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祭祖的習俗(附徵文20篇)

清明時節雨紛紛,掃墓祭祖悲斷腸,焚香燒紙寄哀思,濁酒一杯敬先人,如今已是兩相隔,逝者安息天堂上,保佑家人皆安康,清明時節,願家人福壽安康!下面由小編爲你整理的清明節祭祖掃墓的習俗,希望大家喜歡,並可以收藏哦!(點擊對應目錄可以直接查閱哦!)

清明節祭祖的習俗(附徵文20篇)

▼目錄▼
【1】清明節祭祖的習俗
【2】清明節習俗的簡述
【3】清明節主要習俗
【4】清明節國內各地習俗
【5】清明節外國習俗

清明節祭祖的習俗:

祭祖。祭祖掃墓是清明節的主要習俗。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據載,古代“ 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爲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據《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 還歸東海掃墓地”。就華夏民族的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強烈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爲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後,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清明節因此成爲華人的重要節日。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十天或後十天。有些地方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清明節紀念祖先有多種形式:掃墓是最早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延續到今天,已隨着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掃墓當天,子孫們先將先人的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然後供上食品鮮花等。由於火化遺體越來越普遍,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漸取代掃墓的習俗。新加坡華人也在廟宇裏爲死者立神主牌,廟宇也就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有些人家也在家裏拜祭祖先。爲了使紀念祖先的儀式更有意義,往往讓年輕一代的家庭成員瞭解先人過去的奮鬥歷史

中華民族的祭祖活動往往在郊外進行,人們把掃墓和郊遊結合起來,既陶冶情操,又促進了身心的健康。《紅樓夢》中賈府十分重視清明活動,把採百草、放風箏、盪鞦韆作爲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充分體現了清明活動在民俗中的重要位置。時至今日,在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已經爲清明節增添了許多內涵。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清明活動中更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清明節作爲我國的傳統節日,既是踏青遊玩的日子,也是民衆生活中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只是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遊玩是可有可無的,而祭祖是萬萬不敢忽視的。在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祭祖基本上都是採用“墓祭”的形式,即到祖先墳墓所在地去祭拜,民間俗稱:“掃墓”或“上墳”。

一、上墳時間

要是經常在外地,不一定非要逢清明、逢節氣去墳地,你比較親近的爺爺奶奶,或者是爸爸媽媽,你有空都可以去。拿着水果,拿三炷香,一點,一插,一放,跟他們聊聊天,跟活着時一樣。

二、修墳。

祭祖之前,要修墳。所謂的修墳就是把墳上的草除去,重新培土,這項工作按傳統都是由家庭中的男性成員來完成的。但是在上墳祭奠的過程中,女性可以將祖先墳墓周邊的草拔掉,類似於在爲祖先清理庭院。

因爲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墳墓又叫“陰宅”,即已逝的人住的房子,所以,陰宅與活人住的房子一樣也需要維護。若是不修墳就等於不去給祖先維修屋子,讓祖先住的屋子年久失修顯然是不孝的表現,因此,只要後繼有人,會去祭祖就自然也會修墳。

三、祭祀儀式。

(一)祭祀前的準備。

清明節這一天,親人親屬一般都是先會齊,再一起去祭禮祀,但也有各自行動的。去時需要帶祭祀用品。祭祀用品一般都有紙錢(是給“下界人”用的“錢”,多爲一捆一捆的黃草紙或印成人民幣樣的冥幣,甚至還有仿製的美金等等,數量不限)、鞭炮、花炮(可買可不買,數量不限)、紙札品等。習俗上規定祭祀用品不能拿進家門,只能放在活人房子的範圍以外,因爲祭祀用品是要給已逝的人用的。拿進活人住的地方據說會不吉利。

(二)祭祀儀式。

啓程去墳上拜祭時,領頭的一般都是已逝者的女兒或女性親屬,顯示其迫切見到逝者之意,一般情況下,都是邊走邊追億其父或母的生前事蹟,既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又提醒後輩不要忘了先人的恩典,同時也爲祭祀和緬懷先祖營造氛圍。其餘人則跟在後面,帶着草紙,鞭炮、花炮等物。至墳上後,女性在旁述說些家長裏短,以告知先人自己的到來,讓先人來接受子孫的供奉,並祈求先人的庇佑。男性子孫則忙着燒紙錢,放花炮等,因爲陽世的紙錢燒成灰後就會變成陰間的冥幣。

而且,據說現在下界已經有了“銀行”,一次燒的太多花不了的話,祖先也可以像陽世的人一樣把“錢”存進“銀行”。因怕把未燒盡的紙錢翻爛到了下面不能用,所以紙錢未燃盡之前,忌諱翻動。同時把大盤的鞭炮繞在墳上點燃,鞭炮爆炸後的產生的紅色紙屑,俗語說是“滿堂紅”,據說這樣先人就會高興。炮竹、花炮點燃後會產生煙霧,即俗語說的:“墳上冒青煙”,以示後繼有人,兒孫興旺。之後行跪拜之禮,跪拜順序爲先是逝者兒子、女婿輩男性親屬,再是女兒輩女性親屬,然後是孫子重孫,外孫等小字輩。至此祭儀式就告結束。

四、祭祖七敬

第一,行爲有敬。舉止要敬,包括磕頭。給去世的人磕頭,是連磕三個。給活人拜壽,只能磕一個頭,這叫獨一無二。他是你的父母,沒人能代替,這叫獨一無二。我們不要神鬼不分,給在世的也磕三個頭。這是磕頭的禮節。跪的時候,要先下右腿,後下左腿。

第二,言語有敬。言語只能讚揚去世人的功德和對你的幫助,切不可揭人傷疤,說人短處。

第三,音聲有敬。聲音不要高低不勻,不然孩子對你說話會沒大沒小的,會直呼其名。聲音要非常柔和,平靜。跟祖先說話,眼睛不能朝上看,要朝下,好像非常恭敬地聽祖先教誨一樣。

第四,先後有敬。你父親要去了,你不能把你父親的光奪了。燒香,燒紙,你都搶頭,你這是找死。要先讓父親,母親,長兄,長姐燒,然後再自己,這叫符合理法。五倫要順應。很多地方女人不上墳,媳婦不上墳,這是錯的。古時候常講,活着是人家的人,死了是人家的鬼,難道你死了以後不讓子孫敬你?

第五,進退有敬。進墳地的時候要非常肅靜,不要再擡頭了,要有一種悲哀的心,現在自己過得這麼好,父母到底沒有享到福,這是進的時候。退的時候,不要轉過身給祖先一個面,應該往後退三步,看着祖先的陵墓,依依不捨地退三步以後再轉身。你要是不懂的話,以後兒子真的可能沒做上門女婿也跑到女方家去了,不回來了。女兒一出嫁,跟丈夫親得很,爸媽就扔一邊了。

第六,臨近墓地有敬。墓地可能是一個大型的公墓,我們臨近墓地的時候,不光要尊敬我們家的人,對別人家也要尊敬。進到墓地就不要大聲喧譁了。

第七,祭祀行禮有敬。

五、墳地最適合栽的樹

墳地最適合栽的樹就是四季青的側柏。側柏屬陰,樹根不會很大,最適合在燒紙的地方左右栽。如果家族在外面工作的人比較多,要是想有利於男孩的,左側這棵柏樹就離墳地近一些;要想利於女孩的,就右側的稍微近一點;要是男女都有的,那就兩側都近一些。我們面對墳地時的右側,就是它的左側。

  返回目錄>>>

清明節習俗的簡述:

清明節祭祖掃墓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清明節已有2500多年曆史,古時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掃墓節、掃墳節、植樹節、鬼節等。它與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十月七年級的寒衣節,並稱爲中國三大著名“鬼節”。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爲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在中國傳統文化裏,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及離世親人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並伴以踏青、植樹等活動。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節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節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節”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節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節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節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節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節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爲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一)上香

1、首先要上三炷香。

第一炷香,你要姓王,就說王氏歷代宗親,廣受香菸,前來享祭。歷代就把整個姓氏表完了。

第二炷香,就是主香了。如果祭祀的是爺爺奶奶,你就說爺爺奶奶,今天是你們的節日,恭請你們前來享祭。

第三炷香,代家人起頭。如果孫子、兒子很多都在外面,沒有回來,就要說他們工作忙得很,確實來不了,你們也不要見怪,我代替他們。可以把該來祭祀的人的名字提一下,祈求祖先護佑他們工作順利,行走路路暢通,四季平安。

2、香的插法。三根香,可別一起插,要一根一根插。插香的時候用左手,從右向左插。我們在世的人是以左爲上,去世的人是以右爲上。我們用左手插代表對他們非常尊敬,他們是我們的長輩;從右向左插是順應人家的理。

3、跪着報恩。供完香以後,一定要跪着,你不跪不足以報恩,因爲你的來處是這兒。

(二)供水果糕點

(三)燒紙。

非常恭敬地開始燒紙,心裏想着祖宗所有的恩德。

(四)整潔環境

把墳地周邊的雜草打掃清理乾淨。拿去的塑料袋之類的東西,走的時候全部帶走。很多人上墳把垃圾扔得到處都是,那是祖先的家,誰要把你的家扔成那樣,你不生氣纔怪呢。要知道,我們在祖墳上行爲不當,會招禍。

(五)處理祭品

供完了水果、糕點,只需用指頭捏一點渣子撒在墳前就行,切不可隨意將其扔在墓地,這叫浪費折福。水果、糕點供完祖先以後,是分着吃,人多的話大家都分一點帶回去。

  返回目錄>>>

清明節主要習俗:

1、掃墓祭祖

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祭祖除掃墓的"山頭祭"外,後世還有祠堂祭,稱爲"廟祭"。廟祭是宗族的共同聚會。掃墓祭祖習俗在先秦以前就有了,由於古時南北風俗各異,有些地方掃墓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唐代以前北方一些地區掃墓主要在寒食節與寒衣節,到唐宋後清明掃墓纔開始在全國範圍盛行,唐代是各地墓祭風俗融合時期,沿襲清明墓祭風俗,並擴大到全國各地。南方很多地方在重陽、清明或冬至掃墓,如福建、廣東、海南、廣西、雲南昆明等地方。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爲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纔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掃墓祭祖,是清明節習俗的中心。有的地方將清明掃墓稱之爲“掃山”、“拜清”或“拜山”等,出於對祖先的禮敬,又或“去惡字而呼爲美”的修辭習慣。例如清明節掃墓,北方叫上墳,南方沿海一帶爲了避開“墳”、“墓”二字,婉稱爲“拜山”。“拜山”更古雅,“山”字的古義之一便作“墳塋”解,如今堪輿界仍然稱墓地的坐向爲“山向”。拜的“山”分兩種:一種是自父母上溯至祖宗三代之內的祖輩,稱“家山”,拜祭家山稱“家祭”;另一種是對宗族祖先的拜祭,稱 “祖山”、“大衆山”,拜祭祖山稱“掃大衆山”。

2、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3、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爲“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4、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人們乃因利趁便,掃墓之餘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遊樂一番。

5、盪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爲了避忌諱,改爲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爲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爲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爲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6、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爲中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7、蠶花會

“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的蠶花會最爲精彩隆重。

8、插柳/戴柳

清明插柳習俗,其來源普遍存在三種說法。有專家認爲,插柳的風俗,是爲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裏,活到哪裏,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清明插柳戴柳另一種說法是驅鬼辟邪。我國北方一些地方將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合稱爲“三大鬼節”。

還有一種說法是,此俗是爲了紀念介子推。介子推爲明志守節而焚身於大柳樹下,讓晉文公和羣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晉文公親率羣臣爬上山來祭拜介子推時,發現當年被燒燬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爲“清明柳”,並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從此以後,羣臣百姓紛紛效仿,遂相沿成風。清明插柳戴柳成爲紀念介子推的一種象徵 。

9、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爲止。我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10、“燒包袱”

所謂“包袱”,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在南紙店買來所謂“包袱皮”,寫上收錢亡人的名諱,燒香秉燭,行禮後在門外焚化。試想,現在的人們如能根據自身情況和時間安排,認同一些在家中祭奠的舊俗,可能就會大大緩解每年掃墓路上的擁堵,節約大量的社會資源。

11、吟詩

曲水流觴曾是上巳日的主要活動。觴就是杯,讓杯子從水的上游順水漂流,流過賓客面前時,可取過一飲而盡,然後吟詩作賦。歷史上王羲之、謝安等人曾有一次著名的蘭亭修禊活動,《蘭亭集序》就是王羲之爲這次集會所作詩詞寫的序言。試想,每年清明,在民衆中特別是青少年中開展相關文化活動,必然能使他們更加熱愛民族文化。

12、吃雞蛋

清明節吃雞蛋的習俗,也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古人將各種禽蛋如雞蛋、鴨蛋、鳥蛋等煮熟後塗上各種顏色,稱爲“五彩蛋”,他們把這些五彩蛋投到河水裏,順水衝下,等在下游的.人們就爭先搶撈,認爲吃了以後,就可以孕育生子。

後來人們在清明節時期吃雞蛋,象徵一家團圓,也有民間傳說清明節吃了雞蛋,一整年身體都會好,就如同端午節吃糉子、中秋節吃月餅一樣,都是一種節日食品。

13、吃發糕

清明時節人們喜歡蒸發糕吃,發糕由黏米碾成米漿蒸熟做成,發糕重要的不少好吃不好吃,而是看蒸得夠不夠“發”、夠不夠“高”,用來寄託“發財”、“高升”的美好願望。

14、拔河

拔河的遊戲,我們小時候一般都玩過,這個活動其實在春秋時期就已經盛行,但最早的名字叫“牽鉤”、“鉤強”,到唐朝時期纔開始叫“拔河”。唐玄宗時,曾在清明節期間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所以從那時起,拔河就成爲清明節的習俗了,一直流傳至今。

  返回目錄>>>

清明節國內各地習俗:

1、河南省清明節習俗

河南鞏縣清明,女婿也祭岳家之祖墳。人家祭祀青苗、牛王、洪山諸神。孟津縣清明插青苗於麥地。在北宋時,“頒新火”是從皇家、官府到社會各界都盛行的重要習俗,每年清明節期間舉行。在儀式上,要熄滅舊火,重新鑽木取火,將火種發給百姓,取除舊佈新之意。

2、古代寒食節的習俗

寒食節有禁火、冷食的習俗,清明節也移植了吃冷食的傳統,比如北方一些地區,就有吃雞蛋、冷餑餑、冷高粱米飯的習俗。山東泰安,至今還保留了吃冷煎餅卷生苦菜的傳統。

3、老北京過清明節的習俗:

老北京清明節時的另一習俗,是在這一天要去城隍廟燒香叩拜求籤還願問卜,在明清民國時老北京有七八座城隍廟,香火亦以那時最盛。城隍廟裏供奉的“城隍爺”,是那時百姓信奉竈王爺、財神爺外最信奉的神佛。這個“爺”其實就是一個城、一個縣的“不管部”部長,城隍廟在每年的鬼節——清明節開放時,人們紛紛前往求願,爲天旱求雨(多雨時求晴),出門求平安、有病企求康復,爲死者祈禱冥福等諸事焚香拜神,那時廟會內外非常熱鬧,廟內有戲臺演戲,廟外商品貨什雜陳。據家中老人回憶在民國初時還有“城隍爺”出巡之舉,人們用八擡大轎擡着用藤製的“城隍爺”在城內巡走,各種香會相隨,分別在“城隍爺”後賽演秧歌、高蹺、五虎棍等,邊走邊演,所經街市觀者如潮。有一首雜詠:“神廟還分內外城,春來賽會盼清明,更兼秋始冬初候,男女燒香問死生。”即說的清明節這一習俗。

4、陝西省清明節習俗

興平縣清明,姻親間以紙錢相贈,且互相拜墓。富平縣每戶人家於清明請名山之泉源水,共禮一神。準備牲禮來祭祀,以祈求豐收,稱爲「游水」。同州縣清明祭掃後,折柳枝插門;並以紙錢貼於樹幹,據說如此可以防蟲蟻。洛川縣清明蒸饃爲食,饃四周作鳥蛇之形的裝飾。據說介子推上綿山時有鳥、蛇保護他,所以以此作爲紀念。

5、四川省清明節習俗

川東重慶、萬縣等地,舊時有「上野墳」的習俗。清明節前後,三兩女子結伴攜酒食往郊外野餐。不管是否相識的男子均可入席同樂。什邡等地,婦女以薺菜花沾油後投入水中,視水面花紋以卜吉兇,稱爲「油卜」。成都一帶則賣炒米團,上面點染彩色,以線相串,稱爲「歡喜團」。

6、廣東省清明節各地習俗

在廣東,清明掃墓,稱爲“掃山”或“拜山”。清明時節廣東地區已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廣東人過節的主要禮俗主題。清明節在廣東是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廣東有“行清”與“踏青”的習俗。“行清”與“踏青”不同,踏青是郊遊、親近自然,行清則是一家或一族人約定時間一起去掃墓。在每年掃墓時,都首先會將祖墳周圍的雜草清除,祖墳扎紙,然後擺上祭祖金豬、雞鴨魚肉、鮮果糕點、酒水等貢品進行拜祭,最後鳴放鞭炮。完成了拜祭儀式後,就地切燒豬配以鮮果茶點聚宴,或野炊或回家聚宴。自古以來都有舉行清明會、吃清明宴的習俗,全族男女老少都參加,場面宏大、熱鬧非凡。

(1)廣州:行清、吃蕎菜

傳統的廣州人向來重視清明掃墓,有在正清當日“行清”的習俗。“行清”與踏青不同,踏青是郊遊,“行清”則是一族人一起約定那一天齊齊去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廣州人祭祀完了後,分了豬肉,並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家人會將豬肉帶回家後,配上清明時節的菜蔬“清明蕎菜”去炒着吃,還有不嫌麻煩的人家另外用這個“清明蕎菜”配一些雞蛋絲燒肉絲炸一些春捲吃,吃完了這些菜肉,這一年的“行清”任務纔算完成。

(2)惠州:斂糕祭祖、插柳

清明的惠州,除了踏青、祭祀、掃墓等習俗,還有身帶末草、包艾粄吃的特有習俗和飲食。在惠州本地習俗中,焚燒祭品以及供奉“三牲”、斂糕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傳統做法。斂糕原來是禮儀專用食品,惠州居民每當出生、婚儀、壽誕等喜事,就要蒸紅斂糕,喪事就蒸白斂糕。

除了用斂糕祭拜先人外,清明節吃艾粄也是惠州的傳統風俗。清明節的艾粄被稱爲“清明粄”,清明節前夕,市民到野外採摘艾葉,剁爛成漿後與米粉和糖做成粄糕,蒸熟後分給大家吃。由於艾葉有祛溼、健脾胃的功效,所以有吃清明粄身體強健之說。

清明前後,許多人家門前都插着柳枝,這是惠州的老風俗——插柳。惠州人相信,柳枝和桃樹、菖蒲、艾蒿等花木一樣,都具有辟邪作用,所以清明時節插柳與身帶末草一樣,是爲了祛穢。

(3)東莞:拜山、吃艾粄

在東莞,清明期間掃墓叫“拜山”,也叫“掛紙”。講到祭品,清明節比較講究的,蘋果代表平安,甘蔗代表節節高升,乳豬(代表)全家富貴。

客家人在清明節吃艾粄有不同的說法,而在東莞鳳崗,傳說是因爲清明時節雷雨特別多,吃了艾粄就不怕被雷劈。也有人說吃了艾粄小孩子會更乖。

(4)河源:迄今仍吃清明粄

在以客家風俗爲主的河源地區,到了清明時節,人們常常會製作應節食品“清明粄”。清明粄食而不膩,屬藥膳一類,是客家地區具有特色的歲時節日食品之一。

在清明前夕,客家地區的人們便從野外採集各種供食用的青草藥,用來製作清明粄。常用的`草藥有艾草、麻葉、雞矢藤、清明菜(白頭翁)、莘菜、枸杞葉等。將需用草藥洗淨、去梗、煮熟,拌在預先浸透濾乾的糯米(加適量大米)中,用器皿舂成飯糰,添進紅糖搓勻,製成塊蒸熟即成。

(5)肇慶廣寧:搏“頭彩”

在廣寧,稱拜山掃墓爲“修清”。有“修葺”的意思,指爲先人墓地除草平整,把周圍的環境修葺一新,拜祭祖先。廣寧人稱,“修太公清”人人都想搏“頭彩”,哪怕是共一個太公的後人,誰家“搶先修得太公清”,誰家就先得到太公祖的保佑,爲一年的工作生活開了好頭。

據廣寧縣誌記載,當地清明祭奠祖先的祭品中糉子和發糕餈必不可少。“糉子”是“衆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而“發糕”則是寓意先人保佑後代發達的意思。清明時節,該縣從農村到縣城家家戶戶都會蒸發糕、包糉子。發糕餈是一種叫發糕粉原料配上酵母發酵蒸熟,味道香甜;糉子,區別肇慶傳統的裹蒸糉,以眉豆、花生和豬肉作爲餡料蒸制而成。

但在傳統習俗中,廣寧婦女不得上山“修清”,尤其是外嫁女不得回孃家掃墓祭祖。自有重男輕女之嫌外,當地農村人更相信清明拜祭先人是祈求福氣,外嫁女回孃家拜清掃墓,會把孃家的福氣帶走,不吉利。

(6)肇慶:食蔗要食到尾

在肇慶,按照舊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傳統的祭品一般是四大件:燒豬、甘蔗蘋果等水果、紙錢元寶、發糕麪點等。“祭祖金豬”寓意紅皮赤壯、宏圖大展。

清明節肇慶還有吃甘蔗的習俗,寓意歡歡喜喜、甜甜蜜蜜。大人都會叮囑小孩子,吃甘蔗要從頭吃到尾,不能沒吃完就扔掉。據說這樣子以後做事情纔會有頭有尾,善始善終。

(7)梅州:客家人清明節不掃墓

客家人的掃墓時間過去不在清明,而是在農曆二月或九月。據梅縣博物館館長朱迪光介紹,客家人在千年遷徙過程中,背上祖先的骸骨,一起輾轉漂泊,找到了落腳的地方,再將骸骨擦洗乾淨,裝入“金罌壇”,選風水寶地,擇吉日良辰,然後下葬,以祈祖先能福廕子孫後代。

客家人祭祀祖先,每年春節的大年三十必定要拜祭天地和列祖列宗,感謝一年來的賜福保佑。祭祀祖先還有春秋兩祭,但不是清明祭祀。原因:一是清明節處於三荒四月時候,貧窮的客家人連祭祖的三牲(雞、豬肉、魚)也難於辦齊,更不要說其他祭品的操辦;二是清明正值春耕生產大忙季節,家家戶戶忙於插秧,一旦季節錯過,收成就有問題。

因此,客家人的祭祖,又叫掛祖,或叫做釃地,都在農閒的農曆一月和九月,九月秋收後又有牲禮可祭祖。

(8)韶關:採擷艾葉做粄

韶關地區的客家人在每年掃墓時,都首先會將祖墳周圍的雜草鏟光,土坡進行清理,然後用雞鴨魚肉、鮮果糕點、酒水等進行祭祀,最後鳴放鞭炮,回家就餐。

許多山區羣衆便會採擷新鮮艾葉,和以糯米、白糖,用於做“青粄”,俗稱“清明粄”。這種小食擁有一股獨特的山野青草芳香,不僅可以祛風祛溼,還有驅除體內寄生蟲的奇效,最適合天氣潮溼的春天食用,因此這種習俗在客家地區代代相傳。

(9)佛山:插柳紀念忠臣

在民國前,過清明節最主要程序就是到祠堂拜祭太公,即開村之人。女人是絕對不能上山掃墓的,主要就是不能參加太公分豬肉的儀式。

佛山有清明插柳的習俗。這個習俗是爲紀念晉朝大臣介子推。介子推爲明志守節而焚身於大柳樹下。第二年,老柳樹死而復生。晉文公將老柳樹賜名爲“清明柳”,並且當場折下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從此以後,羣臣百姓紛紛效仿,遂相沿成風。

7、廣西壯族自治區清明節習俗

按照廣西的習俗,晚上掃墓是禁忌。清明祭掃要按祖先的輩分進行,先掃祖墳,再掃家墳。按照習俗,祭掃的程序是先將墓園打掃乾淨,若墓地是在山上的,要將墓地裏的雜草清除乾淨;然後是祭祀,過去人們都喜歡將攜帶的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供祭在親人墓前,上香、敬酒,然後叩頭行禮祭拜,表達對先人的尊敬,寄託哀思。橫州鄉民清明節取柳葉及田螺浸水洗眼睛,據說可使眼睛明亮。興仁縣掃完墓後,以白紙作長幡掛在墓頭,稱爲「標墳」,又叫「掛青」。開陽縣掃墓時,由值年主祭備酒食以祭。在廣西,許多人會提早製作五色糯米飯,還有三牲(雞、豬肉、魚),寓意子孫衣食豐厚,年年有餘。祭畢,親友就近飲宴,稱爲“野餐”。

8、江西省清明節習俗

新建縣清明拜掃,例用春餅。永豐縣清明掃墓以前三後七爲期。除例行的牲禮外,還以米粉作果,稱爲繭果,或壓糯米爲糕,澆上糖汁,稱爲飯果,猶有寒食之遺風。安義縣清明祭掃唯男丁行祭,婦女皆不參加。

9、湖南省清明節習俗

長沙府清明插柳,稱爲「記年華」。永州府清明節凌晨汲水,經數月味色不變,用以造酒尤佳。新田縣農諺:「清明晴,萬物成」。

10、福建省清明節習俗

閩南僑鄉對於清明節十分重視,閩南清明節習俗是民間傳統的溯源追本節日,其主要活動力掃墓祭祖。福州清明,東郊踏青之遊人甚盛,大多拾野菜煮臛,稱爲煮菜臛。惠安人掃墓時放紙鳶,吹麥簫。泉州清明吃「潤餅」、制「腳目粿」,這是一種球狀的點心。據說清明節吃了腳目粿,可以增加腳力。十歲以下的小孩子也在清明節糊彩色的小旗爲戲。

11、川渝

川東和重慶萬州等地,舊時有“上野墳”的習俗。清明節前後,三兩女子結伴攜酒食往郊外野餐。不管是否相識的男子均可入席同樂。四川什邡等地,婦女以薺菜花沾油後投入水中,視水面花紋以卜吉兇,稱爲“油卜”。成都一帶則賣炒米團,上面點染彩色,以線相串,稱爲“歡喜團”。

12、安徽

安徽不同地區清明節的習俗也不一樣,貴池縣清明節,婦女制米繭以祭蠶姑,祈禱蠶桑有好收成;涇縣稱清明爲插柳節;壽春清明,家家插柳,並懸紙錢於墓樹,稱爲贐野鬼;合肥家家戶戶則習慣在門頭上方懸柳枝、往墳地祭祀已故的先祖和至郊鄉踏青遊春。清明節的習俗除了祭祖、掃墓外,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13、山東

招遠、即墨、臨朐、臨清等地在清明掃墓時,要在墳上加新土。據說這是爲祖先修屋,避免夏天漏雨。威海、棲霞、黃縣等地全族公祭祖墳後,一起吃祭後的饅頭及菜餚,稱爲“房食”或“祊社”。魯北地區還保留了南北朝時“鬥雞子”的習俗。濱縣的兒童,在這天以煮熱的雞蛋互頂,誰的雞蛋先破,誰就是輸。齊山、博山等地在清明節煮一鍋小米乾飯讓牛飽餐一頓,稱爲“飯牛”。有諺語道:“打千罵萬,清明一飯”。

14、江蘇

江蘇省清明節習俗,泰州農民於清明節舉行划船比賽,稱爲“撐會船”。鎮江人以柳葉七片泡茶,據說喝了可以明目。丹徒縣圌山附近的鄉民,還保留了寒“望綿”﹝綿山﹞的舊俗。武進縣方茂山以清明爲龍母化身之日,鄉民競相拜禱。上海舊俗在清明節吃桃花粥、紫筍茶,並有祭厲臺、迎城隍出巡的習俗。徐州清明節的傳統老習俗豐富,不僅要吃蒸菜和青糰子,還要插柳、上墳祭祖、掩骨會、掃“金銀灰”、春遊踏青遠足。

15、浙江

在浙江,清明俗稱祭清明,或“祭墳”拜太公,縉雲祭清明各地有異,有的地方清明日了祭墳,必須在清明早幾天上墳,有的地方卻一定清明日上墳,一般本族人拜太公都提早幾天祭拜,先祭拜太公,後祭自己各戶的祖宗。祭清明時先給祖墳“加土”或“添土”,即用畚箕取土添加在祖墳之頂。祭品擺好,先點蠟燭,後點香,按人多少髮香,由輩份高的,主祭禱詞,後大家一起跪拜。祭畢,小孩子可以分享清明餜吃。最後收拾祭品離開,所有的墳都要到過,全用同樣的程序祭祀。

16、上海

海清明節的主要活動是掃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後祭掃出行人次近千萬。

由於改革開放推動公墓化的興盛,而相關選址以外省的蘇州、嘉興等地爲主。因此前往上述區域的人次達到一百餘萬之多,從而在清明前後數天往往會造成出省交通的擁擠。

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

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

17、港澳

港澳的清明習俗與廣東大體相同。清明時節,香港民衆一般會到先人墓前拜祭,焚燒香燭、冥鏹,清除雜草及供奉水果、香酒、鮮花、燒豬或白切雞等。儘管香港大部分墳地墓園都有公共交通連接,但清明節當天交通依然擁堵。民衆時常爲避免人多擠迫,習慣錯峯祭拜,而不一定恪守清明當日掃墓祭祖的傳統。

18、海南

海南人清明祭祖時,還有吟誦祖訓族規的民俗傳統。海南各地建有‘祖廟’,多在清明之際便舉行祭祀活動。這些祭祀活動中,往往有八音伴奏,念唱祭文,追頌入瓊始祖功德。“民間祭祀過程中,還要念誦祖訓族規格言,而這些祭文、祖訓、族規均是一篇篇絕妙的歌謠。”

19、臺灣

中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不一,所以清明節也因地而異,有二月八年級的,也有三月九年級的。臺灣的清明節是從前一年冬至開始算起的第105天,臺灣的漳州籍人清明節則是在農曆三月九年級。臺灣清明節習俗和閩南差不多,臺灣客家人祭祖掃墓的時間是從元宵節過後便開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爲止。

20、青海

青海人過清明節,有些獨特的風俗。青海人的過清明節從春分過後就開始了,俗稱“田社”。從田社開始,就要準備上墳掃墓,每一天都可以去掃墓,一直到清明節。西寧的傳統祭祀品是紙錢、黃表紙、冥幣,還有12個大饅頭,準備的食物有酒、米湯、奶茶、肉類,到墳上燒過紙後,就點燃煤火,把各家帶來的食物集中起來,放在火上燒熱了吃。男人們猜拳行令,喝得痛快淋漓。女人們坐在一邊拉家常,順便拾點撒在墳頭上的祭祀品,拍拍土就吃了。

21、甘肅

鮮花祭奠、植樹祭奠、祭文悼念、網絡祭奠等逐漸成爲甘肅過清明節的時尚。過去,老蘭州人掃墓的時間,一般從“田社”開始,到清明當日爲止。“田社”也叫做第一個祭祀日。“田社”在民間有個簡單的推算法:即“九盡十日爲田社”。

22、山西

清明節上墳,山西南部多數地方不燃香、不化紙,要將冥錢等物懸掛墳頭,有“清明墳頭一片白”的說法。原因是寒食節習慣禁火,而清明節又在寒食節期間。山西北部多數地方卻要將冥錢等物全部燒盡,理由是不燒盡就轉不到先人手裏。大同等地又習慣白日上墳,晚上在家中焚燒冥錢冥帛。

晉西北的河曲等地,舊俗上墳要帶酒餚,祭畢祖先,便在墳地裏飲食,意寓與先人共飲共食。晉南的聞喜等地,上墳時要用嵌棗糕在墳堆上滾來滾去,傳說是爲死去的老人抓癢癢。晉中的介休等地,上墳時供品爲麪餅,形如盤蛇。回家後將麪餅放在院裏,吹曬乾以後再吃。老人們講究可治病,其源蓋出於寒食禁火的緣故。

23、河北

在河北的上墳燒紙錢講究“早清明,晚十一”。掃墓燒紙在清明前一週就開始了,而清明當天已很少有人去掃墓了。冀南地區則選擇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寒食節掃墓。傾城男女出郊踏青、看花、挑菜、簪柳。有諺語道:“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東安縣清明插柳、看花。節前五、七日即有人祭掃墳墓,清明節當天則在自家堂上祭祖先。永平府以寒食前一日爲蛆日,造酰醬。官府祭厲壇。元氏縣清明節又稱花節,人家買花置酒宴請賓客。

24、吉林

延邊,端午節有吃打糕的習俗。這是用艾蒿與糯米飯打製成的年糕。據說,艾蒿製作的打糕味道清香,非常具有民族特色。

25、貴州

老貴陽人在清明這天掃墓時的“清明食品”,往往是糕點、涼粉、涼麪加滷菜、涼菜;鍋魁加滷菜、涼菜。人們掃墓除了帶上紙錢香燭外,還會帶上一串用紙剪成的紙串,掛在墳前,用以招魂,俗稱“掛青”。

26、雲南

雲南各地習俗不盡相同,有的地方會在清明節前後,一個家族就會邀約在某一天,幾十個人一行,買好菜,帶上鍋碗瓢盆,一大早就出發去往山上找一塊空地開始做飯。到中午時分,再把酒食果品供祭在墓前,燒點紙錢、叩頭行禮,緬懷先人。

27、湖北

湖北各市的清明節習俗各不相同。武漢清明節有“掛紙”習俗。有的人家以五色彩紙製作燈籠和幡標,掛於祖墳上,並鳴鞭炮,供祭品。坪壩、三陽、羅店、宋河等地還有擡香案、擡整豬至墓地祭祖的習俗。黃石人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節外國習俗:

1、印尼華人

早年印度尼西亞華人多在百家姓宗祠祭拜先祖,自從各姓氏有了自家的宗親會所宗祠,宗親們便聚集在會所祭拜祖先。生活在印尼的華人一直延續着清明節祭祖掃墓的習俗。“百善孝爲先”,在華人社會的價值觀裏,“孝”排在首位,掃墓祭祖就是一種孝道的表現。印尼華人表示,清明節很有意義,這期間不僅掃墓拜祭先人,緬懷先人的功德,也是兄弟姐妹團聚的日子,清明節習俗應該代代傳承,尤其是現代社會更應該發揚孝道。

華人多在百家姓宗祠祭拜先祖,自從各姓氏有了自家的宗親會所宗祠,宗親們便聚集在會所祭拜祖先。宗親們通常是祭祖後共進午餐,敦睦宗誼。一些地方在清明節期間,舉辦師生校友聯歡會,加深彼此情誼。更多的華人是舉家前往墓地給先人掃墓,或到寺廟進香祈福。

2、馬來西亞華人

馬來西亞華人不忘在清明節掃墓祭祖。清明節在馬來西亞也不是公共假期。在馬來西亞,華人的公共墓園一般叫做“義山”,因此當地人常說清明節要“上山掃墓”或者直接說“拜山”。清明節當天,拜祭者先將墳墓打掃清理乾淨,然後擺上鮮花、水果等,再點上一炷香,寄託哀思、緬懷先人。

3、新加坡華人

同樣華人佔多數的新加坡,清明節亦不是公共假期。在新加坡,清明節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清明節最早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延續到今,已隨着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每逢清明時節,新加坡華人會舉家出行,子孫們先將先人的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然後在親人墓前擺上酒食果品和鮮花,燃起香燭,再將紙錢焚化,磕頭行禮,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回中國尋宗認祖、祭拜先人,則是近20年新加坡華人興起的潮流。在清明節前,新加坡華人見面時往往會用家鄉話互相詢問:“回家鄉過清明不?”千里迢迢回中國祖籍地掃墓的原因只有一個:不能忘記祖先。

一些華人表示,不太能接受時髦的“網上祭拜”方式,如果條件允許,一定要親自到先人墓前磕頭。即使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新加坡年輕華人對清明節也不敢怠慢,因爲崇祖、祭祖是流傳數千年的華人傳統。

4、美國華人

清明時節,美國南加州華人歷史學會每年都會舉辦活動紀念華裔先民,並呼籲華人不要忘記先民在加州開疆闢土的貢獻。當地華人紛紛以不同方式進行每年一度的清明節紀念活動。

紐約華人不同的經歷決定了他們過清明節的不同方式。在這一天,許多傳統僑團都紛紛在報上刊登春祭廣告,並在會所內張貼通知,組織成員到安葬先人的墓地祭奠。清明節掃墓成爲華人聯絡感情、增加交往的社交場合。在20世紀70年代以後來美的新移民,也往往會通過書信和電話向遠在故國的親友表達對先人的思念。

美國華人雖然遠離故土,但許多人都認爲,在接受美國主流社會文化的同時,不應忘記中國的傳統節日。華人方焰指出,紀念華人傳統節日有助於發揚中華民族的美德,增進海外華人的交往和團結。

5、日本的盂蘭盆節

在每年農曆七八月間舉行,與我國北方有些地方每年農曆七月十五舉行的“盂蘭會”很相似。不同的是,日本更重視這個節日,機關、團體、廠礦、企業都放假3天,有組織地進行祭祀活動。在鄉間活動更熱鬧,幾乎家家戶戶都不例外,城裏人也返鄉,到墓地祭祖。遠離家鄉的人能回來的也回來參加,不能回來的也往往委託別人代自己祭奠。

6、敘利亞的“烈士節”

敘利亞把每年初夏的5月6日定爲“烈士節”,這是由政府規定的法定節日,全國都十分重視,在這一天,全國各地都要舉行紀念活動,向烈士碑敬花圈,爲烈士墓掃墓,慰問烈士家屬。

7、波蘭亡人節

波蘭每年春天都要舉行“亡人節”,即悼念已經逝世的人。節日這一天,人們都去掃墓,爲靈墓祭典,並點上燭燈。有些人全家都到來,特別要帶上孩子,年長者點燃燭燈,讓孩子敬獻,表示紀念故人,以教育後代不忘祖先。

8、坦桑尼亞哀思節

爲悼念爲國犧牲的烈士,把每年9月2日定爲“哀思節”。每到這一天,人們都到墓地獻花掃墓。國家領導人也到陵園墓地參加掃墓活動,到獨立廣場紀念碑獻上花圈,以寄託對烈士的哀思。

9、墨西哥掃墓節

每年11月2日爲墨西哥的“掃墓節”,家家爲死去的人掃墓。去時,準備特別的“亡人面包”、骷髏形糖塊和已故親人愛吃的食物及菸酒,作爲祭祀供品。舉行儀式後,全家人在墓前鋪上布,席地而坐,點上蠟燭,邊吃喝,邊歌舞,作爲守靈,通宵達旦。但各地區掃墓的時間不同,有的地區在白天,有的在晚上。

10、法國萬靈節

每年11月1日爲法國“萬靈節”。這一天,人們趕往墓地,祭典故人,獻上菊花,位於巴黎公墓不遠的巴黎公社紀念碑和十多個反法西斯紀念碑,憑弔者最多,獻上的鮮花也最多。

11、突尼斯英雄節

9月1日,突尼斯全國掃墓日,又叫英雄節,用以紀念在獨立鬥爭中殉國的烈士。

  返回目錄>>>

拓展閱讀:

清明節起源與歷史:

(一)起源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基祭”之補。後來民間亦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個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需從一個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熱食節,禁菸節,冷節,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節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食備好的熱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中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8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爲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地球公轉一週爲黃經360度,當地球到達黃經零度時定爲春分,而後每運行15度有一個節氣,共有二十四節氣。因此,節氣在陽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於閏年的原因,所以會相差兩天。

《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爲寒食節。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相傳,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爲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2500餘年的歷史。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故此,清明節與端午節、中秋節、春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清明期間,有掃墓、盪鞦韆、放風箏、蹴鞠、射柳、鬥雞、蠶花會、拔河、踏青等習俗。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爲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二)歷史: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爲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清明時期,清明掃墓更爲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北宋時期清明節很是普遍,現在流傳下來的張澤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間清明時節東京汴梁(開封)汴河兩岸的人物景象。

從2008年開始,中國將清明節認定爲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爲三天。一直延續至今。

清明節介紹: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年一次的清明節又到了。清明節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6年5月20日批准列入。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最重要的事就是掃墓,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上墳。帶上清明錁、酒、菜飯、香燭等在墳前供奉。祭畢,焚化紙錠,拜畢後給墳前加土,掃墓就完成了。清明節時,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和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着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胚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咬一口甜而不膩,肥而不膄!青糰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香氣撲鼻!

在這特殊的節日裏,雨淅淅瀝瀝地下着。就是因爲這場雨,把我們跟遙遠的地方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清明節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爲一體,具有極爲豐富的文化內涵。掃墓祭祖都是清明節期間最重要的節日內容,此外還有踏青、盪鞦韆、放風箏、植樹、插柳等習俗。

清明節源自早期人類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鬥指乙(或太陽黃經達15°)爲清明節氣,清明節氣交節時間一般在公曆4月4日至6日之間變動,並不固定在某一天,但以4月5日最常見。清明這一節氣,生氣旺盛,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清明前10日後8日及清明前後各10日(仲春與暮春之交)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祭祖節期內。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爲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過清明節,比如越南、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故事傳說

介子推“割股奉君”故事提到“清明”、“寒食”,人們往往提及介子推。事實上,在我國,一般都是先有節俗,後有傳說。傳說“清明”、“寒食”是春秋時期晉文公爲了紀念介子推而設,晉文公將介子推在大火燒綿山死了這一天定爲“寒食節”,又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爲“清明節”。晉文公所在的曲沃一帶,寒食節已經春意盎然,而維度更高的地方,春天還未到來。寒食節最重要的就是斷火,因爲不能用火,所以人們只能吃冷飯。在文獻作品中,確有介子推其人的記載,但在《左傳》、《史記》等史書的記載中,並沒有介子推被焚山而死的情節。並且,寒食節起源於紀念介子推,這一說法最早也要到兩漢之交纔有記載(見於桓譚《新論》)。

許多學者認爲這是後人爲了解釋寒食節附會而來。據考,清明節的起源其實與介子推無關。清明作爲一個春祭大節,遠在周代之前已經確定。中國地域遼闊,先秦時期南北風俗各異,文獻上主要記載北俗,唐代是各地墓祭風俗融合時期,此後清明節的墓祭節俗漸出現於文獻上。在歷史發展演變中傳統節日大多會被附會一個傳說作爲“起源”,但實際考察,這些說法遠遠晚於節日誕生。

清明節的食俗:

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令食品。由於寒食節的冷食習俗移植到清明節,我國北方一些地方還保留着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關於民間寒食習俗的記載,幾乎是突然地出現在東漢的文獻中,主要集中在山西地區。即使在寒食習俗頗爲盛行的唐宋時代,其傳播範圍也不出北方。因爲清明節和寒食節相近,隨着時代的變遷,宋元以後,清明節就漸漸融合了寒食節的禁火、冷食習俗。宋朝呂原明《歲時雜記》說:“清明前二日爲寒食節,前後各三日,凡假七日。而民間以一百四日禁火,謂之私寒食,又謂之大寒食。北人皆以此日掃祭先塋,經月不絕,俗有寒食一月節之諺。”由於寒食節的禁火、冷食習俗移置到清明節,我國北方一些地方還保留着在清明節禁火與吃冷食的習慣。

清明節時,我國南方部分地區有吃青團的風俗。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後,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麪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爲“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之。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乾後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後不得疰夏病。

1、吃青團

青團是清明時節最具代表性的食物,碧青油綠,糯韌綿軟,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吃在嘴裏更是清香滑糯。這個習俗,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因爲寒食節是不能生火的,所以人們提前會準備很多糕點用來充飢。而青團是採用青艾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爲餡而成,可以保存3~5天,這樣就滿足了人們祭祀和不炊而食的需求。青團一直髮展到現在,作爲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更多的是帶給人們嚐鮮的體驗。

新鮮艾草去掉梗留下嫩葉,水中加了幾克小蘇打,沸水後加入艾葉,煮2分鐘;煮好的艾葉放進破壁機裏打成泥;糯米粉加糖一起放入艾葉泥中,揉搓到光滑,不粘手的麪糰;分成大小相等的劑子,取一份麪糰壓扁,包好餡料揉成圓形,水燒開後,放入鍋中大火蒸15分鐘即可。

青團上海人在清明前後有吃青團的食俗。現在,青團有的是採用青艾,有的以雀麥草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爲餡而成,流傳百餘年,仍舊一隻老面孔。人們用它掃墓祭祖,但更多的是應令嘗新,青團作爲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江西一帶清明節吃青團是一直以來的傳統。是使用鼠鞠草與糯米粉一起柔和,在包上自己喜歡吃的餡兒,蒸熟即可了。通常有蘿蔔絲兒肉末,綠豆,紅豆等餡兒。鼠鞠草,每年清明前可在田地面採,是屬於野生的菊科植物,做出來的清明果香味兒十足。

安徽北部的清明節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插柳條,把折來的柳枝插在家裏所有門的兩旁,還有最最喜歡的就是碰雞蛋了,孩子們從家裏拿出來雞蛋(也有鴨蛋,鵝蛋),在學校裏握着去碰,看誰的堅硬。當然,有的會使壞,裏面挖空後放上石頭。

2、饊子(sǎn)

清明節要吃饊子,是一種傳統習俗。炸饊子是一種油炸類的麪食,以米麪爲主料搓成細條,通過油炸而成。形狀各異,或爲麻花,或柵狀,色澤黃亮,吃起來香脆,越嚼越香。起於寒食節禁火,那個時候很多地方就會準備撒子,以便在禁火的時候有東西吃,撒子的成本比較低,而且易保存,口感酥酥脆脆的,很受老百姓的喜愛,所以一直流傳到了現在。

醒好的麪糰再揉一下,擀成面片後,切成條狀;將麪條輕輕搓成筷子那麼粗就可以了,將麪條一圈一圈盤旋在油碗裏;醒發好的面放在手上盤成條,儘量多盤幾圈20圈左右。用筷子繃着麪條下鍋炸。再快炸硬定型的時候扭動筷子,給麪條扭出個漂亮的花來,炸至金黃就可以瀝油起鍋了。

3、雞蛋

到了清明節的時候,家裏老一輩子的人都會準備一些雞蛋,有着很吉祥的寓意,在清明節吃雞蛋,寓意着新的一年能夠身體健康,家裏的人都不會生病。清明吃雞蛋,稱爲吃“節蛋”, 節蛋分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畫的五顏六色雞蛋可以吃,而“雕蛋”則僅供玩賞。煮熟的雞蛋,善於保存,簡單搭配,便可以充飢度日,是人們度過寒食節的首選!

將茶葉,八角,桂皮,香葉裝入一個紗布袋子中。準備一口小奶鍋,倒入水,老抽,生抽,鹽和茶葉袋,大火煮開保持2-3分鐘即可關火。煮雞蛋,在鍋中放入雞蛋和水,中火加熱,水開後煮6分鐘即可。將煮熟的雞蛋殼敲碎,將雞蛋放入茶葉滷汁中醃製,隔夜最好。

4、子推饃

陝北子推饃又稱老饃饃、面花,也叫蒸大饃。用酵糟發麪,面花是麪塑的小饃,形狀有燕、蟲、蛇、兔等小動物,筆墨紙硯等物品,都有着各自的寓意。圓形的“子推饃”是專給男人們享用的。已婚婦女吃條形的“梭子饃”,未婚姑娘則吃“抓髻饃”。孩子們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專給男孩子吃,也最受他們喜歡。

5、薄餅

廈門民諺有云“清明吃薄餅”,意思是清明節一家人在掃墓後要聚在一起包薄餅吃。如今,閩南多數地方還保留這樣的風俗習慣。“薄餅菜”至少需要十幾種食材製成,而且大都是當季蔬菜。吃薄餅還講究“現包現吃”。其中所包的各種蔬菜,預示着將使農苗興旺、六畜茁壯,有的地區還認爲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餅,會使人們更勤(芹)勞,生命更長久(韭),家業更興旺。

6、暖菇包

暖菇包是福建泰寧的特色小吃,以“鼠麴草”和米漿爲原料,舂打成餈,餡心一般有兩種,一種是菜餡,通常是由臘肉、春筍、香菇等混炒組成;另一種是甜餡,主要原料是紅米豆、紅糖。在清明節前,農村家家戶戶動手做暖菇包子,以敬土地神,祈求五穀豐登,遠近的親朋好友都相互往來品嚐,這種習俗流傳至今。

7、艾粄(bǎn)

客家艾粄是河源客家地區的世界美食,有點類似於青團之類的美食,是客家人非常愛吃的一種糯米粉和艾草汁製作而成的糕點。因爲艾粄起源於明清時期,廣泛流傳於客家民間的一種傳統美食,在舊時多用於清明祭祀用,所以也稱清明粄。新鮮的嫩艾葉打碎成泥狀,混合糯米粉揉成團,包入餡料上鍋蒸熟,叫做煮糊頭,然後再加乾粉揉成團,是爲了粉團延展性更好,包餡的時候不容易開裂,蒸熟的成品口感更軟糯柔韌好吃。口味上,一般艾粄是有甜的花生芝麻餡和餡的香菇肉餡,很適合客家人的口味。

8、潤餅菜

每到清明,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食俗。也被叫做潤餅卷,屬於春捲的一種,是家族聚會的重要飲食,後來經常在清明節時食用。潤餅菜製作簡單方便,以麪粉爲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或“擦餅”,食時鋪開餅皮,再捲上菜餚,制食皆簡單,吃起來甜潤可口。餡料多以應季食材爲最佳選擇,包含了胡蘿蔔條、豆乾條、蛋皮絲、豌豆條等,尤其以海蠣煎不可或缺。

9、清明螺

俗話說:“清明螺,賽吃鵝。”當前時節正是吃田螺的好時段,10塊錢可以炒一盤,比“肥鵝”還要鮮美,且寄生蟲也少。倘若過了這段時間,田螺就開始繁衍後代肉質也大不如現在了。田螺屬貝殼類水產品,它生長在土質柔軟、餌料豐富的稻田、湖泊、沼澤和河流水網地區,營養豐富,素有“盤中珍珠”之譽。趁着那股新鮮勁兒,來盤辣酒炒田螺,既美味又下酒!用紫蘇葉和白酒等材料炒田螺不僅可以除去田螺本身的泥腥味,更能帶出田螺的鮮味,聞着更加香,吃起來更加鮮美。

清明氣候特點:

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時至清明,華南氣候溫暖,春意正濃。但在清明前後,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以上低於12℃,造成中稻爛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種、栽插要避開暖尾冷頭。在西北高原,牲畜經嚴冬和草料不足的影響,抵抗力弱,需要嚴防開春後的強降溫天氣對老弱幼畜的危害。“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對江南春雨的寫照。但是就一些地區而言,情況並非如此。特別是華南西部常處於春旱時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僅10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帶的一半;華南東部雖然春雨較多,但4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過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農業生產之需還須靠年前蓄水補充。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應當加強對雹災的防禦。

清明時節,除東北與西北地區外,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日平均氣溫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長城內外,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時節,麥長三節”,黃淮地區以南的小麥即將孕穗,油菜已經盛花,東北和西北地區小麥也進入拔節期,應抓緊搞好後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進入大批播種的適宜季節,要抓緊時機搶晴早播。“梨花風起正清明”,這時多種果樹進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輔助授粉,提高座果率。華南早稻栽插掃尾,耘田施肥應及時進行。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將要播種。“明前茶,兩片芽”,茶樹新芽抽長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蟲;名茶產區已陸續開採,應嚴格科學採製,確保產量和品質。

清明節祭祖的習俗徵文 篇1

清明節要吃艾青團,我們也免不了這個習俗,不過,要做艾青團要先找到黃花蘭。

拿上了籃子和剪刀,到了田上。我不認識黃花蘭,胡亂摘了一些,很快就摘滿了一籃子。奶奶抓起一把我摘的東西,嘆了一口氣,說:“唉,嘉恆,這不是黃花蘭。過來,黃花蘭葉子雖然是綠油油的,但是有點白乎乎,不怎麼光滑,有細細的絨毛,……她邊說邊指黃花蘭給我看。”我不高興地說:“原來是這樣,要重摘了。”

這次可慢多了。我們足足摘了半個小時才摘滿了一籃子。回到家裏,奶奶拿出了麪粉和水。奶奶先把黃花蘭煮熟切爛,然後在面桶裏放了一袋麪粉,和黃花蘭攪拌,我拿來了自制“搗蛋機”,不停地壓,再壓,直到黃花蘭和麪粉合二爲一,現在就叫這個麪糰吧!

我扯下一團,把它搓成橄欖型,在一端壓,拉出一個頭,用牙籤給他雕刻了五官,用筍做翅膀,做成了一隻小鴨子,我還做了許多動物。開始生火了,拔來一堆枯草,用打火機點燃,放進竈洞裏,再放進一小根一小根的樹枝,輕輕用扇子扇,火勢有點大了,小樹枝,像搭積木一樣一塊一塊打在上面,樹枝終於着了,我又放進了枯草,趁火旺時放進了粗點的樹枝,又放進了樹幹控定住了火勢,

我不斷加柴,不斷扇風,想讓艾青團快些熟。我突發奇想,從鍋裏拿了一個艾青團,用消過毒的鐵絲,穿過艾青團,在火上烤,還放了許多佐料,已經燒焦了,我輕輕咬了一口,真好吃,我迫不及待地吃完了一個,又開始等那些正在進行磨鍊的艾青團。

一小時後,艾青團終於出鍋了,我拿起一隻小鴨子,一口咬下去,好燙,我又吐了出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不斷吹氣,讓艾青團快速冷卻下來,又吃了一口,一種清涼的感覺在我的.舌頭上蔓延開來,我的味蕾得到了滿足。奶奶說:“自己做的,比那些無名小攤買的好吃多了。”我說:“是呀,那些無名小食攤用的還是地溝油,一點都不衛生,我們再去摘一點兒,等下次自己做,我真地忘不了這種滋味了。”

清明節祭祖的習俗徵文 篇2

在我的老家安慶,有一個習俗,那就是“清明節祭祖”,別認爲這很普通,其實我們全家人對其是非常重視的。

在離老家幾十公里處,有一個小鎮——許嶺鎮,是我們每年都要去的地方,那有一座山—許嶺,安葬着我們徐氏幾十代先人們。

山上,數不清的樹木,荒草和荊棘,證實了他的古老。可是他也阻礙了我們前進的腳步,爲了祭拜祖先,我們也不會屈服,折斷多餘的樹枝,踩平多刺的荊棘,一步一步向前走。到了墳地,我們看見了大大小小的墳。爺爺帶路,先找到我們最親近的先人,然後爸爸和叔叔除去墳上的荒草,爸爸拿着三根香串上六張紙錢插在墳頭上,接着叔叔拿出一疊紙錢在墓碑前點燃,我當時親眼看見墓碑上玄孫一欄裏有我和兩個弟弟的`名字,還有幾個沒見過面的堂兄弟的名字,當時我的心情很沉重,爲什麼他們沒有來祭祖呢?也許是他們在外地過年,沒有回來。然後就是放炮竹了,接着我們就要給祖先叩頭了,叩頭時,先要雙膝跪下,然後雙手觸地掌心向上,叩頭三次,這樣重複三遍纔是對祖先最恭敬的禮節——三拜九叩大禮。最後,我們要把祖先“請回家”。

回家後,要將祖先供奉在牌位上,在牌位前還要擺上供品,這供品也是有講究的,雞、魚、肉、豆腐、糕點、水果、酒、茶等一樣都不能少,而且雞和魚的頭要向着牌位。拜完祖先才能吃年夜飯,在吃年夜飯時,餐桌上也要空一個座位,那是留給祖先享用美食的。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四之前,祖宗牌位前的香火是不能斷的,否則寓意香火不旺!

到初四的早上,我們就要送祖了,送祖時要將供品移到餐桌上,雞和魚的頭也要向着門外,我們要先向牌位拜三拜,再向門外拜三拜,以示將祖先送回到極樂世界。這樣整個清明節祭祖儀式纔算結束。

就像奶奶祈禱時說的那樣,祖先們時時刻刻在身邊保佑我們,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幸福吧,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讓我們也時時刻刻懷念他們吧!

清明節祭祖的習俗徵文 篇3

祭祖,是清明節中客家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個儀式通過燒香三拜來紀念已經逝去的親人。

清明節的早上,我還在睡夢中,被一陣陣聲音吵醒,有叫喊聲,有歡笑聲,有狗吠聲。起牀洗漱過後,才發現,原來,大家都在忙着祭祖的準備,有拿着香前往祠堂的,有搬着大批紅鞭炮到祠堂外的平地的。我也像往年一樣幫着爸爸媽媽搬着雞、鴨和酒到失去的親人前面。爺爺奶奶也已經準備好了祭祖的工作,先祭拜上天,再祭拜菩薩,差不多經過兩個多小時,轉眼間已經到了七點半。我們匆匆忙忙吃完早餐,我和媽媽前往祠堂,等候族人們的到來。

八點整的時候,族人們陸陸續續的到來了,見面後,大家互相問候,寒暄。年長的長輩們抱抱這個小孩,摸摸那個小孩的頭,所有的小孩都浸在了收利是的海洋裏,個個都笑逐顏開。在外工作的人都說些吉祥祝福的話語;握着長輩的'手噓寒問暖,祝福老人;同輩們見面後,相互問候,過去一年的狀況,並祝福來年好兆頭。

八點四十分整,經過了長時間的祝福,族裏年老而又德望的老人,大喊一聲準備祭祖,青壯年們點燃大燭大香,將點燃的大香恭敬地交給族老們,媳婦們將幾大把小香點燃後,分別交給每一個人。族老們站在第一排,下一輩的男丁站在第二、三排,孫輩的男丁站在第四、五排,後邊站着的便是媳婦們和女兒們。八點四十五分整,其中一位年老而德高望重的老人大聲喊道:“大年三十,祭祖開始,一上香,再上香,三上香。”三旬上香後,族老們上酒上茶,媳婦們收回大小香插到香鼎上。接着,媳婦們和女輩們忙着燒紙錢給祖宗,媽媽立刻把我叫到跟前說:“兒子,去燒紙錢的火堆旁烤烤,把一年中身上的污漬烤掉。”青壯年們捧着幾十盒鞭炮到祠堂平地掛好,等到紙錢燒完後,大夥們就接連着幾十盒鞭炮陸續點燃,噼噼啪啪震天響,那仗勢猶如排山倒海,氣貫如虹。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歡樂的喜慶的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中,期待着來年的好年景,好收成。

隆重而傳統的祭拜儀式,寄託着人們對祖宗的掛念和感恩,通過這次祭祖儀式讓我領悟了客家人的勤勞、團結和互助。

清明節祭祖的習俗徵文 篇4

家鄉過清明節時有着和其他地區不一樣的風俗。

首先呢,我們會把桌椅搬出,放好。再在桌上放好蠟燭,放9個酒杯再放9雙筷子。但一定要放右邊,這樣方便老祖宗吃飯。

在倒酒時,不能一次性倒滿,要分三次倒,每次倒三分之一。在放香時也有講究,點着後要彎一下腰,然後放上,再準備個墊子,然後就跪下來磕頭。一般要磕九次,因爲有九個老祖宗,所以都得拜一次,好讓老祖宗保佑我們。其實,在我家鄉,大家只要發現家裏有蜘蛛,就知道祖宗要來了。

最後等待菜上齊後,我們就可以開大門,迎接老祖宗的到來。如果不開門,就像我們平常那樣,老祖宗就進不來了。其實只要你是善良、誠實、懂事、禮貌的小朋友,還可以看見老前輩們哩!有一次我還看見了我奶奶的爸爸呢!

接着我會把摺好的錢燒了給老祖宗,讓他們在天堂過無憂無慮的生活。

我家鄉的清明節是獨特的、是逝世老人們的節日,清明節是爲了天堂的'人們所準備的。

清明節祭祖的習俗徵文 篇5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了。

星期六爸爸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裏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乾淨的報紙,然後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裏面,以免發生意想不到“事故”。最後,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後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後備箱中的佳餚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奶奶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她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放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一旁的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後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清明節時與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當我想起這兩句詩,奶奶熟悉又慈祥的面龐,又浮現在我眼前。

清明節祭祖的習俗徵文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裏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裏默默地爲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着。此時,我們不禁會想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着春天奏鳴曲,漫山的桃紅柳綠,遍地金黃的油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甦的景象,這是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季節。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裏,我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還要對生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充實實的,這樣纔會不讓自己遺憾,並且對得起他人。

清明節祭祖的習俗徵文 篇7

4月4日是清明節,大家都很熟悉。清明節我們都有一個習俗—上山祭祖。

這天,爺爺早早地起牀了,他忙開了。爺爺準備着蠟燭、香、顏料、祭祀用品……我和爺爺終於出發了!一路上的認可真多啊!爺爺對我說:“你看,這些人都是去掃墓的,山上可熱鬧了!”聽了爺爺的話,我已經有些“蠢蠢欲動”了。經過了坎坎坷坷的路後,我們終於到了。

山上的路可真難走啊!我一步一步地慢慢走,爺爺跟在我的後面走。山上的景色可真美啊,聽,丁冬的流水聲,姿態各異的'山花……山路越來越陡峭,我也越來越累,氣喘吁吁的。我們沿着小徑走上山,一路上,上山下山的人數不勝數。經過我們的“跋山涉水”,終於到了我太爺爺的墓前。我看見墓上長滿了野草、野花,爺爺立刻用割刀割草。而我在給太爺爺的墓描字。

這描字可不是簡單的活!我生怕顏料會滴下來,就小心翼翼地描着。爺爺割完草後,來到太爺爺的墓前,拿出蠟燭、香和祭祀用品,擺在太爺爺的墓前,點上蠟燭、香,祭拜起來。我跪在爺爺旁邊,祭拜太爺爺,我希望太爺爺的在天之靈保佑我學習更上一層樓。忽然,我看見了許多山花,我馬上跑到了那兒,摘起山花來。

我摘了許多山花,轉頭望去,下面的景色盡收眼底。啊!我們的祖國可真美麗啊!

清明節祭祖的習俗徵文 篇8

清明節又叫寒食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是我們這裏很盛行的.一種習俗。人們在百忙中都會趕回家,掃墓祭拜祖先。

清明小長假期間,我跟隨大人回老家掃墓祭祖。集鎮街道兩旁,精明的商家早早地掛起了五顏六色的清明吊,吸引來往行人。我們還沒有上山,遠遠的就聽見鞭炮聲此起彼伏,中間還不時傳來震耳欲聾的沖天炮聲,十分熱鬧。我們趕緊上山,只見山上的墳地,每一座墳頭都插着一串甚至很多的清明吊,微風一吹髮出沙沙的響聲。我們給祖先上香、點蠟燭、放鞭炮,硝煙嗆得我們呼吸困難,大人們真誠地和祖先說話,要祖先保佑我們平安、發財。我跪在祖先的墳前,心裏很害怕,生怕祖先會突然從墳墓裏鑽出來。

我跟着大人逃跑似的離開墳地,山路上小車排成長龍,好不容易我找到自家的車鑽進車裏,心才慢慢平靜下來。

祖先們,你們就好好的休息吧!明年清明節我們再來看你們。

清明節祭祖的習俗徵文 篇9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祭祀祖先的日子,我們學校也放假了。人們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可今天卻陽光明媚。我們全家一起去山上掃墓。按我們家鄉的習俗,掃墓時要帶上祭品,鮮花和花圈去祭拜祖先,我們也不例外。

一路上春風習習,我們走在田埂間,放眼望去,金黃的油菜花開得鋪天蓋地。梨花,桃花也不甘示弱,雪白的,粉紅的花瓣一叢叢,一簇簇,展開笑臉像是在歡迎春的到來,好迷人的.田園風光。

不一會兒,我們走到山腳下,開始爬山了。山很陡,山路又很窄,路旁雜草叢生,很少有人來過,我們小心翼翼地行走着。山上映山紅競相開放,火紅一片。一棵棵野鬆高大挺拔,紅綠相間又是另一番美景。很快我們就來到祖先的墓前。姥爺把墓前的雜草鋤去,又挖了點土蓋在墓上。

老爸把祭品擺上,我們也獻上花圈,一家人在墓前祭拜,希望老祖宗能保佑我們全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接着姥爺又給我們講了自己小時候的'故事。

掃墓完畢,我們又原路返回,一路上我想,祖先們以前這麼辛苦,這麼艱難。我一定要努力學習長大後成爲祖國的棟樑。爲自己家族爭光,爲家鄉爭光,爲祖國爭光!

清明節祭祖的習俗徵文 篇10

今天,我們全家一起到我的家鄉——辰溪王安坪掃墓。大約坐了一個半小時的汽車,我們來到了王安坪。我們買好炮、祭品,還有香和給老太太燒的紙錢。因爲連日的小雨,鄉下的小路上泥巴比較多,所以上山時我們大家都穿上了雨靴。沿途的風景可美了!有金黃的'油菜花、鮮豔的`花朵、繽紛的彩蝶——我還聽見鳥的叫聲了呢!我覺得鄉下比城裏空氣好多了,不像城市裏污染那麼重。走了20分鐘,我們便來到了老太太的墳前。我拿出紙錢,放進火堆裏,並給老太太拜了三拜,希望她保佑大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我看見爸爸在墳堆上的樹杈上,掛了各種顏色的燈籠和白棉紙條。我想:爲什麼要給死去的親人掛這些呢?媽媽告訴我:“這是我們這裏的習俗。”我發現老太太的墳周圍都是鬱鬱蔥蔥的松樹,很好看!我問媽媽:“怎麼有這麼多松樹呀!”“因爲松樹喻意古長青,風水好,所以爺爺就給老太太買了這塊墓地。”“哦!”這時,我聽見“嘣”的一聲巨響,嚇得我連忙捂住耳朵。往周圍看,原來是大姑爺在放大炮呀!媽媽告訴我一定要把紙錢全部燃盡人才能走,不然會引起山火的。

現在,我知道了,清明節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之一,清明掛親主要是活着的人緬懷死去的親人。所以,明年清明,我還會給老太太來掃墓的!

清明節祭祖的習俗徵文 篇11

四月五日,一個非常傳統的節日——清明。

清明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歷史了,它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在那一天,要禁火吃冷食,要去踏青、郊遊、盪鞦韆、打馬球、插柳、拔河等戶外活動。

在清明那一天,我和哥哥陪奶奶去祭奠去世10年的曾祖父和曾祖母,奶奶帶了好多青糰子,有豆沙餡的,芝麻餡的,奶奶說曾祖父和曾祖母喜歡吃,所以做這麼多,還帶了一些用紙做的元寶,還有冥幣,說給他們送點錢,不要受苦了。來到墓地後,平時十分堅強的`奶奶,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不停地往下掉。看見奶奶哭了,我和哥哥連忙上前勸阻,我們拉着奶奶說:“奶奶,不要哭了,人都已經走了,他們二老在天堂看見您這樣會更加傷心的呀!”奶奶聽了我們的勸阻停止了哭泣,說:“乖,我不哭了,你們拜拜他們吧!”我們拜完後,便去給曾祖父母的墳頭除除草,灑灑酒。

祭拜完曾祖父母后,我和哥哥便按照習俗去插柳,顧名思義就是把柳枝插進土裏,其意義就是柳條插土救火,插到哪裏,活到哪裏,年年插柳,處處成陰。在插柳前,我和哥哥先去路邊每人折下一根柳枝,然後在路邊泥土堆裏挖一個小坑,然後把柳枝栽進去,雖然插得東倒西歪,但我們兄妹還是很高興。因爲我們給予了那兩棵小柳樹生命!

清明,我愛你!

清明節祭祖的習俗徵文 篇12

三月中旬裏的一天,我聽見我的爸爸和奶奶商量清明去上墳的日子。我就說:“我也要去。”我的爸爸答應了。我高興地跳着說:“我可以去上墳嘍,我可以去上墳嘍!”姐姐聽見了急忙大聲說:“我也要去。”奶奶也答應了。

4月4日我們期盼的日子終於來了!早上,我們把上墳的東西準備好就出發了。走了一段柏油路,再走一段沙石路,就進入了林間小道。路兩旁長滿了松樹,走了十來分鐘就來到墳地了。我問我的爸爸:“爲什麼要來上墳啊?”我的爸爸說:“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年的歷史了。到了今天,清明節祭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聽我的爸爸一說,我才知道清明祭祖的含義!我好奇地說:“我們祭拜的人是誰?”我的`爸爸說:“是爺爺的爸爸,和爺爺的爺爺。”我的爸爸一邊說一邊忙開了,大人們除草的除草,擺東西的擺東西。我和姐姐一邊吃東西一邊東張西望。我們看見了很多墳,遠處有人家,還有連綿起伏的山峯,然後我的爸爸叫我去磕頭,我看見墳前擺了很多美味的食物,有雞頭、魚等豐盛的菜,有水果,還有糖果。我一邊磕頭一邊流口水,心中想着:“老祖宗,可要保佑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哦。”爺爺在一旁燒香紙,祭拜完畢,掛好紙,我們就走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們在樹下休息了一會兒,一邊吃東西一邊玩。我們還摘了許多野菜呢,有酸苔、刺苔、還有蕨菜……爺爺說:“我們小時候,沒什麼好吃的,這些野菜可是我們的主要零食。看看你們現在要啥有啥,想吃什麼有什麼。”

聽了爺爺的話,我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逝者安息,生者可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呀!

清明節祭祖的習俗徵文 篇13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爲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之說。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依然盛行。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放風箏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爲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爲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我家鄉的清明節主要以掃墓爲主。今年的三月四日,我們一家四口人像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坐車回老家——長樂祭祖掃墓。這一天,天氣陰沉沉的,偶爾還伴着細細的小雨。我們有的扛着鋤頭,有的提着祭品,有的拿着鐮刀,一路走上山來。山上的空氣尤其的新鮮,放眼望去滿目蒼翠,真個心曠神怡啊!我們順着彎又陡的山路,連走帶爬地來到山頂,終於來到爺爺的墳前,我們要給敬愛的爺爺掃墓。

奶奶和媽媽忙着給爺爺上香,擺祭品,我和爸爸負責清除墳上的雜草。“正正,你割得真認真呀!”媽媽誇讚我道。可我一根草也沒割斷過,真是不好意思。

一眨眼的功夫,山上便多許多上墳的人們。時近中午,我們上好墳,收拾好東西就高高興興地下山。這時又下起牛毛般的春雨,媽媽便教我念起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一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祭祖的習俗徵文 篇14

清明節是中國人紀念已逝親人的傳統節日,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裏,會有許許多多家庭爲逝去的親人掃墓,這種習俗已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了。

然而,近年來清明祭奠這個習俗卻慢慢變味了,變得奢侈化了。過去祭祀,在平常人家庭裏只用些黃色圓形紙(俗稱元寶)和幾碟小食一壺清酒即可。而現在卻演變成什麼小車、紙別墅、傭人等等……真是五花八門,而這些祭品往往又需用火燒掉,成爲嚴重的火災隱患,每年清明節都有失火燒山事件發生就是明證。

今年的清明祭奠,人們的奢侈令我咂舌。清明節當天早上,看着家人張羅着祭祖用品,嘴裏還唸唸有詞,說什麼百萬傢俬之類的,聽得我稀裏糊塗。正當我想上前問媽媽這樣做有什麼意義的時候,忽然小侄子“哇”一聲:“好大的一隻燒豬啊,那個爆竹卷着有大鍋蓋一樣大!”我扭頭朝馬路上一看,果然是四個人擡着一隻大燒豬和一卷大爆竹,還有人擔着祭品跟在後面。這也太誇張了吧,不是明擺着炫耀嘛!看着那支隊伍浩浩蕩蕩地朝着祠堂方向走去,我不由嘆了一口氣。

我們家也出發“拜山”了,一路走去,途中還真是驚歎連連啊!“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這個瀰漫着淡淡哀傷的節日裏,我想人們的心情也難免會有一種淡淡的哀愁吧?但是爲什麼今天全然不見了呢?雖然說清明前後也有踏青嬉遊、親近大自然的傳統習俗,但是至少去“拜山”上墳不該如此吧。一路上,我看見浩浩蕩蕩的車隊,那些人擡着奢侈的祭品來到他們先人的墳上。在祭祀的整個過程中,根本沒有一點憂傷、莊重、肅穆的氣氛,反而看見他們臉帶笑容,還嘻嘻哈哈大笑不止。等他們祭祀完之後,又燒了一大卷炮仗,後來還放了幾筒禮炮。天哪,禮炮不是在喜慶的日子才放的嗎?怎麼清明節祭奠親人也放啊?這到底是在紀念已逝的'親人還是搞什麼新意?這樣過清明節我還是第一次看見。

春雨濛濛,飄灑在我的臉上。望着這灰暗的天空,回想起那已逝的親人,那是多麼令人懷念。我默默地爲他們敬了酒,上了香,接着帶着哀愁與不捨,拖着疲憊的身軀踏上了歸途。想着剛纔見到的情景,我一路無語。

清明節祭祖的習俗徵文 篇15

清明節前兩天,爸爸決定帶我回鄉掃墓。

祭祖。我聽了這個決定後,既高興,又好奇,終於可以知道掃墓是怎麼回事兒了。以前每次回老家,爸爸都要去給太奶掃墓,可每一次我要跟爸爸去的時候,爸爸、爺爺奶奶都不讓我去,他們告訴我說,等我長大了再帶我去。今年我已經十歲了,終於可以去掃墓祭祖了。

掃墓前,爸爸帶我去商店買了幾捆大黃紙跟一些大寶紙,爸爸教我疊大寶,我們一共疊了4方便袋元寶。奶奶告訴爸爸說今年好填墳,爸爸又準備了一把鐵鍬。爸爸還給我講了一些有關掃墓祭祖的禁忌,比如到了墓地要嚴肅,不要亂說話,能幫他乾點就幫他,不能看着就行。

掃墓這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春風跟煦,爸爸領着我,20多分鐘就到了墓地,這是一塊公共墓地,方圓近10公里,附近這十個村子的人老了,都葬在這裏。我家的祖墳有四個,墳上都長着很高的蒿草,每座墳頭上還有一塊磚頭,爸爸先到附近挖了些新土,每個墳上都填了點,然後拿出四張大黃紙,每個墳頭上都用磚頭壓上一張。接着爸爸告訴我每個墳都應該怎麼稱呼,燒紙要按輩份高低順序燒,輩份最高的先燒。我也拿着一根事先準備好的棍子幫爸爸燒。在太奶奶的'墳前,爸爸問我:“還記得你太奶嗎?”我說:“記得!”爸爸聽了就說:“這你就給你太奶多燒點吧!”

燒完紙,我跟爸爸就往回走,路邊的楊樹正泛着新綠,田地裏也熱鬧了起來,農民開始整地準備春耕,“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爸爸跟我說,“你看,多應節氣啊,大家都忙起來了,到什麼時候辦什麼事兒!”

清明節祭祖祭祖,我學到了許多知識,並且還知道了祭祀是中華民族傳統禮儀之一。

清明節祭祖的習俗徵文 篇16

今年是清明節休假實施的第一年,我也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去掃墓。

清明節祭祖是由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演習而來的。

清明節是我們緬懷先人的日子,是莊嚴、肅穆的。

清明上山祭拜先人雖然十分累,有時還會摔幾跤,山路又十分難走,但祭奠親人的心情卻是虔誠的。

今天我跟爸爸媽媽一同去上奶奶的墳。奶奶去世時才50歲,我這時還沒出世,雖然對奶奶的影象不存在,但懷念奶奶的感覺卻沒減少,所以我更加珍惜這一次的掃墓行動。爸媽每年都來祭奠,爲墓碑改改字,除掉些雜草。可是草的生命力這麼強,僅一年的工夫就把整個大墓都遮蔽起來了。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看來割草的任務很艱鉅,我連忙拿起鐮刀除草了,我用力砍了下去,可不但草沒砍下,我的手指頭都要砍下了。這時,爸爸便過來幫我,他說:“割草先得把草摟緊,然後用力把草往下壓,然後再用鐮刀用力割,這樣才能把草割掉。”順着爸爸的方法,我還真會砍了!在我跟爸爸媽媽的努力下,終於把草清除乾淨了。我還幫助媽媽掃地,恭恭敬敬的擺上鮮花,讓奶奶的墳地也變成一塊綠色環保的.淨園。

清明定爲休假日有利也有弊,儘管大家都可以有時間上墳了,但上山的交通就成了很大的問題,在回來的路上我們堵了一小時的車,看這些交警叔叔也指揮得夠累,我想以後這方面的安全疏通得也有個規範吧。

今天清明節,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學到了知識,用自己的勞動,表達了對祖先的懷念跟尊敬。

清明節祭祖的習俗徵文 篇1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當吟誦起這首詩時,我就莫名地傷感,想念爺爺。

那天早上,天氣晴朗,陽光明媚,幾隻可愛的小鳥在天空中唱和着,我們駕着小車回山村祭拜爺爺。路邊草一個勁地往上鑽,花兒也趕集似的聚擾而來,樹木迫不及待地穿上綠色的.盛裝,招呼歸來的人們。回到鄉下,媽媽扛着金豬,爸爸拿着鞭炮,我提着一袋冥幣,穿過密林,繞過小道,登上山頂,來爺爺的墳前。我鳥瞰山下,真是“一覽衆山小”。小山村的美景盡收眼底。爺爺墳前已雜草成林,我們分工合作,清理雜草。清理乾淨後,爸爸擺上蛋糕、肥豬肉、米酒,上香跪拜,哀思,燒冥幣,祈求平安。

祭拜完畢,眼前浮現着和爺爺在一起的快樂畫面。俗話說,“百善孝爲先。”讓我們好好珍惜眼前人,孝順他們。

今年的清明節,我不但祭奠祖先,而且欣賞了鄉村美景。

清明節祭祖的習俗徵文 篇18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每當浩浩蕩蕩的春風捲起繽紛的杏桃落花、柳絮楊花,滿城飛舞的時候,清明節就到了。這是一個思念感恩的節日,也是一個重新連接血脈溫情的日子。

雖然古詩中常有清明時雨紛紛,可今天卻是個大晴天,春和景明。爸爸媽媽早早就預備了各種貢品:水果、鮮花、點心、貢香……他們要帶我去祭祖。我一開始不明白爲什麼祭祖,爸爸給我講:“我們幸福地生活在這片故土上,是先人們留給我們的祝福,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這是我們的精神信仰,所以我們要祭祖。”我聽得似懂非懂。

外婆的墓地坐落在一片清清的山崗上,旁邊的墓地已經來了好多祭拜的人,他們正圍在墓碑前一一拜祭,和他們的先人訴說着自己的情況。他們有些是從外地回來的,有些是從國外趕回來的,因爲祭祖得以團聚。看到這些,我忽然明白了,爲什麼要祭祖?因爲先人的召喚,千里返鄉,就是爲了讓先人看到家族和睦、子孫滿堂、生生不息。此時,爸爸媽媽已經擺好了貢品,奉上了鮮花,點燃了貢香,虔誠地鞠躬行禮叩拜,我也跟着叩拜。這時媽媽眼裏含着淚花,輕輕地念叨着:“我們生活的很好,請不要擔心和牽掛,您在另一個世界也要好好生活。”我鼻子一酸,外婆的音容笑貌浮現在眼前,她依然那麼慈祥地望着我。這讓我想起了《麥兜我和我媽媽》裏面的話:“我沒有離開,只是換了一個地方,活在愛我的'人的心裏。”

山花爛漫,青山蒼翠,祭祖完畢,爸爸媽媽又帶着我踏青而歸。路上遇到潺潺流水,爸爸就給我講王曦之和羣賢上巳節曲水流觴的風雅故事,激起了我想學書法的興趣。看見新抽條的嫩綠柳枝,又給我講寒食節的由來,我想像着介子推一瘸一拐地扶着重耳的馬車走。原來清明節是上巳節和寒食節合併而來的,既可以踏青又可以祭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

一年一年的清明,一歲一歲的牽掛,一次一次的思念,一秒一秒的記憶。外婆呀,我相信您的世界裏一定鮮花盛開、蝴蝶飛舞了吧,您在遠遠地望着我們,祝福着我們。

清明節祭祖的習俗徵文 篇19

每到清明節,我都要隨着爸爸回老家祭祖,今年也不例外。我家要祭掃的墓非常多,大約要二十多處,前幾年,爸爸都只帶我去過幾處,今年,爸爸說我長大了,要一處處地去祭掃。

凌晨三點,我們就起牀了,洗漱完便開車回老家了。早上六點多,我們就到了,上午十一點多,我們就出發了,僅僅坐了幾分鐘的車就必須下車走路了,我拿着裝有冥幣的袋子走在中間。

到了第一個地方,我拿出一些冥幣,分散開扔在“黃色布料”上。然後,二伯上去擺飯菜,等他下來後,叔叔放鞭了,伯伯燒着紙,嘴裏還唸叨着什麼,然後讓我們挨個兒跪在地上,每人磕三個頭,然後再起來,收拾好東西,繼續向第二站走去,第二站依舊是如此,第三、四、五站……依舊是這樣。到第十幾處時,我已經深深地感覺到這雙腳已經不是我的了,就像被拴上了千斤重的鐵球,再也走不動了,我想過放棄,可想到這是在祭掃我家的祖先,還是咬咬牙堅持下去了!

最後一站是我外公的墓,外公在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媽媽告訴我,外公是個非常好,非常勤勞,非常善良的人。他非常愛我。在我還在媽媽懷抱裏的時候,外公就查出得了喉癌,可是因爲家裏窮,沒有條件治,只好在家裏休養。儘管他自己身體非常虛弱,但只要聽到我在牀上哭,就會去抱我。家裏人都勸他不要抱了。可是,他總是不聽,堅持要抱,說看到我的小臉粉嫩粉嫩的,特別可愛,看着就開心。後來,他終於沒有戰勝病魔,在我一歲多的`時候去世了。聽着聽着,我的眼睛溼潤了,啊,外公,您聽到了嗎?我在叫您,我是您最最疼愛的孫女啊!我來看您了!

祭掃完了之後,我們在外婆家吃過午飯後,再整頓了一番後,就出發回常州了。這次我們祭拜了我的太爺爺、小爺爺、外公等,雖然祭掃很累,但是我覺得是值得的。沒有先祖,哪來的我們呢?

清明節祭祖的習俗徵文 篇20

今天是清明節,上午我跟哥哥、媽媽、爸爸、姥姥一起回老家掃墓。

在路上,我發現路的兩旁有許多又高又粗的柏樹,大約有六層樓這麼高,大約有碗口這麼粗。擡頭一看,我驚訝地跳了起來,原來是像龍捲風樣的鳥巢,大的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不遠處就有一個,甚至一棵樹上還有兩個鳥巢,一邊走一邊數,一共有三十多個。我多想讓車停下來,在有鳥巢的樹上做個記號,等我放了暑假來看看鳥蛋跟小鳥。

我又發現柳樹不但發芽了,還長出了嫩綠的小葉子,多像媽媽辮的長辮子,十分好看。正在我欣賞風景的時候,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我哥哥想噦:“停車,我想噦。”可我爸爸卻說:“忍者。”不過,我跟媽媽還是把方便袋準備好了。過了一會兒,我看我哥哥有點不對勁兒,就說:“不如快拿方便袋。”我們把方便袋撐住之後,我哥哥就嘩嘩地吐了,可能是我沒撐好,流到了我、我媽、我爸的褲子上,我爸真是倒黴透了,因爲袋子漏了,他的褲子都溼了,於是我們急忙開開車門讓他站在外邊吐,他吐完之後我們又上路了。

不知不覺到麥地,綠油油的麥子,微風一吹像綠色的波浪。再往前走,看見了三個用土圍起來的土堆,原來這就是墳地。媽媽說:“這個就是你老爺的墳,前面的是你太老的,再前面的是你太太老的。媽媽小的時候,吃不飽,穿不暖,都是你老爺省吃儉用供媽媽上學,纔有今天,爲了紀念他,每到清明節都來上墳。”媽媽嘴裏一邊說保佑全家平安,一邊從籃子裏拿出了紙錢跟元寶,點燃後冒出了一股煙,好像這邊已經收到了,還有供品燒雞、香蕉、白酒等。我作了個揖,磕了四個頭。

我們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飯,又玩了一會兒,就走了,在路上我睡了一覺,還做了一個夢,夢見老爺讓我吃香蕉,這一覺真長。等我醒來後問媽媽:“到濮陽了嗎?”媽媽說:“正好到了。”

儘管我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但我還是很高興,因爲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清明節文學創作:

一、清明節經典詩句

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2、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高翥《清明日對酒》

3、驀見人家,楊柳分煙,扶上檐牙。——喬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4、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

5、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賈島《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6、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歐陽修《採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7、丹竈初開火,仙桃正落花。——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8、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淚點絮花沾袖。——吳文英《花心動·柳》

9、欲共柳花低訴,怕柳花輕薄,不解傷春。——黃孝邁《湘春夜月·近清明》

10、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11、清娥畫扇中,春樹鬱金紅。——溫庭筠《清明日》

12、清明時節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楊徽之《寒食寄鄭起侍郎》

13、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溫庭筠《清明日》

14、清明節,雨晴天,得意正當年。——薛昭蘊《喜遷鶯·清明節》

15、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黃庭堅《清明》

16、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17、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驚飛去。——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18、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孟浩然《清明即事》

19、一郡官閒唯副使,一年冷節是清明。——王禹偁《清明日獨酌》

20、綠柳朱輪走鈿車。——歐陽修《採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1、蔥蒨鬆猶嫩,清明月漸圓。——歐陽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詠》

22、燕子重來,往事東流去。——吳文英《點絳脣時霎清明》

23、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24、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25、西園日日掃林亭。——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26、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辛棄疾《念奴嬌·書東流村壁》

27、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28、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29、清明又近也,卻天涯爲客。——曹組《憶少年·年時酒伴》

30、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31、殘杏枝頭花幾許。啼紅正恨清明雨。——趙令畤《蝶戀花·欲減羅衣寒未去》

32、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33、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34、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李冠《蝶戀花·春暮》

35、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張繼《閭門即事》

36、花燃山色裏,柳臥水聲中。——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37、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譁。——歐陽修《採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38、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高啓《清明呈館中諸公》

39、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40、晚霽龍門雨,春生汝穴風。——張繼《清明日自西午橋至瓜巖村有懷》

41、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高翥《清明日對酒》

42、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43、催趁戲旗遊鼓,素瀾雪濺。——吳文英《瑞龍吟·德清清明競渡》

44、黃蜂頻撲鞦韆索,有當時、纖手香凝。——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45、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46、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47、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張先《青門引·春思》

48、清明過了,不堪回首,雲鎖朱樓。——朱淑真《眼兒媚·風日遲遲弄輕柔》

49、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程顥《郊行即事》

50、帝裏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二、清明節相關古詩

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作者簡介: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唐代詩人,漢族,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

2.《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作者簡介: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縣)人。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

3.《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作者簡介:韓翃 (?-785?)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十三年(754)進士。

4.《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作者簡介:張繼 字懿孫,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陽縣)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公元715-712年至779年(大曆末年)唐肅宗至德初前後在世。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也爲後人留下了描寫清明節的著名詩句:南國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5.《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6.《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7.《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8.《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9.《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10.《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宋】高啓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11.《清江引·清明日出遊》

【明】王磐

問西樓禁菸何處好?

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

人倚鞦韆笑,

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12.《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

13.《清明日登老君閣望洛城贈韓道士》

【唐】白居易

風光煙火清明日,歌哭悲歡城市間。

何事不隨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

中橋車馬長無已,下渡舟航亦不閒。

冢墓累累人擾擾,遼東悵望鶴飛還。

14.《清明日觀妓舞聽客詩》

【唐】白居易

看舞顏如玉,聽詩韻似金。

綺羅從許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風老,無嫌酒盞深。

辭花送寒食,並在此時心。

15.《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

【唐】戴叔倫

鐘鼓喧離日,車徒促夜裝。

曉廚新變火,輕柳暗翻霜。

傳鏡看華髮,持杯話故鄉。

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

16.《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門率成》

【唐】李嶠

遊客趨樑邸,朝光入楚臺。

槐煙乘曉散,榆火應春開。

日帶晴虹上,花隨早蝶來。

雄風乘令節,餘吹拂輕灰。

三、清明節祝福語

1、清明時節雨,行人慾斷魂。低頭尋住處,遙指杏花村。春風拂楊柳,思念上心頭。點點滴滴淚,情切思故人。清明節,靜哀莫,淚低垂!

2、清明時節雨紛紛,祭祖掃墓心誠懇:一掃煩惱心情好;二掃黴運好事來;三掃單身愛情甜;四掃貧窮財富多;五掃病痛身體棒。清明節快樂!

3、清明時節雨紛紛,出門別忘帶把傘。

4、清明節將至,祭祖人一直,門前畫個圈,紙錢香火焚。酒灑天地間,拋供敬亡靈,祈禱天地祥,安康幸福盈。願天下逆子皆幸福安康!

5、清明節雨紛紛,莫要悲傷傷自身;心中惦念親人情,莫讓哀傷擾生活;送上祝願願珍重,身體健康要照顧;保持樂觀心態好,未來生活多精彩。

6、送你一個"吉祥護身符",保你幸福如意每一天;送你一把"斬妖除魔劍",保你平安健康每一天;送你一座"收妖伏魔塔",保你好運不間斷。清明節到了,祝君一切順利。

7、清明時節快來臨,我欲陪兄回家林,你我掏錢立碑文,爲得祭奠父母靈,他鄉魂靈若相知,必定怨我們亂花錢。埋怨來得甚善意,我等爲得是感恩。

8、清明清明,萬物生靈。體健心康,到老不慌。勤煉多鍛,人生無恙。食淡飲清,切忌懶散。早睡早起,幸福安康。

9、清明時節人心酸,祭祖掃墓淚滿面。天地同哀雨不斷,聊表心意燒紙錢。先輩英靈雖不見,遙思當年情難堪。只願人間天上情不變,安康幸福永無邊!

10、用通達的心處世,用包容的心待人,用快樂的心生活,用感恩的心付出,用進取的心堅持。清明節,關愛生命,開心生活,用愛心感染世界!祝你平安!

11、清明時節雨紛紛,滿屋和煦迎春色。

12、清明節,我要迎着春風爲你放飛一個風箏,我祝福你越飛越高,清明節我要祝福你事業興旺,步步高昇,百事可樂,好運來。

13、景色清明春色秀,踏青逍遙遊;陽光燦爛春光豔,願君展笑顏;詩意伴着春意飛,悠閒緊相隨;心花跟着春花開,日子多精彩。清明,願你心清靜,幸福明亮!

14、清明節來了,送你一隻風箏:蝴蝶風箏翩翩飛,家庭和睦幸福追;金魚風箏逍遙遊,事業有成喜心頭;寶馬風箏任西東,財源滾滾心放鬆!

15、清明時節雨紛紛,掃墓祭祖拜先人,濁酒一杯墳前灑,滴滴相思傳天國,添土跪拜孝感天,點點淚花掛臉邊,焚燒紙錢默祈禱,天國之上無煩惱,祝福先人永安息,佑我親朋皆安康!

16、清明節,百花香,風景妖嬈齊綻放。

17、清明節給您健康的身體,寒食日給您送去連綿的好運,玩蹴鞠讓您強健身體,放風箏願您帶走晦氣,祭先祖永遠銘記,祝清明節一切如意!

18、清明給你健康的身體,寒食日給你送去連綿的好運,玩蹴鞠讓你強健身體,放風箏願你帶走晦氣,祭先祖永遠銘記,祝清明節一切如意!

19、既然我們有勇氣來到這個世界,就沒打算活着回去。清明節,不過是向先回去的人說說思念,給沒回去的自己存點積蓄,讓自己神清目明好好走下去哦!

20、清明節是緬懷故人的日子,是充滿悲傷之日,這一天連老天爺都與我們這些失去至親的人們一同哀傷,一起落下思親之淚!

21、清明節,送一束鮮花,送一段旋律,點一支跳動的蠟燭,再送上我對你的祝福,我的祝福是潺潺的小溪伴隨一生一世,清明節快樂!

22、清明時節雨絲長,祭祖掃墓心惆悵。當年親人在身旁,不知珍惜事繁忙。如今不見親人面,唯有淚流痛斷腸。奉勸諸君多思量,平時孝敬莫荒唐,莫待人去空悲傷!願親人幸福體安康!

23、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寒食清明傳千載,歲歲祭掃歲歲安。清明時節,祭掃先人,緬懷先烈,珍惜生活,把握現在。

24、焚香在墓前,縷縷都是難言的痛;酹酒在墳頭,滴滴都是傷心的淚;祭花在墓前,朵朵都是離別的情;叩首在墳頭,次次都是難捨的愁。清明節到了,願逝者永安息!

25、清明節小長假,真情跟你祭先祖,快樂同你去踏青,幸福與你共出遊,短信給你送祝福,願你清明節裏放放鬆,開心與你常相伴,好運跟你常相隨。

26、清明時節踏青好,假期來臨邀你遊;拋開工作的忙碌,緩解奔波的疲倦;散散步來心舒暢,簡單自在似神仙;放鬆情緒來享受,願你清明樂逍遙!

27、清明節到了,讓春風拂去你晶瑩的淚水,讓快樂飄然而至;讓短信幫你撫平受傷的心扉,讓開心的笑容綻放。清明節,祝煩惱少少、親情圍繞、福到運到。

28、清明時節雨紛紛,逝者祖訓記在心,煩惱憂愁雨澆盡,工作勞累隨煙消,幸福安康更重要。祝姐妹清明節快樂!

29、思念,讓海角變咫尺;懷念,讓滄海變桑田;想念,讓相念的人一路隨行。又是一年清明節,後背難忘前輩恩,願思念長存一切安好!

30、在這一個柳絮紛飛,櫻花爛漫的`時節化做萬片飄零。清明節來了,在這個有愛的日子裏,我們應該比以前更懂得如何去愛,更明白怎樣去愛!

31、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32、人間四月芳菲日,清明爽朗一片天,踏青賞花多自在,自在嬌鶯洽洽啼。飛燕楊柳弄碧柔,快樂從腳笑到頭。清明時節不飛雨,幸福健康送給你!

33、清明到,雀兒噪,踏青節裏春光俏。柳葉長,杏花鬧,卻就是綠野晴天到。放風箏,也嬉鬧,且看人倚秋天笑。探鶯花,春醉倒,願你幸福樂逍遙。清明節節氣快樂!

34、捎去對你的思念,捎去想說的話語,捎去祈禱的心願,捎去那些紛飛的祝福和夢靨。清明節來到,親愛的人啊,祝你知道,我們一切都好!

35、我的信息跨過千山萬山,度過嚴冬與酷暑,經歷過冰火考驗,終於在千萬人之中發現了你,來到你的身邊。只想輕輕的告訴你:清明到了,注意保重身體!

36、清明節的天,雲朵放輕了腳步,朵朵爲你留步,清明節的雨,絲絲編織了想念,滴滴爲你祝福,願你開心幸福一生一世。

37、清明時節祭祖先,心頭思緒已萬千。佇立墳頭淚漣漣,緬懷往事情無限。黃花清酒放墓前,焚香數支訴祈願。九泉之下享平安,後代蒙澤福綿綿。

38、一掛紙錢是獻給祖先的懷緬,一杯薄酒是奉給先烈的祭奠,一片豔陽是春回大地的標籤,一條短信是送給朋友的祝願:清明節,祭祖別太傷感,踏青舒心開顏!

39、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傳統清明節是我們緬懷先人、寄託哀思的重要節日。清明除了讓活着的人向逝者遙寄來自塵世的哀思與溫暖,同樣沐浴我們的心靈。慎終追遠,民德歸厚,這是清明文化的靈魂。

40、清明節了,你左看看右看看,前看看後看看,是不是總感覺有人跟着你,你又看不到,尤其是在晚上,告訴你吧,是開心鬼來祝你清明節快樂啦!

41、又到清明雨紛飛,心中默默傷;路上行人慾斷魂,心中淒涼涼。清明節到了,記得回鄉爲逝去的親人奉上一束白菊花,寄託您對親人的哀思!

42、又是一年清明日,此時好景莫忘記;朋友祝福在心底,願友心情最美麗;清明祭祖日子裏,緬懷先人要牢記;叮囑祖先多給力,保佑年年都如意。清明節安康!

43、鶯飛草長,我們的情誼也隨之加深。並不爲桃花的落盡,而隨之減少。在春風裏飄蕩的風箏,代表着我的思念,清明節,我們並沒有把彼此遺忘。

44、春暖豔陽清明天,百花芬芳竟鬥豔。掃墓人兒淚兩行,悲情泣泣寸斷腸。悲痛欲絕哭聲揚,追恨報恩時已晚。思親亡靈施恩澤,願天有靈遙相看!

45、清明佳節倍思親,懷念天堂的奶奶,希望你在那裏一切都好,想念您!

46、清明時節雨紛紛,上班勞累欲斷魂。借問何時給加薪,老闆不語只皺眉!清明節將至,祝你的心情既“清”且“明”,快樂伴你行。工作愉快哦!

47、清明時節掃墓忙,焚香祭祖拜先人,紙錢紛揚訴哀思,默默無語淚兩行,故人已逝節哀思,一杯濁酒灑祝福,先人安息天堂上,佑我親朋皆安康!

48、清明節,願微風吹走煩惱心情,願空氣帶給你快樂心情,清明節,願你煩惱拋掉,痛苦少掉,快樂來找,幸福圍繞,祝你清明節快樂!

49、一毛錢的短信,內含一心一意的祝福,一心一意的愛意,一心一意的真誠,清明節到來之際,送給你最誠摯的祝福,祝你幸福健康每一天。

50、清明時節已來到,拋開工作的煩惱,帶着一個好心情,放飛悲傷與苦悶,帶着吉祥與好運,踏青旅遊去逍遙,清明節祝你開心!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