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端午節過端午節的作文4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過端午節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端午節過端午節的作文4篇

端午節過端午節的作文 篇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我一早起來就看見牀頭上有一個粉粉的、像糉子一樣的香袋,非常可愛,香香的,有一絲甜甜的味道。

下樓後,奶奶早就準備了一大桶糯米和糉葉,我就像一隻見到大米的老鼠一樣,激動得一蹦三尺高,因爲在綜合實踐課上,老師教過我們包糉子的步驟,正缺露一手的機會呢!

我開始嘗試包起糉子來。先把兩張糉葉的疊加,摺疊成漏斗狀,再往裏面放少許糯米和一塊肉,接着用糯米把剩餘的空間全部填滿,然後把冒出的糉葉摺疊,蓋住“漏斗”,裹緊糉子,最後用繩子綁緊,包好的糉子真像一個穿綠色衣裳的小寶寶。奶奶和媽媽見我有步驟地包好了一個糉子,又詫異又驚喜,還以爲我是無師自通的天才呢!

接下來奶奶就要把糉子放入水中煮了。午睡後,奶奶給了我半盤糉子和半盤白糖,我迫不及待地解開繩子,剝開糉葉,一個黃黃的糉子出現在我的眼前,拿起糉子就是一大口,連糖都沒放,糉子吃完了,糖一點兒都沒動,我一口氣把糖全吞了,呀!口裏好鹹,我去喝一大口水,哎呀!更鹹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去找奶奶,奶奶看見我這樣,拿了一大杯白開水給我喝。好幾杯纔不覺得鹹了,我問奶奶:“奶奶,你是不是把鹽當成糖放在那杯水和盤子裏了。”奶奶說:“糟了,我把紅燒排骨炒成了紅燒鹹排骨了!”奶奶的話剛說完,媽媽和爸爸一起說:“好鹹啊!我一想,爺爺有高血壓,他老人家不能吃太鹹的東西,爺爺從門外走進來說:“孫子,糉子好不好吃呀?”我連忙說:“好吃好吃,我想把您的那份也吃了,行嗎?”爺爺說:“好啊。”我連忙跑進房間把鹹糉子吃了個精光。

晚飯,爺爺讓我們吃了“五黃”糉子,鹹死我和爸爸了,因爲“五黃”裏有鹹鴨蛋黃。

端午節插艾葉,吃糉子都是我們的傳統習俗,我喜歡這樣的習俗。

端午節過端午節的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我們都很開心。屈原投江的故事,流傳至今,大家都還是能耳熟能詳。而我也因爲內心有期待,迫不及待的迎接端午節的到來。

屈原投江的故事,據說是因爲古時候有一個皇帝非常喜歡屈原,而其中有一個大臣忌妒他,那一個大臣就向皇帝一直說屈原的壞話,讓皇帝把屈原開除,屈原因此過度傷心,農曆五月五日中午在汨羅江投江自殺。屈原投江的故事從古自今流傳着,這個故事在我心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也就是農曆五月四日,我和媽媽一邊包糉子,一邊談天,包着包着,也到晚上了。親戚朋友全都到我家,大家都玩得不亦樂乎,享受着天倫之樂。玩累了,大家就決定留下來住一晚。第二天,也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一早,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今天的行程,經過一番討論之後,終於有個結論了,中午先去看龍舟比賽、下午去溪邊玩水、晚上再去吃當地小吃。爸爸說:“既然已經決定好了,那就二話不說,快走吧!”就這樣,開始了一天的行程。

我們開了一小時的車纔到湖邊,到的時候剛好中午十二點,我們就坐在湖邊看龍舟比賽,我聽到划龍舟的人喊着”加油!”“加油!”非常賣力。我要感謝划龍舟的人給我們看這麼精彩、好看的龍舟比賽。接下來,該去一探究竟,溪邊的景物到底長的怎麼樣子?到了溪邊,果然是景觀優美、碧水縈迴。這裏讓我們身心放鬆,可以好好的休息。而我和姐姐用石頭打起“水漂兒”,有趣極了!玩着玩着,到晚上了,我們一起到夜市吃小吃,我的肚子一直“咕嚕”“咕嚕”的叫着。當一桌豐盛 好吃的菜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迫不及待狼吞虎嚥的吃起來,大家也都津津有味的吃着。吃完以後,我們一起逛夜市、買東西,最後一起拍照,爲今天,今年的端午節留下一個美好的句點。

這次的端午節,讓我非常開心,希望下次也能像這次端午節一樣快樂。

端午節過端午節的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來了,家裏到處都飄着糉子的香味,媽媽讓我從電腦上查找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原來是爲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屈原是一位愛國者,他想讓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就常常跟國王提意見,可是國王不喜歡聽,就把他趕出了國都。有一次秦國來打楚國,楚國很快就被打敗了,國家就快沒有了,屈原更加傷心,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搬着一塊大石頭投江了自盡了。

人們知道後,非常悲傷,爲了不讓魚吃了屈原,就把竹筒裏面裝着糉子,扔到河裏,希望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了,糉子也就是這樣來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愛自己的國家,此外我也知道了,現在吃的糉子,只不過是把竹筒,換成了一種寬寬的葉子。吃糉子也就是紀念屈原的。

今天我通過一個節日而瞭解到了一個歷史故事,我感到很高興,多麼有意義的一個節日呀。

端午節過端午節的作文 篇4

中國的傳統文化如此清晰地刻在我的記憶裏。在衆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更偏愛端午。我享受它深沉的韻味。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它如約而至。在那一天情景動人,別具情趣。

我喜歡端午的意境,喜歡那源遠流長的歷史。相傳戰國時代,秦楚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懷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屈原,胸懷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懷着難以抑制的悲憤寫下《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29年,屈原在流放途中聽說楚國已敗,萬念俱灰,投入汨羅江自盡。百姓聽說後,自發打撈屈原屍體,爲避免魚蝦撕咬屈原,人們紛紛拿糉子投入江中。“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我喜歡端午的意境,喜歡那豐富多彩的習俗。每年端午一到,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會掛上幽香撲鼻的艾葉,村村寨寨都要舉行激動人心的龍舟比賽。賽龍舟早在戰國時期就有。急鼓聲中人們划着刻成龍形的獨木舟,既娛神又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半娛樂性的節目。龍舟張燈結綵、來往穿梭,真是“賽龍奪錦,鼓聲催發健兒奮。端日弄波,漿拍浩湯舟隊威。”

我喜歡端午的意境,喜歡那花樣繁多的糉子。據記載,春秋時,用菰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晉代,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食品。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糉: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甚至還用做交往的禮品。到了唐代,糉子用的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糉”,即果品入糉,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糉裏見楊梅”的詩句。直至今日,五月初,家家都要包糉子,花色品種更爲繁多。

我愛過端午,因爲那源遠流長的歷史、豐富多彩的習俗、花樣繁多的糉子。但願歲月不會沖淡它的傳統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