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脫維亞禮儀風俗習慣

拉脫維亞是一個地處東北歐的國家,該名源自於民族語,意爲“鎧甲”、“金屬製的服裝”。那麼這個名字如此英雄寓意的國家有什麼民族習俗呢?下面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拉脫維亞禮儀風俗習慣

關於拉脫維亞禮儀習俗

在當地傳統服飾上:男子着襯衫、長褲、長外衣,扎腰帶、戴呢帽。女子着繡花短袖白襯衫、方格或條紋裙子,系繡花圍裙,扎頭巾。已婚婦女戴亞麻布帽子,姑娘戴穿珠刺繡的花箍。飾物有銀手鍋、胸針。現在普遍穿城市服裝,民族服裝主要用於節日和文藝演出。

民族主要食物爲麪食、豌豆、肉凍、酸奶湯、麪包湯。現在農村居民大多住設備良好的多房間的磚瓦房,宅旁有花壇、果樹和菜園。歌詠節是傳統的民間佳節。此外,還有成年節、海洋節、開春節、豐收節等。

拉脫維亞移民注意事項和禮儀:該國不同宗教信仰的國民各自信守教規。在國際場合行握手禮,採用國際通用的稱謂,即稱男士爲“先生”;稱女士爲“夫人”、“小姐”、“女士”。如對某人特別尊敬,習慣上贈送柞木葉子做成的桂冠。

拉脫維亞至今還流傳這古老的傳統,他們的世界觀在與自然、神明、及其它人的對話中發展。下面爲您介紹拉脫維亞的傳統慶祝的節日:

復活節

“好日子”–這是民間歌曲中對春分的稱呼。根據民間傳統,復活節是在當年白晝第一次長過黑夜時候到來的。復活節早上,人們在太陽升起前起牀,並趕到溫泉或流向朝東的溪水前洗臉,以便獲得健康和美貌。隨後是復活節最重要的活動之一等候春分清晨日出的時刻。在力烏(Liv)的村莊裏,清晨是以羣鳥醒後啼鳴開始的,這樣鳥類可以保護人們不受邪惡和疾病之侵。

春分

(3月21日)是農民忙於數不清的勞作、還要跟上自然迅速覺醒的步伐、不耽誤農活規則的時候。但是拉脫維亞人在這匆忙中保留了一定自主性:例如,復活節最重要的 一個禮儀是掛上鞦韆盪鞦韆。不過在復活節盪鞦韆時,鞦韆不能人爲地停下來,必須讓它自己停住。盪鞦韆必須是柔和的,亞麻地才能不被風颳雨侵,完成其生長盛 期。根據古老的信念,盪鞦韆與多產有關;必須溫和地蕩,牲畜、亞麻才能長好,人們才能不受蚊子和牛蠅的叮咬。第一個盪鞦韆的通常是男女主人,隨後是其它 人。作爲回報,女孩子盪鞦韆要給男孩子們雞蛋、派、甚至是手織手套和襪子。

在過去,不同的民族都把雞蛋作爲一種生命的標誌,在拉脫維亞的春分傳統裏,雞蛋也被賦予特殊地位。爲迎接復活節,雞蛋被染上洋蔥皮、黑麥芽、甘菊或 乾草碎屑。這並不是一個很古老的習俗,在當今社會很流行。盪鞦韆時發雞蛋,雞蛋彼此碰撞,看誰的蛋不被碰碎,人們相信,蛋殼最結實的那人將來活的最久。復 活節期間要吃掉、撞掉大量雞蛋,除了扁圓麪包和發芽穀物,雞蛋是復活節首要食品。

仲夏

拉脫維亞的仲夏夜慶祝用拉脫維亞語言說是詹尼(Jani),當夜是一年中你唯一不能閉眼的.一個夜晚。多數活動在室外圍繞着一個大篝火進行。夏至(6 月 22日)標誌着自然和農夫勞作的界限。在自然界,這天白晝最長、夜晚最短,而在拉脫維亞,短促的夏天到了其鼎盛期。對於農夫,耕地、下種、除草的工作在仲 夏前就結束了,仲夏後是收穫莊稼的季節,以割乾草開始。

仲夏日收割的藥草花卉叫做仲夏藥草,而仲夏前一天通常叫做藥草日。這期間收穫的草藥和根莖被認定有特殊治癒力量,對於人畜的病痛都有效。仲夏草木被 編進花冠、擺放到花束裏。按照傳統,女人佩戴花卉花冠,男人佩戴橡樹葉和樹枝做成的。房間、牛欄、畜欄、水井、磨房,以及其它農夫生活中重要的地方都被裝 飾上仲夏草木。牲畜和柵欄用花冠裝飾。大門和房間用白樺、橡木和花楸樹枝裝飾。

聖誕節

冬至日(12月 22日)夜最長、日最短,戶外工作強度最低,人們組織傍晚聚會,或紡織,或做些其它手工活,或者講神話故事及其它故事、猜謎、載歌載舞,來慶祝冬至日。在基督教的傳統中,聖誕節是上帝之子誕生之日,但在傳統的拉脫維亞文化中,聖誕節則是太陽少女獲得重生之日。

聖誕節時,人們用三維草制或蘆葦飾品點綴房間,在拉脫維亞本國語言中這些飾品稱爲魯克圖力(lukturi)、蒲祖力(puzuri)、庫力吉(krigi)、蒲特尼(putni)等等。常青樹樹枝、刺柏、彩色碎布、刨花以及其它天然材料也被用於裝飾房間。

馬其他禮儀習俗

馬耳他共和國(The Republic o fMalta)簡稱馬其他。面積316平方公里,人口:40.12萬人(2004年)。主要是馬耳他人,佔總人口的90%,其餘爲阿拉伯人、意大利人、英國人等。官方語言爲馬耳他語和英語。天主教爲國教,少數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希臘東正教。位於地中海中部,有“地中海心臟”之稱,是聞名世界的旅遊勝地,被譽爲“歐洲的鄉村”。

在現代科技技術影響並促進馬耳他發展時,人們對待一些未知的事情還是一向小心翼翼,他們都知道什麼東西會帶來好運或惡運.即使是現在,城裏的母親也絕不讓孩子穿着綠色衣服去應付重要考試。

羅馬天主教教義是馬耳他居民社會形態和生活方式的基點。年輕人婚前基本與父母共同生活,婚後分住,但親屬之間關係較爲密切。婦女婚後大多停止外出工作。由於馬法律規定不許離婚,婚姻破裂者只能分居。近年來隨着已婚婦女繼續工作的比例上升,不許離婚的法律也引起很大爭議。還有一種本來由家庭舉行,現已融入天主教的慶典儀式,在聖誕節前約兩週,孩子們拿到碟子或淺碗,裏面灑上大麥種子,然後把它們放在背蔭處,每兩天澆一次水。一旦長長的嫩芽一出土,孩子們就把它們放在聖嬰的周圍。

在馬耳他許多公共汽車上都有小神,老年乘客在汽車啓動時或經過教堂大門時會在胸前畫十字,表示“我們信靠上帝”。爲了迷惑鬼魂,一些教堂的頂部裝置兩隻鍾,一隻是真的,另一隻是風水筒,魔鬼弄不清楚就不能吸亡靈。不過,沒幾座教堂造得起這兩隻鍾。爲了把魔鬼擋在門外,許多鄉村的房子屋頂高處或大門上都綁着一隻向外指的公牛角。18世紀時的姑娘都佩戴珊瑚項鍊以驅邪,直到現在許多男子戴的項鍊墜是小小的像公牛似的護身符,而孩子們做遊戲時,常偷偷伸食指和小指像牛角一樣,希望對方輸掉。

如果你在馬耳他發現某家在大門上釘上一枚白色蝴蝶花結,可不要以爲這只是爲了裝飾,這是表示這家有婚慶喜事了。而如果哪家有喪事,大門口一定放一碟鹽或一杯水,爲了亡靈回家後不會口渴,食物也不會因沒有鹽而淡而無味。馬耳他水手在船上塗上強烈鮮明的色彩是爲了保護自己,每隻船還以天主教徒的名字命名。船首兩邊各有一隻警惕的大眼睛,是用來阻擋厄運的。同樣,爲了驅邪,馬車上往往繫上紅絲帶或羽毛。

還有一種習俗很像中國民間的“抓週”,即孩子出生一週歲時,家庭便舉行聚會,家人們把許多小物品放在一個盤子裏,給男孩和女孩的物品略有區別。盤子裏一般放的是頂針、鋼筆、念珠、雞蛋和一些錢幣。把盤子放在週歲孩子面前由他(她)挑選,然後預示他們將來會當裁縫、官吏、牧師、農夫、銀行家等等。而現在只成爲舉行聚會的一種藉口了。

馬其他烹飪法深受在這裏定居了幾世紀阿拉伯人,法國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英國人的影響。傳統的馬耳他人的烹煮和西西里島人,摩爾人有所不同。有香郁的杏仁糖果,有馬耳他奶酪的面制糕點,西紅柿和酒醬汁拌的意大利人面食,兔子和魚,等等。餐館菜單跟隨季節,選擇時令的原料:有西紅柿,橄欖,蔬菜等,魚類有獨特的地中海魚,和國人喜愛的旗魚和金槍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