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養生食療方

清明前後是適合養生的時間,那麼你都知道有些什麼樣的養生方法呢?不如先來看看小編介紹的清明節養生食療以及清明前後的養肝食譜吧。

清明節養生食療方

  清明節養生食療方是什麼

1、藿香陳皮飲

材料:藿香l0克,陳皮5克,糖適量。

製法:藿香、陳皮放煲內,加水兩碗煮片刻,去渣加糖,代茶飲。

功效:芳香化溼、行氣消滯,適用於體倦身重、脘腹滯滿、舌苔白膩之人。

2、疏肝健胃飲

材料:青皮l0克,陳皮5克,生麥芽20克,糖適量。

製法:青皮、陳皮、生麥芽放煲內,加水兩碗煮片刻,去渣加糖,代茶飲。

功效:疏肝理氣、開胃消滯,適用於情緒不暢、脘腹脹悶、食慾欠佳之人。

3、淮山芡實扁豆排骨湯

材料:淮山15克,芡實15克,北芪15克,白朮10克,薏米15克,扁豆15克,豬排骨200克。

製法: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淮山、芡實、北芪、白朮、排骨洗淨,然後將全部材料放進煲內,加入清水,猛火煮沸,再用文火煲兩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醒胃、祛溼抗疲勞,對於脾虛溼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清明前後養肝食譜介紹

1、沙蔘麥冬飲

沙蔘9克、麥冬10克、桑葚10克、紫河車9克、圓肉6克,每日一副,煎熬後分4次口服,2個月爲一療程。作用:活血養陰、補腎益肝。

2、鴨血補肝

鴨血性平,營養豐富。取鴨血100克、鯽魚100克、白米100克同煮粥食用,可養肝血,輔助治療貧血,這同時也是肝癌患者的保肝佳餚之一。

3、菠菜舒肝養血

菠菜是春天的應時蔬菜,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等作用,對肝氣不舒併發胃病的輔助治療常有良效。

4、山楂薏米飲

取生山楂9克、薏米10克,加雞內金10克、茯苓10克,每日一副,煎熬後分4次口服,2個月爲一療程。作用:舒肝理氣、健脾養胃。

5、雞肝大米粥

取新鮮雞肝3副、大米100克,煮粥食用,可治中老年人肝血不足,飲食不佳,眼睛乾澀或流淚。老年人肢體麻木者,也可用雞肝5副,天麻20克,兩味同蒸服,每日一次,半月便可見效。

6、食醋補肝

醋味酸而入肝,具有平肝散瘀,解毒抑菌等作用。肝陽偏亢的'高血壓老年患者,每日可食醋40毫升,加溫水沖淡後飲服,也可用食醋泡雞蛋或泡黃豆,療效頗佳。平素因氣悶而肝痛者,可用食醋40毫升,柴胡粉10克沖服,能迅速止痛。

7、“三黑”粥

黑米50克、黑大豆20克、黑芝麻15克、核桃仁15克,共同熬粥加紅糖調味食之。常食能烏髮、潤膚、補腦益智,且能補血。適合鬚髮早白、頭昏眼花及血虛等患者食用。

8、黑米銀耳大棗粥

黑米100克、銀耳10克、大棗10枚,一起熬粥,熟後加冰糖調味食之。本方能滋陰潤肺、滋補脾胃,四季皆可服食。

  清明節簡介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爲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地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爲寒食節,前二天爲小寒食。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爲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爲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2006年5月20日,中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