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嗎

清明節至今仍然流傳的習俗之一就是植樹,不少人可能會問清明節是不是相當於古代的植樹節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清明節與古代植樹節之間的關係,希望大家喜歡!

清明節是古代的植樹節嗎

  清明節在古代又被稱爲植樹節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清明還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自1979年,每年三月十二日爲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清明節的其他別稱

1、寒食節

又稱熱食節,禁菸節,冷節,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節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食備好的熱食,冷食,故而得名。

2、踏青節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清明節的來歷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爲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3、鬼節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清明時期,清明掃墓更爲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現代植樹節的'誕生

中國的植樹節,因時代的演變,先後作了三次改定。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意義和倡導植樹造林的人。辛亥革命後,民國4年(1915年),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由農商部總長周自齊呈准大總統,以每年清明節爲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舉行植樹節典禮並從事植樹。

經當年7月21日批准後,通令全國如期遵照辦理。

民國17年(1928年)北伐完成後,4月7日由國民黨政府通令全國:“嗣後舊曆清明植樹節應改爲逝世紀念植樹式”,民國18年(1929年)2月9日農礦部又以部令公佈《逝世紀念植樹式各省植樹暫行條例》16條。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農礦部長易培基遵照孫中山先生遺訓,積極提倡造林,於民國19年(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國民政府,自3月9日至15日一週間爲“造林運動宣傳週”,於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舉行植樹式。北方地區以3月初旬,寒氣未消,還不適於栽樹之故,特規定植樹式仍於3月12日舉行外,造林宣傳運動周延至清明節行之。並由該部公佈《各省各特別市各縣造林運動宣傳週辦大綱》7條,以便全國照辦。

我國幅員遼闊,氣候差異較大,各地適合植樹的時間也不相同。因此,許多省市還規定了自己的植樹日、植樹周、植樹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