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風俗習慣作文八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風俗習慣作文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風俗習慣作文八篇

風俗習慣作文 篇1

在青藏高原上,居住着藏族人民,他們以從事畜牧業爲主,兼農業。

藏族人民最喜愛白色,這與他們的生活環境、風俗習慣有着密切的關係。天祝草原四周爲白茫茫的雪山環繞,看上去一片銀白;地上的羊羣和犛牛,三五成羣地聚集在一起,遠遠望去,像一張白毛毯;以及喝的羊奶、穿的皮襖、戴的氈帽,也都是白色。所以藏區人民喜愛白色,並視白色爲吉祥、勝利的象徵。

酥油茶你知道嗎?這可是藏族人民最愛喝的飲料呢!它具有極高的熱量,淳香可口,喝上一口,精神頓爽。甜甜鹹鹹的,有濃濃的奶香味,是美味可口的飲料。有趣的是,喝酥油茶還有個規矩呢!一般是邊喝邊添,不一口氣喝完,但對客人的茶杯總要添滿;假如你不想喝,就不要動它;假如喝了一半,再喝不下了,主人把杯裏的茶添滿,客人就擺着,告辭時再一飲而盡。這就是藏族的喝茶規矩,你也是不是覺得很有趣呢?

西藏的酥油茶的確好喝,因此你可別忘記它的原產地——犛牛啊!犛牛是一種渾身是寶的牛類,它的“臉皮”可厚了!聽說連子彈都打不進去呢!話說這個頭較粗重,額寬平,面稍凹,眼圓有神,嘴方大,脣薄的大傢伙,還是藏族人民的“寵物”呢!別看笨拙的樣子,它還有識路的本領,也難怪西藏族人民總是牽着它去草原上散步。

這就是藏族,一個暗藏着寶貝的少數民族。

風俗習慣作文 篇2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日夜盼望的新年終於伴着陣陣的鞭炮聲向我們走來。今天是農曆正月八年級,我與姐姐起了個大早,準備與爸爸媽媽到外婆家拜年。

一路上,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好不熱鬧。到了外婆家,“蹦,啪。蹦,啪。蹦,啪……”更是熱鬧非凡。一向怕打炮煙,又非常想打炮煙的我終於鼓起勇氣拿了一根,可我還是不敢打,我叫外婆試一遍,姐姐也打了一根,最後我終於也打了一根。“哇,好痛快啊!”我先將右手把打火機打起來,左手拿起炮煙,小心翼翼地往火上點,“點着了,點着了。”我高興地叫起來,同時,我馬上將炮煙扔了出去。可我沒用力,炮煙掉到了我的腳跟前,我嚇得拼命逃,連打火機都扔到了河裏去了。幸好我跑得快,跑得遠,扔出去時火花馬上就滅了,接着清煙飄了出來,然後一下子就“啪”的一聲炸開,聲音震耳欲聾。我雖然心裏不怕,可還是一哆嗦。

通過了這次嘗試,我的膽子大了許多,現在我總算敢打炮煙了。這個春節我的收穫真大呀!

風俗習慣作文 篇3

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最有趣的就是春節。

按照家鄉的習俗臘月二十三春節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小年就開始了,這一天人們就開始打掃衛生,把房間的裏裏外外都打掃的乾乾淨淨,從這天起,人們開始買年貨,買對聯、買糖果……有些人家還要炸果子。

到了除夕就更熱鬧了,家家戶戶包餃子,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衣服,門上貼上紅紅的對聯。這一天,出門在外的人都要趕回家一起吃團圓飯,250字作文《春節習俗作文250字》。

從七年級到十五都是走親訪友的日子,大人拿出好吃的糖果招待客人,小孩也很開心,因爲可以收到壓歲錢。

過了十六,春節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忙碌的生活。

風俗習慣作文 篇4

在潮汕地區,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它既有趣又有不同的寓意。接下來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首先在端午節,我們必須要吃糉子,爲什麼我們要吃糉子呢?這是因爲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在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爲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糉子——“筒糉”的由來。

還有爲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糉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

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並逐漸發展成爲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潮汕的端午還有一種吃的習俗,那就是吃梔糉,梔糉的主要原料有梔子、浦姜、糯米漿(粿漿)等等。因爲梔糉的原料是糯米,所以成品後非常黏,一般刀具切下去會粘着,反而不方便切割食用。所以聰明的人想到執紗線,牽拉切粿,成爲一小片,粘着盛於瓷盤上的白砂糖。

吃完糉子,接下來就是賽龍舟了。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但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潮汕的端午節習俗還有很多……大家感興趣就在以後的生活中慢慢的瞭解和發掘。

風俗習慣作文 篇5

春節一般從臘月二十三開始,二十三這日是小年,傳說這一日是竈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據說大罪要減壽三百日,小罪要減壽一百日。

二十四這日撣塵掃房子,二十五要做豆腐,二十六要割年肉,二十七宰雞趕大集。二十八要貼花花。二十九,俗稱“小除夕”,這一日人們往來拜訪。 臘月三十是春節的一個高潮,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日的晚上,它與正月七年級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爲中心。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爲“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在正月十五正式結束,這一日是元宵節,要舉行燈會,還要吃元宵、放煙花。最後在煙花聲中,結束了春節。

風俗習慣作文 篇6

裏三層外三層地裹着,從0℃左右的長沙坐着慢吞吞的1803列車,經過二十來個小時的長途旅行,回到了相隔已久的湛江海灣,回到了日夜相思的夢裏水鄉。

回家那天已經是臘月二十多,鄉中已經處處張燈結綵,盡顯迎春之意,在這座海濱城中,卻是一點寒意也沒有,從下火車開始,我便將自己盡情地沉浸在這一直保持着二十多度氣溫的空氣中了,暖暖的冬,噢,溫暖的家鄉,我回來了。

回到村中的家,便開始了忙活着準備過年,因小弟今年要複習大學聯考,家中種種便由我這大姐當頭了。

大掃除、置年貨、買春聯等等,而今年最是不同的是要我幫奶奶提雞去拜神,因多年在外求學,對家中種種習俗自是不甚熟知,對拜神遊神之類更幾乎是一直排斥遠離,只知這裏的人們將拜神與祭奠祖先列在了重要的必須儀式裏面,這個中有無數般規矩,村中家家戶戶必有懂得之人熟記,到日子時便相應張羅。各村中設有土地公、石公、老爺廟等等,也自然有布場請靈的道士,爲大家向神靈及先人請願、還願,年初正月里人們前來祈願一年的平安順利、興旺發達,到年底自然是還願謝恩的時候了。各家便選好日子,殺雞斬鴨,分別提到各個廟中,酬謝一年之風調雨順。幾天下來提着雞和糕點,還有那些拜神用的香和紙元寶,跟着奶奶走遍各大廟小廟,聽村中道婆道士的念詞,心底卻不時漾出對家鄉的無比依戀來,迷信也好,封建也罷,這些老人們謹記遵守了一輩子條條規矩,不正是“兒行千里母擔憂”的表達嗎?村間蹣跚的腳步,吃素、燒香、禱告,那一跪一拜之間,包含着多少濃濃的思念!

在家過春節,種種習俗過去和如今基本沒變。除夕團年,一家人中午吃過飯便分工貼春聯,在各個房間放上兩根沒洗過土的蒜或是連頭拔起的胡蘿蔔預示“一年到頭”的順意,然後是將全家打掃乾淨把垃圾倒掉(正月前三天都不能掃地和往外仍垃圾),一切收拾好後,長輩們開始派發利是,小孩子們輪流洗澡換上新衣一起去放煙花,大人們則是呆在家裏,看着電視裏的粵劇,到晚上便開着全部的燈通宵迎春,團坐在大廳吃點心、看電視、話家常,一過十二點便點燃買好的長長鞭炮再漸漸睡覺。正月七年級起來後便互道恭喜,一起吃個桔子,桔子是越酸越好,寓指好酸(粵語音同“孫”)吉利。

按家中傳統,到八年級父親五個弟妹一起帶着全家過來與爺爺奶奶團聚,大家聚在一起,老屋就顯得很擠了,二十幾個人必定要將兩張八仙桌拼在一起,大家站起來圍着桌子吃飯,拉家常,好不熱鬧。

近日在電視上看到,廣州十萬摩托車大軍浩浩蕩蕩回鄉過年,我想,過年回家與親友團聚,不僅僅是人本性中對家的眷戀與歸屬感,更是一種文化上的堅守。那些坐飛機、擠火車、騎摩托車,甚至是一步一步走回家的人們,如同祭拜祖先那樣,也是在完成一種文化儀式。

明天,我又將踏上開往長沙的列車,鄭重奔赴我的另一處心靈之鄉,那裏有我學識淵博的良師,有我風華正茂的摯友,有我求之不倦的理想。海邊的女兒又將走到遠方,盡享那方美麗多姿的風景,但我也終會記得,再待春到時,回家過年。

回憶過去,家家戶戶都爲了不愁吃,小院裏滿是瓜果蔬菜。一年四季,只要能種點什麼,小院裏就會滿滿的,瞧去,各種顏色摻雜交錯,雜亂無章。好擁擠、好雜亂的小院。現在,各家都不怎麼種蔬菜了,而是種花。一年四季,鮮花不斷。春天,月季、玫瑰等競相開放。夏天花兒更加繁盛,五顏六色。秋天,本該百花凋零,菊花卻傲骨怒放。冬天,瑞雪紛飛,梅花卻在枝頭綻放。一年四季,芬芳不斷。香啊,花園般美麗的家鄉。

再想以前,村裏村外都光禿禿的,幾乎沒有樹。到了夏天,在外邊聊天的大人都順着牆邊坐,小孩們大都躲在屋裏扇扇子。屋裏像蒸籠,屋外像熱鍋。而現在,房前屋後,街道兩旁,村裏村外,都種上了綠化樹,雖說不像森林那樣茂密,但也綠樹成蔭。夏天,大人們在樹下乘涼,小孩們在樹下嬉戲。茂密的樹葉,送來了陣陣清涼。爽啊,森林般清涼的家鄉。

回首以往,田野裏種滿了莊稼,密密麻麻的,有玉米、水稻、花生等。那時人們的種植技術還不是很高,雖然辛勤努力了,但收穫的卻不十分理想。那用一滴滴汗水澆灌出的莊稼,好像有意跟人們作對似的。現在呢,隨着科學技術的普及,遍地都是綠色無公害作物,實現了機械化生產,省時又省力,農民的腰包越來越鼓,業餘生活也豐富了。春天,水稻如碧綠的海洋,泛起陣陣波浪;秋天水稻垂下了頭,大地一片金黃,真可謂是“春種滿野皆碧綠,秋收遍地是黃金”。樂啊,田野般滿是收穫的家鄉。

回首往事,垃圾擁有一片樂土——街道,任意呆在每個角落,有時還迎着風翩翩起舞,甚至在水裏游泳,讓人看了就想躲,真髒啊。現在呢,垃圾都有了自己的歸宿——垃圾場,街道整潔了,鋪上了水泥路,成爲了一個耀眼的亮點。淨啊,冰晶般閃耀的家鄉。

家鄉在不斷的變化。在我心中,家鄉如妙齡少女,越變越好看,我從心眼裏熱愛我的家鄉。

風俗習慣作文 篇7

上次去東部華僑城遊玩時,在纜車上無意發現民俗村寧靜又神祕的一角。於是對民俗村錦繡中華髮生了很大的興趣。決定深入民俗村看個夠——題記

一週的國慶黃金週加班時間終於熬過去了,今天的假日就安排在民俗村過了。民俗村就如樹梢上熟透的果實,讓我經不住直吞口水,於是一提到中國民俗村,我立即精神百倍。

上午,涼風習習,太陽半露着臉,如害羞的姑娘。民俗村門口大廣場上彩旗飄飄,富有特色的名族樂曲此起彼伏,中間一個LED大屏幕上反覆播放着少數民族載歌 載舞的歡樂畫面,路邊的大招牌主力宣傳民族狂歡節。廣場中間花壇上的花牌內,是紅色黃色玫瑰花組成的歡度國慶1949-20xx就是狂歡節的主題吧,對面 的壽星雕塑就如特殊的迎賓小姐,引導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收緊腳步,購票入村。

遠望民俗村,就像山谷裏的一個仙女,翩翩起舞,俊俏又美麗。

沿着一條石雕彩龍分開的.石梯小去,一個三角形的廣場上假山水池、噴泉、商鋪、停車場錯落有致,上方張燈結綵,大榕樹上燈籠高高掛,假山,水池,噴泉,美麗 極了,小火車,電瓶車掛兩行紅花,別緻極了。榕樹底下停着一輛新款驢車,所謂的新款也就是多一個喇叭而已,趕車的車伕都是回族牧民裝束。一見到遊客到了, 便吆喝一聲唱起了回族民歌,還不時帶點彆扭的動作,大概是拉客的原因吧。後面的百藝廣場上,歡快的名族小調徐徐傳來,紅白兩色爲主的臨時舞臺上,8個身材 苗條的瑤族姑娘在盡情跳舞,長長的袖子,長長的繩子,甩出去,收回來,一個圈一條線的,美麗極了。下面的觀衆更是熱情高漲,拍手的,拍照的,瞪大眼睛大叫 的,形態各異。整個廣場如一鍋沸騰的水,就是入口出口處的保安,也似乎忘了站崗。聽工作人員介紹,這個狂歡節的主題就是“生態河池,絲路新疆”,白天都是 廣西河池瑤族、壯族民族表演節目,而晚上則是新疆唯族演出小品,歌舞節目。緊挨着百藝廣場的一條路上,一排淡黃色木屋上,招徐徠客的酒旗飄飄,上面寫着非 常引誘人的名字“麗江小吃、新疆烤肉、山西拌麪……”這就是民族特色小吃一條街,看一羣紅色妝扮的服務員忙進忙出,手腳麻利,一邊工作還一邊哼着小調,好 不快活。

不知是這些服務員的小調唱的好,還是秋季的陽光太嫵媚,太嬌柔,逗得小吃一條街後面小山谷裏的孔雀,騷動不安,啼鳴聲此起彼伏,一陣一 陣,一聲一聲,聲聲入耳。雖然“嘟嘟啾啾……”聲音難聽,卻也有未見其影,先聞其音之勢。想必,那一隻只五顏六色的孔雀,是哪一隻在低音,又是哪一隻在開 屏?聽到了這支孔雀獨奏的曲子,便也讓我加快腳步往前去看個究竟。

風俗習慣作文 篇8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中國有56個民族,是個“大家庭”。

對於蒙古族,大家肯定不陌生吧!那麼,對於蒙古族的禮節,大家又瞭解多少呢?

當你來到蒙古的大草原時,你會不由得陶醉在其中,有種愜意的感覺。不久後,你就會看見路邊出現一位蒙古族人,你不用奇怪,這是蒙古族主人來迎接你們來啦!接着會不斷有蒙古族主人來迎接,他們會在你車子的前後左右圍成一個圈給你們帶路。

當你來到蒙古包時,你肯定會由衷地讚歎起來:“這裏真是一塊好地方,草原的大自然景色多美好!”你要是用臨時學的蒙古語“賽怒!賽怒!”來讚歎的話,蒙古族人會更加高興的。

接着,主人會給你倒上自己釀製而成的香甜的奶酒,醇香的奶酒會使你更加喜歡這個民族,甚至會深深愛上這個民族。這也是對主人的尊重和親密。

品嚐完了香甜的奶酒,主人會帶你到美麗無邊的大草原上游覽一番,觀賞那美麗的風景。既然,生活在大草原上,馬是必不可少的。蒙古族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馬。主人會給你挑上一批上等的好馬。有主人帶路,先熟悉一下蒙古的地理。接下來,主人會目視你在綠色的海洋裏自由馳騁。

蒙古族,是不是很特別呢,有這麼多的特色。五十六個民族,有着如此多不同的風俗,真是令人讚歎不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