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義的端午節日記範例

轉眼一天又過去了,相信大家一定感觸頗深吧,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篇日記吧。你所見過的日記應該是什麼樣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意義的端午節日記範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意義的端午節日記範例

有意義的端午節日記範例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開始買糉子、做糉子,都很忙。連我們家也不例外。

一大早,奶奶就開始教我們包糉子。我趕緊坐到奶奶旁邊,看奶奶包糉子:先用糉葉圍一個三角形的形狀,然後再放入糯米和紅棗,再用繩子圍起來,糉子就包好了。

我和妹妹還有奶奶包了滿滿一筐糉子,奶奶可高興了,直誇我和妹妹能幹。我忽然聽見電視裏傳來了“咚咚咚”的響聲,我連忙跑到電視機前,嗬,原來在松花江邊上賽龍舟呀。一條條龍舟上都有鱗形的花紋,還有那昂起的龍頭威武無比,那翹起的龍尾直指藍天。每條龍舟上都整齊地坐着兩排船手,他們各自穿着自己隊的隊服,信心十足地迎接比賽。最前面的幾條龍舟你追我趕,互不相讓,場面十分熱鬧。

我突然想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非常熱愛自己的祖國,可是當時楚國的統治者昏庸無能、不思進取。當楚國國都被秦軍攻破的消息傳來時,五月初五這天,他絕望地跳入汨羅河殉國。人民們十分熱愛屈原,爲了不讓魚兒破壞了屈原的屍體,他們將米放入竹筒投入江中餵魚,這樣魚兒吃飽了就不會破壞屈原的屍體了。

所以,五月初五這一天,人們都會吃糉子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想到這裏,我的眼淚都快流出來了。這時糉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將糉子塞到了嘴裏,真甜!我們現在的生活多麼美好呀!

有意義的端午節日記範例2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一詩是唐代詩人文秀寫的《端午》。

端午節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我們學校迎端午的活動就在今天下午舉行。下午,我一來到校園,那撲鼻而來的糉葉味香得不得了。我迫不及待跑到了我們四年一班看,哇——在我們的課桌上早已擺放滿了糉葉,繩子,豬肉,冬菇……包糉子的材料非常豐富啊!

同學們找到自已的小組坐好,我們開始學包糉子了。包糉子是一件看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很難的事情。我看着阿姨們很輕易就把糉子包好。同學一邊看着,學包着。我也拿起了糉葉學包了起來,首先卷糉子時這一關讓我手忙腳亂的,好不容易終於卷出了尖角,倒米又把我難倒了。這是,剛好管老師在我身邊經過,我趕緊叫管老師教我,管老師手把手教我包糉子在,好不容易,學包了一個糉子出來!哈哈哈……。把我樂翻了,特別的開心。

同學們都在優美地音樂聲,快樂地討論聲,歡快地笑聲和咔嚓地拍照聲下開開心心的學包糉子。沒過多久,我們共同努力和勤勞下成果出來了,糉子堆滿了一大鍋。包好的糉子有的像春捲,有的像一個金字塔,有的像一個三角體……雖然糉子包得不怎麼好看,但糉子裏面全包着同學們祝福語。

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的快,一節課的時間過去了,端午節活動圓滿的結束了。期待下一年的端午節活動!

有意義的端午節日記範例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你一聽到這支歌,一定會想到端午節。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它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節日”。

傳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戰國時期,出國遭受侵略,屈原不忍心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於是便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抱石汩羅江自盡。屈原死後,楚國百姓悲痛欲絕,漁夫們紛紛划起船隻,來回打撈屈原的.遺體。有位船伕把用糉葉包起來的飯糰投入江中,爲了讓魚鮫蝦蟹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遺體,人們也都模仿這位漁夫,把飯糰丟進江裏。還有人將雄黃酒倒進江裏,那人說是要蛟龍水獸給藥暈,昏死過去,以免傷害屈原的遺體。爲了紀念屈原,以後的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便有了賽龍舟、吃糉子的習俗。

在江浙一帶,還有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指黃瓜、黃魚、雄黃酒、黃豆糉子、鹹鴨蛋黃。此外,在浙江北部還有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

民間認爲,五月是五毒(蠍子、地龍、蜈蚣、壁虎、蟾蜍)出沒的時候,民間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帶來的災難,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針刺在五毒的上面,即認爲五毒被刺死了,再也不能橫行了。在河南、浙江等省的農村,要吃大蒜煮蛋,據說也能避“五毒”,有利於健康。

端午節真有意義啊!

有意義的端午節日記範例4

端午節到了,媽媽照例買回來幾個糉子,笑着說:“我們要吃糉子了。”

媽媽去煮糉子了,又問我:“知道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嗎?”我脫口而出:“我當然知道了!端午節吃糉子是因爲屈原被他的楚國皇帝趕到了秦國,他在秦國聽說了楚國滅亡的消息,便悲痛欲絕,抱着一塊大石頭跳入汨羅江,自殺了。楚國的百姓知道後,怕魚兒咬他,便包了糉子丟入江中。從此,百姓們就養成了吃糉子的習俗。”媽媽聽了我的講述,連連點贊,“不錯!不錯!”。

媽媽端出煮好的糉子,我的手剛碰到糉葉,就趕緊縮了回來,只覺得手火辣辣的疼。媽媽笑話我:“糉子剛出鍋時,是很燙的,不能隨便碰。”說着,媽媽抓住包糉子的線頭,一拉,線掉了下來,再抓住糉葉一角,一抖,糉子就在碗裏翻起了跟斗,糉子出來了!我開始拆第二個,這回,我吸取了教訓,學媽媽的樣子,一個白胖胖的糉子到了我的碗裏。我開始風捲殘雲般吃起了糉子,邊吃邊問媽媽,“糉子怎麼做出來的?”媽媽跟我講,包糉子,先要找好材料,糯米,紅棗,糉葉,細繩,用糉葉包好糯米紅棗,細繩紮好,糉子就完成了。媽媽說得那麼簡單,我纔不信呢!包糉子是一種技術,肯定也要多多練習才能熟能生巧的。

糉子真好吃啊!我們中國人有這樣一個傳統美食,哪能不自豪!

有意義的端午節日記範例5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說到端午節,我們立刻就會想到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據說,屈原是在農曆五月初五受冤,抱着石頭自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老百姓爲了不讓屈原被魚兒吃掉,家家做糉子,把糉子投進汨羅江中。

媽媽和爸爸帶我一起去外婆家過,這時,外婆正在煮香噴噴的糯米糉子。外婆說:"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一旁的外公要跟我講講端午節的習俗,聽說在江南地區:他們爲了驅邪,用艾葉,菖蒲和蒜這"端午三友"驅鬼,還有一種重要的驅鬼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

過了不久,香噴噴的糉子煮好了,剛煮好的糉子熱氣騰騰的,我第一個坐在位子上,說:"外婆,我來幫您嚐嚐糉子熟不熟"外婆笑眯眯的說:"看你這隻小饞貓,好!外婆給你先來一個。"我把糉葉撥開,看到了糯米糉子,聞一聞,哇!真香啊!接着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外婆說:"現在的糉子品種可多啦!有豆沙糉,水晶糉,肉糉,鹹肉糉……"聽着聽着,我口水都要流了下來。

去了外婆家,我瞭解了不少知識,不過端午節的糉子真是太好吃了!

有意義的端午節日記範例6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早早的叫我們起牀,要帶我們去市場,我問媽媽:“我們幹什麼去呢?”媽媽說:“今天是端午,正好是集市,帶你去趕集。”趕集可是件新鮮事,據說在集市上人山人海,什麼叫賣聲都有,人多的就像所有的商品都是免費的一樣,我真想見識一下這樣的場面,於是我們立即出發了。

真是名不虛傳,叫什麼的都有“好吃的西瓜,八毛錢一斤,不甜不要錢啊!”、“快來看,快來買,廠家大直銷”……真的是人聲鼎沸,商品也是玲琅滿目。因爲今天是端午賣糉子的也不少,所以市場上到處散發着噴香的糉子味,誘人的糉子讓人垂涎三尺,我和媽媽在一個攤位前停下來,我們買了2個糉子,坐下來就開始吃。糉子外皮包裹着綠綠的糉竹葉,看上去形狀就像一座金字塔,打開竹葉一看,青青的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大棗,好誘人啊!我咬了一口,嗯,真是人間的大美味啊!逛完市場,我看到了幾個夥伴,我們又在一起捉迷藏,我選了一個比較隱蔽的地方,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能找到我。我偷偷探出頭,用眼一瞄,看見其他人都被一網打盡了。我仍然默不作聲,他們着急了,發動所有的夥伴把整個停車場搜了一遍,最後我被抓住了。

這個端午我不僅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糉子,還和小夥伴們玩的這麼盡興,真是一個有趣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