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端午節日記

一天即將過去了,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穫吧,何不趁現在趕緊寫一篇日記。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日記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寫端午節日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寫端午節日記

寫端午節日記1

端午節到了,我和媽媽、姨姨、姨夫還有表弟一起去我婆婆家過端午,平常騎電動車的時候到婆婆家是40分鐘,可開車去的話最低10分鐘就能到,到了我婆婆家,我們就開飯了,我們圍在餐桌上吃飯,說說笑笑很開心,吃過飯,等了一會,我的肚子又餓了,我只好拿糉子吃,吃了一個又一個的的好吃的糉子,我十分開心。

寫端午節日記2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有許許多多的習俗,比如:吃糉子,這個習俗傳說是老百姓將糉子投入江中,爲了能讓魚蝦先吃飽,這樣它們就不會傷害屈原的屍體了。第二個習俗:賽龍舟。傳說是老百姓聽到屈原投江自殺後,就划着小船爭先恐後地搶着去救援,這樣就形成了賽龍舟的習俗。至今這兩個習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今年的端午節,我們一家三口去崇明看望外公外婆。一大家子一起吃着香噴噴地糉子,心裏美滋滋的。

啊!端午節不但是一個傳統的節日,而且還是一個有趣的節日!

寫端午節日記3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門口插上艾葉,爲了 避五毒來襲。

哦!我給你說說我是怎樣過端午節吧!你猜猜端午節我幹什麼了?對了!就是包糉子。

我給說說怎樣包糉子吧。首先,準備一些棕葉,然後,在準備一些糯米。準備好後,就可以包了。首先拿一個棕葉,從它的三分之二中折成一個三角形,然後,再把棕米放進棕葉裏,再然後把剩下棕 葉包起來。在用繩子捆起來,一個好看的黑米棕子就做好了。

然後,在鍋裏煮幾分鐘,一個香噴噴的黑米糉子就好了。

這是我第一次包棕子,我很開心!

寫端午節日記4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我的家人早上一起吃糉子,吃完糉子後,我們就一起去河邊看別人比賽划龍舟。

我們看完龍舟後就一起去吃飯。吃完飯後我們一起到大良沃爾瑪玩,我們在裏面買了許多東西。就在我們準備走時剛好看見有一個包糉子比賽然後我參加了,我在規定時間裏包了3個。我看了看別人的,然後再看了看自己的覺得自己包得很難看。

然後我們就走了。

寫端午節日記5

過端午了我們好高興啊,我們全家都去了滿天星吃飯。

端午節爲每年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爲中國國家法定節之一,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共人民怯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 秋之前又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的形式來祭祀部落圖騰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就變成了漢族人民祭奠屈原的傳統節日。就這樣端午節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

啊,原來過端午節是這麼一回事啊。

寫端午節日記6

“賽龍舟,嘿咻……”聽那不是“龍頭”在叫嗎(帶頭),看五條長七、八米的龍船在江面上飛奔、騰舞,一條比一條勇猛,船長可坐12至18個槳水,一個帶頭的',一個鑼手。槳手每人手持一支短漿,隨着鼓聲緩促爲節拍,拼命的向前劃去。(我爸是槳手;三爹是帶頭的)帶頭人員雙手左右揮動大聲呼喊到:“劃龍船”,槳員人也跟着喊到:“嘿咻”,再加上岸上人山人海的觀衆,可想而知吶喊助威聲音有多大。

由於時間關係我就不一一介紹我們鄖縣的端午日了。

你把你們的端午日也告訴了吧,就這麼定了,OK!

寫端午節日記7

今天是端午節了,但我不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媽媽告訴我,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屈原的大臣,小人對皇上說了屈原的壞話,皇上不再信任屈原,就把他流放到遠方,他很傷心就跳河殉國了。老百姓們爲了紀念他,就往河裏扔吃的東西,最後形成了端午節。

端午節我們吃糉子,系彩繩,賽龍舟,真是熱鬧非凡呀!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端午節嗎?我們吃糉子的時候別忘了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呀!

寫端午節日記8

五月初五,端午節賽龍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的這天,我們都會吃糉子和鹹蛋。

糉子是用棕葉包糯米再用繩子繫住,一般紮成三角形的。鹹蛋吃在口中鹹鹹的,還會流油。這時候,人們會到河邊去看龍舟賽。開始劃的時候,人們一心只想得第一名,人人都充滿精神。

忽然傳來一片巨大的聲音,是龍舟上傳來的,啊,是一個人在拿鼓槌拼命敲打牛皮鼓!,天是多麼熱,龍舟上每個人滿頭大汗,汗水流的越來越多。離終點越來越近,落在後面的龍舟上隊員心越來越急。

最後,只有一支隊贏了,他們高興地跳了起來。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因爲他非常愛國,所以人們把糉子和鹹蛋仍進水裏給魚吃,別讓魚兒吃屈原。端午節多熱鬧啊,我們真是開心。

寫端午節日記9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這天人們都要過端午節。端午節時人們都要採艾蒿,吃糉子,來慶祝節日。

早晨,我正在熟睡中,奶奶忽然叫我起牀說:“大孫子,起牀了,咱們一起去採艾蒿。”我一聽說採艾蒿急忙起牀。奶奶領我到地裏去採艾蒿。我聽奶奶說艾蒿還可以防感冒。我想原來艾蒿還有這麼多用處啊!

回到家,奶奶說:“我教你包糉子。”我說:“好。”奶奶說:“包糉子還有這樣一個由來,相傳,大將軍屈原爲了保衛祖國的江山,寧死不屈,投河自盡。自從屈原投河自盡。人麼怕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就在這裏投下糉子。”

我今天知道了糉子的由來並親手包了糉子。今天過得真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