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由來說課

一、交流感知

清明節的由來說課

認讀生字、檢查預習情況。

指名讀全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二、研讀共品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君臣對話的部分可分角色朗讀,認真體會介子推和重耳對話時的語氣。

【設計意圖】朗讀的訓練在三年級尤爲重要,分角色朗讀是體會文中人物的品質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讀中將情融於人物,與人物同歡共喜,讀的到位,對於更好的理解課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指名讀課文的4、5自然段。體會介子推回絕了重耳的重用和感謝,可以從中看出介子推的高貴品質。(不圖回報、不被利益所動,關心國家興盛,理解百姓疾苦)。

【設計意圖】本文的內容暗含的東西較多,課文的難點也在這裏,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將難點分化,化難爲易。而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正是將難點化解,取衆人之長。教學中始終從“讀”出發,把“讀”貫穿教學全過程,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三、相互釋疑

1、說說晉文公勤政清明,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與介子推有什麼聯繫?對百姓有什麼影響?

(如果沒有介子推用生命來激勵他,晉文公就沒有後來的功績,所以介子推是晉文公成爲明君的重要因素。百姓們安居樂業,對不居功勞、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

【設計意圖】語文課應當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說的訓練尤爲重要,說好說不好都要說,要培養學生學會正確的表達自己的看法。新課程標準指出:“口語表達的訓練要體現在語文教學的各個角落。”

四、鞏固拓展

連一連

春節 農曆正月十五 七夕 陽曆一月一日 元宵 陽曆四月五日 元旦 農曆七月初七 清明 農曆正月七年級 中秋 農曆九月初九 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 重陽 農曆八月十五 在這些節日當中,你最喜歡哪一個?爲什麼?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課後討論、查閱相關資料達到做題的目的,既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面,同時能使我國的傳統節日得到充分地弘揚和發展

五、總結提高

在上一節課對課文生字詞學習和簡單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本節課我們對課文

進行深入學習。不僅瞭解了清明節的由來,同時也體會到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了“清明”的內涵。

【整體設計意圖】

整篇課文的教學,緊緊圍繞“清明節怎麼來的”展開,採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緊緊圍繞着課後習題來展開思索,由疑入手。人們常說學成於思,思源於疑。本課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以此爲抓手,解詞析句,探究問題,深入地理解課文,從而達到知識、能力、情感共同提升的目標。

其次,教學中,讓讀書貫穿始終。讓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將課後的問題順利解決,從而理解清明節爲何而來,進一步地認識中國傳統民俗,對晉文公和重耳的高尚品格有所瞭解。讓學生在讀中尋找問題,解決問題,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更深地領悟課文的思想內涵。

說教學反思:

本課設計時我從問題入手,再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以此爲抓手,解詞析句,探究問題,深入地理解課文,從而達到知識、能力、情感共同提升。例如:在學習讀第一段,隨機處理“傳統節日”“感人肺腑”等詞。在指導學生分角色讀好君和臣的`對話。重點理解介子推的話“做治國安邦的清明國君”。初步理解“清明”的內涵。在引導學生聯繫重耳流-亡的背景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社會現實,讓學生談出自己對“清明”的理解。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一一回絕”“放聲慟哭”所表達的內容,認識介子推拒絕做官,不圖回報的高風亮節。還有,對重點的句子感悟,也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引導。

清明節的由來說課 [篇2]

這是一篇關於清明節由來的傳說,講的是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相傳,晉文公重耳流-亡期間,隨臣介子推,在重耳餓得頭昏眼花時,割肉奉君。他護主救國的舉動,感動了晉文公。後來重耳當上了國君,不忘此事,想封他爲官報答他。介子推一一回絕,爲避當官,他躲進深山。晉文公想逼他出來,放火燒山。介子推寧可焚於柳下,也不接受恩惠。他不圖富貴,不居功勞的精神,激勵着晉文公執政清明,完成治國安邦的大業。日後,晉文公懷念他,定他忌日的第二天爲清明節。百姓安居樂業,也十分懷念介子推。因此,每逢清明節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來紀念他。慢慢地清明節成爲我國的傳統節日。本文語言樸實,故事曲折,引人入勝,是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好素材。

《清明節的由來說課》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