力不足並措施乏力的12人,佔40%;認爲溝通遊刃有餘、得心應手的4人,佔13%。

【調查結論】

1、大多數家庭有讓學生接受良好教育的美好願望,希望通過接受高質量的學校教育改變家庭及學生個人的現狀。

2、由於文化及傳統觀念的影響,大部分家長都認爲:教育是學校單方面的工作,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屬於並行但互不干擾的兩條直線,因而影響了學生的成長。

3、部分家長,教育理念陳舊落後,教育孩子方法簡單粗暴,缺乏長期持久的教育目標和方案。

4、個別家長,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將錯誤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教授給孩子。

5、大部分教師能夠充分認識到有效的家校溝通的必要性,但相當一部分教師缺乏正確的溝通措施和方法,影響學校育人的效果。

6、相當部分教師思想認識不到位,不能正視自己的不足,把溝通協作失敗的原因完全歸結於家長。

【反饋建議】

1、成立學校“家庭教育及家校配合方法”研究小組,選擇一部分優秀教師,針對本校實際,參與專項課題研究,探索家校溝通合作的有效策略。

2、開展“家庭教育大講堂”活動,遴選部分優秀教師和家長擔任講師,傳授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子方法,幫助家長形成科學育人的觀念和方式。

3、挖掘校本資源,充分發揮學校“心靈驛站”、留守兒童關愛室的作用,協助家長破解家庭教育難題,關愛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4、以學校德育處爲龍頭,組建學校及班級家委會並有效展開相關活動,鼓勵家委會成員積極參與學校重大事項的決策,建設幾個家校合作的品牌班級,緩解家校矛盾,促進學校教育工作的和諧穩定發展。

5、聘請校外專家及本校優秀教師,開展教師家校溝通合作專項培訓活動,幫助教師提高思想認識,掌握有效的家校合作溝通辦法。

6、定期舉辦家長會或“家長開放日”活動,促進家長對學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7、發揮優秀學生家長作用,組建“家長志願者服務隊”,形成育人合力。

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 篇3

一、前言

李家巷鎮中心國小位於長興縣城東南的李家巷鎮,先後被評爲湖州市實驗學校、長興縣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等多項榮譽稱號。建校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校以素質教育爲抓手,大力推進和實施素質教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教學質量穩步上升,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受到社會和家長的普遍讚譽。

我校所處的李家巷鎮是浙北有名的石城、建材之鄉,傳統的建材業比較興旺,鎮域經濟比較發達。多數學生家長在石礦、石粉廠等建材企業工作或在家務農,文化層次相對較低,思想觀念陳舊。多數家長較重視家庭致富和享受,但忽視對子女的教育和引導,多數家庭教育氛圍不濃,教育方式簡單粗暴,與素質教育的理念相違背,不利於在校學生的健康成長。可以看出,我鎮家庭教育狀況良莠不齊,教育質量不理想,令人堪憂。爲了有針對性、有效地幫助廣大家長轉變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質量,我校於20xx年12月,承擔了縣教育局關於《構建家庭教育指導網絡實踐研究》課題的子課題——《長興縣礦區國小學生家庭教育調查與策略》的研究,成立了以校級領導爲核心的課題組。該課題旨在通過學校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通過對學生家庭教育的調查與瞭解,不僅承擔對學生的教育還要承擔對學生家長家庭教育的指導,創建學習型家庭,以期提高礦區學生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效益,讓素質教育走進學校、走進家庭和社區,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茁壯成長。課題研究立足於李家巷鎮(長興縣礦區)實際,在縣教育局課題的組織指導下,紮實做好礦區國小學生家庭的調查和研究工作,逐步實踐和探索,力爭研究有價值、理念有特色,真正達到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

二、調查方法:抽樣調查、問卷方式

調查目的:初步瞭解我校學生家庭教育的基本狀況,爲探索有效的改善家庭教育的策略,推進課題研究工作做好準備。

調查對象:本校一至六年級,隨機抽取一個班級的全部學生作爲調查對象,分別是104班、201班、302班、401班、503班、601班,回收問卷368份,有效問卷368份。

調查時間:20xx年3月10日—6月10日。

調查內容:

A、家庭基本狀況調查:父母教育程度、職業特點、業餘愛好、家庭經濟狀況等。

B、家庭學習情況:家庭學習環境、對孩子學習的認識程度。

C、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

D、家庭教育的效果,初步瞭解學生家庭教育現狀。

地辦好家長學校,做好家校聯繫工作,全面指導家庭教育,使家長逐步轉變教育理念:

①指導家長信任孩子。

②指導家長與鄰爲善,建立和睦的家庭。

③指導家長全面看孩子。

④指導家長多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圍,家長做到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5、着力宣傳和弘揚平凡有爲的家庭教育的事蹟,有效地克服部分家長教育子女的“極左或極右”的現象,使家長走出家庭教育的弊端和誤區。引導家長認識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只要努力和勤奮,也能成才,做出成績來。

6、針對“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家長,則要引起他們高度重視家庭教育,切不可順其自然,引導家長在做好工作的同時要兼顧孩子的教育管理,抓住有利的教育時機,否則後悔無窮。儘量減少“代理家長”的出現,嚴格要求子女,言行一致,避免孩子養成不良習慣,“貽害”終身。

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 篇4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是目前全社會關注的一大問題。爲了全面瞭解我校留守兒童家庭生活、教育、安全等狀況,推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我校採取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對我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

一、基本情況

隨着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留守兒童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羣體,在特殊時期這一羣體的生存和權益保護狀況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1、我校現有留守兒童153名。調查顯示,有98 %的屬父母外出務工,31.4%的一個星期左右與孩子聯繫一次,36.6%的半個月或一個月與孩子聯繫一次,和孩子見面的多爲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由於父母常年在外,長期和孩子分離,對孩子缺少關愛,缺乏交流溝通,導致親情缺失,監護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2、留守兒童家庭生活環境情況。在留守兒童中,一是父母雙方外出務工的佔23.79%,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的佔9.6%;由叔、伯、姨、朋友撫養的佔4%;父母一方外出務工的佔76.21%,其中95%是父親外出務工,母親在家操持家務,撫養孩子。二是在留守兒童父母中,40%的每1-3個月回家一次,45%的半年回家一次,15%的一年以上回家一次。三是務工情況,30%的在本市打工,30%的在省內打工,40%的在省外打工。四是在與父母聯繫方式上,97%的電話聯繫,很少寫信聯繫。

3、留守兒童學習情況。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多數處於中下游,成績優秀的較少。學齡留守兒童中,學習優秀佔15.7%;學習良好,佔18.3%;學習成績一般,佔60.1%;學習成績較差佔5.9%。其中,有62.7%的留守兒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需要輔導時首選的是老師,單獨選擇監護人或哥哥姐姐輔導的僅佔37.3%。

4、留守兒童心理情況。從調查看,大多數孩子性格內心、孤僻、倔強、與人交往少。在不開心時,都會出現一些"想早點長大獨立","想讓父母安慰自己","覺得沒有人關心自己","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別人"超長的想法;有些還甚至想離家出走,多爲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兒童渴望父母的關懷與社會的關注,希望多與父母進行心靈的溝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視、孤獨無助、悲觀寂寞。

5、家庭教育情況。在調查中發現,留守兒童監護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國小文化程度及文盲的佔到60%。監護人教育孩子的知識來源於自己摸索的佔49.5%,從長輩那裏學來的佔33%。近30%的監護人很少或從不主動與孩子聊天,關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學習,其次是生活情況,過問孩子情緒問題的只佔13%。

二、存在問題

兒童時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長身體、培養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他們不但要接受學校的教育,還要接受社會的關愛,更要沐浴在父母親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最需要父母關愛,遠離了父母,由其他人代爲監護,使這些兒童的受教育狀況、健康成長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1、隔代教育力不從心。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佔多半以上,由於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忙於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監護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監護孩子。因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負擔,危害社會。

2、家庭學校溝通不夠。由於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尤其是祖輩監護人,很少甚至從不主動與孩子的老師聯繫或參加家長會,缺乏與學校的溝通,也不過問孩子在學校的行爲及學習情況,加之學校老師缺少對孩子的家訪,有的孩子抓住這個空檔,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裏又矇騙監護人,雙方無法瞭解學生的真實情況,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實現有效對接。使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和學習得不到發展而走向消極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由於父母在外打工,部分留守兒童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缺乏父母的督促指導,主動性、自覺性不高。95%的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產生各方面的壓力,如開家長會沒有父母參加,和同學發生爭執得不到父母的引導,有時還受其他同學的輕視和欺負,這些壓力的產生致使留守兒童心理變異,逆反心理增強。在學校違反紀律,和同學產生摩擦,在老師眼裏成了班裏的問題生;加上有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監護人尤其是祖輩監護人,不注重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留守兒童在家不聽臨時監護人的教育和管理,生活自由散漫,加上臨時監護人大多是隔代老人,對孩子溺愛放縱的現象,進一步助長他們任性、易衝動、以自我爲中心等極端性格。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優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境。根據園區內外來務工人員多,留守兒童多的特點,學校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作爲學校爲推動新農村建設,爲開發區社會、經濟建設作貢獻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護網絡。對無人照看和學習、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到學校寄宿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將利用市局支持資金對學生食堂、宿舍進行改造,爲寄宿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創造更加優美的成長環境。

2、切實執行規定政策,確保外來農民工子女就近入學。對外來無務工子女學校盡力接收其入學,並按學區內學生對待,一視同仁收費,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努力爲留守兒童接受同等教育創造條件。

3、加強溝通交流,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互動網絡,對所有留守兒童(外來學生)逐個建立學習、生活檔案,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兒童父母定時(不定時)聯繫,定期召開留守學生及其監護人座談會,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的交流與溝通,及時通報學生在校學習表現情況,讓監護人及時瞭解留守兒童在校情況,並及時向學校反映回家後的思想狀況和行爲習慣,使學校和監護人能有效的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

4、學校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揮學校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學校以工會牽頭,組成以黨支部、團隊、班級等組織爲主的關愛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成長的組織網絡,協調、維護、教育和服務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大力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協調有關部門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入學、困難學生補助等實際問題,不斷優化留守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的環境。着力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開展的研究,認真履行指導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職責,大力發展家長學校等家教服務網絡,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活動載體,開展多種形式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引導留守兒童外出務工父母和監護人改變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真正承擔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使社會真正和諧。

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 篇5

12月22日,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召開了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結果發佈會,發佈了全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的主要結果和核心數據。

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部長陳曉霞在發佈調查結果時介紹,此次調查旨在進一步貫徹落實關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指示精神,瞭解目前我國家庭教育及家庭教育工作的整體狀況,分析新形勢下家庭教育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掌握廣大家長對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新需求,爲制定全國家庭教育工作“xx”規劃奠定基礎。此次調查以中國小生父母爲主要調查對象,調查範圍覆蓋北京、天津等28個省區市的93個市縣。調查方式以以問卷調查爲主,輔以文獻研究和網絡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和行爲整體狀況趨好。九成左右父母對未成年人家庭保護的法律規定表示認同;九成以上父母自我感覺家庭關係良好,八成以上覺得自己和孩子快樂;父母對自身教育職責的認識趨於理性,家長最看重的教育責任,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培養良好行爲習慣”、“教孩子明辨是非”、“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家長以身作則”和“創造溫馨的家庭環境”;父母的生育觀更注重家庭生活充實和自身人生美滿;父母的人才觀趨於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並且更加務實,父母首選是希望孩子成爲“敬老愛幼有家庭責任感的人”,比例達到78.3%,其次是“身心健康陽光快樂的人”,達到76.1%,第三是“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人”,佔65.7%。

調查結果顯示,家長的家庭教育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傾向性問題。多數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養育焦慮,父母最擔心孩子的事,排在前六位的依次是:“人身安全問題”、“學習成績不好”、“沒養成好的行爲習慣”、“心理健康問題”、擔心孩子“身體不好”和“沉迷網絡”;家庭教育分工中母親唱主角,父親“缺位”近一半;調查還發現,目前父母過於關注孩子的學習,7成以上父母“陪孩子寫作業”;部分父母缺乏對孩子勞動、運動等能力的培養,父母認爲孩子最差的是“家務勞動能力”。家長在有關兒童法律的學習方面欠缺,認真學過的不足一成。

調查結果顯示,家庭教育面臨着互聯網發展的新挑戰。互聯網普及大勢所趨,孩子上網近七成,66.8%的父母說自己孩子上網,農村孩子上網率達到57.7%;父母在互聯網應用上不具優勢,坦承“孩子比我強”和“我跟孩子不相上下”的超過六成;互聯網對孩子的作用讓父母喜憂參半;對孩子上網,高達95.6%的家長表示會管;七成以上父母利用互聯網獲得家庭教育知識和幫助,自媒體運用最多,獲取家教知識和幫助的渠道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微信公衆平臺”、“qq/微信家長羣”、“孩子所在學校/班級網站”、網上家長學校”。

調查顯示,家長對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需求強烈。家長在家庭教育面臨四大困難,依次是“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教育孩子”、“輔導孩子學習力不從心”、“太忙,沒有時間”、“不瞭解孩子的想法”,農村父母遇到的困難比城市父母更爲突出;家長遇到問題多靠自己解決,三成以上家長“沒有接受過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家長接受過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機構和組織,排在前三位的是:教育部門的幼兒園和學校、婦聯繫統所辦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構、免費的社會公益組織;超過六成家長對家庭教育指導表示滿意。另據調查結果顯示,在獲取家庭教育指導渠道方面,農村家長更需要廣播電視節目,城市家長更需要網絡新媒體,城鄉差異顯著。

根據調查結果,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提出對策建議:一是做好家庭教育事業發展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家庭教育相關政策措施,建議儘快出臺家庭教育法;將家庭教育知識宣傳普及和家長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公共服務範疇;建立家庭教育指導者資格認定製度,實行家庭教育指導相關機構准入制度等。二是把握科學的家庭教育傳播理念和方向,對涉及兒童權利和父母職責的相關法律、政策規定進行系統梳理,轉化爲父母必讀和家庭教育指導的必修讀本,同時,加強對家庭教育指導者和傳媒從業者的專題培訓,指導並監督其把握傳播方向。三是積極搭建家長自我教育的有效平臺。建好信息平臺,大衆傳媒尤其是互聯網應當成爲現代社會家庭教育指導的主渠道;搭建活動平臺,通過多種形式的家庭教育知識普及活動、宣傳實踐活動等,爲家長創造學習、參與、分享的條件和氛圍;搭建互助平臺,支持和鼓勵發展家長自助組織。四是着力培育家庭教育社會組織。進一步統籌規劃,進行家庭教育服務市場化運作的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建立規範化的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調動民間組織或機構指導服務家庭教育的積極性,使其與正規化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構實現優勢互補;在現有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基礎上爲家長提供“菜單式”的服務項目。

發佈會上,清華大學原副校長、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謝維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原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陸士楨對“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結果進行了點評。家長代表向全社會發出了“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的倡議。全國婦聯、教育部、中央文明辦、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國關工委等相關部門負責人,中國家庭教育學會部分專家代表、媒體代表、家長代表等近百人蔘加了發佈會。

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 篇6

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前蘇聯教育家蘇霍林姆斯基曾說過,孩子五歲以前在一定程度上就決定了他的今生,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響,在我們的大教育系統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近年來,由於家庭教育的不和諧,不合拍,使我們產生了許多困惑:爲什麼現在許多孩子學習挺好,但動手能力很差呢?爲什麼現在許多孩子多才多藝,但心理素質很糟糕呢?爲什麼現在許多孩子在學校是個“乖乖娃”,在家裏卻成了“小霸王”?爲什麼有的孩子說什麼道理都好象知道但就是自控能力很差呢?爲什麼現在許多孩子整天口口聲聲說要珍惜父母血汗錢,但一進校門就大肆揮霍錢財糟蹋浪費衣物和飯菜呢?筆者結合長期觀察,並翻閱大量資料進行實踐研究,對此提出以下觀點,以求教各位家長。

一、家庭教育現狀和分析。

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形成,必須是良好的學校教育與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結果。然而,老師們常常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學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週,難以抵擋家庭消極教育一天。甚至難以抵制家長朋友的一句消極的話語呢。

現狀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頗。 筆者通過深入分析、研究家長的心態和行爲後不難發現,當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望子成龍”型。 這是典型的中國特色的家庭教育,佔有相當的比重。家長們因爲歷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長過程中的種種“遺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對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較高。具體表現在:

其一、重視分數。孩子不好好學習,是家長最棘手的問題;孩子的功課分數,是家長最關心、最敏感的話題。“學”而優則“獎”,已成爲許多家長鼓勵子女學習的常用手段,“學習至上,成績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標。於是,家長包辦代替了孩子的家務勞動,一是心疼孩子,不肯過早地把責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於讓孩子幹“雜活”,怕影響孩子的學習。倘若孩子考了個好分數,家裏便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長几天都沒有笑容。

其二、捨得投資。不少家長爲子女請“家教”、買《參考》、或者親自輔導,心甘情願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個——一切爲了孩子,一切爲了孩子的學習,一切爲了孩子的分數。除了叮囑孩子學好學校的功課以外,課餘時間又陪孩子去參加作文班、書法班、英語班、美術班、音樂班——在家長的心目中,這完全是一種“責任”。

(二)“順其自然”型。 這是獨生子女現象出現後,家長因爲自身的價值觀的認同而採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認,有的家長是因爲懂得遵循教育規律而理智地採取的這種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則是因爲忙事業而無暇顧及,從而不聞不問不管或因爲自身的侷限而無賴放棄。具體表現爲:

其一、“代理家長”的現象較爲普遍。許多家長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讓位於外公、外婆等“隔代人”。於是,長輩們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爲“重心”、“中心”、“軸心”。“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時時刻刻牽動着長輩們的心。長輩們特別的“愛”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經驗,自我服務能力差;熱衷於自我設計,缺乏責任感。孩子許多的不良行爲和習慣,就在長輩無微不至的“關愛”中滋生。

其二“心有餘而力不足”。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成才。然而,強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間差距實在太大。在家長的眼裏,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現實生活中,一個可以領導成千上萬人的企業家,不能說服家裏的一個“寶貝”而找老師“告狀”、“述苦”的現象絕非個別。家長常常感嘆在子女面前,教育“無從下手”、“傷腦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現實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龍”和“順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癥結所在。所謂的“超現實性”,是指家長對待孩子“嚴”而出“格”。他們不能正確、客觀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們往往對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種過高的估價和希望,常常用鄰居、同事的小孩的優點去評判自己孩子的成敗,從而導致心理上的不平衡。所謂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長教育孩子“嚴”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長都重視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往往忽視教育的點點滴滴。如“頂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爲,有的家長往往放鬆對孩子的嚴格要求。長此以往,孩子養成了一些不良行爲,家長一旦醒悟,招數使盡亦束手無策。於是出現了學校裏的“乖乖娃”成了家裏的“小霸王”的異常現象。

現狀之二:孩子的表現差強人意。

現實生活中的孩子,由於受家庭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出了種種令人擔憂的“怪圈”。

“怪圈”之一:崇拜金錢 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學生對金錢已越來越渴望。在學生的口袋裏,或多或少裝有零花錢。據調查,半數以上的學生擁有個人存款,少則幾百,多則幾千。學生手中有了錢,請吃零食、贈送禮物、請打檯球、玩遊戲機的現象隨之出現;用錢請人做作業、洗衣服、做清潔、買東西、值日的現象也不是什麼新聞。這些不良現象的產生與“崇拜金錢”的社會思潮有着密切的聯繫。

“怪圈”之二:浪費錢物 我們通過調查後發現,學生經濟收益的主要來源渠道有: (1)測驗考試成績“達標”後的“獎金”; (2)替家長買東西時剩餘的“零鈔碎票”; (3)家長每天給孩子的早餐費和車費; (4)個體經營者的孩子還有“幫工錢”; (5)逢年過節的壓歲錢; (6)親戚朋友贈送的錢物。例如:某些有權有勢的領導孩子一見有人求他家長辦事就故意不走,裝着很乖的樣子不停地叔叔阿姨的叫等待紅包,在學生眼裏,這一切全是“得來全不費功夫”,因而浪費錢物的現象十分嚴重。他們可以隨意浪費食物,可以隨心所欲地更換文具,衣服鞋帽不時髦新潮就打入“冷宮”。學校門口的地攤,其熱鬧程度並不亞於集貿市場。學校拾到的各種衣物,極少有學生前去認領。

“怪圈”之三:流行享樂 有的學生對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細營養,穿的要新潮高檔,用的要新奇漂亮。男孩玩的是高檔自行車、電子遊戲機、電子詞典、隨身聽女孩拎的是精緻的小包,戴的是精巧的髮卡,看的是精美的卡通書有的學生上學、放學還要請人接送;有的學生乾脆用錢僱傭“棒棒”背書包;有的學生懶得走路,打的回家讓父母下樓給錢。在家裏過的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

“怪圈”之四:唯我獨尊 有的學生在家裏對父母的稱謂已用“喂”來代替。例如:我曾遇到過這樣的的家長和學生,家長說:“孩子從來把她不叫媽,要錢的話說:‘喂,給我十元錢’她經常含淚給我說,如果把我叫聲名字我都會高興的流眼淚。”然而孩子卻得意洋洋給別人說:“我要十塊他們不敢給我八塊。”這些孩子不能不說他不愛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說他不尊敬自己的長輩,也許,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許他(她)更愛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現在的獨生子女,只知受人愛,不知愛別人。缺少互愛精神,對別人、集體的事漠不關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識,對損害別人的利益的事無動於衷,他們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在學生中出現的種種“怪圈”,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社會中的一些不良意識正在潛移默化地污染着學生的心靈。消除“怪圈”,亟待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爲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必須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和幫助。

二、家庭教育的對策

做好父母其實也很簡單,就是要讓孩子對你說出自己的心裏話。孩子的承受能力小,或許老師的一次批評,與同學鬧點小別扭等都會讓孩子背上思想包袱,孩子小小的心靈其實與大人一樣承受了許多壓力,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聆聽孩子的心聲,學會將對孩子的愛昇華,做到真正的無私。

首先,深入瞭解,形成教育合力。

瞭解孩子是如何學習的?跟哪些同學交往?有哪些顧慮?每天在校發生了什麼事?等等不一而足,試着去了解孩子的一切。孩子在向我們訴說的同時也緩解了壓力。還要了解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什麼顯著特點,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如6——12歲的兒童如何幫助他?一般女孩從11歲,男孩從13歲開始進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有什麼特點?青春期的孩子可能會出現青春萌動現象,會對異性開始有好感,如何正確的引導他們?我們應該根據各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有針對性進行指導教育。這樣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不致手忙腳亂,做到防患於未然。因爲孩子出現心理問題,不是一堂課,一個心理醫生就能解決的。 孩子的興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會幹的,他就越想幹,會了就不幹了。孩子是培養教育的對象,不把孩子當寵物,不要剝奪孩子的權利。賞識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賞識孩子所取得的點滴進步,甚至要學會賞識孩子的失敗,讓孩子感到家長永遠是他的後盾,是他的永遠的鼓勵者和支持者。在提高家長認識的基礎上,採取同一的內容,統一的標準來進行教育與評價。學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麼做”。學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實踐爲重點,及時反饋,樹立榜樣,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實踐,從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學校包打天下”的被動局面。

其次,正視現狀,建立和諧關係。

很多做家長的自己可能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總是說:“我這輩子就這樣了。”自己不能實現的理想總想讓孩子來爲他完成。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獨生子女,孩子承受着來自父母雙方兩大家庭的壓力,兩大家庭的所有眼光都盯在一個孩子身上。孩子雖然不說,但心裏或許早已在反抗:“你們能不能不盯着我?你們有精力不會自己去成就一項事業嗎?”所以我們的孩子其實真的很累。言傳重於身教,一個有上進心,有進取精神,勤奮努力的家長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嗎? 我們不僅要了解孩子的生理特點,還要了解自己的生命週期以及這個生命週期有什麼特點。如經期、更年期等有什麼特徵?預先知道這些科學知識,儘量避免與孩子發生不必要的衝突。孩子的青春期與父母的更年期這是兩座火山,這個時期的情緒往往是一觸即發,如何做到心平氣和地跟孩子溝通,的確是一門學問。父母與孩子最好的關係是朋友關係。 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視在實踐中學習,他說:“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新是孫子。”知識的掌握是在實踐活動中進行的,創新意識又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識後產生的。實踐活動孩子樂於參加,它符合孩子學習的特點,在實踐活動中孩子可用手的活動,眼睛觀察,大腦思考立體地感知世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道德準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爲學生的精神財富。”在智力活動中實踐活動能讓各種個性特點,各種發展層面的孩子都有收穫。同一件手工製作,思維發展較慢的孩子,通過動手、動腦能完成,看到成功做好的成品孩子心裏高興。思維發展正常的孩子,能在手工製作時把作品做得更精美更巧妙,看到自己製成的精美製作,心裏充滿了成功的美好體驗。思維發展較好的孩子,他們在手工製作中便附上自己的想像和創意,讓手工製作過程充滿了創造的樂趣,看到與衆不同的作品心中充滿了創造帶來的愉快體驗。

此外,父母應該非常精心地營造一個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家庭人文環境。父母應該以自己的言傳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創造出來的每一個生活細節,讓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諧、文明、健康、寬鬆的家庭氣氛中。培養孩子活潑、開朗、勇敢、進取的性格,培養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孩子樹立平等、契約、寬容、創新、共生的現代意識,讓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其三,學會思考,理解教育內涵。 學校不是教育的唯一,教師的職業是神聖的,但教師本人是普普通通的人。教師最大的職責首先是傳播知識,解答孩子對知識的困惑,然後纔是傳授做人的道理。試想:作爲父母每天只面對一個孩子有時都會感覺頭疼,感覺教育困難,一個老師他要面對的是幾十個孩子,

面對許許多多突發性問題,自然有力不從心之處,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理解。這時家庭教育就會顯得尤爲重要。 學習不是簡單、機械的動作,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情感、態度人生觀、價值觀等無一不影響到他。做父母的應該把眼光放寬放遠,不要只盯在孩子的學習上面。家庭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附庸,是與學校、社會環境教育並列進行的。家庭教育有時表現在“潛移默化”上,用一句詩詞來表達就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想讓自己的孩子做到哪點,首先我們家長要能做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家庭教育最大的特點是它濃濃的親情,它是無與倫比的,是任何教育不可替代的,所以我們應該儘可能抽時間陪孩子,讓他們通過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會如何做人,學會如何生活,學會如何處事之道。

中國當前的教育狀況逼着孩子走大學聯考的獨木橋,造成的後果是嚴重的,許多大學生畢業等於失業已不是童話。不知大家有沒有到過人才交流中心,濰坊的人才交流中心每週都要舉行一次招聘活動,各大企業急需的人才不是什麼白領,而是具有各種技能的藍領技工,熱門專業不一定會有發展空間。 成才的道路有千萬條,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做爲父母不要把眼光只盯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面。我們都希望孩子幸福快樂,但不是孩子考上大學,有個良好的職業他就會幸福。我們要做的只是當好孩子的參謀,適當扶持,根據自身條件,來成就孩子的學業、事業,繼而成就孩子完美的人生。

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 篇7

一、調查背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兒童成長的重要保證,我們於XX年3月份對我市農村國小開展了調查訪問,關於農村國小生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調查組得到了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這次調查,採取聽彙報、發問卷、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調查範圍主要在兩所國小的三、四、五年級部分學生和家長中進行。共發出調查問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學生和家長對問卷內容進行了逐項填寫,先後三次召開座談會。

二、調查目的

目前,農村中很多家庭已相對地富了起來,家長們也能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但他們只是一味地把孩子送家教班、特長班把教育責任全權委派給老師,自己不注重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長對家庭教育的知識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違背國小生成長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拔苗助長。爲了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意義的認識,同時引起教育部門、教育工作者對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視,以便採取各種辦法,協調好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使學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調查步驟

這次調查,主要使用問卷調查法、座談法和家訪談話法。對學生專項調查的要點是:你覺得父母對你的哪方面最關心?你覺得爸爸媽媽和自己是平等的嗎?對家長專項調查的要點是:你覺得爸爸媽媽說的話都是對的嗎?你在家裏幫爸爸媽媽做家務嗎?......通過回收調查表,研讀家訪、談話紀錄,綜合起來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調查報告,調查報告《關於農村國小生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

四、調查對象

1、家長的職業:農民佔57.5%;幹部和工人佔38.8%;個體戶佔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社區企業或從事臨時建築工,屬農工兼顧,均居住農村。

2、家長文化程度:大專以上佔6.3%;中專文化佔12.1%;國中佔66%;國小文化佔15.6%。家長的文化大部分是國小和國中,其中一部分未讀國中。

3、家庭經濟收入:來自農業和農親找工收入較低的佔83.8%;收入較好的只佔2.5%;經濟困難的佔12.5%;特別困難的佔1.2%。

4、家庭組成情況:原婚的佔91.2%;再婚的佔2.5%;單親家庭佔6.3%。

5、家庭學習環境:參加問卷調查的家長,平進看書看報的佔17.5%;畏導孩子學習的約佔23.75%。農村家庭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能給孩子提供單獨的學習場所、有桌椅、燈具、必須的學習用品及圖書資料,並能在平時購買少量的課外書籍等佔25%左右。這些並非全是家庭經濟所限,大部分還是家長的認識和觀念問題。

五、調查結果

由本次調查的情況來看,當前農村國小生家庭教育還存在很多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溺愛在本次調查中,家長溺愛孩子成爲家庭教育的最大誤區,有50%的家長認爲愛孩子就是滿足孩子的需要,對孩子有求必應。農村責任田的承包、改革開放政策的落實,農村很多家庭的條件明顯改善,他們有能力爲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而計劃生育政策的結果又使農村獨生子女劇增,從情感上他們願意爲孩子奉獻一切。現今很大一部分家長在自己成長過程中,都曾承受過物質上的匱乏,他們今天不想再讓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於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號率先在每個家庭中得到充分的體現。這些家長實質上並不懂得愛孩子,他們不知道愛孩子不僅僅是奉獻和滿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視了父母永遠是教育者這一角色,忽視了他們對孩子應有的教導職責。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在課堂上無法理解簡樸和珍惜的含義,無法理解家貧出孝子、執絝出富家的千年古訓。將來走入社會,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麪對困難挑戰自我的能力將會受到嚴重挫傷。

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 篇8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教育的場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對子女的成長有着重要的作用。爲了解我鎮農村國小生的家庭教育情況,我對大崗鎮的部分農村家庭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進行了調查,以此提高農村家庭教育的實效性。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一)調查形式與內容

本次調查,本人選取了大崗鎮的12所國小作爲調查樣本,在這些學校召開師生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並深入到部分農村學生家庭進行訪問。調查中,共召開座談會12場,發放調查問卷1200份,回收1158份,訪問農戶50戶。調查內容主要爲: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態度,家長的言行舉止,教育方法,教育投入等方面。

(二)調查的結果

1、家庭教育弱化。調查分析發現,我鎮有相當部分學生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模糊,他們片面地認爲:孩子上學了,其思想、學業等方面的責任已轉移到學校老師,老師是孩子的“成長責任人”,從而忽略了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殊不知,即使孩子上學了,子女的大部分時間仍然是在家中度過,況且,只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結合,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2、教育態度欠妥當。從訪問的50戶學生家庭來看,對家庭教育存在溺愛型的有15戶,佔30%;放任型的25戶,佔50%;封閉型的7戶,佔14%;教育修養型的只有3戶,6%。可見,農村家庭對子女的教育偏向於放任型、溺愛型,約佔80%。

3、家長不注重個人言行舉止。據調查瞭解,一些家長無視自己對子女的榜樣作用,在家中不注重個人言行舉止,家庭缺少情感交流,導致家庭氣氛、家庭環境、家庭習慣差,對子女的成長十分不利。

4、教育內容與方式、方法有待改進。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學生家庭中,家長只注重給予子女物質上的滿足,而忽視了對子女的思想品德、政治認識水平的教育,忽視對子女的意志品格的培養。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普遍採用反詰、譏諷、用別家孩子優點與自家孩子缺點進行比較,甚至實施粗暴教育辦法來教育孩子,教育效果差,損傷孩子的自尊心、破壞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5、對子女教育投入比較重視。調查發現,不少農村學生家長爲了子女教育捨得投資,對子女學習需求儘量給予滿足,他們心甘情願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個:一切爲了孩子,一切爲了孩子的學習,一切爲了孩子日後能夠出人頭地。

二、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當前,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結構正在轉型,農村學生家庭經濟、結構等狀況有了較大變化,一些農村家庭教育觀念仍較落後、教育方式方法不當、經濟環境較差,他們對子女的家庭教育還對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教育觀念比較落後。一些家長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思想認識不到位,家庭教育觀念未轉變,他們受新“讀書無用論”和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所影響,對大、中專畢業生雙向選擇就業政策不瞭解,特別是對部分普通高中、職校學生,畢業後外出打工與國中畢業外出打工,所得回報與教育程度不成正比,導致他們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漠不關心。

(二)苦於教子無方。雖然一些學生家長也覺得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很重要,但因自身文化程度較低,不知道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在督促子女學習方面,更感到無計可施,教子無方已使他們爲之煩惱。

(三)家庭教育環境相對較差。一些學生家長由於沒有意識到自己行爲對子女的影響,他們在教育方式上帶有很強的隨意性,並且個人言行不一致,失信於子女,難以在家庭教育中樹立威信。尤其是,當前獨生子女較普遍,大多數處於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和庇護,物質的滿足和行爲的自由放縱,使家庭教育形同虛設。

三、強化農村家庭教育的對策

(一)加大對家庭教育意義的宣傳力度。家庭是孩子的成長的“港彎”,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意義重大。爲此,各級政府及教育等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大對教育的宣傳,尤其是加大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宣傳,使廣大羣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全社會營造“重教善育”的社會氛圍。

(二)創設和諧的家庭環境。良好家庭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家庭生存和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作爲學生家長,除了加倍地對孩子生活上、學習上的關愛外,還必須加強家庭成員之間情感的交流與溝通,構建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並重視個人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創設一個有利於子女生存發展的家庭空間,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三)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家長要學習一些較淺顯的心理學、教育學方面的知識,瞭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容易產生的心理問題,正確應對,採用比較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共同學習,當孩子的表現未能達到家長的期望值時,作爲家長,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打罵孩子。同時,家長可恰當地運用獎勵和懲罰的手段,寬嚴有度,獎罰分明。

(四)家庭與學校緊密配合。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爲了子女的成長,家長要加強家校聯繫,齊抓共管,形成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合力。因此,家長要經常與教師取得聯繫,使自己對孩子的教育與教師教育始終保持一致。當孩子有了進步,就要熱情地鼓勵、肯定,當孩子學習成績“等方面強差人意時,就要配合教師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使子女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 篇9

一、數據統計

參與調查方面:有67.6%的問卷完成是由母親進行的,父親的參與度不理想。

出席家長會方面:48.6%的家長會是由母親出席的,而父親的出席率還不到15%。

二、原因透析

1、職責不當。父親在家庭教育中不起主導作用,甚至個別父親對孩子不聞不問;

2、優勢浪費。在調查中,發現父親的學歷總體高於孩子母親,但父親卻遊離在教育教育之外,造成這種優勢的浪費。

三、市民聲音

受“男主外、女主內”思想的影響,許多居村父親家長將孩子的家庭教育視爲家庭的“家務事”,全權交給母親執行。周錚是一家傢俱廠的木工師傅,儘管自己對技能鑽研與學習的意識很強,但那是爲了工作的需要,也從未想過用自己的學習行爲來影響孩子。“男人是賺錢的,帶孩子當然就是女人的事。”而胡波更是直言,男人在外面打拼本來就夠辛苦的了,還要帶孩子,那女人們在幹嘛?

四、專家評點

順德區機關幼兒園園長陸月崧:因爲工作的原因,接觸家長的機會也多。受“男主外、女主內”思想影響的家長應該在農村較多些,現在很多家庭都只一個子女,父親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越來越重視了,甚至有些家庭中父親對子女的重視程度高於母親,這讓人感到很欣慰。父親參與家庭教育,一方面對培養孩子興趣、開發孩子智力等方面都比母親有優勢,另一方面父母雙方都參與教育,孩子能從父母雙方上吸取優點,有利於孩子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五、新聞背景

四大舉措助力家庭教育快馬當先事實上,在推進家庭教育工作中,順德區一直都把它當作提高兒童整體素質、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XX年年,順德區被全國婦聯、教育部授予“全國家庭教育先進縣(市、區)”的光榮稱號。

完善制度,確保工作落實,制度的建立是抓好工作的前提。順德區政府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當中,在區、鎮(街道)、村(居)三級設立專門機構,投入專項經費確保運作,並於XX年成立區家庭教育研究會。相關數據顯示,五年來,順德區各級開展各類活動2561場,累計參與羣衆達30萬人次,家長學校達標率達93%。

拓寬形式,搭建溝通平臺,以活動爲切入,這是順德區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突破點。順德區婦聯相關人士介紹,多年來,先後組織舉辦“歡迎家庭?親情無限”、“與孩子一起成長”等系列親子活動。相關部門也通過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講課授經,或組織經驗人士開展交流會,爲家長釋疑解惑,深受家長們的歡迎。

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 篇10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一樣,是青少年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嘉興市僅18歲以下未成年在校生就有60多萬人,顯然,他們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和黨委、政府主導的家庭教育工作是一件值得關注的大事。爲此,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市婦聯、市教育局於20xx年5月組成課題組,就家庭教育問題進行專題調研。

調研主要採用問卷調查、資料查詢、召開座談會、走訪等形式進行。問卷調查對象是國小四、五年級、國中二年級學生及其學生家長,還有學校教師。向五縣市二區發放問卷3050份,其中,中、國小生問卷各850份,教師問卷600份,家長問卷750份。參加座談會的有市家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人、學校領導、教師代表、縣(市、區)婦聯、教育局、關工委有關同志,約60人。除政策文件、專家論文及我市相關資料外,還查閱詢問了周邊省市家庭教育工作開展情況。

一、家庭教育工作取得明顯進展。

長期以來,人們對家庭教育的認識,大多停留在“家庭教育是一種家庭私事”的觀念上,由此,社會和政府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研究不夠,學校對家庭教育的關心和引導不足,家長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主要依賴於經驗的積累,科學性不高。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後,我市按照國家、省有關要求,更新觀念,勇於實踐,家庭教育工作已有了明顯的改觀。同時,社會進步和家長文化素養提高,家庭教育的實際狀況也有了明顯的改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領導機制和工作網絡已經形成。

20xx年,我市成立家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宣傳部部長任組長,市婦聯、市教育局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市文明辦等10個單位爲成員,成員單位分工合作,職責明確。各縣(市、區)也相繼成立領導小組。同時,將家庭教育工作納入各級工作目標考覈範疇,做到年初有計劃,年終有總結,全市家庭教育工作上了一個新臺階。

家長學校是向家長普及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的重要途徑。學校家長學校從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創建,目前已做到中國小、幼兒園全覆蓋。20xx年,由市婦聯、市教育局、市關工委聯合主辦的市社區家長學校總校正式掛牌成立,現多數鄉鎮(街道),村(社區)已成立家長學校。

XX年,我市成立了嘉興市家庭教育學會,這是家庭教育工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一個標誌。學會成立兩年多來,確立了一批“xx”期間的市級課題,爲開展理論研究明確了重點和方向。同時,連續2年舉辦家庭教育工作論壇、評選優秀論文,編撰《嘉興市優秀家庭教育論文彙編》。XX年,市婦聯關於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的調研報告在“中國婦女網”發表。科研水平往往反映工作水平,這是一個十分可喜的變化。

(二)家庭教育指導隊伍初步形成。

調查反映,我市除廣大學校教師這支隊伍外,已初步形成行政管理、專家、講師團、志願者及社工等家庭教育工作隊伍。

一是行政管理隊伍。由婦聯、教育、衛生、人口計生等部門行政幹部組成,他們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組織學會各項活動,制訂發展規劃與年度工作計劃並負責協調實施。

二是講師團隊伍。我市現有各級各類講師團隊伍上百支,擁有成員上千人。他們深入學校、社區和農村,傳播家庭教育先進理念,普及家庭教育知識,爲家長釋疑解惑,是活躍在家庭教育第一線的主力軍。

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 篇11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最早、影響最大的教育。它直接塑造一個人的人格、道德、修養、愛好、才能,對孩子的成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隨着家庭結構的變化,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學習,學生的家庭教育逐漸成爲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狀況直接決定了學校教育的質量和未來公民的整體素質。對該地區學生家庭教育狀況的調查,將有助於促進家校合作,提高學生教育教學管理水平。

二、區域現狀分析

我們學校位於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石頭井溝口辦事處,遠離市區,服務面積4平方公里,人口9000。當地主要經營果園和農產品,經濟產品相對簡單,所以規劃爲防護林帶。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該地區的人口逐漸減少,75%的人口生活在老年人中,一些人租用土地種植糧食和果園。代際教育和單親家庭是這個地區家庭的特點。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和訪談的方式。受訪者主要是八年級至初九國小生的家長。共發出10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97份。

四、結果和分析

對從問卷中獲得的數據進行定性分析,結合從訪談中獲得的材料,得出以下結論:

(一)來自父母的教育背景:父母的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父母的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水平。調查顯示,我校家長學歷爲: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家長約佔總數的1。55%;高中學歷的家長約佔總數的5。1%。其中83。35%左右父母的學歷在國中以下。

(2)從家庭收入來看:由於各種原因,大部分家庭收入並不樂觀,約68。65%的家庭經濟狀況一般,約26。74%的家庭經濟狀況較差,約4。61%的家庭經濟狀況較差。

(三)從父母教育觀念來看:幾乎所有的父母都關心孩子的道德教育,其次是身體健康和智力發展。父母的教育觀念變了,但父母更注重孩子的學習。從“投資孩子參加課餘訓練”來看,國小家長更注重“唱歌、跳舞、美術”,國中生家長更注重“文化課輔導”。從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滿意度來看,國小生家長比較滿意,國中生家長不太滿意。

(四)從家長教育內容來看:仍然重視書本知識,課後很少看書。但從“你孩子經常做的家務”來看,幾乎所有的學生在“掃地倒垃圾、洗衣服做飯”方面都做得很好。

(五)從家長教育方式來看,大部分家庭都有濃厚的民主氛圍。從“孩子成績不理想時採取的教育手段”來看,大部分家長都是“說話”,少了“責罵和懲罰”。從“你教育孩子最大的麻煩”來看,“孩子個性強,不聽話”,其次是“沒時間”。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善。

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 篇12

古訓有云:“窮養兒富養女”,即男孩要“窮養”不能給予太多,要多些節儉,多些鍛鍊;女孩要“富養”,物質上多些滿足,生活上多些照顧。

自古以來,“窮養兒富養女”是中國人養兒育女的“金科玉律”,很多家長也是按照這個標準培養孩子的。可是,有些家長把“窮養”和“富養”單純地用金錢來衡量,養出了很多膽小怕事的小男孩,還有一些蠻橫無理的小公主。那麼,孩子到底該怎麼養呢?你是否贊成這種教育觀念呢?是單純地用金錢來衡量就可以嗎?養兒和養女又有什麼樣的差別呢?

調查大多數家長贊成窮養兒子富養女兒

還記得幾年前紅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蝸居》嗎?當劇中海藻的媽媽知道了女兒的遭遇後,說了這樣一番話:“俗話說,‘男孩兒要窮養,女孩兒要富養’,不是沒道理的。現在想來,我這一輩子吃虧就吃虧在沒錢,沒爲你們姐妹倆提供好點的生活條件。但凡你們小時候經歷過富裕,都不會爲眼前這些小恩小惠所迷惑,感激到把自己的一生都搭進去。”

看到這裏,我們不禁感慨:男孩窮養女孩富養,似乎《蝸居》中的悲劇又一次證明了這句話的英明正確。事實上,在生活中,大多數家長還是贊成這種教育觀念的。男孩女孩因爲性別不同,區別對待撫養,應該說是育兒教育的一種進步,通過一些特殊教育把女孩培養成舉止優雅的淑女、把男孩培養成堅毅勇敢的男子漢,這些都無可厚非。

“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一直存在着男女有別的社會文化期許。一般來說,常常會要求男的有出息、有主見和靠自己,而要求女的則是善良、富有同情心、溫柔等,這種社會不同的期許直接影響着父母的教養方式,更直接地講,孩子長大以後的種種表現都是父母教養方式的結果。”**國小教師**介紹,她自己也有兒子,平時生活中對兒子的要求也比較嚴格,金錢觀念上也注意培養兒子的自控能力。

觀點交鋒

從性別差異來講,窮養兒富養女並沒有錯。但是,在生活中,結果卻總是讓人出乎意料。富養的女孩可能養尊處優,不能免疫誘惑不說,說不定還形成嫌貧愛富的價值觀;窮養的男孩在成長過程中可能缺失關愛,一方面沒有安全感、自閉自卑,另一方面過度自我保護、攻擊性強甚至仇恨家庭和社會。“窮養兒”不行,“富養女”也不行,這不是變成了“小兒難養”了嗎?現在基本上家家就這麼一個小不點,到底該咋養呢?“窮養兒富養女”真的就不對嗎?對於這個問題,家長們有着不同的觀點和看法。

支持方古訓傳承多年肯定有道理

有很多家長認同“窮養兒富養女”的說法。他們表示,“窮養”男孩的理由是因爲男孩子以後要承擔更多社會和家庭責任,所以要多經歷一些“磕絆”和“摔打”,多吃苦。就像古人說的,“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樣才能磨礪出堅強的品質,成爲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而女孩“富養”是因爲女孩應該有富足的物質、優越的環境、開闊的眼界,能讓女孩在長大以後對花花世界產生較強的免疫力,不會輕信花言巧語,不會因一些小利迷失自我。

“從古至今,這麼多年了,大家傳承下來的育兒經驗,肯定有一定的道理。”家有女兒的欣欣媽說,“我是窮養出來的,當然跟小時候家庭條件有關係。我一直以來都很自卑,對錢方面非常計較,買個青菜都貨比三家,穿着方面,再好的衣服也穿不出氣質,而且也捨不得買,在擇偶方面要求也非常低,其實我自身條件並不差,我完全可以找個更好的老公過富足的生活。所以我的女兒我一定要富養。”

“富養女、窮養兒,這是老家聽過的諺語。大意是富人家的女兒因家境寬裕而儀容出衆、氣質高雅,從小在關愛的環境下成長而缺少花花心腸,且不易爲金錢所打動,很容易成爲一個優秀的妻子與母親。而窮人的兒子從小飽經磨練,奮發圖強,容易成爲優秀的男人。中國古代的才子佳人大多屬於富家女窮人兒的故事,也給我們在擇偶時提供了一種借鑑。”同樣身爲教師的吳蘭說,她所認識的朋友中,窮養兒富養女的家庭,培養出的孩子大多數還是比較成功的。

反對方已與時代不合拍理應擯棄

雖說這句話是從古至今傳承下來的,可是很多家長認爲,單純地用窮富來界定養孩子的方法,這樣有些極端,而且現在孩子的性格都非常敏感,容易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好的影響。

小健的爸爸告訴筆者,“窮養”男孩也有“窮養”的弊端。如果孩子因爲承受太大的心理壓力而導致自卑,或產生抑鬱傾向,或者由於家長給予的經濟生活過分拮据而去偷竊,那就適得其反了。而女孩的“富養”,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現代社會是不需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小姐”和“公主”的,需要的是自強自立的現代女性。

“古時候,女子相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低、壓力小,就嬌慣點養育,以期這樣能培養出品位不凡的女性,等到談婚論嫁的年齡,找個家境富裕的丈夫,過着吃穿不愁,相夫教子的生活,如此便可安度一生。所以提出窮養兒富養女,這是典型的重男輕女觀點,如今早該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了。”江蘇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鍾凌認爲,這種目的性極強的心態與做法帶給孩子們的壓力與副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有些女孩子過分愛慕虛榮,受不了一點委屈,心理脆弱。自視過高的同時又極容易因爲外界的否定感到自卑。

而80後媽媽晶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否定了這種教育觀。“女孩寵着養以後是經受不起挫折的,我的一個同學就是這樣的。婚姻生活過得一點都不幸福。我經常對女兒講,漂亮不重要,自己有本事纔是最重要的。”她認爲,小孩子要東西不要給得太快,要通過努力換取。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孩子是不會珍惜的,對孩子無論男女都不能嬌慣。

正確地理解和實施窮養和富養

其實,“窮養”也好“富養”也罷,關鍵是你到底想養出個什麼樣的孩子?家長們養育自己的孩子還必須有自己的主心骨,千萬不能太迷信一種論調、依照旁人的方法“依樣畫葫蘆”。

從性別差異來看,女孩天性中具有穩定性,喜歡和諧融洽的生活環境,給予女孩更好關注與寵愛是必要的;男孩天性中富有冒險和攻擊性,給予男孩更多挑戰和磨礪也是必須的。但就像硬幣的正反兩面,一個得不到滿足的男孩,成長過程中由於缺少關愛,可能會沒有安全感,可能會自卑自閉,也可能過度自我保護,甚至仇恨家庭和社會。一個無條件得到滿足的女孩,可能會貪慕虛榮,養尊處優,只知道索取,不願意付出。

窮養與富養,關鍵是養的內容,而非物質上的含義。關愛孩子,讓他們接受良好教育,健康快樂成長,無論男孩女孩都應一視同仁,這也是家長的義務與責任。女孩將來會成爲一位母親,因此,對於女孩的教育,自尊自立同樣重要,物質上面的鋪張浪費,大手大腳卻不足取;對待男孩,未來的父親,要培養他有擔當和責任心。而兩性相處中,更要讓男孩女孩學會相互尊重,互相服務的理念,平等的關係才能互相幫助與支持,共同成長。

養育孩子是生活中挑戰的事情,對於當前“獨一代”的父母們,沒有前人經驗可尋,而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這就要求父母們不能簡單刻板地以“窮養”或“富養”教養孩子,而是根據自家孩子的特點,富有彈性地呵護他們的成長,該緊則緊,該鬆則鬆,無論是物質層面,抑或精神層面,鬆緊適度,才能把握好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時機。

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 篇13

通過調查發現,家長的教養態度存在着較大差異。大體可分爲三種類型:家長教養態度是重視型的,孩子的自理能力就強;家長教養態度是放任型的,孩子的自理能力一般;而家長教養態度是保護型,孩子的自理能力最差。家長的教養態度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存在着較強的對應關係。

具體情況分析:影響幼兒自理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家園教育不一致,要求不統一。

在幼兒園,老師從小班開始就注重孩子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但家長的教養態度不正確,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鞏固。有的孩子一回到家就把幼兒園學的本領都還給了老師,在家裏從不自己做事情,如孩子們在幼兒園自己疊被、整理書包,在家裏卻由家長代勞。造成幼兒的兩面性。

2、家長對幼兒自理能力培養不重視。

部分家長沒有意識到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認爲這些瑣事,大人隨手就可以做的,何必讓孩子勞神;還有的認爲孩子還太小,長大了自然就會做了,一切代勞也是理所當然;這樣使孩子產生一種依賴心理,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特別上心,而對自理能力、勞動等就不太重視,存在這種心態的家長比例不在少數,這也算是一種社會風氣造成的。

3、家長教育方法不當,需要指導。

生活自理也是經過訓練才學會的,需要老師和家長有意識地、有目的地去訓練他們,但一部分家長缺少教育的方法策略,不知該怎樣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培養,沒有教給孩子勞動技能。需要專業指導。

4、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過度包辦代替。

由於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家長捨不得孩子吃苦受累,一切事情都給想到了,準備好了,照顧到了。家長越是把一切困難都從孩子面前挪開,越會使孩子形成嚴重的依賴心理,一旦遇到困難,孩子就會束手無策,不會獨立應付和自己解決。不利於責任心和義務感的培養。

5、孩子做事家長不放手,剝奪了孩子鍛鍊機會。分以下三種情況:

(1)不放心。一部分家長不放心孩子自己動手,吃飯慢了怕餓着,穿衣慢了怕凍着,自己洗臉怕洗不乾淨,孩子做家務擔心傷到或弄壞東西。所以一切事情都不肯放手,使孩子很少有機會鍛鍊。

(2)怕麻煩。一部分家長怕麻煩,開始時孩子的勞動效果也許會不太理想,甚至會出現幫倒忙的現象。家長嫌麻煩,乾脆自己做,剝奪了孩子鍛鍊機會。

(3)趕時間。有些家長工作忙,時間緊,他們沒有時間等孩子自己慢慢自理,覺得這是在浪費時間,因此孩子所有生活上的事項都在他們匆忙中被包辦了。這種做法剝奪幼兒早日獲得自理能力的機會。

經過調查有25%的幼兒本來已經學會做的事,但由於家長這個不準動,那個不讓摸,家長過多的限制和包辦,無意中剝奪了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

6、長輩溺愛,家庭成員未形成統一戰線。

傳統家庭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單親家庭和核心家庭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發展水平較差。原因一是在傳統家庭中,祖輩因爲"隔代親"的影響重養輕教,什麼都包辦代替,有的父母想讓孩子自己動手,但長輩捨不得,就出來打圓場,進行阻攔,兩代人教育觀念、方法不一致使孩子養成任性、嬌氣、依賴心理,從而影響自理能力的發展。原因二是在傳統家庭中,有較多的成人圍繞一個孩子轉,孩子的事情都可以由家長"代勞",長久下來,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不會做,等待家長幫忙成爲他們的習慣。

7、不同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另外一種現象是,家庭環境相對較差的孩子比家庭環境較優越的孩子愛勞動,自理能力強,應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那句古話。

8、孩子過分依賴。

有的孩子任性倔強,有些自己能做的事或已學會的事在父母面前就是不肯做。

採取措施:

爲了從根本上改變家長的教養態度和教育觀念,有效培養幼兒自理能力。我們準備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指導和實踐:

1、爭取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形成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如果光靠幼兒園的培養,不充分挖掘家庭的教育資源,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將是紙上談兵,因爲孩子的成長有賴於家庭和幼兒園保持教育的一致,雙方互相配合、支持,取得協調,纔是有利於孩子良好發展的教育合力。因此教師要了解幼兒家庭的不同文化背景,指導家長的教育。教師要與家長經常溝通,將一些教育方法介紹給家長, 以取得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形成“同步式”家園共育。通過填寫“家園同步小能手交流冊”的形式進行。如在交流冊中分別設計有幼兒園教師和幼兒家長以及孩子本人填寫的內容,及時交流幼兒自理勞動方面的情況,使教師瞭解每個幼兒最近的生活自理和家務勞動情況。使家長了解幼兒園開展的自理活動情況和自己孩子在幼兒園的自理情況等,以便及時幫助孩子適應集體活動的需求。

2、加強家園聯繫,轉變家長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觀念。

《幼兒園工作規程》第47條指出:"幼兒園應主動與家庭配合",因此我們將定期組織家園活動,向家長宣傳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召開家長會,與家長共同商討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通過家訪,在家園通平臺開闢專欄,進行家教經驗交流,幫助家長提高重視勞動教育的意識,掌握教幼兒動手的技巧和方法,使家長樂意接受教師的指導幫助並付諸實施,使孩子在園和在家表現一致,配合幼兒園共同來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3、指導家長掌握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內容與方法。

指導家長有意識地、有目的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1)給孩子一個機會去嘗試。當孩子對做某件事有興趣時,家長要及時引導,大膽放手,抓住學習的敏感期,讓孩子在實踐中培養自理能力。

(2)給孩子一段時間去學習。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學習過程,即使孩子出現幫倒忙的現象,家長也要容忍孩子從不會到會的漸進過程。

(3)教孩子一個方法去鍛鍊。家長要用合適的方式教給孩子自我服務的技巧,使孩子能夠勝任勞動。如用送玩具回家的遊戲引導孩子整理圖書,用圖譜的方式教孩子洗臉。這些方式直觀有趣,孩子很喜歡。

(4)給孩子一個要求去貫徹。提出的要求要能讓孩子勝任,在要求和任務提出後,家庭成員要形成統一戰線,堅持貫徹到底。

(5)給孩子良好的物質空間,主動學習。爲孩子創設適合他們的空間,如騰出傢俱的低矮部分放置孩子的物品。家庭空間中的一部分要以孩子爲本,爲孩子所需,爲孩子所用。讓孩子在合適的空間中充分發揮自主勞動的積極性。

(6)給孩子良好的心理空間,享受勞動。要讓孩子感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快樂的,運用鼓勵、表揚、獎勵等方式激勵孩子,幫助孩子體驗勞動帶來的成功感。

4、根據不同類型的家長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

對教養態度是重視型的家長,請他們總結自己的有效經驗方法,並藉助此類家長積極的力量影響班內其他家長,帶動其他家庭形成正確的育兒觀;對教養態度是放任型及保護型的家長,經常與其溝通探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還可以多講一些成功地家教案例,並通過吸引其參加班級的家教論壇、親子活動等影響家長,慢慢轉變家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爲。

5、做好祖輩家長工作,取得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1)通過孩子的父母來影響祖輩的教育。

比如放一些育兒雜誌在書架上,與老人一塊兒讀讀,或開誠佈公的和老人談談孩子的教育問題,使祖輩家長逐步意識到:孩子總有一天要獨立的面對一切,所以從小要讓孩子獨立去思考解決一些事,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可以起一個輔助作用,可以提出兩個以上的方案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家長越是把一切困難都從孩子面前挪開,越會使孩子形成嚴重的依賴心理,一旦遇到困難,孩子就會束手無策,不會獨立應付和自己解決。

(2)通過家園聯誼活動,使家長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影響。

教師努力創造條件吸引幼兒家長參與到幼兒園活動中來,讓家長在活動中親自觀察瞭解自己的孩子,從而教育自己的孩子。

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 篇14

關於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對農村未成年人成長髮展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本次調查通過深刻分析和客觀評價我鎮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並針對當前農村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更合理的途徑方法和對策建議,從而將加強農村家庭教育,促進農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轉化成爲**鎮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養合格人才的內在推動力。

一、調查實施概況

本次調查對象爲全鎮居住的居民,調查方式主要是實地考察、深度訪談、召開座談會、發放問卷等。調查結果:走訪了120名農村婦女,發放問卷120份,回收問卷120份,回收率爲100%。被調查的120名農村婦女中,已婚婦女90人,未婚22人,離婚或喪偶的8人。年齡結構,20歲以下的8人,2130歲的22人 ,3140歲的42 人,4150歲以上的48人。文化程度,國小及以下的48人,佔40% ;國中的66人,佔55%;高中(職高、中專、技校)的6人,佔5 %;大專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

二、農村家庭教育現狀及特點

從調查情況看,**鎮農村家庭教育現狀主要呈以下特點:

(一)農村家長重視家庭教育程度提高,但仍過分依賴學校教育

實地調查反映,95%的農村女性家長認爲家庭教育對兒童成長很重要,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重視兒童的全面發展都給予一致肯定。71%的農村婦女表明願意不惜一切投入,培養子女成才。問卷調查中顯示,67。61%的農村女性家長重視孩子的學業問題(成績差、聽課困難、學習態度不端正等),重視孩子情緒問題(暴躁易怒、焦慮、抑鬱、自卑等)、交際問題(內向冷漠、不善交際、經常與人發生矛盾等)以及行爲問題(違反校規等)的比例分別爲11。83%、13。80%和6。76%。很多農村家庭父親和母親分頭負責兒童的生活、學習和教育。而且父母共同管理兒童學習教育比例最高達77。55%,說明隨着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加強,以及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的廣泛開展, 爲國教子、以德育人 爲主題與核心的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觀念被越來越多的農村家庭所認同,多數家庭民主和諧,父母協力、協商共同承擔家庭教育責任。

但實地調查也發現,農村學生家長教育觀念落後,對家庭教育的認識嚴重不足,農村學生家長真正認識到自己對子女教育負有責任,並能較好地擔當起這一責任的農村家庭只佔15%。85%的農村家庭認爲孩子的教育責任在老師、在學校,與己無關,他們只負責從經濟上、生活上滿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責任完全推給了學校,孩子出了問題就怪學校和老師,一味感嘆孩子沒遇上好老師,甚至指責學校誤人子弟。有的家長和代理監護人甚至認爲:孩子在學校,家長出錢學校管,自己還操什麼心?這種教育理念與思想認識,大大增加了學校對這部分學生教育管理的難度。更有一部分父母或代理監護人教育理念差,認爲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兒孫自有兒孫福,認爲只要能掙錢,讀書也沒什麼用,不讀書照樣可以賺錢,大學生不是還找不到工作嗎?這些觀念勢必影響孩子,產生學習無用的情緒;在矯正學生不良行爲習慣中,由於學校單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二)農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漸更新, 但科學家教任重道遠

問卷調查中,52。6%和32。3%的農村女性家長選擇私下讚賞、公開表揚方式鼓勵兒童的進步。孩子做錯事時,61。5%的農村女性家長選擇心平氣和的方式指出孩子的錯誤。與孩子溝通交流上,60。5%和30。4%的被調查者覺得自己與兒女的關係非常好或比較好;64。5%的女性家長表示自己能夠很好或較好地與孩子溝通;47。94%和47。17%女性家長明確自己的孩子經常或偶爾告訴父母他(她)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走訪調查發現,孩子有事瞞着家長時,多數家長採取引導而不是強迫孩子交待的方法。孩子與家長意見相悖,一時難以確定對錯,45%的家長會採取冷處理。孩子有吸菸、喝酒、沉迷網絡遊戲和上網聊天等不良行爲,部分家長能按照問題的性質採取不同的糾正措施。這說明,廣大農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漸在改善,但調查也反映,農村家庭教育方式傳統簡單,不能適應現今社會的發展:

一是教育方式簡單粗暴。部分農村家長認爲棍棒下面出孝子,信奉棍棒教育,覺得孩子是打出來的,父母打孩子天經地義,對孩子動輒打罵、訓斥、體罰等。問卷調查顯示,在教育孩子做錯事情的方式上,有32。41%的被調查者選擇教育方式是責罵或打孩子;3。77%的被調查者採取禁止孩子參加喜歡的活動或拿走孩子喜歡的物品等懲罰方式,甚至有2。76%農村家長認爲,小孩子都會犯錯誤,做錯就做錯了,由他去。被調查的家長中,對孩子採取物質獎勵的佔8。86%。而且,考試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質獎勵;直接用金錢獎賞的家長佔2。08%。在與小孩之間的溝通問題上,部分家長認爲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從,根本沒有與孩子溝通的意願。 24。21%的農村女性家長表示溝通的時間很少,6。49%的農村婦女反映自己與孩子雙方雖有溝通的想法,但溝通過程中,總是因無法剋制的情緒而中斷與孩子交談;有2。91%的農村婦女直接表態自己不知道如何與孩子溝通,或很難與孩子溝通。農村家長缺乏與孩子的交流,缺少對孩子正確的思想教育,長此以往,孩子容易變得膽小、退縮、冷漠,或以攻擊和敵意對待他人。

二是疏於對孩子的教育管理。實地調查反映,大部分家長整天忙於農活或打工掙錢,沒有更多的精力來教育孩子,更談不上有閒暇時間與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溝通,基本疏於對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農村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漠不關心,不管不問,甚至有些家長連孩子的確切年齡和所在年級都不知道。有的家長過分縱容子女,對於子女不正確的言行不管不問,放任自流,管教不嚴、一味縱容,認爲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對孩子的愛,特別是留守兒童代理監護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這方面顯得更爲突出。

由此可見,教育方式傳統簡單,缺乏先進家教理念和科學家教知識,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仍是我鎮廣大農村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提高廣大農村家庭科學育兒的家庭教育水平任重道遠。

(三)農村家庭對孩子的支持能力欠缺,家長能力建設亟待加強

一方面,農村家長素質普遍偏低。被調查的農村婦女中,國小及以下的48人,佔40% ;國中的66人,佔55%;高中(職高、中專、技校)的6人,佔5 %;大專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農村婦女承擔社會、家庭雙重角色,大部分時間被擠佔,很少有時間來充實提高自己,有部分國小文化的人漸漸退化到了半文盲的狀態。現在讀書真難,孩子的作業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是農村家長普遍存在的現狀。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鎮廣大農村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家長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蘊差,因而無法對子女進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導。

另一方面,農村家庭缺乏教育氛圍。目前,由於農村經濟相對滯後,大部分農村家庭條件差,家庭收入只能是解決衣食問題,家長們根本無能力投資家庭教育設施建設,爲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條件,因此,雖然廣大農民的住房及經濟條件提高很快,但有書房或書桌的學生並不算很多。同時,農村中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少,農村女性家長農閒時大多用於聊天,或沉迷搓麻將、打撲克,很少看得見書籍,父母親平時不看書讀報的佔絕大多數。

教育孩子是一項艱苦細緻的工作。家長的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品德素質對孩子影響是綜合的,相互滲透,缺一不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許多農村家長認識不到知識和文化對子女成長的意義,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子女的教育責任、義務,忽視家庭教育。許多家長缺乏家庭教育知識,無法擔當起家庭教育的責任,還有一些家長採取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在無意識中對孩子進行錯誤的教育和導向,直接影響了農村家庭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實施。作爲家長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根據自己的條件,揚長避短,加強對孩子的家庭教育。

三、解決農村家庭教育的對策建議

(一)社會、家長、學校共同關注農村家庭教育問題

教育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到農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把農村家庭教育作爲重要任務來抓。要認真做好農村家庭教育指導、督查工作,使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規範化。

政府應該適當加大對農村家庭教育的投入,設立農村家庭教育基金,應付必要的農村家庭教育支出,確保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正常運行。政府要盡最大可能挖掘農村教育資源,大力創建有益孩子身心的娛樂活動場所。盡最大努力發揮農村的家庭教育功能,使農村家庭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

家長要想方設法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創設豐富的信息環境來幫助孩子擴大視野,培養其探索的興趣和習慣以及陶冶情操。家長可以利用電視機爲孩子選擇合適的節目,指導孩子收看;可以帶孩子到具有教育意義的場所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可以爲孩子選購有關書籍,訂閱報刊雜誌,並堅持與孩子一起閱讀、欣賞。

(二)辦好家長學校,切實提高家長素質

農村中國小應注重宣傳發動,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學校章程,規劃教學內容,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健全教學管理,採取多種措施,努力辦好家長學校,切實提高農村學生家長整體素質。

學校應充分發揮自己的資源優勢,將提高家長素質當成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切忌只重形式不重內容,學校要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制定出提高農村學生家長素質的長遠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要根據家長的實際需要制定培訓計劃,確定培訓內容。定期組織家長來校學習,提高家長素質和教育素養。家長學校的授課形式應靈活多樣,可以採用課堂教學、專題講座、家庭教育論壇等形式。家庭教育論壇內容既包括知識講座也包括家長髮言、提問,使家長、教師形式互動,在互動中交流經驗,提高認識。在實際工作中要將提高家長素質和提高家長實施家庭教育能力緊密結合起來,側重培養家長掌握現代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知識和家庭教育方法,最終實現提高農村家庭教育質量的目的。

(三)家長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與孩子建立心連心的溝通。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須瞭解孩子,瞭解孩子的長處,並儘可能的積極的引導。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避免用專橫的態度對孩子進行體罰,讓孩子去接觸社會生活影響,包括社會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甚至是敵對作用的影響,父母應該指導他們去跟不好的影響進行鬥爭,從而增強孩子的抵抗力。另一方面,給孩子的自由空間應該是有限的,不能一味地去溺愛孩子,所謂一切爲了孩子、盲目地去愛自己的子女,結果是害了自己的子女。

(四)創設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圍。

家長爲孩子提供足夠的學習時間,即使在農忙時,也不要浪費孩子的學習時間。使孩子有一個學習的小天地,每個孩子應該擁有一個書桌。其次,要求家長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業,經常查看孩子的作業。對孩子經常犯的錯誤進行細緻的講解。在學習之餘,家長還可以訂閱一些有益智力的書,培養孩子對讀書的樂趣,增長孩子的知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