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植樹的意義

清明節禮俗融合了 清明 節氣、上巳節、寒食節的相關風俗,主要有祭祖與踏青兩種。下面由本站小編爲你整理的清明節植樹的意義,希望大家希望!

清明節植樹的意義

  清明節爲什麼要植樹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清明節爲什麼要植樹呢?這是因爲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植物成活率高,成長快,所以俗語說“清明前後點瓜種豆”。

植樹的民俗源於喪葬習俗。早在西周時期,封建統治者便開始在墳頭栽種樹木,不過那時的植樹只是統治者顯示地位的一種標誌。而平民百姓是不準立墳和植樹的,因此,墳頭植樹尚不普及。到了春秋時期,民間纔開始仿照統治者的行爲在墳頭植樹,而此時的植樹也只是作爲祖墳的一種標誌而存在的。

據《禮記》中所述,孔夫子就曾在雲遊之前,爲了將來能夠確切辨認祖墳,就在其父母的墳頭種植了松柏。但這時的植樹與清明節尚無關聯,而真正將清明與植樹兩者結合到一起的,則要歸功於漢高祖劉邦了。

相傳西漢初期,漢高祖劉邦因多年在外征戰,無暇回故鄉,直到他做了皇帝之後纔回鄉祭祖,但卻一時找不到父母的墳墓。後在羣僚的幫助下才在亂草叢中找到一塊破舊的墓碑,於是便命人修墳立碑,並植以松柏以做標誌。

恰巧這天正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劉邦便根據儒士的建議,將清明定爲祭祖節。此後每逢清明,他都要榮歸故里,舉行盛大的祭祖、植樹活動。後來此習流傳民間,人們便將清明祭祖與植樹結合在一起,逐漸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民俗。

到了唐代,清明踏青與清明插柳的民俗十分盛行。所謂插柳,原指人們身上插戴柳枝的一種行爲,但在田野踏青和墳塋祭祖的過程中,人們往往會將柳枝往墳頭或地上一插,柳便成活,無意中也起到了植樹的作用。

關於清明插柳的來歷,據傳有三種說法。

其一是說爲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柳條插進泥土即活,有強大的生命力,插到哪裏,哪裏成蔭。柳樹的生命力特別頑強,插柳插出不少柳樹,正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慢慢形成了清明植樹的習俗。

其二是說插柳避邪。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載:“取楊柳枝着戶上,百鬼不入家。”人們認爲柳枝有靈性,有“鬼怖木”之稱,在柳條發芽的清明時節插柳可以避邪驅鬼。

清明插柳還有一說,是表示對介子推的懷念的。晉文公再次來到綿山祭奠介子推時,發現那棵老柳樹死而復活,感到十分驚奇。他隨手摺了條柳枝,編成圈戴在頭上,由此衆大臣和民衆紛紛效仿,衍生出寒食節折柳和門前插柳的習俗。

到了唐代,由於清明、寒食兩節相鄰,人們爲了祭禮方便,就將兩節合而爲一,於是寒食插柳、植柳的風俗便演變爲清明插柳與植柳了。此後歷朝歷代,相襲流傳。

從節令上講,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正是北方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季節,非常適合栽種樹木。中國第一個極力提倡植樹造林的人是孫中山先生。辛亥革命勝利後,1915年7月31日,北洋政府根據孫中山的倡議,頒佈法令規定清明節爲我國的植樹節。

但是在實行過程中,人們發現清明節作爲植樹節僅對北方地區適合,對南方來說已經太晚,過了植樹的最佳時機,南方各省請求把植樹節提前。孫中山逝世後,爲紀念這位一貫倡導植樹的先驅,將孫中山逝世的日子3月12日定爲植樹節。

  清明節吃雞蛋的來歷

1、清明節吃雞蛋的來歷

據說吃了這時煮的'雞蛋,就一年不會頭痛。這個風俗是怎麼傳下來的呢?傳說古代孝感一帶屬雲夢澤之一部分,是一片水鄉澤國,人們都以打魚爲生。因爲人們天天在湖裏吹湖風,得了頭痛病。一天,嘗百草的神農路過雲夢澤,看到一些人因頭痛在湖灘上打滾。神農很可憐他們,就到處找草藥,爲這些人治頭痛病。可是什麼藥吃了也無效。三月九年級這一天,神農從山上撿來幾個野雞蛋,又挖了一大把地菜,拿到船上煮給人們充飢。人們吃了用地米菜煮的雞蛋後,忽然感到頭不痛了。後來,三月九年級吃地菜煮雞蛋就成了習俗,一直沿續至今。

2、清明節吃雞蛋的寓意

清明節吃雞蛋就如同端午節吃糉子,中秋節吃月餅一樣重要,稱爲吃“節蛋”。清明節爲什麼吃雞蛋?民間習俗認爲,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清明節吃雞蛋其源起是先秦時代某些地區有禁火習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雞蛋是度過這一時期的最好的食品儲備。

吃雞蛋是源於古代的上祀節。人們爲婚育求子,將各種禽蛋如雞蛋、鴨蛋、鳥蛋等煮熟並塗上各種顏色,稱“五彩蛋”,他們來到河邊把五彩蛋投到河裏,順水衝下,等在下游的人爭撈、剝皮而食,食後便可孕育。現在清明節吃雞蛋象徵圓圓滿滿。

3、清明節雞蛋有哪些種類

清明節這天雞蛋除了吃,還可以玩,大致分爲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畫的五顏六色雞蛋可以吃;而“雕蛋”則僅供玩賞。

此外,有些地方還有“撞雞蛋”的習俗,這也是孩子們的最愛。大家都會紛紛拿着自己家煮的雞蛋逐一碰撞,圖個好彩頭,看誰的雞蛋硬。如果哪個小朋友的雞蛋皮結實,把另外的雞蛋撞破了,那這個小朋友今年就會長得又高又壯。

  清明節吃的野菜

1、清明節吃的野菜:苦菜

苦菜也有叫苦蕈菜、苣菜、敗醬等。苦菜顧名就能知其屬性是味苦性寒,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排膿。苦菜中還含維生素C及大量鐵質,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B及鈣、磷等。此時食用清熱涼血,降內熱減少因內熱而外感風寒的疾病。

2、清明節吃的野菜:馬蘭頭

馬蘭頭也叫馬蘭、螃蜞頭草、田邊菊等,我國大部分地區路邊及田野有生長,也有人工栽培。其含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A、蛋白質、脂肪、鈣、鐵等,味辛性涼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於口腔潰瘍、咽喉腫痛、,衄血,血痢等都有一定食療作用。

3、清明節吃的野菜:刺兒菜

刺兒菜它是菊科植物小薊的全草或根,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有生長,常在路旁、溝岸、田間可見,人們常稱爲小薊、薊薊菜。刺兒菜特別含生物鹼、皁苷等,味甘、苦,微寒,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據報道,小薊對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曩球菌、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

4、清明節吃的野菜:蕨菜

吃起來不僅鮮嫩滑爽,而且營養價值很高。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享有山菜之王的美譽。藥理實驗結果表明,蕨菜味甘性寒,入藥有解毒、清熱、潤腸、降氣、化痰等功效。

5、清明節吃的野菜:竹筍

性味甘微寒,具有清熱消痰、利膈爽胃、消渴益氣等功效。竹筍還含大量纖維素,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去積食、防便祕,而且也是肥胖者減肥的好食品。

6、清明節吃的野菜:清明菜

如今的清明節除了延續掃墓的習俗外,清明菜更因清明菜粑粑的淡出而鮮爲人知,只有在中藥鋪中聽見它的學名“鼠麴草”時,纔會被人從記憶中重新拾起。生活在鋼筋混凝土裏久了,我們漸漸遺忘了前人流傳下來的習俗,也漸漸遺失了我們心中最純真的東西。

7、清明節吃的野菜:血皮菜

生長健壯,抗逆性強,基本上不受病蟲危害,無農藥污染。其嫩枝葉做菜,質脆嫩,具有菊科類植物的特殊清香,風味獨特。民間認爲紫背菜有涼血、去虛火的功效,是一種有益於人類健康保健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